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 (样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内部审核检查表
2019-06-26 | 阅:  转:  |  分享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内部审核检查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Q/E/S)条款受审核部门管理层/总经理审核条款/文件Q4.1;4.2;
4.3;4.4;5.1;5.2;5.3;6.1;6.2;6.3;7.1.1;9.1.3;9.3;10.3;E4.1;4.2;4.3
;4.4;5.1;5.2;5.3;6.1.1;7.1;9.1.1;9.3;10.3;S4.1;4.2;4.4.1;4.6.审核日期
2018.03.04审核内容审核结果/描述判定备注Q/E/S: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1组织是否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
现Q/E/S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2组织是否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3这些因素是否考
虑来自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4是否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有助于
理解外部环境?5是否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1已经确定。2进行了监视和评审。3考虑
了正面和负面要素。4考虑了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5考虑了与组织的
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组织是否确定与Q/E/S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2组织是否确定与Q/E/S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3组织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1已经确定。2已经确定。3已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监视
和评审。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4.3确定Q/E/S管理体系的范围组
织确定Q/E/S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其范围时是否考虑了外部和内部因素4.1;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本标准的全部要求是否适用于组织确定的Q/E/S管理体系范围,组织是否应遵循本标准的全部要求?组织Q/E/S管理体系
范围是否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该范围是否描述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类型?在确定Q/E/S管理体系的范围时考虑了:1外部和内部因
素;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本标准的全部要求适用于组织确定的Q/E/S管理体系范围,公司应遵循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公司Q/E/S管理体系范围形成文件的信息,包含在管理手册中,并已发放到所有使用岗位。该范围描述了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符合通过
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4.4Q/E/S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组织是否按标准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Q/E/S管理体系,包括Q/E/S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和相互作用?组织是否确定Q/E/S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
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组织是否:1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3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
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4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用性?5规定这些
过程的职责和权限?6应对按照6.1的要求确定的风险和机遇?7评价这些过程并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这些过程实现预期的结果?8改
进过程和Q/E/S管理体系?组织是否保持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1)保持文件化信息,为过程运行提供支持;2)保留文件化信息,以证
实过程是按策划执行的。公司已按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Q/E/S管理体系,包括Q/E/S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和相互作用。
公司已:1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3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
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4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用性;5规定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6应对
按照6.1的要求确定的风险和机遇;7评价这些过程并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这些过程实现预期的结果;8改进过程和Q/E/S管理体系
.公司保持了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1)保持文件化信息,为过程运行提供支持;2)保留文件化信息,以证实过程是按策划执行的(为过程运行
的结果提供证据)。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5.1领导作用和承诺S:
4.4.1Q:5.1.1总则最高管理者是否证实其对Q/E/S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及其承诺,通过:1对Q/E/S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
责任;2确保制定Q/E/S管理体系的管理方针、目标,并与公司的宗旨和战略方向相一致;3确保Q/E/S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公司的业务
过程;4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5确保Q/E/S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可用的;6沟通有效的Q/E/S管理和符合Q/E
/S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7确保Q/E/S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8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Q/E/S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9
推动改进;10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总经理证实了其对Q/E/S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及其承诺,通过:1对Q
/E/S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2确保制定Q/E/S管理体系的管理方针、目标,并与公司的宗旨和战略方向相一致;3确保Q/E/
S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公司的业务过程;4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5确保Q/E/S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可用的;6沟通有效
的Q/E/S管理和符合Q/E/S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7确保Q/E/S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8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Q/E/S管
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9推动改进;10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
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是否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
用及其承诺:1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2确定和应对风险和机遇,这些风险和机遇可能影响产品和服务合
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3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最高管理者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及其承诺:1
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2确定和应对风险和机遇,这些风险和机遇可能影响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
意的能力;3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Q/E:5.2方针S:4.2Q:5.2.1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
定和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1适应组织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2为建立质量、环
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提供框架;3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4包括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总经理已制定和实
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适应组织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2为建立质量、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目标提供了框架;3包括了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4包括了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
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5.2.2沟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方针是否:1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2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3适宜时,可为有关相关方所获得。公司的质量、环境、职
业健康安全方针:1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2在公司内得到沟通和理解;3适宜时,可为有关相关方所获得。符合通过与管理层
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S:4.4.1资源、作用、职
责、责任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沟通和理解;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1确保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2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3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以及改进机会(见1
0.1),特别是向最高管理者报告;4确保在整个组织中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确保在策划、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变
更时保持其完整性。总经理已分配职责和权限;以:1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2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3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以及改进机会(见10.1),特别是向最高管理者报告;4确保在整个组织中推动以顾客
为关注焦点;5确保在策划、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
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在策划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组织是否4.
