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天干、地支的真正秘密
2019-07-16 | 阅:  转:  |  分享 
  
天干的秘密



地支记录了大地气候的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并记录了由这种变化

而产生的五气分布规律,从这个排列规律中说明了地上五行之气对人体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说地球大气层属于地气的一部分,那么天干

又记录了天上哪些五行之气呢?



天干是指天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这一点是肯定无疑,人们可以再想一

想,天上出除了大气层以外,还有什么?还有太阳,还有月亮,还有满

天的星星,从地支的产生原理中已经知道,太阳的能量和月亮的变化,

是造成地上五行之气的主要因素,从原理上推算,天干记载的应该是天

上星体的五气运动规律,但天上有无数的星体,究竟天干记录了哪些星

体的影响呢?



古时候人们所说的岁星,现在已称为木星;所说的荧惑星,现在已称为

火星;所说的镇星,现在已称为土星;所说的太白星,现在已称为金

星;所说的辰星,现在已称为水星,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太阳系里的

行星。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两大秘密:一是五星

与五行有着性质上的相应类似关系;二是五星的五行性质对地球环境产

生重大影响力。



木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风的性质,与东方,与青色,与肝脏有相对应的

类似关联,故定为木;火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火的性质,与南方,与赤

色,与心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火;土星具有五行中湿的性

质,与中央,与黄色,与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土;金星产

生出具有五行中燥的性质,与西方,与白色,与肺腑有相对应的类似关

联,故定这金;水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寒的性质,与北方,与黑色,与

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水。



五大行星有五行性质,它们又是怎样产生出一阴一阳两种性质状态的

呢?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会有一个强盛和衰弱的转变过

程,五大行星的运行也不会例外,从一个侧面上看,可能看到的是不断

上升过程,从另一个侧面上看,看到的是不断下降的过程,简单地说,

当确定了行星在旋转过程中面向太阳时的最高点为中点后,在中点前为

上升过程,在中点后则为下降过程,上升时体现为阳性,下降时体现为

阴性。

于是,古代的人们根据五大行星在运行中一阴一阳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响

力,作出了明确的性质区别:



将木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甲木,将木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

阴性性质定为乙木;



将火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丙火,将火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

阴性性质定为丁火;



将土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戊土,将土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

阴性性质定为已土;



将金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庚金,将金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

阴性性质定为辛金;



将水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壬水,将水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

阴性性质定为癸水。



从此,由五行性质中区分出阴阳属性的十大天干,忠实地记录金、木、

水、火、土五大行星对地球有规律变化的影响。



人们或者觉得这太过神奇了,太阳系中的五大行星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影

响力?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本身是不发

光不发热的,它们所以都拥有着明亮的光辉,完全是它们对太阳光线的

反射所致,地上五行之气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从太阳吸收了光和热,由

于五大行星不发光不发热,如果说它们制造出了天上五行之气,那么肯

定这不是由光和热产生,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除了光和热以外,五

大行星还能有什么力量来影响地球呢?这些影响力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呢?



虽然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不发光不发热,但它们也和地球一样,反射太

阳的光,放射自己的红外线,有自己的电磁场,有自己的信息场,和有

自己的引力场,而且五大行星都有各自的自转周期,和各自的绕日公转

周期,更由于五大行星的质量有大有小,产生的影响力也有强有弱,反

射的太阳光也有强有弱,于是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为五大行星各自制造

出了强弱不一,周期不一的,但同是由光波、红外线、电波、引力波等

组成的信息能量波。

五大行星的信息能量波因频率不同和强弱不同,故对地球上生命体产生

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古代的人们发现:木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

