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四十一
2019-05-08 | 阅:  转:  |  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四十一《续编》示殷德增母子法语。“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孩
提之时,2~3岁,这是出生之后的扎根教育时期,他是一张白纸,可教;大了在教,习染重了,他就不肯接受教育了。这个时期要把孩子的扎根教
育搞好,教他《弟子规》,怎么教呢?让他读,不行。教他背,也不行。给他讲,那就更不行了。这个时期要父母做给他看,父母的父母一般都在,
你们带着孩子在父母面前尽孝道,孩子会看到,会模仿,他不知道原因,不知道为什么,你的行为,他一点一滴都看到了。父母的行为,好像是好模
子,必定铸出好模型。这个时期,孩子心中的父母是他唯一的榜样,他唯独崇拜父母(可不能给他看电视,看手机)。大人做得好,他就会学得好,
大人做不好,他就完了。孝道是一个人人生的原始点,他是一切德行的原始点,一个人的教育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由生也”。人的德行要建立在这个孝字上,人的启蒙教育,要建立在这个孝字上。离开孝,德行建立不起来,人生教育也建立不起来。我们不是说他
学习数理化,学做事的能力。可是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教育,必定是孝道。做人,是知道自己在每一个地位上应该做什么,我们在儿子的地位上,就
要做到孝。在父母的地位上,要爱护孩子。在夫妻的地位上,也是各有分工,不一样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挣钱,女人在家里做到养老育幼,
相夫教子,和睦妯娌关系等等。兄弟姐妹,长的对幼的要爱护,幼的对长的要遵重。君仁臣忠,朋友有信。不但能做到五伦,还有五常、四维八德。
懂因果比起伦常道德还重要。为什么?“懂得伦理道德,耻于作恶;深明因果,不敢作恶”。这是讲深明因果。很多信佛人都懂的因果,但都是一
知半解,半信半疑。为什么?遇事就做不到,这就说明不真懂,懂得不透彻。比如吃肉,这在佛门里面,是很普通的事,没有人胆敢当人一面背人一
面。为什么?肉是生命的一部分,你不杀他,怎么吃到肉?杀他,他能高高兴兴吗?能愿意给你吃她身上的肉吗?既然不能,你吃你杀,都要偿还。
你杀他,他将来一定要杀你,你吃他,他将来也要吃你,这就很可怕了。真明白这层道理,我们说什么也不肯杀食。那年我和老友坐在火车上,对面
的小朋友吃着鸡腿,老友看得眼发直,我说别看了,她很不情愿。吃肉的心还很强烈。你说这是明白道理吗?他在背后就很有可能偷偷吃肉,他有这
个心。例子未必恰当,道理是一样的。信佛人,单位涨工资。本来没有你的份,是大学生们带帽下来工资,可是你最终涨了一级。懂的因果的人,不
敢干这样的事。这是讲道理,可是谁在这样的事中,不起贪心,不愿意给自己涨级。各个愿意。我学佛太晚了,没有在扎根教育时期受过因果教育,
不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看别人都这么做,我也学着这么做。没有分辨是非、善恶、得失的能力。实际上,细细想想,也知道这是在伤害人,
可是事到临头,忍不住自己的烦恼习气,斗不过自己的烦恼习气。老实说,没有和自己的烦恼习气斗,随顺烦恼习气成了做事的习惯。“讲因果之书
,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今天学《感应篇》,“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
,夺其纪算”。犯罪了,大则夺纪,小则夺算,纪是十二年,算是一百天。谁的命经得住这样夺来夺去?真明白了,谁还敢作恶?“盖童蒙天性未漓
,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两三岁,能听父母的教诲,
毕竟是一张白纸,没有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父母怎么教,将来就是怎么样。孩子犯错,可以打,但不能任性打,是打他的记性。打完问他,你犯
了什么错?答的出最好,答不出,父母就要告诉他。他明白了,再问他,为什么挨打?这是他心领神会了。“棒子底下出孝子”。可不是父母发脾
气打,那种打,是父母脾气大,耍脾气,不懂得管教的方法。那种打,最后孩子一定逆反,恨你一辈子。因果的启蒙教育,深深印在脑子里是不敢做错事。做习惯了,自然不会犯错误。这样的一生,受到父母的好处,他会打心里敬佩父母,敬爱父母。
献花(0)
+1
(本文系佛弟子2yui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