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黄丰林《数学教育的价值》学后感
2019-05-06 | 阅:  转:  |  分享 
  
《数学教育的价值》学后感

通过学习《李淑文谈数学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后,我进一步感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理念下,就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下面我来谈谈在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1、以爱为线以情激趣,在爱与趣味中体会数学教育的价值

作为老师,只有心中有爱并释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是教与学、老师向学生要分的关系,而是家人之间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爱,只有让学生心中有爱,才能更好地将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能更轻松的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兴趣能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积极化,大胆猜测,勇于探索,深入研究,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其次,兴趣可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大脑处于亢奋状态,灵活迅速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成功反过来又增强自信心,扩大对新问题更浓厚的兴趣;第三,兴趣可以使学生热爱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与学习对象保持接触而产生愉悦感,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所以,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应该激发诱导学生学习兴趣,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让数学变得有情趣,学生能快乐的接受,真正做到“发展并快乐着”。

案例1: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自制小正方体,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自己动手裁剪,最后得出正方体展开图的所有情况,这一活动,让学生参与的同时,使其热情油然而生,提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的将抽象转化为实际模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联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趣味中感受有价值的数学。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教育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必须回归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只有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

案例2:下面是甲、乙两人的对话,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问甲现在几岁,乙现在几岁?

此题是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就会积极的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答日常生活中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

正如有位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运用到现实中去。”从而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性。

2019年4月29日





























献花(0)
+1
(本文系丰林18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