产生一种与风气一样的功能作用;火星发出的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

生一种与火气一样的功能作用;土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出

一种与湿气一样的功能作用;金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出一

种与燥气一样的功能作用;水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

寒气一样的功能作用。这就是天干中五行之气的产生的原因所在,虽然

天上星辰无限地多,由于金、木、水、火、土五星为太阳系内的行星,

比较靠近地球,相互间的影响力必然最大,因此成为了太阳系中星体及

其附近星系影响力的代表。



在十天干中,所有阳干都表示处于不断上升和不断扩张的增强状态,所

有阴干都表示处于不断下降和不断收缩的减弱状态,这就说明,天上五

气各自都有一个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的变化,它们分别以两个时辰、

两天、两月、两年为一个变化周期,甲表示为木气在不断增强,乙表示

为木气在不断减弱,丙表示为火在不断增强,丁表示为火在不断减弱,

戊表示为土在不断增强,已表示为土在不断减弱,壬表示为水在不断增

强,癸表示为水在不断减弱。



从太阳系内的行星排列状态来看,最近太阳的为水星,其次为金星,再

就是地球,然后为火星,接着为木星,接过去就是土星,再就是天王

星,再然后就是海王星,如果说十天干源自于金、木、水、火、土五大

行星的话,当将天干与太阳系行星对比较后,就会产生出两点的疑问:



一是太阳系内的行星并不只有五颗,为什么古代人单单就提金、木、

水、火、土五星,而对地球以及天王星、海王星等又一点也不提?难道

古代的人们不知道太阳系内除了五大行星外,还有其他行星么?



二是按照五大行星的排列,土星离地球最远,但在五行相生的规律中,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什么土星产生的作用,

偏偏要排在五行性质的中间位置上?这不是脱离了实际情况了吗?



可以肯定,我们的祖先们对太阳系的行星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只要认真

地以五行性质对照天干进行思考分析,自然会醒悟出其中的秘密,站在

五行的认识观点上来看,太阳系内不管有多少颗行星,它们最终也只能

产生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不同的性质,根据类似现代数学中合

并同类项的原则,选出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为代表,就可以



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的不同个性性质作出归纳,从这个意义上看,可见

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的不同个性性质作出归纳,从这个意义上看,可见

五大行星不单在代表自己,也代表了太阳系内五行性质相同的其他行

星,这就是古代人们虽然知道太阳系内有诸多行星,但始终只提五大行

星,而不再提其他行星的根本原因。



人们可能也在疑问,地球也是太阳系内一颗非常重要的行星,它的五行

性质又是属于什么呢?如果要想从古书典藉中找到这方面的解释,肯定

找不到,因为根本就没有清楚地解释这些问题的答案存在。没有解释并

不等于没有表达的信息,表达地球五行属性的信息肯定存在,只是它隐

藏得比较深,让人们一时难以看清楚而已。



按照太阳系内行星的排列,地球位于金、木、水、火这四大行星的中

间,但在天干的五行性质排列中,本应地球属于的位置却被土星占据

了,为什么土星要位居原属于地球所在的中间位置呢?从表面上看,这

是不可思议的错误观点,但实质上,这个看似荒唐的划分,其实是有一

定根据的,它在告诉人们,地球在五行的性质中,和土星的性质一样,

同属于土,这样,土星不但表示自己的五行性质属于什么,同时也代表

了地球的五行性质属性,在十天干中,土居中央,并不是表示土星在中

间位置,而是表示地球在五大行星中位于中间,当以地球代表了土星的

性质后,站在地球上看,前有水星与金星,后有火星与木星,这和天干

中木、火、土、金、水的五行性质排列呈一致性,这也证明了天干是以

太阳系行星中木星、火星、地球(土星)、金星、水星的排列顺序为基

础的创造。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必然地要向周围的

空间发射自己的信息能量波,它们射向地球的信息能量波,只是其中面

向地球方向的一段,而不是全部,当这五类信息能量波相互汇合后,经

过震荡组合,自然地形成一条有序的变化规律,当这条有序的变化规律

与地球的运动变化相结合后,于是就产生出了以十个时辰、以十天、以

十个月、以十年为周期的四种变化过程,制造出十天干这种有序的变化

性质。



或者人们觉得五大行星产生的影响太过有序了,由它们制造的十天干周

期律,简直有顺序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现代天文学已经非常先进,各种

天文观察的仪器设备已经非常现代化,即使是这样,人们还是未能发现

十天干的运行秘密,不管人们理解也好,还是不理解也好,天干的存在

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还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存在事实,幸好我们的祖

