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自学太极拳
2019-07-28 | 阅:  转:  |  分享 
  
论自学“神气”太极拳

(2014?天津?第一届全国武术科学大会获奖论文)

作者:杜聿鸿

近年来,太极拳已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在群众性习练太极拳的队伍中,大多数为自学;他们一没进过专业学校,二没经过专门培训,不是跟上身边会的人学,就是自己看视频学。自学者应如何面对现实,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打出太极拳的“内功神气”来,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我有以下四点切身感受,愿与广大拳友切磋。

一、????网上投师选“正规军”

会玩电脑的人,从网上下载视频学是太方便不过的事了;而且,光盘教学片也很多。但是,在众多太极拳教学视频中,“正规军”与“杂牌军”鱼龙混杂;同一项拳,一个人教的和另一个人教的不一样,“正规军”和“杂牌军”教的可以说是大不一样。所以,自学拳术的第一重要原则就是:投师要选“正规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咱学的是不正规的动作,形体形态不好看、别扭不说,而且养成了不良习惯,有了孤僻毛病,使拳术的质量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大打折扣,日后纠正起来也很不容易。

哪些是“正规军”呢?出自“国家武术管理机构的”是吧,“正宗传人”是吧,“全国冠亚军得主”是吧,就和人的个头儿一样,相互比较一下就有了高低。

不可否认,跟上视频学,没有老师当面授课直观好学,尤其是在细节动作要领上,不可能讲的很具体;所以,大致动作、拳架学会后,就更要反复看视频,不放过一个细小动作,细抠细节,否则,日后“提高”就成了空话。如果视频是非“正规军”的,其细节动作能否做到位、讲到位,就很难说了。

二、?????“跟学”从优

不善于玩电脑的人,往往跟上身边会的人学练太极拳,这部分人大多是中老年人。这种形式的学,就看“师傅”有没有真本事了。所以,自学拳术的另一重要原则就是:跟最优秀的“师傅”学,决不盲从。因为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这和交往的道理一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凯恩斯有这么一句话:“跟着苍蝇会找到厕所,跟着蜜蜂会找到花朵,跟着亿万富翁赚百万,跟着乞丐会要饭!”“跟学”不好,弄不好会学出一身毛病,动作怪模怪样,不仅起不到很好的健身作用,不要说练出“神气”了,甚而伤身。

如何才能找上有“真本事”的人呢?其实,说难也不难,只不过要经过一番调查了解罢了。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一个练拳场子上,问一下在场的练拳时间长的人就会有了结果;然后呢,认准了人就以这一个人为师就行了,靠近点,就听这个人的,决不乱投师!

谁是场上的第一高手呢?为什么要问“在场的练拳时间长的人”呢?因为自己是外行,看不来。外行看,都是内行,问外行不行;内行看,是外行,也不行;只有内行看是内行,才行!所以,问话,不能听同样是刚学拳的“外行”,要听相对时间长的人是怎么看的。如果一时分不清一二,时间长了就有谱了。“有谱了”,就要尽量靠近高手;若有机会能让名师指点,那更是求之不得的幸事!

三、????防止自以为是

在习练太极拳的队伍中,一块练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相互间的矛盾;其主要矛盾是:一个不服一个。这话,听起来似乎是两个人共有的毛病,其实,任何矛盾都有主次之分。与人相处,谦虚谨慎,相互指点,方可共同进步,这类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以为是的人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他看不清自身的毛病,盲目骄傲,别人说了又不听,别人也就不再说了,所以,他很难进步。如果再为这点小事弄出矛盾来,相互不高兴了,打不到一块了,那就更不应该了。可以这样说:“自以为是”既是进步的敌人,又是与拳友生矛盾的根本之源。在与拳友共同习练中,既没有高人指点,又没有一个高手领头时,往往会为一个动作的对错而争论不休,甚至起事生非。我的经验是;给别人指点时,即使别人不服气,也要有耐心,不能强迫别人接受;别人给自己指点时,以诤友相待,更要耐心听取,即使自己理解不了,也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如果面对的是不太熟悉的拳友,当面另找高手裁决请教,或者叫对方“回家好好看看视频”,也都是不尊重对方的非理性做法。

实践证明,相互交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是“提高”的有效途径。因为自己看不清自己,悟性有限,感觉不来自己所作姿势的尺度,而别人眼中看的,就似自己面前的一面镜子。拳友众多,有的人自己做得很好,但不一定能教咱“怎么做好”,照“样子”学就是了;有的人不一定打得多好,但能给咱直言指出某一“动作问题”,是好事一桩;有的人尽管没有多少经验积累,但讲出的某一“要领”,说不定正是咱“最头疼问题”的根子所在,求之不得。我做“登脚|”、“分脚”老是站不稳,前不久,长我两岁、比我学拳还晚的拳友老郭,给我传授了一招,说是从西安回来的一位拳友告诉他的,我一试,练了几天,效果相当显著!这里,还是毛主席老人家说的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防止自以为是的第一个办法:将练拳场作为习武课堂,谦虚谨慎,多听取身边拳友的指点。

另一防止自以为是的办法是:给自己录象。学拳不容易,学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觉得自己学的可以了,这是值得自豪的事,但真就没有毛病了吗?“录象”就是真真切切的一面镜子,再对照老师的录象一看,一目了然,不要别人说,自己一看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很有效。

第三个防止自以为是的办法是:参加竞赛。有一句俗语:好骡子好马,拉出去遛遛就知道了。自己究竞水平如何,到竞赛场上见识一下,尤其是能让裁判、评委打打分,能给足够的面子让自己知晓。如果什么时候拿上冠军了,那才算有了自以为是的资本。

我比较大胆,练拳不到2年就到市上参赛了,在老年组9人中,我得了倒第二。当时觉得自己练得挺认真,还行,结果,这“倒第二”给自己以深刻的教育,差远呢,继续努力吧。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防止自以为是的办法,那就是看是否起到了明显的健身效果。这是最根本、最直观、最为实际的检验。比如说,坚持打拳两年了,身体素质并不差,又很注意冷暖,但仍然经常感冒,那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正把拳打好了。

防止自以为是,重要的是自己日积月累进步的有效途径;不然,过上几年,不说对健身有了多大收益,单从形体形态上看,别人都在与日俱进、不断提高,咱还是那个别扭的老模样,岂不成了笑料?

