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模式探讨PP-HI-CN-2770(2020.3.18)
2019-06-03 | 阅:  转:  |  分享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模式探讨XX讲者XX医院PP-HI-CN-2770院内血糖管理地位重要1院内血糖管理模式探索2主要内容院内血糖管理地位重要
1院内血糖管理模式探索2主要内容40%患者比例(%)近期HBA1c未检测口服降糖药使用不规范少于每日3次床旁定点血糖检测浮动胰岛
素给药该调研性研究纳入西班牙111所医院内科病房5439例患者,对患者血糖异常及针对性管理情况进行了评估。CurrDiabRe
p.2015Apr;15(4):18.EurJInternMed.2015Jul;26(6):392-8.住院患者存
在血糖异常患者众多血糖管理并不规范糖尿病住院患者更多分布在非内分泌科陈玉凤.南京市区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多中心调查.学位论文.
2015住院患者会因多种因素导致血糖异常高血糖低血糖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外源性儿茶酚胺胰岛素抵抗静脉葡萄糖应激激素释放(肾上腺素和
皮质醇)糖异生(肝脏)脂解作用(脂肪细胞)感染/败血症肝衰竭肾衰竭手术胰岛素分泌性肿瘤营养摄入不足/恶病质CritCareNu
rsClinNAm25(2013):7–13高血糖直接影响疾病预后,形成恶性循环降低免疫功能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氧化应激内
皮功能障碍增加炎症因子高凝状态增加分裂原水平体液转移加剧心脏和脑缺血可能急性疾病高血糖NEnglJMed.2006Nov
2;355(18):1903-11.院内血糖管理可为患者带来治疗获益血糖控制获益RTC研究汇总研究科室患者群临床结果Malmbe
rg,1995CCUDM和非DM患者1年死亡率下降28%Furnary,1999CCU施行CABG的DM患者胸部深伤口感染
率下降65%VandenBerghe,2001外科ICUDM和非DM患者,包括CABG死亡率下降34%Furnary,2
003CCU施行CABG的DM患者校正死亡率下降50%Krinsley,2004内科-外科ICUDM和非DM患者,无心血管疾
病死亡率下降29%Lazar,2004OR和ICUDM患者,包括CABG术后房颤风险降低60%VandenBerghe,
2006内科ICUDM和非DM患者死亡率下降18%AnnNYAcadSci.2010Nov;1212:1-11.小
结住院患者存在血糖管理需求者比例巨大,且多分布于非内分泌科目前院内血糖管理并不规范,管理效果不佳血糖管理不佳会进一步影响住院患
者病情进展,形成恶性循环良好的血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住院患者治疗预后院内血糖管理地位重要1院内血糖管理模式探索2主要内容院内血糖管理
较为复杂,涉及多科室管理患者的一次住院治疗常常因病情的变化而需要涉及不同的治疗职能科室参与,以及接受不同的医疗护理。临床医生需要意
识到患者每一阶段的病情变化和临床护理的转变均面临潜在的血糖代谢变化风险和重新评估患者血糖状态的必要。康复机构类固醇禁食注射胰岛素透
析类固醇禁食内科透析家庭管饲管饲外科禁食类固醇注射胰岛素专业护理机构TPN:全肠外营养HospPract(1995).201
3Apr;41(2):45-53.共识推荐院内血糖管理模式主要为3类会诊专业管理模式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中华内分泌
代谢杂志.2017;33(1):1-10.模式1:科室自我管理模式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科室自我管理模
式的构成优势医护人员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所住科室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者、营养师的指导及治疗健康教育工作者患者单一科室内部不足由
于非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糖尿病知识的非专业性及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营养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
33(1):1-10.模式2:会诊专业管理模式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工作者医护人员会诊专业管理
模式的构成模式特例:团队化管理单一科室内部内分泌科医生以会诊形式参与管理内分泌科医生会诊升级患者营养师核心管理团队由内分泌科医
生及糖尿病教育护士组成核心管理团队,其他非内分泌科室的护士也参与其中。也可以在团队中加入营养师、药剂师等多学科成员。中华内分泌代谢
杂志.2017;33(1):1-10.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132-2135.团队化管理模式1:多学科团队科室自
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多学科团队(MDT)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组成的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特定疾病,
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综合性诊疗。多学科团队构成辅助其他科室医护人员药剂师营养师运动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核心内分泌科医护多学科糖尿病
管理团队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与融合,从各个专科的专业化角度出发,达到合理控制住院患者血糖的目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
):1-10.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132-2135.多学科团队血糖管理模式实施流程专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专科护
士:制定护理措施并进行指导患者血糖出现异常,所在科室向内分泌科提出会诊申请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开具血糖监测医嘱及时反馈治疗结果至管理团