先们发现了天干具有的重大科学价值,将它记载下来。

地支的秘密



是谁在制造出地支的五行规律?是太阳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太阳发出的

光和热,为地球的气候环境带来有规律的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制造

出了地支五行之气的有序运行,因此,只要对月支与时支的变化进行追

踪,就会明显地发现它相应的五气变化。



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当中,每个月份都有一个相应的干支,在一天的十

二个时辰当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相应的干支,稍为分析一下就会发

现,月份与时辰对应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什么月份,什么时辰,它们

拥有的地支十分清楚,绝对不会错乱,也不能人为地改变,农历的正月

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

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戍,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在时

辰的定位上,晚上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

点到五点为寅时,早上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九点到

十一点为巳时,十一点到十三点为午时,十三点到十五点为未时,十五

点到十七点为申时,十七点到十九点为酉时,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为戍

时,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为亥时。



将天干与月份和时辰对照,则会则发现,天干与月份与时辰没有一个固

定不变的对应,只是有规律地转换,从这个问题中说明,一天的时间变

化,一年的季节变化,重点在体现地上五行之气的变化,地支的排列,

则是对地上五行之气变化过程的如实记载。



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根据是什么?这个问题,相信人们都已经非常清

楚,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即为一年,在一年当中,月亮则围绕地球旋

转了十二周,于是人们将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个周期的时间定为一个

月,这是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原因。



为什么十二个月都要配上一个有五行性质的地支呢?这不是随意性的划

分,而是由每个月所拥有的性质特征来配备。



人们将一年十二个月的气候变化,按照四个明显性的特点,分为春、

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季的特点是温暖,夏季的特点是炎热,秋季的

特点是凉爽,冬季的特点是寒冷,四季的变化规律,体现了阴气阳气相

互作用产生的变化过程,先从春季的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开始,再发



展到夏季的阳气极盛阶段,然后转入秋季的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最

展到夏季的阳气极盛阶段,然后转入秋季的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最

后发展到冬季的阴气极盛阶段,完成一个年运动变化周期。



人们从一天的气候变化中,发现了它与一年的气候变化有相应的同步,

早晨显得清凉,中午显得炎热,傍晚显得干爽,午夜显得寒冷,形成一

个小四季的运行变化周期。



十二个月与十二时辰的地支排列告诉人们,寅卯月与时为风气旺盛,巳

午月与时为火气旺盛,申酉月与时为金气旺盛,壬癸月与时为水气旺

盛,辰戍丑未月与时为土气旺盛。



以现在的科学知识来看,引起一年四季气候与一天昼夜气候发生变化的

原因,完全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制造出来,重点体现为一个固

定地域对太阳能量吸收状态的变化,太阳光和热的变化,制造出一年的

气候变化,制造出一天的气候变化,由此更加就肯定了太阳是地支五行

之气的产生来源。



从原理上分析,一天的气候变化,相当于对一年气候变化的缩小,而一

年的气候变化,则相当于对一天气候变化的放大,对一年中十二个地支

月份性质的分析,更容易发现地支规律中的秘密。



在阴阳运动规律上,从阴消阳长开始,到重阳极盛,然后进入阳消阴

长,再到重阴极盛,它们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有序的渐变过程,一年

的季节变化,为阴气阳气相互作用后的具体形式,处于阴阳运动规律周

期中的每一个月份,都有自己特定的阴气与阳气的量变状态,于是形成

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寅卯处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性质体现为风

木,巳午处于阳气极盛阶段,性质体现为火热,申酉处于阳气渐消,阴

气渐长阶段,性质体现为燥金,亥子处于阴气极盛阶段,性质体现为寒

水。



由特点而分成四季,这人们容易理解,而不能理解的问题是,同样处于

阴气阳气运动变化周期过程中的辰、戍、丑、未,为什么又要成为季节

的过渡期?这一切都是量变引发质变的结果,由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

性质特点,全部由地球上的阴气阳气相互消长变化所造成,其原因是:



当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发展到寅卯月时,它风木的性质最明显,风的特

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辰月时,虽然还是处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过

