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学经典研讨会辞赋班第三讲 骈句类型及虚字应用(一)编辑 云龙山人.docx
2019-07-05 | 阅:  转:  |  分享 
  
国学经典研讨会辞赋班第三讲骈句类型及虚字应用(一)编辑云龙山人上一讲我们认识了骈句以及骈句的划分,今天我们学习骈句的类型。为了大家不至
于贪多消化不了,今天我们讲三种骈句和三个虚字的应用。一、骈句类型(一)壮句壮句为三字句成对偶句。例:(1)是以操千载,控百年。(2
)所以迈前古,流后芳。(3)复若九月新,西风满。(4)见其连岸白,照沙红。(5)是有寒暑隔,云雾通。从以上五个例句中,我们可以看
到,壮句的前一分句是五个字,后分句是三个字。因为五个字中前两个字是提引。为什么壮句前有提引词,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怎么用?我们会在
今后的课程中详加解释,现在知道这两个字是提引就可以了。1、壮句的作用及特点我们都学过填词,经常见到词中有三字句。赋文的三字句和词中
的三字句所起的作用相同。我们知道在一个句子中,字数越少,读起来越有气促之感。按照旧时私塾的说法:“壮句,气紧促,若赋,则落韵密,宜
在关窍处,忌多。”2、壮句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1)不可有三连平或者三连仄。(2)壮句按照常规,尽量不要有虚字,因为它本身的特
点是气短促,如果加虚字,就缺少了那种高昂的气势。再者,它本身就只有三个字,如果再加一个虚字,就显得太轻浮而意短。(3)在一篇赋文中
一般用一至三次,不能连用。(4)一般壮句前的提引词不能用一个字的虚字。(5)壮句一般不宜用在赋文的开头和段落的开头,也不宜用在段末
。一般用在一段或者全篇的高潮处。如果把壮句、紧句用在段尾也即是一段或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从文章表面上看,显的文章头重脚轻,从文
意上,短小的句式托不起整段的内容,显得头重脚轻而站立不稳。所以,在赋文中用壮句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段中换韵或转意向的地方,赋文中,
在换韵和转意向的句子之前都要用提议词,为了让读者知道,你在这个地方另立山头了。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壮句,我们来读一首贺铸的词。来感
受一下三字句的气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
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
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
弦桐。目送归鸿。大家听了是不是有一种迫促的感觉。从贺铸的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了23个三字句。整首词一气贯下,韵密气促。从古
代留下的赋文中,没有谁能像贺铸的这首词一样高潮迭现。当然,词的写法和赋文的写法有不同之处。我们只是用贺铸的这首词来说明壮句的作用。
(二)紧句紧句为四字句成对偶。例:(1)九天敛雾,万籁韬音。(2)雁惊前渚,鸟散芳枝。(3)触物穷奢,含情愈惑。1、紧句的作用紧
句我们在上一讲讲过,它只有一种节奏,既22。虽然它只有一种节奏,可是在赋文中应用非常广泛。诗经几乎全是四字句,赋文很大一部分以四字
句构成。紧句在赋文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既可以用在开篇发端,亦可以使用于任何段落的中间,并且常常用在每段的起句。除了不宜用在段尾
以外,可以说,紧句在赋文中无定式。2、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1)可以带提引词,一般用在换段要加提引词。(2)在段中换韵时,如果用
紧句,紧句前要加提引词。(3)在一段中不宜连续使用。最多连用两句,不能三句连用。因为连用的太多,会显得文章空泛平淡,因为它只有这一
种节奏,会减弱朗诵的声调,和减弱抑扬顿挫的语感。(4)在开篇用紧句时,可加可不加提引词。(三)长句长句是五至十几字句成对偶的句式。
例:1、五字句(1)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2)瞻高峰之岫,傍神鸡之祠。(3)飞枪垒之间,拂车宫之处。2、六字句(1)送芳景于琼
轩,让嘉名于玉笛。(2)几践群游之鹿,宁销怒触之涛。(3)将援毫而悦目,岂摇橹而赏心。3、七字句(1)兽臣献伎于广廷,乐正举麾于层
殿。(2)天子率躬耕之礼,有司谨亲操其事。4、八字句(1)播二气而是分晷度,立五则而在审权衡。(2)泛草原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
乱出。5、九字句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从以上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句通常在5-9字之间,一句之内没有相同的
字,一个节奏之内没有三连平和三连仄。这是唐宋人经过长期总结而来的经验之谈。一句之中,若长过于九字,则难通读。这是符合汉语发音特点及
大多数汉人的蕴气多寡来确定的。若需要表达更深的意思而必须增加句子长度时,通常就把句子变为隔句来写,在实际写作中,八字长句用的也不多
。当然,事无绝对,唐宋赋亦有长句超过9字而到10字或11字的,如李程的《日五色赋》中有一句“同夫少昊谅感之以呈祥,异彼发王徒指之
而比盛。”这样的长骈句,但是这样的句子通常需要更多的虚词来调和蕴气,读起来也不顺畅。毕竟,这样长的骈句不是主流。到九字即止,是大多
数赋家在使用“长句”时遵守的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以特殊为常情。其实一般情况下,在古人的辞赋中,八字句也很少用。长句能
够以细腻的笔调去描写一些景物与感想,所以是赋文家非常重视的一种句式,常用于陈述部分。二、虚字用法虚字是“实字”的对称。虚字是不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字,在辞赋中,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和调节缓和语句朗读的作用。在这里说一下骈句中的虚词朗读节奏,这是一
