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哲学与自然科学.doc
2019-05-07 | 阅:  转:  |  分享 
  
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是一门古老学科。古代人为了认识人类生存的客观环境,以求人类的生存发展,这就有了哲学,以探索人与客观自然的关系。在这同时,人类产生了与人的生活有密切相关的一些学科。如数学、天文学、历象学、物理学,逻辑学等等。人类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规模不大,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只能是总体的、笼统的模糊认识。这时,深入到自然界某部份、某空间、某具体事物的研究,还极少,极少,因此上述各学科,只能成为探索人类生存的客观自然总体的哲学的一个分枝。它们成了古代哲学的组成部份。这样,古代哲学成了包罗万象的科学,成了一切科学的总和。研究哲学史,自然包含这些学科的发展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笼统的、总体的、模糊认识探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有了更具体、更细致、更深入地认识探索自然的要求。这就有了对世上万物分门别类的研究,这就有了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出现,就使人们对世界、自然的认识,更具体、更细致、更深刻,人们就可以利用自然科学理论,去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自然科学,就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这样,自然科学的各科,就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而分门别类的存在。这就有了今天的数、理、化、生、农、工等等不同类型。哲学的地盘越来越小,原来包罗万象的哲学,就只剩了一个空壳。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自然界,既然已经有了各种细致的具体的研究,哲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哲学完全应该退出自然界。哲学的存在似乎是多余的。古代没有很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自然没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对立。现代,有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就有了二者的对立。有人认为,各个具体学科加起来,就构成了人们对自然界研究认识的总和。哲学只是研究自然总体及总体规律的,只是自然科学的总和,如此,哲学的存在还有必要吗?这就是说,哲学应当完全为自然科学所代替。这是一部份人的认识。而一些形而上学者却认为,哲学研究万事万物最一般、最本质的规律,是万事万物最普遍的道理。这种道理,驾凌于各学科之上,因此,只要明一理,就能知万事万物。以一理御万理,哲学能包罗刀象。在中国,有人大肆吹捧‘周易’一书,认为只要有一本周易,就能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自然科学不能代替哲学,哲学也不能包揽自然科学,二者各有作用。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促进。主张自然科学可以代替哲学的人,只知道二者都以客观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只知各学科研究之和可以构成对自然总体的认识,可以代替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总和,却忽略了二者的差别。其实,二者是有相当差别的。哲学研究,是把自然存在,当作客观存在的统一总体来研究的。它在于研究这一总体最一般、最普遍、最本质的属性,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以及由这种属性形成的运动变化及其发展规律。而任何自然科学,都只是对自然界的一部分或对某类事物具体细致研究的学科。因此,它们只是对某一部分、某类事物,具体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研究的学科。有人说:‘总体是各个部份构成的,各个部份加起来,难道就不是总体么?’这就是主张自然科学代替哲学的人的最根本理由。如果单纯从量上看,各部份之和,等于总体,这是无可非议的。如一座房子,是墙、壁、门、窗构成的,一个学校由一个一个班级构成,一个人由手、脚头脑、身体各部构成,一个国家由各个省和许多县市构成,自然界由山脉、河流、植物、动物构成。都无可争议。然而是,这种构成,只是从量上说的,从量上说,部份构成总体,部份之和等于总体。然而,从质来说,却不是这样。门、窗、墙、壁,在一座房子中,各有属性,各有作用,作为总体的房子却有自己的属性和作用。门、窗、墙、壁胡乱放在一起,不按总体的规律去组合,不能成为房屋。因此,门、窗、墙、壁的属性和作用加起来,决不等于房屋的属性和作用。一个人虽然必须有手脚、头脑和身体,但是,手脚、头脑的功能总和,绝不能等同一个具体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同理,一个学校的每个人、每个班级、都有自我的活动,他们也参与学校的活动,然而,个人活动的总和,与学校的总体活动,却完全是两会事。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决不能将每个省的属性,加起来,就成为一个国家的本质属性。生命,是具有生存能力的事物,它们最大的共同特征是:信息感知性、信息反馈性、信息遗传性、信息变异性。研究生命的学科,是生命学。生命学就在于研究这些信息特性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具有上述的共同性,研究它们都可以说是研究生命的部份。然而,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研究,绝不能代替生命总体的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学,各有特色,它们的总和不等于生命学,是任何人都明白的。生命学与植物等学科的关系是如此,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也是如此。