程中,而由于小小一点阴气不断渐长而产生的量变,已经造成辰月的性



质上发生了变化,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风木性质和程度,但又未能达

质上发生了变化,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风木性质和程度,但又未能达

到火热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在巳午月,阳气极盛,火热的性质最明显,火的特性作用为最强,当进

入未月后,阴气开始复苏,这点阴气的出现,虽然还很弱小,但这一点

点的量变,已经造成未月性质的改变,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火热性质

的程度,但又未能达到燥金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

期。



当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发展到申酉月时,燥金的性质最为明显,燥的特

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戍月后,虽然还处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过程

中,但小小一点阴气不断渐长的量变,已经造成戍月性质上的变化,此

时,它既不再体现为燥金性质的程度,但也未能达到寒水性质的程度,

于是成为了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在亥子月,阴气极盛,寒水的性质最为明显,寒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

进入丑月后,阳气开始复苏,这点阳气的出现,虽然还很弱小,但一点

点的量变,已经造成丑月在性质上的改变,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寒水

性质的程度,但又未能达到风木性质程度,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

期。



辰、戍、丑、未为前后两个季节的过渡期,虽说它由前个季节逐渐消

退,后个季节逐渐增长产生,但这四个过渡期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

这样,就不得不引发人们产生质疑,在实际的气候变化中,这四个季节

过渡期究竟有没有气象学方面的科学依据呢?其具体的发生原理是怎样

的呢?



地支的五行之气是对地球气候环境的忠实记载,它的运动变化过程必然

有自然现象在演绎,其原理也必然在大自然的变化演绎中显露出来,只

要用心分析,必然会有体会。



人们所说的气候环境,基本上是指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低空大气层,

这个层次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它在温度湿度和风力

等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在左右着生物的生长状态。对近地大气层进行分

析研究,发现它重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近地的大气温湿度,也

称作为“天气”,另一部分为地表层的温湿度,它包括陆地与海洋的温

度,也称作为“地气”,虽然天气与地气都从太阳中吸收能量,但大家

都知道,天气来自稀薄的气体吸收的能量,而地气则来自厚实土地吸收



的能量,由于组成的物质不同,于是造就了天气与地气各自有不同的性

的能量,由于组成的物质不同,于是造就了天气与地气各自有不同的性

质特征,天气吸热快,散热也快,变化迅速,地气吸热慢,散热也慢,

变化缓慢。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形,炎热的夏天里,

在阳光的强烈照耀下,风带着酷热,地面热得烫脚,此时,若遇到一阵

突然而来,迅速而过的狂风暴雨,大雨过后,空气凉爽了,但地面还带

着温热,这就是天气变化快,地气变化慢的体现。



由于天气的变化与地气的变化之间,在过程中存在有一个时间差,地气

的变化必然要滞后于天气的变化,这个时间就差就成为了季节过渡期的

制造者,比如在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地气也炎热,当季节转凉时,

天气迅速跟随着转凉,但地气还带着余热,在慢吞吞地开始发生变化,

逐渐地转凉,于是出现了天气的冷在逐渐增加,而地气的热在逐渐消退

的现象,这就成为前一个季节消退,后一个季节增长的过渡。



因为春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风,以寅卯为纯正的性质体现,夏季有一个

特定的性质火,以巳午为纯正的性质体现,秋季有一个特定的季节燥,

以申酉为纯正的性质体现,冬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寒,以亥子为纯正的

性质体现,于是木气渐消,火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辰土;火气渐

消,金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未土;金气渐消,水气渐长的过渡期制

造出了戍土;水气渐消,木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丑土。



古代的人们在经过实践观察后发现,每个月份的五行性质,并不是从当

月的初一开始,也是说并不是以月亮的运行为依据,而是以阴气与阳气

的量变为依据,这种依据在气候上的反映,是有据可查的,为了让人们

准确地划分每个月的性质时段,古代的人们找到了自然界中能够判定量

变的标定点,创造出了一套以二十四个节气为性质量变定位点的划分方

法,二十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

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

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个月份五行之气的关系:



