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会议召开的时间、会址地考证
(上)
我牙屯堡村原是贵州省的一块“飞地”,自古设立“三省雄关衙门”管理三省边界事务,1951年我村被划归于湖南省通道县管辖。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军委一、二纵队长征到达我村,在我村住了两夜,在此期间中央领导召开了长征中生死存亡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会议。周总理对此次会议命名为“通道会议”、李德称为“飞行会议”、毛主席称为“鸡鸣三省会议”。“通道会议”分为三个阶段,中央领导在我村开了三次会议:第一次会议,讨论会是于1934年12月10日夜,在我村裴家院子屋堂屋召开;第二次会议,民主表决的正式会议是于1934年12月11日上午,在我裴家院子屋(木瓦结构的一正两厢房)一厢房里召开;第三次会议,行动部署会议是于1934年12月11日傍晚,在我村凉厅召开。以上的结论是根据:1、相关电文;2、十三日开始黎平整编;3、《康克清回忆录》;4、肖峰将军写的《长征日记》;5、《彭绍辉日记》的真实版本;6、罗明的回忆;7、邓颖超的回忆;8、陈昌奉的回忆;9、吴洁淸的回忆;10、范金标的回忆;11、李维汉、成仿吾明确指出“通道会议”是于1934年12月11日召开;12、还有伍修权和肖华在世时就已坚决否定了“通道会议”在原通道县城(现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
至今,还有很多红军长征历史材料是不公开的,也是我们老百姓难以找到的。下面,我对多年以来收集到的证据材料进行举证说明:
第一份证据:开国将军肖峰写的《长征日记》第32页,可以证实“通道会议”的正式会议是于1934年12月11日中午前召开,不可能于12月12日在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通道会议”。【但是,有人把肖峰日记11日篡改为13日,并作为通道会议的历史材料。】?
第二份证据:《通道会议日期与会址考》可以证实:《彭绍辉日记》的真实版本记录了中央主要领导是经过牙屯堡的。但是,对外发行的《彭绍辉日记》是把“红星纵队”经过牙屯堡删除掉了;肖峰《长征日记》12月11日被篡改为12月13日,并作为“通道会议”的历史材料。
第三份证据:《湘朝》(总第492期)第129页,可以证实李维汉、成仿吾等明确指出“通道会议”是于1934年12月11日召开。第四份证据:《李德说的飞行会议不是通道会议》可以证实:1、“通道会议”讨论会开完后,中央军委于12月10日23时向各军团、各纵队发布了准备入黔的电文(与范金标回忆吻合);2、12月11日18时半“行动部署会议”开完后,中央军委对一、九军团发布了行动部署电令(与吴洁清回忆吻合);3、中央军委于12月12日6时正式发布入黔电令(与很多老红军的回忆、长征日记都是吻合)。
第五份证据:肖峰将军写的长征日记,可以证实1934年12月12日周副主席(周恩来)已经向黔东进军。“通道会议只开了半天”,可以证实“通道会议”的正式会议是于11日上午召开,不是傍晚或夜晚召开。十二日,周总理绝对不可能在通道县城(现在的县溪镇)召开“通道会议”。肖峰将军所在的部队是红一师三团,肖峰《长征日记》与九军团十二日行动部署、中央红军行动部署都是吻合的。
第六份证据:九军团十二日行动部署,乙项中“一师由牙屯堡进到洪州所(五十里)”与肖峰日记吻合。九军团是承担掩护中央军委纵队的任务,由丙项可以得出结论:1、十一日中央军委纵队住在牙屯堡。因为向黎平行军的三条可选路线中只有牙屯堡前面没有“由”字。牙屯堡往洪洲所到黎平是二百里,电文里显示的路程是最远的却排在了第二选项(金殿位于牙屯堡东北方向,第一和第三条路线是错误的);2、九军团十二日行动部署丙项是奉中央军委十日二十三时电令“侦查通鄱阳所及黎平的道路”上报的,这可以证实“通道会议”第一次会议于十日夜召开,经过第一次会议中央军委已有向黎平转兵意图。
第份:原通道县老地图大圆圈里就是牙屯堡
第八份证据:第一张照片,“中央红军行动部署”是中央军委纵队十二日到达芙蓉发布的电令。其中B项“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如下”已经说明十三号是继续西进,也就证明了十二号已经开始向贵州黎平转兵。第二张照片可以证实:十四日肖峰将军所在的一师三团攻占了黎平县城,与“中央红军行动部署”中的一师行动部署吻合,与十一日红一师三团在牙屯堡接受抢占黎平城的战斗任务吻合。
第份:所描述的“通道会议”会址地貌与我牙屯堡完全吻合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