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的不丢分单位时间多得分(6月日)一、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成为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所以要想高考得高分,必须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每个答案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其正确与否。
(2)对有疑问的答案可先避开,先找出正确或不正确的答案。
(3)反证法。
(4)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化学用语、基本规律、解题所涉及的基本公式等(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列出,不可凭空想象)。
(5)注意答案的相关性与排斥性。
(6)注意答案的要求(正确与不正确、最大与最小、离子总数与分子总数等)。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类:
二、非选择题: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表述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而且常把识记、理解、实验、推论和计算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融于一题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非选择题要求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因”应是指“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书写注意规范严谨:
(1)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3)填“大于”还是“>”;填“增大”还是“变大”等;
(4)填“化学式”还是“分子式”;填“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等;
(5)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等;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①物质状态,②“+”“-”号,③单位“kJ·mol-1”,④化学计量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7)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
(8)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和“羧”、“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等。
非选择题答题的一般思路是:
(1)认真审题,抓住核心,分清要说明问题,还是要归纳结论,还是要验证原理。
(2)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并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3)学会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考,寻找交联点。
(4)草拟方案,联系题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小结,并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操作规范,语言精炼,意思完整。
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复习近期做过的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语言。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非选择题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分述如下:化学原理综合题
【标准答案(1)①Ⅰ(1分)②<(1分)③80%(2分)250℃(3分)
(2)CH3OH(l)+O2(g)===CO(g)+2H2O(l)ΔH=-442.8kJ·mol-1(3分)
(3)①O2+2H2O+4e-===4OH-(2分)②2CH3OH+3O2+4OH-===2CO+6H2O(2分)
评分细则
(1)①写成“1”,不得分,②写成“小于”不得分,③写成“0.80”不扣分,写成“250°”不得分。
(2)状态错(或漏写)、数值错、符号错均不得分。
(3)①不配平不得分,②写成化学方程式不得分。
【题型特点
以组合题的形式出现,题目往往围绕一个主题,由多个小题组成,各小题有一定的独立性,往往分别考查不同的知识点,其内容涉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和简单计算等知识,综合性较强;题目中往往给出图像、图表、数据等,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得分技巧
(1)读题要求:坚持三读:①泛读,明确有几个条件及求解的问题。
②细读,圈出关键字、关键词,把握数量关系。
③精读,深入思考,挖掘隐含信息,尤其是图像、图表中的信息。
(2)做题要求:①看准题目要求,不要答非所问。
②卷面整洁规范,不要潦草从事。
③遇难而过,不要强攻拦路虎。
(3)心理要求:“我易人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向细心要分数。
元素化合物推断综合题
标准答案
(1)极性(1分)
(2)2Na2O2+2H2O===4NaOH+O2↑(2分)
(3)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2分)
CO+H2OHCO+OH-(2分)
(4)2NH3+6OH--6e-===N2+6H2O(2分)减小(1分)
(5)1.5mol·L-1·min-1(2分)0.15(2分)(6)ace(2分)
评分细则(1)按标准答案评分。
(2)不标“↑”扣1分。
(3)少写条件或少写“↑”均扣1分,把“”写成“===”不得分。
(4)写成最简形式不扣分。
(5)漏掉单位或写错扣1分,有效数字保留错不得分。
(6)对一个或两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