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出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是否:1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2增强有利影响;3预防或关注不利影响;4实现改进。6.1.2组织应策划:1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2寻找方法在质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3应对措施应与风险和机遇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
适应。在策划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公司充分考虑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出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能够做到:1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2增强有利影响;3预防或关注不利影响;4实现改进。6.
1.2组织应策划:1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2寻找方法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评价这些
措施的有效性;3应对措施应与风险和机遇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
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6.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S:4.4.3目标和方案Q/
E:6.2.2组织是否在相关职能、层次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建立Q/E/S管理体系目标。管理目标是否:1
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保持一致;2可测量;3考虑适用的要求;4与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5予以监视
;6予以沟通;7适时更新。组织是否保持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的成文信息。公司在相关职能、层次和质量、环境、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建立Q/E/S管理体系目标。管理目标能够做到:1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保持一致;2可测量
;3考虑适用的要求;4与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5予以监视;6予以沟通;7适时更新。公司保持了有关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的成文信息。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查看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
各部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形成文件的信息。组织在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时,组织是否确定:1要做
什么;2需要什么资源;3由谁完成;4何时完成;5如何评价结果。公司在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时,确定了
:1要做什么;2需要什么资源;3由谁完成;4何时完成;5如何评价结果。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
容,查看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各部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形成文件的信息,是否有具体的做什么、需要什么资
源、谁负责、完成时间表以及如何评价结果。Q:6.3变更的策划当组织确定需要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变更是
否按策划的方式实施(见4.4)。组织是否考虑:1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3资源的可
获得性;4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和再分配。当公司确定需要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变更按策划的方式实施(见4.4)
。公司考虑了:1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3资源的可获得性;4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和再
分配。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7支持Q/E:7.1资源Q:7.1.
1总则S:4.4.1资源、角色、职责和权限组织是否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组织是否考虑:1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性;2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公司确定并提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公司考虑了:1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性;2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
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7.1.2人员组织是否确定并配备所需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公司确定并配备了所需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
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7.1.3基础设施组织是否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
基础设施,以有效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公司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以有效实施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符合Q:7.1.4过程运行环境组织是否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
格产品和服务。公司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符合Q/E:9绩效评价Q/E:9.1监视、测量、分
析和评价组织是否确定:1需要监视和测量的是什么?2需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3何时实施监视和测
量?4何时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组织是否评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组织是否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
,以作为结果的证据?公司确定了:1需要监视和测量的是什么;2需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3何时实
施监视和测量;4何时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公司评价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公司保留适当的成文
信息,以作为结果的证据?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9.3管理评审S:4
.6管理评审Q/E:9.3.1总则最高管理者是否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最高管理者是否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查看是否按策划
的时间间隔实施了管理评审,是否有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是否通知了各部门,查看通知的证据。Q/E:9.3.2管理评审输入S:4
.6管理评审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是否考虑下列内容: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2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
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3下列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管理目
标的实现程度;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监视测量结果;审核的结果;外部供方的绩效。资源的充分性;应对风险
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见6.1);改进的机会。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考虑了下列内容: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2与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3下列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
: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监视测量结果;审核的结果;外
部供方的绩效。资源的充分性;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见6.1);6改进的机会。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
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管理评审输入是否与标准条款一致,有无缺漏。Q/E:9.3.2管理评审输出S:4.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
输出是否包括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1改进的机会;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3资源需求;组织是否保留成文
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了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1改进的机会;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
的变更;3资源需求;公司保留了成文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符合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
查看管理评审输入是否与标准条款一致,有无缺漏。Q/E:10改进10.1总则组织是否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满足顾客要
求和增强顾客满意。这应包括:1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要求并应对未来的需求和期望;2纠正、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3改进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公司确定和选择了改进机会,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包括:1改进产品和
服务,以满足要求并应对未来的需求和期望;2纠正、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3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符合
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Q/E:10.3持续改进组织是否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是否考虑分析和评价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以确定是否存在持续需求或机遇,这些需求或
机遇是否作为持续改进的一部分加以应对。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和相关活动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公司考虑分析和评价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以确定管理体系存在的持续需求或机遇,这些需求或机遇作为持续改进的一部分加以应对。符合通
过与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管理层是否能说出相关内容,若有记录,查看相关记录。备注编辑审核
核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表?序号管理体系过程审核要点实施证据Y/N注明不符合程度Q
MSEMSOMS14.14.14.1三个标准要求建立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明确,删减理由是否充分,并符合规定要求;?
