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试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doc
2019-05-15 | 阅:  转:  |  分享 
  
试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它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作为一套符号系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从古至今都有争议。

思维,是人的动脑去想的活动,它与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想的)结果,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但思维和思想即过程和结果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至少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多种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病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和信息科学等。要搞清楚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必须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从起源和发生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出现的还是有先有后,甚至各有各的产生过程?

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发展过程,二者不是一回事,也没有什么多少关系,甚至语言出现后还干扰了纯正的思维。持这种观点的,有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贝克莱,德国哲学家杜林,前苏联语言学家马尔等人,这种观点无法解释为什么更多的时候是人的思维活动不但需要而且离不开语言的情况。

第二种意见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发生的,而且由于坚持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那么甚至应该先有语言,然后才有思维。持这种观点的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法国哲学家迪卡尔德国哲学家赫德尔,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毕生等。这种观点也具有片面性,因为它只是论证和强调了语言和思维相互联系的一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回避了是否存非语言的或者先于语言的思维活动。

第三种意见则认为思维是先于语言发生的,虽然语言出现后成了思维的主要工具,但语言出现前人类就有了思维,甚至直到出现语言后也存在着不需要语言参与的思维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人有英国哲学家洛克,他继承并发展了英国哲学家培根和霍布斯的关于思维可以独立于语言,知识起源于感觉的学说,坚持认为心灵本是一块白板,无论是语言初创时还是现在,都是先有观念然后才有名称。近代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同样既承认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但同时又认为思维还可以采取语言以外的形式,这种形式甚至先于语言产生。1978年国内一位生物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人饿了就想吃饭,渴了就想喝水,这用不着语言。当人们要种植时用手挖土不可能挖得很深,就会发明锄头、铲子之类的器具,而不是先有了锄头、铲子的语言,然后再去制造这些工具。由此可见,思维应该先于语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主张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而这些人中大多是自然科学家,而且他们更多地采用了科学实验的证明方法。这些科学家不但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等很多方面进一步充分证明了人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进行,同时也提供了思维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客观的证据。

举例来说,一是从人类的系统发生学,也就是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探索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后顺序,乃至语言和思维产生的绝对年代,人和猿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必须具有相当高的思维水平。比如要到一定的地点支采集石料,把石料加工成一定形状并且预见到只有加工完成这种形状才能充当达到某种生产目的的工具,这都需要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的认识以及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现在的研究证实,最早的人类在距今三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据现代解剖学对三十万年前到五万年前的早期智人(或称古人)的头盖骨的声道模拟分析,那时的人还不能发出最简单的元音,因此至少那时人类就已经可以制造工具,有生产活动,而且也可以相互用体态、表情、手势来进行交际,但只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才最终产生了语言。可见,无论是从生理条件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看,人类都是早就有了思维,以后才产生了语言。

再从人类的个体发生学,也就是从儿童掌握思维和语言的过程来推测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的情况。儿童一般要到两岁左右才能说一些简单的话,在这以前应该说儿童还没有掌握语言。但婴儿从五个月开始就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科学实验还表明,儿童在没有掌握物体类的名称,如“衣服”、“植物”、“器皿”等以前,就能够将图片上各种不同的衣服、植物、器皿(包括玩具)等按类归堆。这种抽象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活动就是在语言产生以前,或者说没有借助语言而进行的。

还有就是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以及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绝大多数患失语症的人是由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这样的患者不会说话了,或说话变得很困难,也说不清楚。但是,实验证明,这样的病人的思维能力并不一定因此受到影响,而是“心里明白,说不出来”。聋哑人虽然也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和手势语等不完全的语言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但也有实验证明,即使是没有上过聋哑学校,没有学会聋哑人手势语和文字的聋哑人,仍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有人进行的可迁推理实验就证明,多数先天性聋哑儿童能根据“a>b和b>c”,完成推断“a>c”这样的高水平抽象推理。这同样证明人的大脑中管思维的部分与管语言的部分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很大可能是思维活动要先于语言活动发生。

应该说,目前在思维和语言的起源产生问题上比较倾向于一致的观点是:一方面承认语言与思维确实密不可分,至少在语言出现后它是人类思维的最主要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承认人类的思维可能先于语言产生,或者说人类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的。

此外,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上,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从范围和功能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始终对应的,还是既有交叉又有区别,或者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地位和作用上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还是思维决定语言与语言决定思维?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的作深入探讨的。

































献花(0)
+1
(本文系黔莎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