队会诊治疗方案落实到患者所在科室执行其他学科成员:协同提出治疗方案多学科团队评估和调整方案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
132-2135.专业团队化管理实践:效果显著管理团队构成:1位注册医师、数位糖尿病专业护士、营养师及足病治疗师组成,并有糖尿病专
科医师提供咨询指导。P<0.001P<0.001P<0.001HbA1c水平(mmol/mol)P=0.2研究纳入罗素霍尔医院12
24例经院内糖尿病管理团队进行血糖管理的患者数据,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显示,对于已诊断和新诊断的DM患者,院内糖尿病团队管理均
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IntJClinPract.2014Nov;68(11):1333-7.团队化管理模式2:护士团
队化血糖管理团队成员:各科室护士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血糖管理护士团队三级管理模式护士管理团队主要职能
建立院内血糖管理与护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通过建立院内糖尿病护理团队,对各个科室的护士进行血糖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团队建立的过程
中,培养血糖管理专科护士。将护理团队的血糖管理与医生的医疗诊断相结合,提高血糖管理效率。护理部主任正副组长和秘书:内分泌科护士长
和糖尿病专科护士担任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132-2135.护士团队化血糖管理实践研究纳入心内科住院伴有T2DM
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患者(HbA1c>6.5%)127例,最终完成研究者23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护士管理团队进行治疗方案指导和
糖尿病患者教育。评估3个月短期干预对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糖尿病护士管理团队支持内容血糖监测一般糖尿病知识什么是糖尿病:胰
腺如何干预血糖水平干预糖尿病患者饮食(检查糖尿病基础饮食)干预糖尿病患者运动血糖目标值血糖检测频率录入检查记录口服降糖药:评估药物
作用机制和药物相互作用、食物摄入的影响和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评估作用机制、胰岛素种类、给药方式和胰岛素的储藏是否正确提供患者血糖持
续升高的解决方案低血糖的信号、症状和应对策略如何获得更多的支持资源/信息疑难解决药物治疗方案评估CanJDiabetes.2
017Feb;41(1):10-16.护士管理团队有效改善非内分泌科患者血糖水平P=0.028P=0.002血糖监测指标值结果显
示,糖尿病护士管理团队短期干预可使患者血糖控制获益。CanJDiabetes.2017Feb;41(1):10-16.护士
管理团队有效改善非内分泌科患者多维度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评估(ADDQOL评分)研究纳入心内科住院伴有T2DM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患
者(HbA1c>6.5%)127例,最终完成研究者23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护士管理团队进行治疗方案指导和糖尿病患者教育。评估
3个月短期干预对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糖尿病护士管理团队短期干预可使患者多维度生活质量的到提升。CanJDi
abetes.2017Feb;41(1):10-16.模式3: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
模式互联网管理系统的构成终端末梢血糖检测仪定义利用住院患者互联网管理系统,与患者血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使院内任一科室糖尿病
患者都能及时接受糖尿病医护的远程系统管理,包括糖尿病教育、监测及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住院患者管理系统(HIS)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系
统血糖管理系统网络服务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10.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132-213
5.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一般流程即时上传数据确认患者信息测量血糖数据终端数据获取患者管理和治疗决策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
):2132-2135.互联网管理模式实践1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对患者血糖水平采用GLUPAD(临床
智能血糖仪)与IGMS(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研究中信息化管理方法完成监测,录入数据护理人员了解患者信息、确认身份终端对接
数据库患者数据处理、分析及查阅医生随时进行数据利用存储、归档、分析上传的相关信息研究纳入100例院内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血糖管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血糖信息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糖尿病新世界.2017;14:185-
186.实践1结果:互联网管理模式提升院内血糖管理效率和效果P=0.0115P=0.0009P=0.0032准确率(%)血糖检测效
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糖达标时间(10.02vs15.58d,P=0.0000)、完成血糖检测、记录与反馈所需时间(2.05
vs3.58,P=0.0000)均显著减少。研究纳入100例院内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血糖管理,对观察