●?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职责?是否已被分配、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过程是否有效;?●?公司对外包过程是否进行了识别和控
制。(1)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文件;(2)删减的过程及证明;?(3)文件中对体系的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运作过程)的描述;?(4
)手册中对涉及的过程运作的要求和相关程序文件;?(5)依据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6)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运作程序是否?有;?(7)
对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公司的外包过程在体系文件中是?否明确了管理。?最高管理层24.2.34.4.54.3.24.4.5
4.3.2●?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满足?控制三个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对文件的发放、使用等进行规定和控制;●?文件的受控
是否满足要求,应获得文件的场所是否得到了现行有效文件;?●?建立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并对应收集了文件。?(1)建立了满
足要求的程序;?(2)部门受控文件清单(抽查文本予?以对应);?(3)抽查文件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4)对文件的发放、使用等按程
序文?件规定控制。?(5)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对应的文件?人事部34.2.44.5.44.5.3●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满足
三个标准要求的程序;?●?标准所要求的记录;?●是否按规定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进行了控制。?(1)建立了满足
要求的程序;?(2)相关记录清单;?(3)记录按规定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规定要求进行控制。45.24.3.1
4.3.24.3.14.3.2●?是否对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识别;?●?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予以支持。?(1)建立了满
足要求的的程序;?(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重大危险清单及控制计划;?(4)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55.34.24.2●
?QEOHS方针是否包含了满足顾客要?求、污染预防、杜绝事故、遵守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1)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结合本职工作
?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理解(抽问);?(2)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贯彻情?况(询问)。65.4.14.3.34.3.3●?是否在
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QEOHS目标和指标;?●?目标、指标是否可测量,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1)对QEOHS目标进行
了必要的分?解;?(2)所建立的目标、指标可测量,并?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75.5.14.4.14.4.1●?公司内各职
能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是如何规定的,是否适当。??(1)明确本部门的职责和主责过程(询?问);?(2)岗位入职要求及本部门职责
的相?关文本。85.5.34.4.34.4.3●?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以确保员工?和相关方对环境信息、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了解和
交流。?(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内、外部信息沟通的证据(会议?纪要、信息联络单、简报、函件、协商?等)。96.2.14
.4.14.4.1●?对从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工作人员是否规定了职责、权限,能否?胜任;?●?具备的能力是否从教育、培训
、技能?和经验四方面进行考虑。?(1)相关职能人员名册;?(2)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106.2.24.4.24.4.2●?建
立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在程序中明确规定了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人员的能力要求;?●?对不具备能力的人员是否提供了必要的
培训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满足要求;?●?对培训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了评价;?●是否保持了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1)满足标准要求的程序;?(2)岗位入职要求;?(3)培训计划;?(4)培训实施记录(包括培训考试、?能力考评记录等);?(5
)员工档案;?(6)各相关职能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114.4.64.4.6●?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
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规划采取措施的方面包括:?环境方面:噪声、污水、废气排放、固?废管理、资源能源消耗等。?职业健康安全方面
:用电安全等。?(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相关作业指导书;?(3)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规划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可按程序
文件规定范?围进行检查)等办公区域的控制状况及?相关运行记录。?128.2.34.5.14.5.1●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对QEOH
SMS?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
程序;?(2)对本部门管理工作的过程检查记录。138.5.14.3.34.3.4●?利用QEOHS方针、目标、内、外审?结果、数据
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QEOHSMS的有效性;?●?有文件化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并规定了有关要
求。?(1)证实持续改进的资料;?(2)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方案;?(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定期评审记录。人事部14.2.
34.4.54.4.5●?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满足?控制三个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对文件的发放、使用等进行规定和控?制;
?●?文件的受控是否满足要求,应获得文?件的场所是否得到了现行有效文件。?(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部门受控文件清单(抽
查文本予?以对应);?(3)抽查文件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4)对文件的发放、使用等按程序文?件规定控制。市场部24.2.44.5
.44.5.3●?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满足三个标准要?求的程序;?●?标准所要求的记录;?●是否按规定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
限和处置要求进行了控制。?(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相关记录清单;?(3)记录按规定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
和处置的规定要求进行?控制。35.24.3.14.3.24.3.14.3.2●?是否对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识别;?●?是否建
立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予以支持。??(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的程序;?(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重大危险清单及控制计划;?(4)相
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清单。45.34.24.2●?QEOHS方针是否包含了满足顾客要求、污染预防、杜绝事故、遵守法律法规和持续改
进的承诺。?(1)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结合本职工作?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理解(抽问);?(2)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贯彻情?况(询问
)。55.4.14.3.34.3.3●?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QEOHS目标和指标;?●?目标、指标是否可测量,与公司的QE
OHS方针相一致。?(1)对QEOHS目标进行了必要的分?解;?(2)所建立的目标、指标可测量,并?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
?65.5.14.4.14.4.1●?公司内各职能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是如何规定的,是否适当。??(1)明确本部门的职责和主责过
程(询问);?(2)岗位入职要求及本部门职责的相关文本。?75.5.34.4.34.4.3●?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以确保员工?和
相关方对环境信息、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了解和交流。??(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内、外部信息沟通的证据(会议?纪要、信息
联络单、简报、函件、协商?等)。87.2.14.3.14.3.24.3.14.3.2●?公司在确定与产品有关要求(标书)时?是否考
虑到了顾客明示的和隐含的要求及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并保持了相关程序,对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对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并制
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在投标文件中明确顾客的要求、?相关法规的要求、公司附加要求;?(3)与工
程有关的法律法规清单及有关法规文件。97.2.24.4.64.4.6●?是否评审了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是否在签订合同前;?●?评
审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要求;?●?评审的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是否予以保持;?●?若产品的要求发生变更,合同是否得到修改,
并将信息传达到相关人员。?(1)标书的评审资料;?(2)合同的评审资料;?(3)合同变更的评审或补充合同信息?的资料;?(4)变更
信息及时传递的记录。107.2.34.4.34.4.3●?与顾客沟通的方面是否得到规定,并能提供相应的证据;?●?建立和保持了程序
,以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交流;?●?是否建立了多种交流渠道,如:检查、会议、宣传广告、板报、简报、现
场围墙书写等。?(1)合同执行中与顾客的信息沟通资料,如:监理例会纪要、与顾客发生的函件、备忘录、顾客抱怨信息等;?(2)符合要求
的程序;?(3)与顾客、员工及相关方信息交流?及处理记录。117.5.1f)4.4.64.4.6●?交付及售后服务、顾客意见处理?
