来自:bychhy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太极拳的“意”——真意
2019-05-05 | 阅:  转:  |  分享 
  


太极拳的“意”——真意

陈惠宇

昌盛师傅在北京拜了著名太极拳家田秋茂为师,而他的功夫受益于北京好多功夫高手,其中有两位值得我们来说一说。

第一位是著名的太极拳名家冯志强的入门弟子刘凤鸣,此人武功高强,推手、擒拿、摔跤样样精通。他很喜欢昌盛,单独教他。为了使昌盛方便来学拳,送给他一辆自行车。这一段时间给他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但刘凤鸣师傅性格古怪,脾气大,据说有本事的人往往就这样,这其实是对徒弟要求严格。可昌盛师傅在教我们推手和太极拳的时候性格脾气极好极有耐心。

由于工作变动,昌盛离开了刘师傅,到了北京紫竹院公园,和其中有一位叫大彭的人一起跟着一个师傅学练太极拳。学了一段时间又离开这个地方了。一晃过去十年了,十年后的一天他又来到了紫竹院公园,看到好多练拳的人在等他们的师傅,他们都说这个人功夫了得。等师傅到了昌盛一看原来是彭师傅。原来在这十年间彭师傅在北京皇城根下拜师学拳,学了半年,他的师傅说教不了他了,说他的功夫已超过自己了。

十年后重相见,彭师傅的功夫的确不同凡响。从此昌盛得到了大彭师傅指导,功夫突飞猛进,让他受益终身。

每星期到彭师傅家附近的一个公园单独教他功夫。

就这样疑疑惑惑的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当他把一个经常在一起练功的身材魁梧下盘功夫极好的人很轻巧的推倒了,把一个练散打的极灵活的一个小伙子仿佛不经意间摔倒了使他自己和小伙子都感到吃惊和奇怪的时候(要知道以前他都不是这两人的对手),昌盛一下子醒悟过来了,终于看到彭师傅教的效果了。从此他才放下思想包袱一心一意地跟彭师傅继续学习。

那个时候,彭师傅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昌盛看来是给他洗脑。现在我们当然都知道这是指导他练意。太极拳十要中特别强调要“用意不用力”,并且太极拳前辈们把这一要求指为通向“阶及神明”的道路。但一般人的意是大脑主观的想法、主观意念。当人想的时候意就存在,不去想的时候意就不存在了。而太极拳的意是不管人想不想仍然存在并蕴含能量,这就是真意,太极拳的真意。我们练太极拳时应当要把主观的意练没了,练空了,把真意培养出来。所以太极拳前辈们都说有意无意是真意,又说太极拳以意导形,而又要追求无意。(昌盛师傅跟我们经常用举筷夹菜这个动作来举例。)

我们在听昌盛讲这些时都感到练出真意达到至高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必须要有天赋。所以孙禄堂宗师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净净最难求。万法得来全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彭师傅愿意下力气单独指导昌盛说明他有这个天赋

昌盛师傅的太极拳和推手都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出神入化的境界。跟他推手,不管你怎么推他,他都有空间容纳你化解你,让你有劲无处使,而与此同时他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挤进你的空间,渗透你的身体,他的手极轻却能让你失重,使你真切感受到太极“出手不见手,浑身都是手”。他的身体松柔似水,而他把你的身体当成盛水容器,他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随你的容器形状的改变而顺势挤进你的身体让你失控。他的脚下极轻灵,他不建议我们长时间地站桩,他说没有变换虚实的桩那是死桩。他真正做到了“推手不用手,脚下飘着走,用意不用力,没有就是有。”跟他推手,你总会感到自己空间太小,变化太少,转动不灵。跟他推手,能让你更进一步深刻理解和体悟太极拳虚实开合、阴阳转换等等拳理拳论的含义和精髓。让你真的感受到太极的博大精深。跟他推手,不会让你筋皮力尽,更不会伤身,真正达到健身养生、身心愉悦的目的。

他的太极拳架很松展而内气充沛,内力浑厚。浑身上下没有凹陷、没有棱角,没有断续,圆活舒畅。发劲松弹冷脆,爆发力很强。二路拳中的转身跳跃落地很轻灵沉稳,就是跳跃在空中转身的那一刻也是极其松沉而又不失虚灵。感觉整个套路都是在用神意行拳。他的拳恰如陈鑫《太极拳图说》中描写的“里面有情,外面有景,直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烟景,真好景致,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拍案惊奇,心怡神畅,拳之景致至此,可以观矣。”

所以,昌盛师傅经常跟我们说,你不要总想着用什么招法破解别人,就是今天想出了破解的方法了明天又遇到别的对手呢,后天又有不同的高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招法诀窍,你如果想着招法就永远学不完应付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丢掉主观的想法(想着破解的方法)放空自己,放松自己,把自己变成水,任别人用什么招法,我顺势而为,来力不顶,而流向对方虚的地方,避实就虚(他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顺势而为”)。昌盛师傅还说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球,当别人推我左边,左边即化掉对方来力而右边顺势转向对方虚的地方,依次类推,推我上面,对方从上面落空了而下面转向了对方。我们要做的是不让对方推到我这个球的中心点,藏好自己的中。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如果要让球圆滑的随对方来力转动,就要意松全身透空。意紧意重就会出现顶抗,球就会卡,就会转动不灵。

著名杨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说“招中要有术,术要由招出”。招是外在的东西,是招法,是技巧;术是内在的东西,是内功。招法要有内功作后盾才能发挥威力,内功要由招法施展出来,要内外结合才是内家拳功夫。内功是什么?我认为内功除了松沉劲、丹田劲、腰裆劲、对拉拔长劲、弹簧劲、通背劲等等太极劲,我想主要的还是彭师傅教的这些心法即神、意、气。这些东西怎么来?我想从拳架中来,从基本功训练中来,这些在训练的过程中无一不与“意”有关,必须达到心静、意松,全身透空。正如汪永泉说的“意念松开自然会使动作姿势舒展大方。”



“意”在我们练太极拳和推手中,在昌盛师傅给我们耳提面命手把手喂劲中体悟到的,远远不止我上面所讲的,“意”的内含是丰富的,复杂多变的,忽隐忽现的,捕风捉影的,无为而为的。在太极拳和推手中,“此全是用意不用力”,“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内也”,但不管怎样,“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1

















献花(0)
+1
(本文系bychh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