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奋今日薪火相承
撰稿人:朱学娇摄影:蔺佩瑶
7月14日,迎着清晨的凉风,温暖的夏光,我和队友一行人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焦作市烈士陵园,追忆历史,缅怀先烈。
首先,我就被陵园前这座高大古朴的大门吸引,大门上赫然写着“烈士陵园”,几个醒目的大字,大门左右两侧刻着毛泽东的金色题词,左右两侧分别刻着“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死难者烈士万岁!”走进园中,一座巍峨雄壮的英雄纪念碑傲然挺立在陵园中央,碑体上半部呈五棱形,正面镌刻着原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同志的题词“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其它四面分别为邓小平题词“通过天险,绝路逢生;”杨秀峰题词“四专区人民复活纪念碑;”还刻着题词“历史英明,万世流芳。”一株株绿油油的万年青,如众星捧月般环抱在纪念碑周围,在绚丽灿烂的阳光的映衬下,修长的碑影显得分外迷人。
接着,我们参观了烈士事迹纪念馆。纪念馆正门口陈列着王忠殿烈士的雕像,他头戴军帽,神情坚定,目光炯炯有神,展现了中国军人英勇豪迈的风姿,透过阳光的折射,帽子中央的那颗五角星熠熠生辉。忽然,一张泛黄的军令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字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让人能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王忠殿烈士立军令状时,那份坚定果敢的信念,以及视死如归的决心。继续往里面走,我在一首诗旁驻足,诗词的一字一句无不流露出对敌人的痛恨,对党、人民和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我不禁感叹到:你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作战英雄,还是一位满腹才华的诗人,你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让人由衷敬佩。
最后,我们参观了历史英名录和烈士墓碑碑廊。越往陵园深处走,给人的感觉愈发庄严而神圣,我们走着走着,在烈士英名录前停了下来,我们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低头默哀三分钟,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先辈的缅怀和敬佩之情。默哀后,我们驻足观看英名录上先辈的名字,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英名录上密密麻麻的分布着上千个姓名,他们的名字按姓氏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你不禁会猜想,他们也许是亲兄弟或是同村人,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离开了熟悉的故土,撇下了年迈的父母,留下了孤苦无依的妻儿,奔赴万里,参军报国,我们被他们大公无私的品质所深深感染。再往里边儿去,便来到了烈士墓碑碑廊,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姓名以及出生日期和牺牲时间,经过推算,他们大多都是在20岁左右牺牲的,20岁,多么好的青春年华啊!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
通过此次参观烈士陵园活动,让我明白,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毫无疑问,革命先烈的牺牲是有意义的,正是有千千万万像王忠殿这样的中国军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贡献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他们虽然失去了生命,但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将时刻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