种只能体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它没有确切的定义,是靠多读多体会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当你朗诵赋文的时候,有某句读起来感到不顺畅,不知道怎
么样去句读,不知道在哪个地方需要换气和停顿,第一要看它在前后词或词组所起的作用;第二要在有疑问的地方转换句读位置,当感到有某种句读
读起来顺畅时,那么,可以说你的朗读节奏就对了。清代学者阮元谓“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这话很对。实词有实义;而虚词无实义,或
虚多于实,在赋文中有一定的语法作用和朗读节奏。《古汉语虚词辞典》中的虚词按一般古汉语语法著作分类,除名、动、形、数、量这几类实词
以外都归入虚词,即代、副、介、连、助、语气、叹词等类。一般来说,实词有词汇意义,能单独作句子成分;虚词有语法意义,不能单独作句子成
分。实词虚用的也算是虚词。代词代替实词,可以说是半实半虚的,也列入虚词。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
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
,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助词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
词三种。结构助词例如“的”、“地”、“得”,时态动词例如“了”、“着”,语气助词例如“吗”、“呢”、“吧”。古虚字是在汉语中没
有实际意义的字,但是它提供了一个表意的框架,把能表达实际意义的成分组织起来,从而整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但是,其中有一部分相当于现代
的虚字。所以,汉语的奥秘就在于虚词的运用(有时虚词还可省略)。在汉语历史长卷中,还出现了许多奇葩:诗词曲赋、寓言谚语、对联书法、
成语俗话、歇后语、谜语等,并且发展产生相声、幽默、小品等等艺术形式。在众多的文体中,都可见到虚词,但是,每种文体虚词的用法是有分别
的。虚词是组成赋文句式结构不可或缺的主要词语,能尽快正确地掌握虚词的用法,就可以尽快从诗词和常用语句中转换成辞赋语言,使之写出来
的赋文更有赋味。虚字在赋文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虚字只因用的不正确,而使意思谬之千里。如果正确地巧妙运用虚字,可使赋文增色,情趣
斐然。到目前为止,汉语虚词辞典共有275款,其所包含的内容大同小异,共收录了有汉语以来所见到的虚词829个,这829个虚字有一部
分是我们没有见过的,还有一部分是不常用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574个,而在赋文中常用的只有10个左右。所以,我们只粗略的和朋友们交流
在赋文中常用的虚词。如果细讲,哪一个虚词都可以讲几节课。在辞赋骈句中,虚词主要用于连词。连接句中两个以上的时间、意向、意理。用作
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表
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用作介词,有好几种情况。虚字的用法很多,在赋文中,
虚字的用法是赋文中经常遇到的,我们就分别做简单的介绍1、“于”字的主要用法(1)“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
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
中”“向”“到”“从”“自”“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开玉树于庭,落金莲于地。奔腾于湖泊江河,潎洌于天倪沼
沚。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青峰高耸于云,朗月华浮于海。娇羞百卉于春红,妩媚一枝
于暮碧。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宜鉴邱墟于茂草,可观篱菊于
残桓。见收获于千丘,受播殖于万亩。2、“之”字主要的用法1)结构助词,定语或补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或用在中心语
(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有时候“之”字作代词用,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例如:指代你、我、他(她、它)。例如:养浩然之气,蕴开阔之
胸。睿帝亲耕之礼。聪臣自种之风。若集瑶池之上,如分纨扇之中。2)用于并列关系例如:见金枝之玉叶,并麟凤之龟龙。3)用于递进关系例
如:凌浩渺之元气,挂峥嵘之远色。4)用于承接关系例如:净若芦花之覆水,轻同柳絮之回风。5)用于转折关系例如:朱雀之航头柳色,乌衣之
巷里莺声。3、“而”字主要的用法主要用作连词,也可以用作助词、代词等。1)用于递进关系例如: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2)用
于转折关系例如:海上而轻笼皓月,陇头而惹著阴云。3)用于承接关系例如:野葳蕤而绣合,山明媚以屏连。4)用于并列关系例如:彼穷高而极远,此有进而无还。5)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总结:1、三种句子的用法以字少者居上,多者居下。壮、紧、长以次相随。但长句有五、六、七字者,八、九字者,相连不要,应与其他句式交替使用。2、句中虚字以“之”、“于”、“而”最为常用。第三讲作业:1、以春天的意向。用壮句、紧句、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句长句各写两组骈句。2、用“之”、“于”、“而”,各写两组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句长句。3、请朋友们去网上下载《初学晬盘》。注:1、交作业截止日期:2、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献花(0)
+1
(本文系清欢几许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