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故事篇)小明是著名的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二的学生。2016年某月,小明在教工饭堂看到一位的认识的老师向教工饭堂小卖 部店员打完招呼后,接过店员手里的一箱牛奶,叨唠几句,便若然无事地就走了。小明这时很纳闷了,老师没给钱又没打卡就这样走了,心想小卖部 好像不能赊账啊,难道是老师和小买部店员熟悉而赊账吗?正欲返回宿舍时,却看见几名女老师同样没付钱打卡又从小卖部拿走好些东西。小明想了 很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小卖部真的能赊账吗?小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径直走向小卖部并喊道:“阿姨,要瓶可乐”。待阿姨把冰冷的可 乐放在面前时,小明怯怯地说:“记账,阿姨”。只见阿姨惊讶说到:“啊!,我们这不记账啊,同学”。小明红着脸语气吞吐着把刚才看到的现象 说与阿姨听,只见阿姨眯着眼笑道,好像掌握什么惊天秘密一样。最后经阿姨一番释疑,小明才真正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 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其主校区——湖光校区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远离闹市,环境清幽,与自然融为一体,然而 由于地处偏远,从主校区乘车去往市区大概需花费一个小时之久,给该校区的师生造成出行上的不便,尤其是不住校内的教师,常常为了赶校车而在 上完课后匆匆离校,这就造成了师生交流匮乏,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学生课上的困惑也无法及时得以解答。于是,在2014年9 月9日,学校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出台了《广东海洋大学工作餐补助实施方案》,并在2014-2015学年实 施该方案,对于工作日在湖光校区工作并在该校区各饭堂用餐的在编在岗教职工,给予每人每天8元的餐食补助。该方案试行以后,但是却没能达到 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另一怪象。据管理学院某老师所说,很多教师本人并不在学校饭堂用餐,而是将自己的饭卡交给学生或者饭堂工作人员,授 意其每日帮忙刷几毛钱,以此来获取每月的工作餐补助,该老师说此举让他产生“广东海洋大学的老师很没有尊严”的感觉。我觉得此举不仅拉低教 师的素质,而且扭曲了工作餐制度的本意。本来是为了激励教师到教职工饭堂就餐,以此促进师生交流,但是却演变成了教师为了餐补那一点蝇头小 利,钻餐补制度的漏洞,引发不良的学风。学校知悉后,于2015年进行了工作餐补贴讨论,但讨论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只是将就餐金额调为“ 不低于2元”,这治标不治本的讨论最后未形成方案而“胎死腹中”。故餐补制度仍然实行2014年的方案,但是该方案不仅试行效果不佳而且“ 仅限于湖光校区”这一规定遭到其他两个校区的老师的抗议,于是,在2017年7月,会议通过了新的餐补方案。并在2017年9月1日开始试 行,新方案将补贴对象涵盖其他两个校区在内的在职在岗教职工,而且为了纠正“教师钻工作餐制度的漏洞”,提升教师行为素质,同时将补贴标准 改为“补助至少4元、最高10元”,与之前不同的是,就算在该工作日教师没有去往学校饭堂用餐,也能享受这每天4元的补助。此举不仅纠正乱 象,而且完善了工作餐制度,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师生交流发挥作用。然而,就在该方案历经多次琢磨终于要步入正轨之时,广东 省审计厅的一个通知却让这个方案彻底地凉了下来。根据省审计厅的意见,学校的餐补方案不符合上级的有关规定,要求学校及时进行整改,于是在 2018年4月1日,工作餐补助的发放被按下了暂停键,由此这个命运多舛的餐补方案也正式画上句号。而这项餐补福利政策,它的本质与实行所 要达到的目的相悖,未来将会出台怎样的餐补政策,又该出台以何目的的餐补方案,我们拭目以待!谢谢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