从立春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雨水,到惊蛰点前止,是以阳木性质为主

体的时段;



从惊蛰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春分,到清明点前止,是以阴木性质为主

体的时段;



从清明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谷雨,到立夏点前止,是木气向火气转换

从清明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谷雨,到立夏点前止,是木气向火气转换

的过渡时段;



从立夏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满,到芒种点前止,是以阴火性质为主

体的时段;



从芒种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夏至,到小暑点前止,是以阳火性质为主

体的时段;



从小暑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暑,到立秋点前止,是火气向金气转换

的过渡时段;



从立秋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处暑,到白露点前止,是以阳金性质为主

体的时段;



从白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秋分,到寒露点前止,是以阴金性质为主

体的时段;



从寒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霜降,到立冬点前止,是金气向水气转换

的过渡时段;



从立冬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雪,到大雪点前止,是以阴水性质为主

体的时段;



从大雪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冬至,到小寒点前止,是以阳水性质为主

体的时段;



从小寒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寒,到立春点前止,是水气向木气转换

的过渡时段。



从节气与月份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寅月的木气从立春点才开始,卯月的

木气从惊蛰点才开始,辰月的土气从清明点才开始,巳月的火气从立夏

才开始,午月的火气从芒种才开始,未月的土气从小暑点才开始,申月

的金气从立秋点才开始,酉月的金气从白露点才开始,戍月的土气从寒

露点才开始,亥月的水气从立冬点才开始,子月的水气从大雪点才开

始,丑月的土气从小寒点才开始。





月份与时辰的地支规律可以给人们一个明显的体验感觉,比较容易理

月份与时辰的地支规律可以给人们一个明显的体验感觉,比较容易理

解,人们一定注意到,在年份和日份中,同样存在有一个相同的地支系

列,年份以十二年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日份以十二天为一个地支变化

周期,这两个周期表示的是什么?如果也是表示温度、湿度、风力的变

化过程,为什么人们对此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年支与日支同样是表示地球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

虽然在巳午年,全年不会有特别炎热的气候现象,在亥子年,全年不会

有特别寒冷的气候现象,同样,在巳午日,不会特别特别炎热,在亥子

日,也不会特别寒冷,这令到人们很难感觉到年与日地支变化的存在。

人的感觉不明显,说明它的产生的变化规模比较弱,影响是肯定存在

的,只不过它们被月份与时辰地支产生的明显现象所掩盖,不能因为

弱,就忽视它的存在,年份与日份地支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有一定的分

量,一样可以在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发生作用。



年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十二年为周期的五气循环过程,日支的程序表达

了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循环过程,由于地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太阳的

光和热,这就说明,我们祖先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地球对太阳

能量的吸收并不是每一年都等量相同,而是有多有少,存在有一个以十

二年为周期的量变过程,而且还发现,地球每一天吸收的太阳能量也都

发生变化,有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量变过程。



地支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地气的五行性质,是地球吸收太阳的光和热

后,由大气层与地表层的温差变化共同产生,无论是年支、月支、日

支、时支,体现的都是大气层温湿度与地表层温湿度相互作用过程规

律,由于月支与时支的变化程序最为明显,最容易为人们感觉和认识,

只要认真地了解月与时的地支变化,就可以从中认识年支与日支的相应

变化过程。



当再回头看地支的时候,就会明白: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戍、亥记录着大地五气的变化状态,从地支的阴阳属性中

看到,子表示寒水处于强盛状态,丑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寅表示

为风木处于强盛状态,卯表示为风木处于衰弱状态,辰表示为湿土处于

强盛状态,巳表示为热火处于衰弱状态,午表示为热火处于强盛状态,

未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申表示为燥金处于强盛状态,酉金表示燥

金处于衰弱状态,戍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亥表示为寒水处于衰弱

状态,地支的排列,体现了五行性质的有序变化过程,有一点需要明确

的地方,地支不是数,它们之间没有一个在量上的重叠相加关系,但由

于地支的排列顺序固定不变,故又可以当成为数来运用。
献花(0)
+1
(本文系鑫海阁首藏)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