(1)交付记录;?(2)顾客意见及要求要求登记记录;?(3)售后服务记录。127.5.44.4.64.4.6●?顾客财产识别、验收
、保护;●?顾客财产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时向顾客报告和记录。(1)顾客财产识别、验收、保护记录;?(2)顾客财产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时
,向顾客报告和记录的证据。124.4.64.4.6●?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规划采取
措施的方面包括:环境方面:噪声、污水、废气排放、固废管理、资源能源消耗、分包方管理等。?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用电安全、分包方管理等。
(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相关作业指导书;?(3)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规划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可按程序文件规定范?围进
行检查)等办公区域的控制状况及?相关运行记录。?138.2.14.5.14.5.1●?如何获取和利用顾客的满意信息,采用的方式是什
么;?●?对顾客的不满意信息做了哪些改进,是否提交了管理评审。?(1)规定获取顾客满意信息方式和途径的文件;?(2)获取顾客满意信
息的记录或资料;?(3)顾客不满意处理过程的信息或记录。148.2.34.5.14.5.1●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对QEOHSMS?
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及外包供方控?制管理过程检查记录。(3)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评价记?录。?158.5.14.3.34.3.4●
?利用QEOHS方针、目标、内、外审?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QEOHSMS的有效性;?●?有文件化的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并规定了有关要求。?(1)证实持续改进的资料;?(2)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方案;?(3)环境、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定期评审记录。?14.2.34.4.54.3.24.4.54.3.2●?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满足?控
制三个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和回收七方面进行规定和控?制;?●?文件的受控是否满足要
求,应获得文?件的场所是否得到了现行有效文件。?(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部门受控文件清单(抽查文本予以对应);?(3)
抽查文件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4)有关文件的审批、发放、变更、处置记录及标识情况。?(5)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清单。工程部24
.2.44.5.44.5.3●?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满足三个标准要?求的程序;?●?标准所要求的记录;?●?相关文件的查询路径。?●是
否按规定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进行了控制;?●?有无证实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或记
录。??(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发生的的各种满足要求的记录;?(3)本部门体系运行的记录清单;?(4)记录贮存环境;?
(5)记录的保管;?(6)记录的处置。35.24.3.14.3.24.3.14.3.2●?是否对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识别;?
●?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予以支持。?(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的程序;?(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重大危险清单及控制计划;?
(4)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清单。45.34.24.2●?QEOHS方针是否包含了满足顾客要?求、污染预防、杜绝事故、遵守法律法?