题型特点无机推断题,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于一体,考查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无机推断题层次分明,区分度高。由于此类题目具有较强的学科特色,考查知识点较多,是高考命题中一种重要的命题形式。该题有四种命题类型:一是以阴、阳离子判断为中心的物质推断,二是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为中心的元素推断,三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的无机框图推断,四是实验探究无机化合物成分类。
得分技巧工艺流程综合题
标准答案(1)Fe(OH)3(1分)Al(OH)3(1分)<(1分)C(1分)
(2)NiCl2+Na2C2O4+2H2O===NiC2O4·2H2O↓+2NaCl(2分)普通漏斗、玻璃棒和烧杯(2分)玻璃棒划破滤纸(1分)、滤液超过滤纸边缘(1分)
(3)Cl2(1分)湿润的淀粉-KI试纸(1分)
(4)2Ni(OH)2+2OH-+Cl2===2Ni(OH)3+2Cl-(2分)
评分细则(1)写成名称不得分,“”写成“小于”不得分。
(2)漏写“↓”不扣分,少写一种扣1分,少写两种不得分。原因按标准答案评分。
(3)Cl2写成氯气不扣分。检验Cl2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如NaBr溶液和苯或CCl4。
(4)按照标准答案评分。
解题技能化工流程题中表述性词汇的作用
化工生产流程和综合实验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表述性词语,这些表述性词语就是隐性信息,它可以暗示我们所应考虑的答题角度。常见的有:
(1)“控制较低温度”——常考虑物质的挥发,物质的不稳定性和物质的转化等。
(2)“加过量试剂”——常考虑反应完全或增大转化率、产率等。
(3)“能否加其他物质”——常考虑会不会引入杂质或是否影响产品的纯度。
(4)“在空气中或在其他气体中”——主要考虑O2、H2O、CO2或其他气体是否参与反应或达到防氧化、防水解、防潮解等目的。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常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某试剂,以检验其中的某种离子。
(6)“检验某物质的设计方案”——通常取少量某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另一试剂产生某现象,然后得出结论。
(7)“控制pH”——常考虑防水解、促进生成沉淀或除去杂质等。
(8)“用某些有机试剂清洗”——常考虑降低物质溶解度有利于析出、减少损耗和提高利用率等。
备考策略解答这类试题的起点是会识别流程图[箭头指出的是投料(反应物),箭头指向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返回的箭头一般是被“循环利用”的物质]。关键是会利用题给信息,正确运用原理,一般要思考以下问题:①生产目的,设计的原理,生产过程的作用等;②化学反应条件控制原理;③实验基本操作;④资源的回收和利用;⑤“绿色化学”生产,环境保护等。
考点分析无机化工流程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控制pH值分离或除杂,利用溶解度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实验操作,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循环利用的物质,产品的成分和要求,题给数据等。结合中学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进行解答。
图表、图象综合题
标准答案(1)2Fe3++Cu===2Fe2++Cu2+(2分)(2)第一种:Fe2+-e-===Fe3+(2分)
第二种:①在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搅拌(1分)
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滤渣(1分)
将滤渣干燥即得铜(1分)
②a(1分)使用细铁粉,还原得细铜粉,铜粉颗粒越小,与酸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内部的铁与酸反应越快,即除铁效率越高(2分)③0.1200g(2分)0.04550g(2分)
评分细则
(1)不按要求书写不得分。
(2)写成2Fe2+-2e-===2Fe3+不扣分。①用其他酸溶解,该问不得分。②必须强调出接触面积大方可得分。③有效数字错不得分。
(3)①氧化Fe2+、消耗H+各占1分。②有效数字错不得分。
题型特点图像、图表类综合题,以图像、统计图、表格等为信息,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图表题从题型结构上看,包括题干、图表和设问等,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表、图像的分析能力,对数据的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即要求考生具有能从图表中读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数学工具,并结合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得分技巧分析图像的关键在于对“数”“形”“义”“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发现图像隐含的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图表类题一般提供一个有序的框架,根据你所需要了解的特性对事物进行比较,或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小结。特点是在表格中设置纵横关联的数据,通过比较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几个化学量,从而推出相应规律来回答相应问题。
综合实验探究题
【标准答案(1)2CNO-+6ClO-+8H+===2CO2↑+N2↑+3Cl2↑+4H2O(2分)
(2)点燃酒精灯对丁装置加热(2分)
(3)浓硫酸(2分)除去Cl2(2分)
(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干燥管Ⅰ中影响对CO2的测量(2分)
(5)使装置中的CO2全部到干燥管Ⅰ中被吸收,减小误差(2分)
(6)80%(3分)
