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通道会议召开的时间、会址地考证(下)
2019-06-30 | 阅:  转:  |  分享 
  




第九份证据:陈昌奉、邓颖超、吴洁清、范金标、肖峰和以上罗明的回忆可以证实:“通道会议”,民主表决的正式会议是在牙屯堡汉族的一栋正在办喜酒的院子屋一厢房里举行;肖峰将军写的《长征日记》12月11日被篡改成为12月13日,并作为“通道会议”历史材料。

第十份证据:伍修权和肖华在世时就已坚决否定了“通道会议”在县溪镇的恭城书院召开。湖南省腐败的官员将“通道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会址地篡改,这是在篡改党史国史军史中华民族的历史,应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第十一份证据:《康克清回忆录》第131页可以证实:1、“鸡鸣三省”是在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交界的一个村子里;2、“鸡鸣三省会议”是于1934年召开,不是在1935年召开;3、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周总理命名的“通道会议”。



第十二份证据:用《忆秦娥·娄山关》“毛主席”注释文中所写的“鸡鸣三省”地点去找“鸡鸣三省”,“鸡鸣三省会议”会址是找不到的。

根据以上证据可以证实:一、“通道会议”的正式会议是于1934年12月11日上午,在牙屯堡汉族的一栋院子屋一厢房里召开;二、“通道会议”召开后,中央军委于12月12日6时正式发布入黔电令,周总理与中央军委在牙屯堡兵分两路入黔;三、金殿和芙蓉原属于绥宁县,位于牙屯堡的东北方向,与西进贵州的方向相反,中央军委纵队根据九军团上报的错误路线“由金殿往鄱阳所”,导致中央军委纵队12日由金殿到达了芙蓉;四、12月12日傍晚召开“通道会议”是不可能的,因为周总理13日已经到达黎平并且开始组织进行黎平整编。13日开始黎平整编,“黎平会议”纪念馆是有铁证的;五、毛主席所称的“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周总理命名“通道会议”。



《忆秦娥·娄山关》未解之谜

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引用过毛主席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娄山关》这首诗词至今还无人解译正确。“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毛泽东

毛主席1934年首次创作的《忆秦娥·娄山关》手迹: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主席1935年修改定型的《忆秦娥·娄山关》诗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娄山关》写的是从牙屯堡(三省雄关)到达遵义过娄山关这一个多月的事件;3、《康克清回忆录》第131页,可以证实“鸡鸣三省”是在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交界的一个村子里,“鸡鸣三省会议”是在1934年召开,不是在1935年召开,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周总理命名的“通道会议”;4、云南、四川、贵州三省都在争夺1935年的“鸡鸣三省会议”会址,但是三个省推出的会址都是可以被否定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根据注释文所写的地名去找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是找不到的;5、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会议”是红军长征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会议,是在一栋木瓦结构一正两厢房的院子屋里举行(举行两次)。“鸡鸣三省”地貌是要有三省交界、屯堡、衙门、小街、石梯、岔河。现只需中共中央相关单位,用相关证据材料到我村实地查证,就可以证实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周总理命名的“通道会议”。因为:1、我村六百多年以来一直是叫牙屯堡,自古设立“三省雄关衙门”管理三省边界事务,有“丁”字形的小街,小街有毛主席住过的凉厅,凉厅前面有青石板做的十八阶梯,前临河流,在村头两岔河交汇处有一龙珠,延一条岔河上去不远就是广西,另一岔河是湖南,岔河上面就是我牙屯堡(原属贵州省);2、中央军委纵队在我村住了两夜,中央领导在我村开了三次会议(前两次会议在院子屋里举行);3、查证红军长征史可以得出结论:“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生死存亡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会议。

根据以上证据和历史事实,可以推定郭沫若解《忆秦娥·娄山关》文稿清样上的注释文不是毛主席写的,是由于各种错误和随声附和滋生的文学腐败导致现在变成了“毛主席”写的注释文。此注释人是把毛主席告诉他的诗词首创地、诗中雄关所在地、贵州省境内三省交界之地、中央红军长征中生死存亡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地“鸡鸣三省”搞错了地方。

郭沫若先生,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专门讲解了这首诗词:“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我起初也觉得是一天的事。曾经把新旧《遵义府志》拿来翻阅过,查出了由遵义城至娄山关是60余公里,恰好是一天的路程。清早由遵义城动身,晚上到达娄山关,那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进一步考虑,却发现了问题。红军长征第一次由遵义经过娄山关,是在1935年1月。第二次又经过娄山关回遵义,是在当年2月。就时令来说都是冬天。为什么词的上阕写的却是秋天?‘西风’,‘雁叫’,‘霜晨’,都是秋天的景物。这怎么解释?要说主席写词不顾时令,那是说不过去的。因此,我才进一步知道:《娄山关》所写的不是一天的事。上阕所写的是红军长征的初期,那是1934年的秋天;下阕所写是遵义会议之后,继续长征,第一次跨过娄山关。想到了这一层,全词才好像豁然贯通了。”

郭沫若先生解《忆秦娥·娄山关》文稿清样被毛主席全部删除,此诗,写1934年的秋天到达遵义过娄山关是被否定的。写一天的事件也是不成立的,从时令、词句、事件背景都可以否定此诗是写一天的事件。《忆秦娥·娄山关》是毛主席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所有诗词中最佳的作品之一。把诗中的“雄关”认定成娄山关这是不成立的,这是被错误认定的,只有把诗中的“雄关”认定在首创地牙屯堡(鸡鸣三省、三省雄关)来欣赏,这首诗词才是毫无挑剔的完美之作:

“西风烈”指的是:西进贵州,反响强烈!毛主席在牙屯堡提出转兵西进贵州的建议、意见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强烈支持,并改变了李德、博古北上去“转口袋”的“寒冷”路线,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央红军,拯救了新中国革命事业。【中央军委纵队在牙屯堡住了两夜:1934年12月10日至12日晨6时。】,1935年到达遵义过娄山关修改的。】??“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指的是:在这“天好”的一个月时间里,战斗零碎稀少了,战场上繁杂的声音小了,部队得到了休养生息。【我地的气候是早晨有霜,当日必定天晴,“天晴”俗称“天好”。用这一句诗词形容娄山关战斗的激烈是说不过去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诗词是毛主席在1934年的牙屯堡创作。在这之后,毛主席没修改过一个字,可见毛主席对这两句诗词的满意度。我文化水平有限,解不了这两句诗词,只能提出三点个人意见:1、诗中的“雄关”,不仅仅是形容词,还是名词(地名:三省雄关牙屯堡);2、“铁”,绝对不是拿来形容凌晨的娄山关,因为霜是白色的,不是黑色的,这两句诗词也是1934年写的,不是1935年到达娄山关后写的。诗中的“真如铁”,是指毛主席对中央红军西进贵州的路线有着坚定的信念,对党的革命事业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3、最后一句诗词是借景抒情,毛主席当时的心情与我地的景象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悲壮而雄心开阔的“新诗篇”!这,就是天人合一吧!?



























—2—









献花(0)
+1
(本文系peitingwu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