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对QEOHS方针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1)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结合本职工作?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理
解(抽问);?(2)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贯彻情?况(询问);?(3)有定期评审的记录。55.4.14.3.34.3.3●?是否在
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QEOHS目标和指标;?●?所建立的目标、指标是否充分考虑了满足产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目标、指标是
否可测量,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1)QEOHS目标、目标分解的证据;?(2)所建立的目标、指标充分考虑了满足产品和有关法
律法规的要求;?(3)所建立的目标、指标可测量,并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65.5.14.4.14.4.1●?公司内各职能
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是如何规定的,是否适当;?●?职责的沟通是如何进行的,方式是什么。(1)明确本部门的职责和主责过程(询?问)
;?(2)岗位入职要求及本部门职责的相?关文本。?75.5.34.4.34.4.3●?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以确保员工?和相关方对
环境信息、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了解和交流。?(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内、外部信息沟通的证据(会议?纪要、信息联络单、简
报、协商等)87.14.4.64.4.6●?公司是否对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予以策划●?策划(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专项施工方案等)
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要求;?●?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程序,对质量、重大环境因素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进行了规划。?(1
)针对产品符合标准规定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或专项施工方?案;?(2)针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关作业指导书、方
案或技术交底。96.34.4.14.4.1?公司是否确定提供并维护了为达到产品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提供是否及时、有哪些、有否证据;?●是否提供基础设施维护情况的证据。?(1)基础设施(办公、施工机械、食堂、卫生、安全
防护、交通、通迅等)的需求计划或规定;?(2)基础设施台账;?(3)基础设施及时到场和验收的证据;?(4)基础设施管理和维修保养记
录。107.4.17.4.27.4.34.4.64.4.6●?对采购产品的范围,控制类型和程度是否进行了规定;?●?建立了合格供方
档案,并对其进行了考核,在合格供方中选择使用供方;?●?按规定提供采购信息;?●采购信息中是否对供方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行为进行了
规定;?●?按要求进行采购产品的检验和验证,保存产品验证的记录。●?对外包(劳务、工程)供方的范围、控制类型和程度是否进行了规定;
?●?建立了合格外包供方档案,并对其进行了考核,在合格供方中选择使用供方;?●?按规定提供外包供方需求计划,并对其环境及职业健康安
全行为作了规定;?●?按要求进行外包供方的验证和监视,保存验证的记录。?(1)确定采购控制的文件(可以是程?序、作业指导书及企业自
定的规定等);?(2)对供方的评价、考评记录;?(3)采购计划、备料计划、采购合同;?(4)材料检验和复试记录;?(5)采购产品进
场提供的验证证据。?(6)确定采购控制的文件(可以是程?序、作业指导书及企业自定的规定等);?(7)对外包供方的评价、考评记录;?
(8)满足要求的分包合同(含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条款);?(9)外包供方的验证和监视记录;116.44.4.14.4.1●?
公司是否确定并管理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与公司产品的符合性有关的工作环境是否已得到了控制并能提供相关证据;??
●?环境、安全因素是否都已有考虑;?●?工作条件是否还考虑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如激励员工向上的管理制度)。?
(1)有关管理制度和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措施方案(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安全技术交底);?(2)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员工个体防
护用品的提供;?(3)满足温度、湿度和卫生条件的工作环境;?(4)进场人员的三级安全培训、转岗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与持证上岗。1
27.5.14.4.64.4.6●?公司是否按“7.1”策划的要求提供了以下生产和服务条件: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作业指导书(必要时
);?适宜的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及验?收、维护保养的证据;?生产和服务监视和测量的证据;?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规定及实施;?●?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1)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相关的法律法规;?
(2)相关作业指导书;?(3)设备、设施进场的验证;?(4)放行规定及实施证据;?(5)满足要求的程序文件;?(6)对环境、职业健
康安全的规划及?采取的控制措施;?(7)各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137.5.24.4.64.4.6●?是否识别了特
殊和关键过程;?●?对识别的过程策划结果的能力是否?进行确认,确认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相关作业指导书。?(1)识别的特殊
、关键过程实施记录;?(2)主管负责人的评审和批准签字;?(3)特殊过程人员能力的鉴定资料;?(4)序12(6)、(7)、内容。1
47.5.34.4.64.4.6●?是否有产品标识的规定,方法是什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是否得到标识,如何标识;?●?如何
控制和记录产品唯一性标识。?(1)对现场满足要求的产品标识、产?品检验状态标识的检查记录;?(2)可追溯性惟一标识,即产品过程?的
验证、检验和试验记录。157.5.44.4.64.4.6●?顾客的财产是否得到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能提供相应的证据;?●?发
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时,是否向顾客报告,并记录相关信息。?(1)顾客财产台账;?(2)顾客财产的检定记录;?(3)不符合或损坏变质
向顾客报告的?记录。167.5.54.4.64.4.6●?是否识别了针对产品符合性所需的?防护内容,即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是否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措施;?(1)防护措施或方案;?(2)搬运作业指导书(必要时);?(3)现场各种物资的贮存环境、工序?
防护及标识情况检查记录。?178.5.14.5.14.5.24.5.1●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对QEOHSMS?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
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是否对管理方针和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进行了监
测和测量;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测和测量。?(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按规定进行的过程检查、评定记?录;?(3)
方针运行或改动的监测记录;??(4)目标、管理方案实施的监测和测?量记录;?(5)适用的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记录。188.5.14.
