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倒数的认识教案
华池县五蛟镇李良子小学高金龙
【教学内容】
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页的内容及练习六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活动导入】
黑板展示:
师:黑板展示“杏---呆,吴---吞”两组汉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字的表变化规律和特点并相互交流。
生:观察讨论交流汇报。(两组字都是上下结构,上面和下面交换了位置)
师:根据上面两组汉字的变化特点,你能写出下面数字的对应数字吗?(板书出示)
3/8-----()15/7-----()1/5----()5---()1/12----()
生:观察思考。
师:点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补充讲解和纠错。{3/8-----(8/3)15/7-----(7/15)1/5----(5)5---(1/5)1/12----(12)}
师:上面几组数字都是把分子分母颠倒交换了位置,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倒数。(教师板书:倒数的认识)
【新课讲授】
1.出示学习提纲:
①什么是倒数?
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③你会求那些数的倒数?
2.教学倒数的意义。
师:要是把像这样分子分母交换位置的两个数相乘,他们的乘积会不会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算一算,再观察。
生: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汇报。
1/5×5
它们的特点规律是: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而且乘积都是1。
归纳总结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3.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例1:(1)写出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带分数的倒数:写出1—的倒数: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在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得:2/3。
(3)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即6/1,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得:1/6。
总结:整数的倒数就是直接给整数加上分子1。
小数的倒数:写出0.3的倒数。把小数化成分数(3/10),然后再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得:(10/3)。
0.3的倒数是10/3。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数字都有倒数呢?
4.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2题。
①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错。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三个数。
③错。0没有倒数。
④错。1的倒数是1。
(3)完成教材第29页第3题。
(4)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
(5)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
小红说得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75=1,的倒数是0.75,因为0.75=。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册。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1.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3.找倒数的方法:如果是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果是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如果是小数则先化为分数;如果是带分数,先化位假分数。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
【课后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基础的,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所以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首先在黑板出示“杏---呆,吴---吞”两组汉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字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并相互交流并得出结论,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的分数,要求学生根据上面两组汉字的变化特点和得出的结论,写出对应数字,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进入新课。
接着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3.你会求那些数的倒数?”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并全班汇报交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附件:教具卡片
杏
呆吴
吞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