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4单元 1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8共44张PPT%29
2019-06-26 | 阅:  转:  |  分享 
  
第四单元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http://www.yiqike.cn/B2Bhttp://www.yiqike.cn/电子商务平台
http://www.yiqike.cn/文章以滕王阁宴集为中心,第一段从宴集盛况落笔,领起全文。第二段以铺叙的笔法写景,先写秋日
总体景象,继而在移步换形中写登阁、仰瞻、俯视、远眺、环顾所见之景象,把秋日映照下的滕王阁风光写得光彩夺目。第三段以下写兴尽悲来的感
怀,用大量典故表现自己流落不遇的境遇,并寄希望于未来。通篇对仗整齐而笔势流动,声韵铿锵,气势宏壮,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栏目索引温馨晨
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本拓展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温馨
晨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哲思品悟有些话穿耳而过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三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其中他儿子在回
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只进不出就会装不下去。”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譬
如某一天,无意中听到了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
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
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但却白璧微瑕,
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实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
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葆有一副清醒的头脑。对于一些冷漠无情的话,对于一些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
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至剥夺幸福与快
乐的话语,也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困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和紧
张多了,潇洒和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傲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一些忠言箴语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吧……佳句咀华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新语·慎微》赏读:能够名垂千古的人,一定是先从一些微小的事情开始做起的。这
实际上是强调做小事的重要意义。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赏读:君子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的方法,如同
要到远处去就必须从近处走起,又如同要登上高处就必须从低的地方爬起。这说明所谓的修养,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赏读:美好的品行不积累,就无法成就好名声;恶劣的品行不积累,就不会毁灭自身。这说明名声的好坏,完全
是由自己一点点积累而造成的。如果想要获得别人的赞誉,就要多积累好的品德和行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赏
读:不断积累小的善行,就会培养出深厚的德行,而智慧也就自然产生了,圣人的心怀也就具备了。这说明,高尚的德行来自于平时善行的积累。
返回自主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生命,对他太吝啬了!他却仍在身后留下累累秋实。他没有被时间谋杀,反
而跨越了生命,永远灿烂于文学历史的天空。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
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优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逸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
“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
,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作者视窗一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都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
,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
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的风情。看落霞
孤鹜,秋水长天,潦水寒潭,烟光暮山。纵使千年已过,物换星移,佩玉鸣鸾,歌舞不再,我们总可以找到他的身影,独立在阁的一隅,白衣舞动,
潇洒倜傥,狂傲清俊,一如往昔。王勃(649—675),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
,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写作背景二本文后来题作“滕王阁序”,关于其写作
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作于王勃十四岁时,另一说认为作于二十七岁时。滕王阁,贞观年间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他后来被封
为滕王,故称为滕王阁。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洪州都督阎公重加整修,并在重阳节大宴宾客于其上,时王勃赴海南省亲,路经其地,参与宴
会,即席写成这篇著名的骈文。基础梳理三1.通假字(1)俨骖于上路 通______,_____。(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______,_____。“严”整齐“消”消散答案2.古今异义(1)时维九月。古义:____今义: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 今义: (3)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古义:____今义:________在。维护。遥远。赊欠。这。表判断。答案(
4)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 今义: (5)俨骖于上路。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_(6)穷且益坚。古义:___________今义: 迎接。言行迎合别人心意(贬义)。高高的道路。动身去某地。处境艰难。贫穷。
答案3.一词多义豫章故郡___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桓侯故使人问之_____既克,公问其故_____徙立故琅邪
王泽为燕王_______________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_______旧所以特地(1)故原因旧有的、原来的老朋友答案
宾主尽东南之美_______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则智者尽其谋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
__全、都没,干了(2)尽全部用出完、尽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属于、是类(3)属掌管同“嘱”,嘱托答案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___
__胡天八月即飞雪___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即遣兵三万以助备_____
______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___________依附就则,就(4)即就立即、马上如果、假如答案穷且益坚_____
年且九十_____存者且偷生_____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反而将近(5)且苟
且将要尚且兰亭已矣______________死生亦大矣_________先生休矣_________语气助词“了”(6)
矣感叹语气命令语气答案襟三江而带五湖_______爽籁发而清风生_______怀帝阍而不见_______表并列(7)而表
因果表转折奉宣室以何年_________奏流水以何惭__________________介词,在(8)以连词,相当于“而”
答案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________②名词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上出重霄: ③名
词的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 看,望。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向上。以……为衣襟;以……为衣带。答案(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腾
蛟起凤: 屈贾谊于长沙:______________窜梁鸿于海曲:___________(3)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作名词宾
主尽东南之美: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山原旷其盈视: 使……腾飞;使……起舞。使……受委屈。使……逃走。俊杰。使……开阔。答案5.