3.34.3.4●?利用QEOHS方针、目标、内、外审?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QEOHSMS的有效性
;?●?有文件化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并规定了有关要求。??(1)证实持续改进的资料;?(2)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方
案;?(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定期评审记录。198.5.24.5.34.5.2●?建立程序,对其措施的制定、原因?分析
等予以明确的规定;?●?对处理和调查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规定。?(1)满足要求的程序文件;?(2)提供必要的纠正
措施;?(3)事故、事件处理报告;?(4)不符合项报告;?(5)纠正措施实施的记录和跟踪验证?记录;?(6)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评审
记录。208.5.34.5.34.5.2●?建立程序,对其潜在问题的预防措施的制定明确了规定要求;?●?是否对潜在问题制定了预防措
施(一?般可在施工方案中反映);?●?能提供预防措施实施结果的记录和效果的验证、评审记录。?(1)满足要求的程序;?(2)满足要求
的预防措施(可以是重?点部位、关键点、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3)措施实施及其结果的跟踪验证记?录;?(4)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评审
记录。?14.2.34.4.54.4.5●?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满足控制三个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
放、使用、更改、作废和回收七方面进行规定和控制;?●?文件的受控是否满足要求,应获得文件的场所是否得到了现行有效文件。?(1)建立
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部门受控文件清单(抽查文本予以对应);?(3)抽查文件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4)有关文件的审批、发放、
变更、处置记录及标识情况。质管部24.2.44.5.44.5.3●?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满足三个标准要求的程序;?●?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相关文件的查询路径。?●是否按规定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进行了控制;?●?有无证实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
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或记录。?(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发生的的各种满足要求的记录;?(3)本部门体系运行的记录
清单;?(4)记录贮存环境;?(5)记录的保管;?(6)记录的处置。35.34.24.2●?QEOHS方针是否包含了满足顾客要?求
、污染预防、杜绝事故、遵守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对QEOHS方针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1)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结合
本职工作?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理解(抽问);?(2)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贯彻情?况(询问);?(3)有定期评审的记录。44.3
.14.3.1●?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文件;?●?是否对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进行了辩?识与评价,并制定了必要的控制措施;?●?辩识与评
价考虑了常规、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分包队伍)、设备(自购和租赁)等;?●?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考虑了三种时
态、三种状态和六个方面;?(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的程序;?(2)环境因素调查表;?(3)环境因素清单及变更记录;?(4)重要环境因
素清单及变更记录;?(5)危险源调查表;?(6)危险源辩识清单及变更记录;?(7)重大危险源清单、控制计划及变?更记录。54.3.
24.3.2●?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予以支持;?●?是否建立了相应法律法规清单,并传达到相应员工;?●?是否对新的法规进行了收
集,并对旧法规清单进行变更。?(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的程序;?(2)法规收集、走访记录;(3)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清单、评审
及传递证据;?(4)法律法规清单变更记录。65.4.14.3.34.3.3●?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QEOHS目标和指标;?
●?所建立的目标、指标是否充分考虑了满足产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目标、指标是否可测量,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1
)QEOHS目标、目标分解的证据;?(2)所建立的目标、指标充分考虑了?满足产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所建立的目标、指标可
测量,并?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74.3.34.3.4●?是否有文件化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规定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
限、?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是否对管理方案定期评审,必要时对?其修订。?(1)符合要求的管理方案;?(2)管理方案的交底记
录;?(3)定期评审记录和修订记录;?(4)工程项目所在地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取及传递证据。85.5.14.4.14.4.1●?公
司内各职能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是如何规定的,是否适当;?●?职责的沟通是如何进行的,方式是什么。(1)明确本部门的职责和主责过
程(询?问);?(2)岗位入职要求及本部门职责的相?关文本。95.5.34.4.34.4.3●?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以确保员工?
和相关方对环境信息、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了解和交流。?(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内、外部信息沟通的证据(会议?纪要、信息
联络单、简报、协商等)。107.64.5.14.5.1●?是否识别、确定并提供相应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按“7.1”要求建立监视和测
?量装置台账);?●?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的过程方式,对其进行系统的控制和管理。?(1)满足要求的程序;??(2)各种所需监测装
置的检定周期及?管理规定;?(3)监测装置台账;?(4)送检及检定记录、合格证。118.14.5.14.5.1●?对监视、测量、分
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并按要求实施;?●?建立并保持一套文件支持的程序,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满足规定要