评分细则(1)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出错或不规范不得分,漏写“↑”扣1分。
(2)答案合理均可得分,如点燃酒精灯,加热丁装置等,若出现汉字错误扣分。
(3)答成硫酸、除杂均不得分。
(4)强调出空气中H2O(g)和CO2方可得分,漏掉一项扣1分。
(5)强调出干燥管Ⅰ方可得分。
(6)写成0.8不得分。
技能提升气体混合物成分检验实验的流程设计中同一仪器在不同位置的作用如下:
(1)酒精灯首部:制气反应的热源。中部: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的热源。尾部:除去一些有污染且易燃的气体。
(2)干燥管中部:干燥气体。尾部: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或其他气体进入反应器,除去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以防止污染环境。
(3)洗气瓶干燥:可放置在气体进入加热的反应装置之前,也可放置在收集干燥气体的集气瓶前。除杂:用洗气的方法除杂。检验:验证某气体的存在,根据实验的具体需要来确定放置的位置。
【题型特点】
高考对化学综合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探究性实验、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绿色化”要求等。近几年化学实验综合题常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知识与实验基本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综合题的主要特点:
①形式上不出现大型的连接仪器装置的试题,均为小型的探究性试题。
②内容上大多为无机实验题,设置的问题主要是书写化学方程式、选择仪器装置、评价实验方案、简述所设计的操作步骤和阐明理由等,并通过简答,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③实验原理均源于教材,但实验装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有创新能力。
④试题类型为物质制备及化工流程综合题,实验设计、评价及探究性综合题等。
【得分技巧】
实验综合题的解题策略是“化整为零”,即把一道实验综合题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操作步骤,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联系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可归纳如下:
附: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
浓硫酸稀释操作
【操作程序】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题关键】①浓硫酸与水的注入顺序;②缓慢;③不断搅拌
金属钠等活泼金属的取用
【操作程序】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将钠(在玻璃片等上面)切成绿豆大小的表面无氧化物的钠粒→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
【答题关键】①镊子夹取;②吸干煤油;③绿豆大小;④多余放回。
分液操作
【操作程序】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题关键】①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②沿烧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稀溶液中结晶析出操作
【操作程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和洗涤、干燥
容量瓶查漏操作
【操作程序】向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塞紧瓶塞,用手指顶住瓶塞,倒立,(用吸水纸检查是否有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用同样方法检查。
【答题关键】①装水;②倒立;③检查是否漏水;④旋转180°⑤重复操作。
判断沉淀剂是否过量操作
【操作程序】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答题关键】①上层清液;②沉淀剂;③是否沉淀;④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沉淀洗涤
【操作程序】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沉淀剂(与沉淀吸附的离子反应),观察是否有沉淀。
【答题关键】①浸没;②重复2~3次;③最后一次洗涤液;④沉淀剂;⑤不能搅拌。
测定溶液pH操作
【操作程序】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待pH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答题关键】①取;②蘸;③点;④比;⑤试纸不能润湿。
⑺气密性检验
【操作程序】装置①: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装置②: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漏斗口,继续加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静置观察液面是否变化。
【答题关键】整套装置只能有一个出口
(1)①密闭;②加热;③气泡;④水柱。
(2)①关闭活塞;②注水;③液柱
滴定管检漏与赶气泡
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滴定管尖端可能会有气泡,必须排除,否则将造成体积误差。
【操作程序】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迅速流出逐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胶管弯曲向上,然后挤压玻璃球一侧使溶液流出,气泡即可被溶液排出。
【答题关键】①迅速流出;②弯曲向上;③挤压玻璃球
倒置漏斗防倒吸
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中,从而防止了倒吸。
【答题关键】①漏斗容积较大;②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或使液面低于漏斗口)。未答出要点含意的不给分.