文言句式(1)童子何知:___________(2)奏流水以何惭:___________(3)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_
________________(4)千里逢迎:_____________(5)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_________
___(6)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声断衡阳之浦: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动宾倒装句。动宾倒装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答案(8)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9)尽是他乡之客: (10)宾主尽东南之美: (11)都督阎公之雅望: (12)
宇文新州之懿范: 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之”作标志的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之”作标志的定语后置句)。答案返
回合作探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一、结构图示滕王阁饯别序秋日登洪府二、重点突破一、第一段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
了什么特点?答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
,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写出了地势之雄伟。答案二、第二段描写了滕王
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的秋景。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怀融合在一起的?答案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观览楼台的壮丽、
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以渔歌、雁声点缀,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
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人家;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轴”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无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给人天衣无
缝、妙合无垠之感。答案答案三、第三、四段的写作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答案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甫畅……光照临川之笔”,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
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伤感以及自己在“
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望长安于日下”至第三段结尾,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其中既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
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第四段,“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时光易逝,功业难成,流露出
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四、“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一句有人认为是全文的警语,试加以赏析。答案此句是全文中最富有思想意义的警语。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王勃在此化用东汉马援云“丈夫为志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坏,确实难能可贵。答案五、
本文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答案返回答案《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
美学特征。1.色彩变化。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
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
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2.远近变化。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
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答案答案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
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
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3.上下浑成。“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
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
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4.虚实相衬。“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
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总之,本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
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返回文本拓展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一、技法赏析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
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
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
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
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
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下面举几个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
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
平平(于)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入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
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
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
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
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
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
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二、写作迁移角度借景抒情题目:请以“滕王阁怀想”为话题,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答案返回一曲欲说还休的失意歌——读《滕王阁序》王勃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在滕王阁上登高望远,饱览美丽景色后不
觉兴尽悲来,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由此产生。与其说是王勃有幸赶上阎公的盛宴,登阁后有感而发,倒不如说是王勃心中本就郁积了无尽之愁,是
借登滕王阁抒发自己的人生悲叹。王勃短暂的一生受过两次打击,一次是因为《檄英王鸡》触怒高宗,一次是因为虢州官奴事获死罪,幸而遇赦不死
。据史学家分析,王勃两次被祸,均是因为其才华过于超人,遭人嫉恨而不被当权者所容而致。本文示例答案是王勃探望被贬蛮荒的父亲时受阎公邀
请作序所写,虽然文章开篇部分极尽赞美了南昌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以及滕王阁周围的壮观景色,但丝毫不妨碍王勃借此机会抒发自己复杂的心
理感受。王勃究竟在这篇序中抒发了哪些人生感受呢?首先,他“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认识到宇宙是无穷的,而人生是短暂的
,人是渺小的,而且命数是确定的,认为自己两次除官均是命中注定的。所以他一再慨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以为自己的命运很可能与冯唐、
李广一样,并以“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来宽慰自己。以命不好来认识自己的遭遇,实属无奈抑或自我安慰。这是一悲。答案其次,王勃又时刻希望
皇帝良心发现,发一道圣旨,把他召回去,故“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但又感到希望非常渺茫,认为皇帝的心思实在是难以捉摸,就像南
海深不可测,就如天柱高不可攀,北极星遥不可及。王勃虽然享誉大江南北,但他实在无法真正赢得皇帝的欢心,这使他始终处在有才而不被赏识的
困境中。这是二悲。再次,王勃又隐约地表达了对皇帝的不满,“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没有人来同情失
路之人,想着皇帝却得不到召见,就连像贾谊这样的被召回问鬼神的待遇也难以想像与得到。后面又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
悫之长风”,认为自己虽然满腹才华,却没有机会报效朝廷,虽然也想像班超一样投笔答案从戎,像宗悫一样“乘风破浪”,但自认为也只是水中月
天上虹,根本无法实现。显然,王勃把矛头指向了当朝的皇帝。但是他又不敢直接指出皇帝的不识千里马,故又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说不是皇帝不圣明,不是没有明君,而是时运不齐。这是三悲。最后,王勃一方面认为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即使处于困境也不能丧失希望,放弃壮志,心里再苦也不能仿效阮籍到郊外放声大哭。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即使像孟尝君这样品行高洁之人也只能空余报国之情,言语之外,又分明透露出对自己前景答案的不可把握和无助的伤感,以至于说出了要放弃做官,宁愿从此侍奉父母,谨听父母教诲这些激愤的话语。这是四悲。王勃是矛盾的,其矛盾来源于他对自己才华的充分自信,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为朝廷为自己建立一份伟业,而又由于其才华过于出众,惹得众人嫉妒而被排挤终究不受重用的残酷现实。还来自于他既埋怨当朝皇帝不懂得赏识人才,又始终对皇帝寄予希望。这就注定了王勃的悲剧命运。其实这也是古今许多失意才子的共同命运。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失意人生,岂能一说了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槛外长江空自流。返回本课结束
献花(0)
+1
(本文系可明白输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