求。??(1)满足要求的策划文件;?(2)环境业绩报告;?(3)有关环境的检测记录及报告;?(4)重大危险源控制绩效记录及有?关职
业健康安全的监测检查记录。124.4.64.4.6●?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规划采
取措施的方面包括:环境方面:噪声、扬尘、污水、机械废?气排放、现场固废管理、资源能源消耗、油品化学品泄漏、供货方管理协议书、分包方
管理协议书等。?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安全防护、临时用?电安全、机械安全、现场管理、个体防?护及职业病预防、供货方管理、分包方管理、化
学危险品管理等。?●?以上规定是否满足有关法规要求,运行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相关作业指导书;
?(3)含有安全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4)专项施工方案;?(5)机械操作方案及验收记录;(6)相关方签订
环保安全的协议;?(7)危险作业人员的体检;?(8)相关方环境影响宣传资料;?(9)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使用;?施工现场和办公区域的
控制状况及?相关运行记录。134.4.74.4.7●?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满足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状态,作出应急预案和响?应;?●
是否有应急计划,并对应急的方案、?准备、响应作出安排;?●应急是否有特殊的人员、信息线路、?外部联络、应急物资的准备;?●化学危险
品(库房、乙炔、氧气)是否有危险物资清单;?●是否有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和应急事件发生后的变更记录。??(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
(2)相关作业指导书;?(3)应急响应计划;?(4)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5)化学危险品清单;?(6)抢救人员及救护知识;?(
7)应急演练记录;?(8)紧急情况的报警信号及电话等。148.2.24.5.54.5.4●?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以开展QE
OHSMS的审核;?●?能否提供内审的策划方案和内审计划,并按其实施;?●?内审员是否满足要求;?●?能否提供相应的内审资料(记录
);?●?对不符合项是否制定了纠正措施,并进行了跟踪整改,并能提供记录。?(1)满足要求的程序文件;?(2)满足要求的内审计划(年
度实施);?(3)内审检查记录表;?(4)不符合项报告与其纠正措施及其?结果记录;?(5)不符合项分布汇总表;?(6)内审报告及其
发放记录;?(7)首、末次会议签到;?(8)内审员资格证明。?158.2.34.5.14.5.24.5.1●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对
QEOHSMS?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是否对管理方针和
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和测量;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测和测量。?(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按规定进行的过
程检查、评定记录;?(3)方针运行或改动的监测记录;??(3)目标、管理方案实施的监测和测量记录;?(4)适用的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
记录。168.2.34.5.14.5.1●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对QEOHSMS?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所
使用的方法是否能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对工作环境管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检查、评
定记录。?(3)不符合项的纠正和纠正结果记录。?178.2.44.5.14.5.1●?是否依据策划(7.1)的安排,在产?品实现的
适当阶段,即:进货、实施过?程、竣工验收三大阶段对其进行监视和?测量;?●?保持符合接受准则的证据(记录);?●?记录有无授权放行
产品的人员签字。?(若有紧急放行要得到规定人员批准)?(1)产品监视和测量的依据文件;?(2)产品的进货、实施过程及交付所?进行有
关检验和试验记录;?(3)专职质检人员授权书;?(4)紧急放行的批准记录及后续结果?的记录。188.34.5.34.4.74.5.
24.4.7●?建立程序,对不合格品评审、事件、事故调查、职责、处置及相应的控制方法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提供评审不合格品纠正措
施记录、事故事件和不符合发生及其报告;?●?有对其原因制定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估验证的证据。?(1
)满足要求的程序文件;?(2)不符合情况的报告或检查、处置?记录;?(3)不合格品处置记录;?(4)事故、事件处理报告;?(5)潜
在问题的预防措施;?(6)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验证记录。198.44.5.14.5.1●?对确定要收集数据的范围和类型作了有关规定
;?●?数据分析的内容包括:顾客满意、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供方信息等;?●?对信息的
收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是什么,结果是否被充分利用;??(1)规定数据收集及分析的文件;?(2)收集数据证据资料;?(3)数据分析结果
及改进的建议及实?施结果记录;?204.5.14.5.24.5.1●是否对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进行常规性监测和测量;
?●是否对目标、管理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对环境管理业绩和环境运行情况、对重?大危险源控制绩效、职业病、事故、事?件(包括未遂过失)
、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测和测量;?●是否有检查计划和检查表。?(1)满足要求的程序;?(2)目标、管理方案实施的监测和测
?量记录;?(3)守法情况的监测和测量记录;??(4)重大危险源控制绩效记录;??(5)职业病、事故、事件监测记录;?(6)检查计
划和检查表;?(7)环境评价报告;?(8)污水、噪声检测记录;?(9)守法证明。218.5.14.3.34.3.4●?利用QEOH
S方针、目标、内、外审?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持续改进QEOHSMS的有效性;?●?有文件化的环境、职业健康安
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并规定了有关要求。?(1)证实持续改进的资料;?(2)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方案;?(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方案的?定期评审记录。228.5.24.5.34.5.2●?建立程序,对其措施的制定、原因分析等予以明确的规定;?●?对处理和调查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规定;?●有否事故、事件、不符合的的发生及其报告●?有否对其的调查报告。?(1)满足要求的程序
文件;?(2)提供必要的纠正措施;?(3)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报告;?(4)不符合项报告;?(5)纠正措施实施的记录和跟踪验证?记
录;?(6)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评审记录。?238.5.34.5.34.5.2●?建立程序,对其潜在问题的预防措施的制定明确了规定要
求;?●?是否对潜在问题制定了预防措施(一?般可在施工方案中反映);?●?能提供预防措施实施结果的记录和效果的验证、评审记录。?(
