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19-06-30 | 阅:  转:  |  分享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使学生懂得父母不同的评价方式都渗透了对孩子的爱。

3、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

1、首先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一说。

过渡:那么这3个部分,哪部分最吸引你们呢?(预设第一部分)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先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深入课文,体会“爱”

1、提出阅读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4自然段,思考:

(1)父亲和母亲是怎样评价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的?

(2)听到评价后巴迪的反应是怎样的?

父母的反应用直线表示,巴迪的表现用曲线表示,可以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回答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引导:(1)你觉得此时母亲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

(3)此时的母亲高兴,从表情看出来了;母亲惊喜,从语言表现出来了;母亲激动,更表现在她的一举一动,那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心情。(指导读)

(4)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中有一个比喻句,雨点般的赞扬声说明此时母亲很高兴,说了很多赞扬的话,你能模仿巴迪母亲的神态、动作等,用自己的话夸夸巴迪吗?

过渡:那面对妈妈雨点般的赞扬,小巴迪有什么反应呢?

语段二: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引导:(1)腼腆什么意思?得意扬扬什么意思?

(2)同学们,你们说此时才七八岁的小巴迪是不是会有些飘飘然了呢?可是巴迪的诗真的写的很好吗?(从课文找证据,不是)

(3)巴迪的母亲真的看不出来吗?(从课文找证据,不是)

(4)通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感觉到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

板书:母亲,爱,鼓励

过渡:有了母亲的鼓励,巴迪对父亲的鼓励,赞扬充满期待,我们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来?

语段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引导:(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很特别,短短的23个字却用了5个句号,作者不愧是编剧大王,他用如此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看课件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老师请你们当导演,对编剧留下来的空白部分进行补充。(注意从巴迪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着手)

(3)这段话如此简练,却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巴迪真着急啊!谁能读一读,读出这种着急。

过渡:经过漫长的等待,父亲终于回来了,那他对巴迪的诗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语段四:“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1)如果你是巴迪,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字眼最让你难过?(糟糕透了,扔)

(2)是啊,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传递了他的态度。(指导读)

过渡: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有什么反应?

语段五: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巴迪的神态、动作表现出来他此时的失望,伤心,委屈。

过渡:母亲看着巴迪这样特别心疼,又和父亲说这是巴迪写的第一首诗,需要鼓励时,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语段六:“我不明白”,?不够多么?”

引导:画线句是什么句?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强烈,感觉不容辩驳)指导读。

过渡:听了父亲的话,小巴迪再也受不了,他怎么样了?

语段七: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这段中有几个动词可以让你感觉到什么?(巴迪很伤心,委屈)

过渡:是啊,这时的小巴迪心中肯定很委屈,难过,甚至埋怨父亲不近人情,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可是你们说父亲真的不在乎巴迪的诗,不爱他吗?(找证据,不是)老师也提供一个证据,看插图,这是画图叔叔根据课文内容画的,你们擦亮眼睛,仔细观察会发现什么?提醒用“顾不上?顾不上?”说话。

引导:(1)从这些证据我们可以肯定父亲是爱巴迪的,那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说这些话呢?(为了不让巴迪骄傲,时刻为他敲响警钟,让他继续努力)所以父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板书:父亲,警告

(2)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父亲像母亲一样只会夸奖巴迪,会出现什么后果呢?(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误入歧途)

(3)当然母亲的爱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母亲的鼓励,小巴迪可能从此就丧失信心,不敢写作了,更成为不了著名的作家。可见,这两种爱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时拥有这两种爱,并能够平衡这两种爱才能够取得成功。板书:成功

三、拓展升华

引导:同学们,你们现在理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了吗?长大后的巴迪懂了,我们下节课再一起体会巴迪长大后的理解,现在请你们说一说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语言,神态,动作来说)

总结:是啊,在生活中,父母或其他长辈虽然爱的形式不同,但是爱你们的心却是相同的,他们对你们无私奉献着,不求回报,让我们对所有爱我们的人说一句:“谢谢,您辛苦了!”

四、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父亲

鼓励警告

成功







一“爱”是本课的亮点。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终明白了父母那两种极端的断言,来自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本着揭示这个重点,我在设计的时候,注重了由情开始,由情贯穿,由情结束。开始导入时,我富于动情的叙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让我们满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激,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结束时,先是教师哲理性强而具感染力的配乐朗诵,在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甚至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妈妈我爱你!”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到达南极北极和浩瀚的宇宙。”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那么,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对父母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你会怎样想?文章第二部分八个字的理解即使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师范读,自由读,点名读,目的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适时谈谈自己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孩子们有的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了进去。

三自由选择问题,小组讨论。教学中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有的孩子讨论有关“爱”的问题;有的选择“幸运”的问题……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另外,为了使大家真正明白两种爱的缺一不可,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搜集有关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有的找高尔基《海燕》〉中的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有的引用邢慧娜,刘翔奥运冠军的事例。在辩论中,唇枪齿剑,自有主动。

遗憾的是本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学生的“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一个劲的点头,当时我深感作为一位母亲的自豪,孩子们的理解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话,上一节好课真难!但我会迎难而上!



献花(0)
+1
(本文系咫尺36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