组患者进行血糖信息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糖尿病新世界.2017;14:185-186.互联网管理模式实践2科室自我
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该以色列研究通过4年时间随访,共纳入血糖监测样本600000余例,对比院内高血糖管理质量
提升计划(IHIQP)实施前(2007)和实施期间(2008-2011)患者血糖管理情况变化。各住院部采用自动化血糖仪,存储的血糖
数据有检测序号、患者身份信息、要求进行血糖监测的医生信息、日期及时间血糖数据可以自动上传、下载至医院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中央数据库授权
人员可以登录系统监测、分析数据,,并能以电子表格格式下载数据,用于评估血糖的时间趋势、识别超出范围的血糖值护士在患者床旁采集血样D
MS通过网络采集数据医生下达血糖监测口头医嘱护士进行血糖监测医疗记录DMS血糖值与患者信息保持一致DMS上传数据至实验室/医院信息
系统公共血糖监测系统(IGMS)和数据管理系统(DMS)信息流,该系统包含及时检测的自动化血糖仪和交换式服务器IntJClin
Pract.2014Apr;68(4):495-502.JDiabetesSciTechnol.2009Sep1
;3(5):1168-74.实践2结果:互联网管理模式提升血糖管理效果P<0.0001P<0.0001P<0.0001血糖达标率
(%)血糖达标范围设定为80~180mg/dlIntJClinPract.2014Apr;68(4):495-502.互
联网管理模式实践3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院内糖尿病管理需要医生进行跨学科的复杂沟通,为了支持这一复杂的
过程,临床指南推荐使用IT支持系统。研究对GlucoTab?这一用于院内血糖管理的程序化决策和工作流支持系统用于低血糖预防的作用进
行了探索。该系统支持医生和护士于住院T2DM患者皮下基础胰岛素注射治疗。前端平板设备(APP)普通病房后端处理器医院IT部门院内W
iFi实现数据交换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支持基础胰岛素注射治疗信息,为治疗医生和护士提供以下功能:床边数据录入;医生用药决策与胰岛素剂
量决策支持;护士给药支持,包括胰岛素剂量计算;医生和护士工作流管理。支持医院信息系统提供患者信息该单中心、开放、非对照研究纳入3
0例T2DM患者,医生使用该系统支持基础胰岛素治疗。JDiabetesSciTechnol.2017Jan;11(1):
20-28.GlucoTab?功能展示主界面功能展示左上为主菜单,用药、处方信息和患者数据展示于该处;左下为3个可选主要功能按钮:
测量血糖、胰岛素给药、日剂量调整。血糖特征和胰岛素使用情况展示于右侧。使用者可调出患者名单、未完成任务列表以及已完成任务列表。胰岛
素剂量决策支持系统展示给予每日总剂量28单位胰岛素,餐前BG值182mg/dl,输入患者需要进食午餐,系统自动推荐10U快速注射和
14U基础用量。JDiabetesSciTechnol.2017Jan;11(1):20-28.实践3结果:患者血糖管理
效果良好该系统用于患者血糖控制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仅1.3%BG测量低于70mg/dl,仅2.6%高于300mg/dl12次低血糖事件
出现于6例患者,无血糖值低于40mgldl研究期间出现24例不良事件,其中4件为严重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与管理设备使用相关。J
DiabetesSciTechnol.2017Jan;11(1):20-28.实践3结果:使用者普遍使用感受佳使用者感受
问卷结果汇总同意程度为1(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同意者比例(%)同意程度NA问卷内容评估方法医护接受度使用3项匿名调研问卷评估调
研问卷1(UQ1)于研究前评估调查问卷2(UQ2)于一半数量患者完成研究时评估调查问卷3(UQ3)于所有患者完成研究时评估Q1:血
糖管理更为有效Q2:医生更少被护士呼叫Q3:使用者治疗中感到安全Q4:可避免用药错误Q5:GlucoTab?适用于每日治疗Q6:G
lucoTab?协助治疗达标Q7:相对于纸质病档治疗,工作负荷减轻Q8:使用者依赖胰岛素剂量建议JDiabetesSciTe
chnol.2017Jan;11(1):20-28.模式综合运用探索实践模型:团队化+互联网管理模型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
理模式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某患者一天中连续2次床旁血糖检测值>13.9mmol/L计算机系统筛查识别PCT成员进入系统时,计算机自动
生成对话框,建议PCT向“糖尿病护理会诊团队”寻求进一步指导系统通过计算机平台自动请求会诊,但PCT有权取消会诊PCT:初级诊疗团
队实践护士继续随访该患者,给予PCT成员意见,并向内分泌医师报告患者随后的血糖状态,直至患者出院初次随访后,内分泌医师针对该患者决
定初步方案,并制定后续血糖护理策略2名实践护士每天检查会诊列表,并探望相应的患者观察性对照研究,将医院六个病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由同一楼层3个病区组成,使用电脑支持咨询模式护理,当患者1天之内连续两次血糖超标则自动启动特殊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Post
gradMed.2015;127(8):796-800.模型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信息系统与管理团队管理团队构成与职能信息化管理系
统构成与职能NovaStatStripGlucoseMeter+医院信息系统记录患者血糖监测信息并上载实验室数据库筛查高危
患者发出会诊请求内分泌医生:制订、调整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管理团队护士:患者跟踪,给予PCT治疗意见,向内分泌医生汇报PCT:患者
日常管理,血糖处理的一线医生PostgradMed.2015;127(8):796-800.模式综合运用患者血糖管理效果显著P=
0.074P<0.001血糖值(mg/dL)PostgradMed.2015;127(8):796-800.小结院内患者高血
糖常见,目前管理并不理想有效的院内血糖管理模式处于探索中,主流的三种模式经循证证明可有效提高院内血糖管理水平院内血糖管理模式相互配