1)满足要求的程序;?(2)满足要求的预防措施(可以是重?点部位、关键点、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3)措施实施及其结果的跟踪验证记
?录;?(4)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评审记录。?14.2.34.4.54.4.5●?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满足?控制三个标准所要
求的文件;?●?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和回收七方面进行规定和控制;?●?文件的受控是否满足要求,应获得文件的场
所是否得到了现行有效文件。?(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部门受控文件清单(抽查文本予以对应);?(3)抽查文件是否为现行有
效版本;?(4)有关文件的审批、发放、变更、处置记录及标识情况。?设计开发部24.2.44.5.44.5.3●?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满
足三个标准要求的程序;?●?标准所要求的记录;?●?相关文件的查询路径。?●是否按规定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
进行了控制;?●?有无证实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或记录。??(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发生的
的各种满足要求的记录;?(3)公司和本部门体系运行的记录清?单(要求和实际发生的记录目录);?(4)记录贮存环境;?(5)记录的保
管;?(6)记录的处置。35.24.3.14.3.24.3.14.3.2●?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予以支?持;?●?是否对重要环
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识别与评价;?●?是否建立了相应法律法规清单,并传?达到相应员工;?●?是否对新的法规进行了收集,并对旧
?法规清单进行变更。?(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的程序;?(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重大危险源清单及控制计划;?(4)法规收集、
走访记录;?(5)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清?单、评审及传递证据;?(6)法律法规清单变更记录。45.34.24.2●?QEOH
S方针是否包含了满足顾客要?求、污染预防、杜绝事故、遵守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对QEOHS方针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
(1)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结合本职工作?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理解(抽问);?(2)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的贯彻情?况(询问);?(3)
有定期评审的记录。5.4.14.3.34.3.3●?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QEOHS目标和指标;?●?所建立的目标、指标是否充分考虑了满足产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目标、指标是否可测量,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1)QEOHS目标、目标分解的证据;?(2)所建立的目标、指标充分考虑了?满足产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所建立的目标、指标可测量,并?与公司的QEOHS方针相一致。?5.5.14.4.14.4.1●?公司内各职能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是如何规定的,是否适当;?●?职责的沟通是如何进行的,方式是什么。?(1)各职能部门职责的相关文本;?(2)明确本部门的职责和主责过程(询?问);?(3)沟通的证据。5.5.34.4.34.4.3●?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以确保员工?和相关方对环境信息、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了解和交流。?(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内、外部信息沟通的证据(会议?纪要、信息联络单、简报、函件、协商?等)。?7.34.4.64.4.6●?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程序,以确保设计过程受控,并确保设计出来的产品能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要求;?●?设计策划后形成的设计规划、设计计划,是否规定了设计职责和权限、设计阶段、各阶段的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活动;?●?设计开发的输入;?●?设计开发的输出;?●?设计开发的评审及记录;?●?设计开发的验证及记录;?●?设计开发的确认及记录;?●?设计开发的更改及记录;?●设计改进活动是否符合设计和开发控制要求(1)设计控制有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2)设计规划、设计计划;内容的适?宜性、充分性及审批、修订;?(3)设计开发的输入及输入评审;?(4)设计开发的输出;是否达到要求;?(5)设计开发的评审及记录;?(6)设计开发的验证及记录;?(7)设计开发的确认及记录;?(8)设计开发的更改及记录;?(9)设计改进活动是否符合上述要求。4.4.64.4.6●?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规划采取措施的方面包括:环境方面:噪声、污水、机械废气排放、固废管理、资源能源消耗、供货方管理协议书等。?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用电安全、个体防?护、供货方管理等。?(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相关作业指导书;?(3)“三宝”购买时应具备生产许可证、?合格证/经营许可证;?(4)钢管、扣件出厂合格证;?(5)供方环境管理协议书;?(6)办公区域的控制状况等相关运行?记录。8.2.34.5.14.5.1●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对QEOHSMS?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1)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程序;?(2)对工作环境管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检查、评定记录。?(3)不符合项的纠正和纠正结果记录。?8.5.14.3.34.3.4●?利用QEOHS方针、目标、内、外审?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QEOHSMS的有效性;?●?有文件化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并规定了有关要求。??(1)证实持续改进的资料;?(2)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方案;?(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定期评审记录。?8.5.24.5.34.5.2●?建立程序,对其措施的制定、原因分析等予以明确的规定;?●?对处理和调查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规定。?(1)满足要求的程序文件;?(2)提供必要的纠正措施;?(3)纠正措施实施记录;?(4)纠正措施的评审、验证记录。?8.5.34.5.34.5.2●?建立程序,对其潜在问题的预防措施的制定明确了规定要求;?●?能提供预防措施实施结果的记录和效果的验证评审记录。?(1)满足要求的程序;?(2)满足要求的预防措施;?(3)预防措施实施效果验证、评审记录。
献花(0)
+1
(本文系盛和书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