浸取
原料在水浸或酸浸时常用多种措施提高原料的浸出率
——不断搅拌、控制适当温度、延长浸出时间、控制浸出液浓度、循环利用等。
搅拌
为了使反应物充分混合,提高反应速率。
在反应液中搅拌的方式通常有
——玻璃棒手动搅拌、电动搅拌、磁力搅拌、慢搅拌、快速搅拌等。
加热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增大溶解度,促进平衡移动,或减少某副反应发生等。
控制反应温度的方式也有多种
若加热温度不能过高(或需控制在某一温度或某温度范围),主要是为了防止某物质受热分解或挥发,抑制可逆反应逆向移动,或根据沸点高低分离混合物,让某些物质逸出,让某些物质留在反应器中。水浴或油浴加热都是为了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调节溶液的pH
通常是为了:中和酸或碱,选择性沉淀某离子,促进或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Fe3+),辅助反应(有些反应需酸化或碱化),或将盐转化为酸等。
结晶
蒸发结晶实质是减少溶剂,析出晶体,适用于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某溶质形成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冷却结晶实质是通过降低温度而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从而析出晶体,适用于将溶解度受温度响较大的溶质形成晶体从水溶液中析出。结晶水合物常用此法结晶。
趁热过滤
是防止溶液的溶质在温度下降时结晶析出。
对于固体鉴别一般模式为:
①分别取固体少许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或加入……试剂,现象是……,是……物质。
②分别取固体分置于两支试管中溶于水形成溶液,加……试剂,现象是……,是……物质。
对于溶液鉴别一般模式为:
①分别取两溶液少许分置于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为……物质。
②分别取两溶液少许分置于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继续加入……试剂,现象是……,为……物质。
实验装置中仪器和试剂用途类
装置中仪器和试剂的用途回答时一般包括直接作用和根本目的两部分内容,根据各部分装置的用途不同,可采用下列格式回答:
发生装置生成……;或产生……;或制取……。
除杂装置除去(吸收)……;防止……干扰。除去……中的杂质,发免影响测量结果
性质实验装置与……反应;验证……;说明……。
尾气吸收装置吸收……,防止……的污染。
实验现象描述类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海(溶液)①颜色由……变成……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③溶液变浑浊④生成(产生)……沉淀⑤溶液发生倒吸⑥产生大量气泡⑦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⑧有液体溢出
陆(固体)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②固体逐渐溶解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④固体颜色由……变成……
空(气体)①生成……色(味)气体②气体由……色变成……色③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有机合成与推断
标准答案(1)C12H16O(1分)
(2)正丙醇(1分)
【题型特点】
有机合成与推断是将各种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各种转化关系综合应用并结合计算在新情境下加以迁移的能力题。此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情境新、要求高,只有在熟练掌握各种有机物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试题常给出一些新信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并使新旧信息产生联系,将新信息分解、转换、重组,从而解决题目要求的问题。有机合成与推断题是高考的成熟题型,也是高考必考的综合题。
近几年来高考有机试题有两大特点:
①常与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在一起。
②常把有机推断与设计有机合成流程图结合在一起。
从考查内容来看,一般是给出一些信息作为知识的铺垫,既考查了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增加了试题的综合性,该类题常考常新,起点高落点低,因此要想拿到解决此类问题的“金钥匙”,应熟练掌握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充分利用题给信息,合理推断与设计。
⑵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首先判断目标有机物,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信息;其次分析目标有机物中碳原子的个数及碳链或碳环的组成;再次根据给定原料、信息和有关反应规律,合理地把目标有机物分解成若干片段,或找出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保护方法,尽快找出关键点和突破点;最后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相结合,选择最佳的合成途径。
解有机推断题的关键点是寻找突破口,抓住突破口进行合理假设和推断。
突破口一: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等物理性质。
突破口二:特殊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特殊反应现象和官能团所特有的性质,特殊制法和特殊用途等。
长郡中学2018年高考(化学)秘籍之四——抢分策略
11
多得一分超越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