哲学不能包揽自然科学。有人认定,学好哲学,以一理御万理,是懦夫懒汉的说法。实际上,哲学所讲的一般的普遍的道理,是不能代替具体的特殊道理的。一理不仅不能御万理,而且根本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周易学得再好,也不能发明机器、改进水稻、使卫星上天,造出合成纤维,甚至于连一个简单方程也算不出来。显然想以哲学包罗万象取代自然科学,是十分荒唐可笑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是不同学科,二者不能相互代替。不过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这些联系、影响有下述的方面:一、二者都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事物的客观属性及本质以及它们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它们都是科学,都具有科学性。二、哲学研究自然总体,自然科学研究各具体的部份,部份在总体中运动。从量来说,部份运动的总和构成总体。各个部份含有总体共性,部份只是总体存在的特殊形式。总体规律,包含部份的规律,部份是总体异化联系的运动过程。三、人们不能一下认识总体。认识总体是从个别、到一般到总体。这样,自然科学的发展,就为哲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就使人们对总体的认识更正确、更深刻。自然科学给哲学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思维素材,人们对总体的认识就更客观,更少主观性。四、通过二者的研究,人们可以从无数特殊具体的规律中,推导出总体规律。人们可从总体规律来看各个部份,知道各部份只是总体的特殊形式。五、从总体角度认识各个学科,就能使各种不同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能使各种不同学科比较相互的异同,进一步使人了解各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使各学科能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互转化。这样,就使各自然科学,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就可避免自然科学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这就是说,自然科学的结论,是不能违反总体规律的。举一个例来说,总体规律如宪法,各具体学科的法则,是具体法,后者不能违反前者人们公认的结论。能量守恒定律,是宇宙自然的基本规律,有人想违反这一规律造出永动机就根本不可能。又比如,质粒不灭定律,也是总体宇宙最根本的规律。有人从质子衰变中,认定质子衰变后,质粒就不再存在,质粒就消灭了。这是从一个正确现象中,得出了一个违反总体定律的错误结论。哲学,并不以自然的一时得失,来看待整个宇宙,它要人从总体自然发展中,明白如何去做。要人顺其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客观规律。总起来说,自然科学为哲学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哲学从自然科学中加深理论认识,并从自然科学发展中得到检验。相反,哲学引导自然科学,使自然科学不至于因违背总体规律而走向岐途。哲学可以从总体的发展中,纠正自然科学的片面性盲目性,纠正某些偏见和错误,哲学可以为自然科学提供假说,解答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道路。这就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使哲学深化。哲学深化,又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它们有许多共同处,但是,它们又是各自独立的学科,二者不能相互取代,缺一不可。只看重哲学或自然科学都是错误的。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活动。2。都具有科学性即真理性[符合客观的本质性]3。都是人类的理论体系。4。都以客观为研究对象。5。都以逻辑思维进行反思和探索。6。都符合认识论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反复验证过程。7。都以客观为检验的标准。8。人类活动为检验的桥梁。不同点是。1。哲学研究总体,科学研究具体或部份。2。哲学规律是总体的规律,科学是部份的规律。3。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一个是实践理论,现实践再理论的反复,一个是假说、实验、验证,修正,运用等不同。4。功用不同。科学再于运用,为人类功利服务。哲学在于使人提高智慧,使人能适应自然和社会。5。科学有时会头痛医头,看不到全体,哲学再于总体平衡。中西医不同的理论基础说明这一点。6。科学研究要求精益求精,哲学多千丝万缕模糊。7。具体的活动和思维过程和研究方法不同。8。科学效应是明显的,短期可见效的,哲学效应持久,必须经过若干反复,人们才知道其功效。当然还有一些共同或不同,希望大家讨论。

哲学是对真理的根本探索,科学是对真理的具体探索。哲学试图用思考原则性地解决宇宙万物的所有问题,然后把这种解决之道和宇宙万物的真实存在进行对照,二者相符此哲学就成立,不相符此哲学就不成立或者有缺陷。事实证明,“半”哲学之前的所有哲学的对照效果都不佳。科学用实践解决宇宙万物中的具体部分的问题,寻找到的是局部和个别的规律。许多科学大家试图通过这种局部和个别的规律,寻找或者推导出宇宙的总规律——宇宙公式,并希望能用这个公式推导出一切。事实证明,这种从科学角度的推导并不成功。而中道哲学发展到“半”哲学得出了:由无到无限引力和无限斥力,然后“中和”出万事万物的?“宇宙公式”。这个“宇宙公式”确实可以推导出一切。哲学和科学都追求真理,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说是战略同盟。科学和哲学的区别在于分工不同,从历史上看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在对真理的探索中出现过这样那样的毛病,科学也一样,二者又如同难兄难弟。为什么有这种分工?因为科学在根本领域是失效的,人为的技术手段总有极限,所以要解决根本领域的问题,只能依靠哲学。比如对“小无限”的探索和认识。小无限就是无限小,是人为莫及的,然而从“半”哲学的逻辑可以推论出,小是没有极限的,这种小的无限空间足可以和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大无限的空间(日月星辰的宇宙空间)媲美。小无限和大无限又是性质相反的东西,中国古代称之为“阴阳”,二者相遇就会彼此显现出无穷的能量,产生物质,而不是物理化学的相互湮灭和数学的正负相加等于0。这种哲学的逻辑解释,和宇宙的实际存在相符,所以完全可以断定,“半”哲学是符合真理的。科学在这些领域是望尘莫及的,哲学在此可以给予科学方向指引,所以真正的哲学也是实际上的科学之母。当然科学也符合真理,只是哲学是“正能量”+“负能量”=物质(有),科学是(+1)+(-1)=0(无),这就是总规律和支规律的区别。用哲学解释(+1)+(-1)=0,就是0是一种存在。所以,一个母亲可以有多个孩子,一个孩子却只能有一个母亲;多个孩子也可以只有一个母亲,而一个孩子却不能有多个母亲。这个真实的存在关系也是哲学和科学的存在关系。这种关系具有非逆性,而且可以看出,哲学和科学也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否认。

献花(0)
+1
(本文系日月道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