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西上峪村公培福书记访谈
2019-07-11 | 阅:  转:  |  分享 
  
不忘初心承使命艰苦奋斗永前行——西上峪村支书公培福访谈实纪为响应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了解农村历史沿革发展,进一步发掘整合蒙阴县岱崮
镇历史文化资源,受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委托,7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知行蒙阴”实践服务队走进岱崮镇西上峪村支部委员
会,开展对村支部书记公培福的采访,深刻地感受到了深厚的岱崮文化和“崮乡”的重大变迁,收获颇丰。“在其位谋其政,让全村人都幸福快乐,
这是十几年来我对咱村老百姓的承诺。”西上峪村支部委会中,村支书公培福自豪地说道。坐在村支部委员会小楼的二楼会议厅里,放眼望去,窗外
崭新的健身设施、笔直的水泥公路、错落有致的村房掩映在一片碧水青山之中。公书记告诉实践队员,“干完了这些事,我的头发白了,血糖也高了
。”的确,在近二十年风风雨雨的村支书生涯中,公培福书记为西上峪村的脱贫与振兴付出了太多。在与实践队员的交谈中,公书记向我们讲述了西
上峪村的自然条件、村容村貌、支柱产业、文化遗产、村民生活及自身的任职经验。在采访的开始,公书记就说到,各级党组织的光明领导是西上峪
村取得一切成果的根本保证。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西上峪村,有着光辉而悠久的拥军护军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从翻身做主到逐渐富裕的过程。
各级党政机关的大力支持是公书记勇于改革乡村积弊的坚实后盾。同时,公书记也是优秀的中共党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实践队员大多是预
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接受了丰厚的党性教育,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随着访谈的深入进行,队员们同公书记高效互动,
气氛更加热烈。西上峪村地处偏僻山坳,长期贫穷落后。而交通不便则是阻碍西上峪村发展的根本原因。针对环境闭塞、山路崎岖的问题,公培福书
记提出“公路先行”的策略,在克服财政极度困难的前提下,咬紧牙关,排除困难,逐年引入资本,修筑公路,不仅实现了“村村通”,还实现了“
户户通”。解决了交通不便这个最大问题后,公书记将目光转向了特色产业。筹集经费的困难过程和西上峪人的低水平生活条件让公书记意识到,“
裕民”的第二步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综合西上峪村的小气候类型、地形特征、土层含水量、水质特点等自然特点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最终确定
将香椿产业作为西上峪村的主导产业,从而带动西上峪村村民逐渐脱贫致富。针对冬春季节村里常出现的用水问题,公书记自垫经费,修筑大口井。
在让百姓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也要让生活的环境绿起来。植树造林、美化荒山……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公书记带领勤劳的西
上峪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使西上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队员感慨,西上峪村一步步从无到有的发展是公培福书记运
筹得当的成果,更是全体西上峪人砥砺前行的结晶。在生活逐渐富裕的同时,村民的思想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西上峪人对村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
力更强了。西上峪村没有邪教污染,当前村民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公书记笑言,在支书生涯的前几年,村民对自己的工作多有怨言,不配合的情况
比比皆是;现如今,西上峪人实打实地佩服和敬重公书记的人格和他为村子所做的一切。而公书记为人民奋斗一生的价值观不仅是党培养的结果,也
是家风熏陶的产物。在会议室,公书记向我们展示了《东蒙公氏族谱》,始刊于嘉庆丙子年、印有四册十几簿的公氏族谱,记载了蒙阴公姓的发展历
程和公氏家训,对后人的谆谆教诲之情跃然纸上。同时,《东蒙公氏族谱》也让不少实践队员第一次零距离感受到了真正了古物古迹,加深了对本专
业知识的领悟。公培福书记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和西上峪人民一起,为西上峪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红色沂蒙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实
践队员们意识到,西上峪村的发展,是中国广大山区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与公书记的交谈让实践队员们对国事民情有了初步的观感,对乡村振兴战略也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撰稿人:王怀祥)
献花(0)
+1
(本文系Y0bcpzxnxi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