合,创新使用或可更有效提升管理效果THANKS不以糖尿病为主要诊断住院患者的也会有各种血糖管理需求,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院内血糖管理的
有效模式均在积极探索中,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就是为大家梳理一下目前院内血糖的主要管理模式及研究成果讲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家展示院
内血糖管理的需求与必要性,第二部分与大家分享目前的进展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存在院内高血糖比例巨大,高达40%。那么目前对院内高血糖的
管理现状如何?一项西班牙大样本调研显示,目前院内血糖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因此院内血糖管理水平如何提升的问题值得探讨大家可
能会有种错觉:血糖管理是内分泌科医生的事情。但是研究数据显示,患有糖尿的住院患者仅有很小一部分在内分泌科住院更多的患者会分布在非内
分泌科进行疾病治疗,这就为院内血糖的跨科室管理提出了需求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高血糖患者分布于非内分泌科?患者入院前不一定患有糖尿病或
者血糖异常,但是因为身体所患疾病和院内各种处理和治疗对糖代谢产生各种影响,从而引发血糖的异常波动进一步的,患者高血糖又会通过各种机
制加重其所患疾病或者降低疾病的治疗效果,而疾病的加重又通过之前阐述机制反过来进一步加重高血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院内血糖管理是否能
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综述对既往血糖管理RCT研究进行汇总,结果显示,院内血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非内分泌科患者治疗预后住院患者存在血糖
管理需求者比例巨大,且多分布于非内分泌科目前院内血糖管理并不规范,管理效果不佳血糖管理不佳会进一步影响住院患者病情进展,形成恶性循
环良好的血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住院患者治疗预后了解了院内血糖管理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院内血糖管理进行探讨院内血糖管
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一个患者在从发病到住院直至康复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科室以及接受不同的治疗干预手段,而每
一阶段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患者血糖代谢变化,因此患者院内全过程的血糖管理大多情况下并非某一科室可以独立完成。2017年最新发表的《中
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指出:根据我国住院患者病情轻者比例较高,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入院治疗较多,住院期间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较多,
住院患者病情差异性大等特点,推荐我国住院血糖管理分为以下3种:(1)科室自我管理模式;(2)会诊专业管理模式;(3)互联网系统
管理模式。科室自我管理模式定义:住院患者血糖由患者所住科室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者、营养师、患者等共同参与的血糖管理模式。科室
自我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不足:(1)优势: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所住科室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者、营养师的指导及治疗。(2)不足:由于非
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糖尿病知识的非专业性及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血糖达标率低。会诊专业管理模式定义:非内分泌科住院患
者血糖除由患者所住科室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者、营养师、患者等参与血糖管理外,血糖控制不良、临床状态特殊、控糖方案制定困难时,内分
泌科医师通过会诊方式参与的血糖管理模式。在会诊专业管理模式中,有一种由内分泌科医生及糖尿病教育护士组成核心管理团队,其他非内分泌
科室的护士也参与其中共同管理住院患者血糖的会诊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称为糖尿病团队管理模式。如果医院情况允许,也可以在团队中加入营养
师、药剂师等多学科成员。多学科团队(MDT)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组成的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
行综合性诊疗。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即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与融合,从各个专科的专业化角度出发,达到合理控制住院患者血糖的目的。多学科糖尿
病管理团队通常以内分泌科医生、内分泌科专科护士为主,院内其他科室医护人员、药剂师、营养师、运动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为辅。多学科
糖尿病管理团队的运作模式主要建立在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利用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能够及时对院内
各个科室的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异常患者进行会诊与管理。团队的主要管理模式为:由各科室医生开具血糖监测医嘱,当患者血糖出现异常时,由患
者所在科室向内分泌科提出会诊申请,由内分泌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糖尿病专科护士制定护理措施并对患者所在科室的护士进行指导,药剂师、营
