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崔颢:渣男典型,才子模范(文学的演变0608)
2019-07-14 | 阅:  转:  |  分享 
  
崔颢:渣男典型,才子模范崔颢[hào](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也曾入过河东军中幕府。后在开元十年或十
一年(723年)进及士第,后入朝为太仆寺丞,终于尚书司勋员外郎,故又称崔司勋。他年青时才名高而士评差,爱赌嗜酒贪美色。到京城后娶妻
就挑美女,婚后却稍觉不喜欢就弃之再娶,如此先后四次再婚。其才高得到当时著名大佬李邕的常识,却终因风评不好,见面时献诗又谄媚得太过急
切,被李邕斥为“无礼”。这个评价几乎绝了他的上升之路,一直到五十余岁去世时,他也只做到员外朗,从六品的官。《旧唐书·崔颢传》:崔颢
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累官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仕途
的困顿没有压低他的艺术成就。他本是少年英才,天姿卓越,才情是必须有的。《旧唐书·文苑传》: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
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唯高适官达,自有传。窦臮[jì]《述书赋注》: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独孤及《皇甫公集序》
:沈、宋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间。崔司勋游江南,历边塞,论起眼界开阔并不丢盛唐诗人们的脸面。他的诗也终究走出
了“少年轻薄”,有了丰富深沉的内涵,甚至“风骨凛然”。殷璠《河岳英灵集》: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
尽戎旅。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崔颢可视为盛唐诗人从青春到成熟的诗路代表之一。“少年轻薄”时期的作品的代表正是那篇带给他“无礼”之名的《
王家少妇》(有人题作《古意》)。这首诗是李邕邀请崔颢一会,见面前崔颢献上的致意之作: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王昌”在典故中相当于今天人们说的“钻石王老五”,万千少女梦寐以求的完美男神。崔
颢以少女口吻做诗,说自己在十五年华就能嫁给人人羡慕的男神,从此以后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种以夫妻来比喻自己和恩主关系,表现仰慕之意
的做法其实没问题,甚至很常见。比如朱庆馀在大考前求见考官张籍的那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也是以新嫁娘的身份自喻,说新婚的第二天就要拜见舅姑了(参加大考),心里很紧张。精心打扮一番(努力做功课)之后,心
里还是没底,就悄悄地低声问问老公,你看我的妆画得还行吗(你觉得我能通过考试吗)?——我这个“新娘”到底好不好,“老公”您说了算!这
问得多么含蓄雅致,马屁拍得优美而不着痕迹。所以“老公”张水部(张籍)就高兴地以诗作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
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就是说你不必担心,你这样的“美人”应该有自信。表面的东西不用太在意,你自己的本事已经“敌万金”了。对比出暴击,
崔颢的“轻薄”就很扎心了。一上来就说,我这个美少女,嫁给你这个老公啦,我们以后一定会恩爱美满的。这心思表现得过于急切,跟含蓄简直有
仇。人家见恩主是小心翼翼、满怀忐忑地低声问,您看我还行吗?而得意忘形的崔颢却急吼吼地宣称,从此以后你就是我老公了,我们一定会幸福的
!在李邕大佬看来,这样急切直白的表达,越俎代庖的宣言,不仅是不够沉稳,根本就是为人轻浮,不知礼数——我们的会面就算是面试,结果好不
好也当然是我这面试官说了算,你凭什么下定论?!这样还没真正见面,就敢给“老公”当家做主的“新娘”,谁敢要?结果李邕怒斥崔颢:“小儿
无礼!”让他滚了。有才是真有才。若抛开故事,只看“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这样的诗句,真是韵律和婉,生动传
神地写活了少年恩爱的画面,美得堪歌堪画!轻浮也是真轻浮。崔颢前期的作品多围绕妙龄女子展开,若仔细品味,还常透着几分轻佻[tiāo]
。如著名的《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种清新活泼的小诗带着江南民歌的风味。人们欣赏其中的
清丽俊爽,但毕竟是文人创作的拟乐府诗,诗中代表的总是诗人自己的心思。先看诗的内容:你家住在哪儿呀?我住在横塘。我突然停船来问一问你
,因为我们可能是同乡啊。再仔细品味一下,这其中的故事:一位少女在船上(按民歌来看,应是船家女),听到前面船上男子的声音,觉得乡音亲
切,就主动停船借问,你是哪里人啊?我们也许是老乡哦。唐代的船家少女是有多寂寞或者多开放啊?才会遇到亲切的乡音就忍不住停船致意,找老
乡。这到底是唐代现实的船家女,还是诗人心中的船家女?按崔颢年轻时的“德行”来看,emmmm~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也许当年的少年名士崔
颢只是觉得这是狂放的姿态吧,但别人看来,说他是轻薄无行应该是很恰当的。幸好,人总是会成长的。这种轻佻在他阅历渐增,尤其是“晚年”游
历边镇,视野大开之后,终于变了。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对崔司勋的定论很准,我们再看一遍: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
