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240克,薯蓣(即山药)120克,山茱萸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桂枝30克,附子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早、丸各服1丸,开水送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症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以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症。
【方解】:方中干地黄滋补肾阴,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方中丹皮清泻肝火、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与温补肾阳药相合,补中寓泻,使补而不腻。
【按语】:本方以腰膝酸软、下身发冷、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尿色清淡、舌淡胖苔白、尺脉虚弱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尿路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病、低血压、前列腺肥大、遗尿、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白内障、更年期综合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子宫出血、席汉综合症、不孕症、性神经官能症、骨质增生症、荨麻疹、复发性口疮、尿潴留、精子缺乏症等。如见小便过多者,加五味子;阳痿者,加巴戟天、锁阳;小便频数而色淡白者,加鹿茸、补骨脂;性交不射精者,加枸杞子、肉苁蓉;骨质增生、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癃闭者,加黄芪、通关散;自发性气胸引起的短期喘促者,加蛤蚧、五味子、磁石;小便不禁,加益智仁、桑螵蛸;夜寐不安、健忘耳鸣者,加党参、酸枣仁;眩晕,加牡蛎、龙骨、旱莲草;治消渴,加天花粉、天冬、麦冬、生黄芪。如腰酸腰痛,小便过多或不利,尿色红赤,口干预热,舌红脉细数者,均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衰老、预防白内障。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
【同名方】:
《脉因症治》肾气丸,由熟地黄、五味子、苍术、川芎、枣肉构成。功能益肾健脾。主治脾肾不足,房室亏损。
《备急千金要方》肾气丸,有两方:(1)由干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桂心、半夏组成。功能补肾助阳。主治肾气不足,形体消瘦,少气,耳聋目黯。(2)由干地黄、茯苓、玄参、山药、山茱萸、泽泻、桂心、附子、芍药构成。功能益肾温阳。主治肾虚劳损。
【附方】
桂附地黄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名附桂八味丸,由本方桂枝改用肉桂而成。功能温益肾阳。主治肾阳亏虚。
加减肾气丸(《济生方》),由本方去附子,加沉香、鹿角、五味子构成。功能益肾填精。主治劳体肾经,肾水不足,心火自炎,口舌焦干,精神恍惚,多渴而利,面赤心燥,腰痛脚弱,肢体羸弱,不能站立。
七味地黄丸(《疡医大全》)即本方去桂枝、附子、加肉桂构成。功能滋阴补肾。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干渴,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寐中发热,形体憔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