养师、运动康复治疗师和心理治疗师在参与会诊的过程中协同提出治疗方案。会诊后落实到患者所在科室执行,并及时通过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反馈至
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反馈结果再由团队进行评估调整。该院前端糖尿病管理团队由1位注册医师、数位糖尿病专业护士、营养师及足病治疗师组
成,并有糖尿病专科医师提供咨询指导。该团队对特定急症病区进行一周5次的访视,早期发现并干预有需求的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并参与
出院计划的制定。结果显示,专业团队化管理对于已诊断和新诊断的DM患者,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护士团队完善的院内糖尿病护理团队需
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核心成员为护理部主任、正副组长和秘书,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通常为内分泌科护士长,副组长和秘书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担
任,团队成员包括全院各个科室的护士。主要职能为:(1)建立院内血糖管理与护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2)通过建立院内糖尿病护理团队,对
各个科室的护士进行血糖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培训。(3)在团队建立的过程中,培养血糖管理专科护士。(4)将护理团队的血糖管理与医生的医疗
诊断相结合,提高血糖管理效率。该研究以心内科患者为对象,评估专业的血糖管理护士团队的管理效果。该研究中血糖管理护士团队有四方面的
职能,包括一般糖尿病知识宣教、血糖监测、患者药物治疗方案评估和治疗中疑难解决。研究结果显示,专业护士团队干预对患者血糖控制具有良好
收效。不仅仅是血糖,通过ADDQOL评估显示护士专业团队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多维度生活质量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将院内住
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与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从而利于内分泌的专科医生和护士及时通过管理系统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方案。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住院患者管理系统(HIS)、网络服务器、血糖管理系统和终端末梢血糖检
测仪。操作流程主要为:护士使用终端末梢血糖检测仪,扫描患者的身份信息后,按照标准化流程为患者测量血糖,测量完成得出的血糖值即时通过
互联网上传到系统,上传成功后医生和护士即可通过互联网上的其他终端查看患者的血糖值。该国内实践研究中对患者血糖水平采用GLUPAD
(临床智能血糖仪)与IGMS(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临床智能血糖仪以及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均与该院HIS系统进行对接护理
人员处理前可了解患者信息、确认身份对血糖完成监测之后,可以把临床智能血糖仪中的相关数据一次性同步到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存储、归档
、分析上传的相关信息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对患者基本用药信息、病史信息、住院期间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大事件备注、血糖波动图形进
行查阅,以此来对患者血糖波动趋势进行直接反映,通过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将以上各种信息同步到医生的移动平板查房系统上进行利用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糖信息的准确率,并且减少医生、护士的时间损耗并使患者血糖更快达标该以色列研究通过4年时间随访,共纳入血糖监测样本600000余例,对比院内高血糖管理质量提升计划(IHIQP)实施前(2007)和实施期间(2008-2011)患者血糖管理情况变化。同样使用了院内统一的血糖信息管理系统,上传血糖数据并方便分析利用。研究显示,在使用互联网管理之后,住院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有了显著提升。实践3与前两个时间不同的是采用了智能终端——GlucoTab该终端不仅仅是进行信息收集和输出,同时增加了决策支持、处理建议和工作管理等强大功能研究结果:通过互联网信息系统和智能终端的辅助,患者胰岛素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并更有效避免治疗风险。该问卷通过使用者主观感受来评估GlucoTab智能系统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使用者普遍认为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支持临床血糖管理工作。综合运用模型院内血糖管理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和医院资源可以多种形式结合使用。该研究为台北彰化医院的治疗实践,其中就巧妙的将互联网管理模式与团队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结合核心组成部分互联网管理系统和专业管理团队两者功能不同、密切配合,可收到1+1>2之效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院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接受一般管理的对照组。总结院内患者高血糖常见,目前管理并不理有效的院内血糖管理模式处于探索中,主流的三种模式经循证证明可有效提高院内血糖管理水平院内血糖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创新使用或可更有效提升管理效果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