,一窥塞垣,说尽戎旅。他从军后作品,终于不再围绕着女性做文章,而多是以少年游侠的形象展现出边塞豪勇悲壮的气概。如《赠王威古》中闲时
会“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而战时能“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的英雄。再如为“胡
人”代言,即使在盛唐边塞诗中也十分特别的《雁门胡人歌》: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
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住在代郡,以打猎、放牧为生。冬天山上寒冷干燥,常常燃起野火,雨后的
山上便烟气升腾。听说辽西也不再打仗了,他们终于可以常常在酒家酣饮醉眠。这首诗告诉人们:原来,这些“敌人”也有他们珍惜与热爱的生活,
他们也是人。塞上逐鹰,草原奔马的生活,崔颢也有几分向往吧?不然怎么会为敌人代言。此时的崔颢对世事、生活的感悟,再非当年轻薄少年可比
了。当年的轻浮少年终于成熟起来了。有了丰富的阅历,深刻的情思,才不枉那卓然的才情,才有了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誉之为“唐人七律第一”
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严羽称这首诗为“唐人七律第一”,也许有过誉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至少是最好的七律之一,尤其是盛唐七律最美的篇章之一:完
全体现出初唐与盛唐时文士精英们高妙精深的文学造诣与盛唐高昂奇伟的气魄。文学造诣方面,韵律音节的唱叹畅朗悠远,指事用典的技巧妙至极境
,起承转合的四联结构得心应手。音律上,这首诗最明显的特点是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母相同或相近)和叠音(同音重复)的大量运用,如
“黄鹤”“复返”(双声词),“此地”“江上”“乡关”(叠韵词),“悠悠”、“历历”、“萋萋”(叠音词),造成了此诗音律上畅朗和谐、
清朗顿挫的音韵美。律诗本是格律谨严的(杜甫的律诗最为经典),而这首诗前四句(首联和颔联)以大气磅礴的歌行融入律诗,却不但没让人生出
不守规矩的感觉,反而更觉摇曳生姿,爽利俊逸。正类似于《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引歌行入律诗而自得其妙趣,这的确是不输于李白的天纵才情,真正的天才是规矩束缚不了的。内容上,四联的起承转合安排到位:首联引起,
颔联承续,颈联转深,尾联收合。首联起句用典,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留下一座黄鹤楼——悠然的慨叹已生;颔联由过去的传说回转
千年,眼前只有徒自悠悠的白云一如千百年前——令人神往又怅然。第三联(颈联)却对仗工稳老练,用典巧妙深刻,深得律诗句法精髓。歌行体内
容带来的纵横雄浑的气势在此一转,收蓄成画面明丽而情意深远的景语。“一切景语比情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
三字用的是三国时“击鼓骂曹”的狂士祢[mí]衡的典故。当年那个看不起曹操便自称有“狂病”而拒绝征辟[zhēngbì],被迫出仕后
面对曹操的羞辱直接反击,后来更痛骂曹操的狂生名士先被曹操转送给刘表,后又被刘表转送给脾气暴躁的江夏太守黄祖,最终因言语冲突被黄祖所
杀。曾经有一次,他参加黄祖儿子举行的宴会,写了一篇《鹦鹉赋》,以自喻自伤。他被杀之后,葬在江中沙洲上,这个沙洲便有了名字:鹦鹉洲。
五百余年后,才高位卑,终生不遇的崔颢来到黄鹤楼上。漫漫天日,悠悠白云,远处的汉阳仿佛历历在目,鹦鹉洲上已是芳草萋萋。在黄鹤楼上遥望
辽远的时空,是否更觉自身渺小孤弱?他也有高才,也是名士,看到已是青草离离的祢衡埋骨之地,当年那位狂士的悲情他定然感同身受吧。“芳草
萋萋鹦鹉洲”,明丽动人的画面下,埋藏着怀古之情,流离之感,迁逝之伤,不遇之悲。字里行间的自伤之意不可谓不沉重,却能通过“晴川”“芳
草”这样的明美的画面表现出来,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鹦鹉洲”这一典故妙到极致的运用——用意精深而不显刻意。在理解这画面明美而寓意深幽
的颈联之后,再看尾联的乡愁之句就觉得情意所至,全诗收束得理所当然。那不仅是乡愁,更是无归无依之叹。纵观四联,情景交融自然,寄意幽深
高当我,画面明美高远,发声抑扬顿挫。即使在盛唐的作品中也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难怪后来留下了李白到黄鹤楼欲题诗却只留下了“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句的传说。崔司勋的《黄鹤楼》被后人推崇的盛唐最美七律的典范(之一),直到今天仍深受喜爱。究其原因,除了上
述技法上的原因之外,还在于其中体现的盛唐气韵:这是一种充满盎然生趣的青春气息,连深沉的悲伤都带着三分明美,这是盛唐的时代风貌——盛
唐最优秀的诗篇几乎无不如此。就像一群不老的青春少年,他们在人生低潮中也从骨子里深信:生活实难,生而不易,我会难过,但世界辽远而明美
,她总是那么那么令我沉醉。1.很遗憾,《唐书》上只记录了崔颢前期的经历,附在下面,供大家了解一下吧。《新唐书·崔颢传》:崔颢者,
亦擢进士第,有文无行。好蒱[pú]博(掷色子赌博),嗜酒。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终司勋员外郎。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去。2.李白没写《黄鹤楼》,但写过一首《鹦鹉洲》,也是非典型七律,也是借祢衡才高命蹇[jiǎn]的悲剧抒发的不遇之悲。读一读,想一想,对照之下,相信可以加深你对《黄鹤楼》的理解。鹦鹉洲李白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