四、????认真攻难关,功到自然成

有关太极拳的“传神”早有耳闻,但总觉得云里雾里的,不好理解;直到自己亲身加入练拳的队伍后,才有了一点切身的体悟,只要认真,只要坚持,只要用心按前辈的要求练了,“神气”自然有了!

我是一位太极拳新手,但是,我已经深深地尝到了打太极拳的甜头,告别了多年防不胜防的感冒,一年多没吃一片感冒药!好多不打拳的人可能不会相信,因为我已经年近古稀,虚龄69岁,可这是事实,真可谓人生健康路上的一大奇迹!这种“奇迹”,不就是太极之神的反映吗?

实事求是的讲,我的身体素质不算差,军人出身,尽管年龄偏大,但除“甘油三脂”较高外,没什么大毛病,可是,前些年,我是三天两头儿感冒,把我整的实在够呛。在我的电脑桌旁,有我整理的《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的区别与判断》一稿;街道上医生中,谁治感冒最灵,我一清二楚。2004年初,一名老中医给我用了“胸腺肽”,?花了几百元,挂了10天吊瓶,挺好,4年没感冒。4年后,在感冒有所抬头的情况下,我打了一次预防疫苗针,效果似是而非,很不明显。次年2009年10月,在感冒不时“光顾”的情况下,我第二次打了“胸腺肽”,又是10天的量;可是,根本没起作用,尽管平时都很注意,防不胜防,仍然老感冒。2010年10月,我怀疑给我用的药有问题,就索性自己到可信的药店买来了最贵的“胸腺肽”,让自己的亲戚护士打针,还加大了量,挂了12天。结果,依然照旧,还是不时感冒,把家人都气的说我“是咋回事吗?”

是的,我实在想不通,你说我不注意吧,起居作息、时时处处够注意了;每年体检身体,没有一项能拿出来说明是感冒的病根所在。思来想去,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年龄大了,免疫力下降不说,“抗药性”也在作怪。

2011年9月,在几位朋友的影响下,我开始了学打太极拳。

这次学,可以说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几年前的事儿,是我回陕北老家后,和大妹子杜巧媛谈及退休后的养身锻炼经验时,她说她打太极拳几年了,觉得“有很明显的增强身体免疫力、不感冒”效果,让我也学;而且现在有电脑,看视频学比较方便,我有了学的念头。离开老家,回到我的住地陕西宝鸡,就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在网上看视频试学。可是,谈何容易,不象老师当面教那么好学不说,年纪大了,记忆力减退,一个式子,一连串动作,难记死了,记不清学了有两三个式子没有就放下了。当然,那时也忙,自己爱好照相,退休后开个小照相馆,闲的时间很少。

2011年9月,我已经1年多不办照相馆了,但是,也没想到再练拳,然而,我看到和我一块转圈儿走路锻炼的几位老同志,不声不响地开始了练拳,时儿跟上会的人学,时儿自己比划着学。几天后,我动心了。我问我自己:别人能学,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学?和他们比,自己能笨到哪儿!所以,这次不再是试学了,要静下心,真学实练,不信学不会!

我没有老师,也没有光碟,但我会用电脑,上网是我的强项,又没事在家,这次,有的是时间,网上教拳的老师多的是,还可以挑挑捡捡地找。我是个“细心”人,作事认真,在网上找了权威性老师吴阿敏、李德印,首先学习简化24式。条件还算可以,家中客厅尽管不大,但至少半天时间归我一人支配,够摆弄了;练拳有活动量,天很热,仅穿个裤头儿得了;一天、两天、三天……连早晚的走路锻炼也不去了,闭门儿埋头苦练,整整一个月,终于拿下了24式。从此,我拿上从网上买的小音响,来到广场,和另外几位刚学的拳友开始了“天天练”。

初学,大势框架算是会了,能打下来,但细节上做不到位,不知道“沉下身子”,“下势”、“蹬脚”、“分脚”更是做不来,象作广播体操一般,打的很快,所以,不费劲,早上打十来遍不累,晚上再打十来遍还是不累;慢慢一步一步要求严了,知道要“沉下身子”了,动作一天比一天扎实了,也就觉得累多了,而且,膝盖也开始疼了,这才不得不一天只在早上练一次。一位姓宫的拳友老师告诉我:“膝盖疼,是每个人都得过的一关,注意按要领,练的过程中膝盖和脚尖要对端,慢慢就不疼了。”有了这个“过关”的话,我越发坚定了信心,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出个样子来。

在难度面前,有的人误认为对膝盖、腰腿不好,中途不辞而别,半途而废,遗撼!这些人怎就不能多问几个身边常年坚持打拳的朋友的话呢?而且,网上也有拳友介绍自己打拳治好了腰腿疼痛病的例子呀。还有一些人遇到阴雨天、雾霾天不练了,说是“从科学的角度讲,不良天气不宜户外。”我不这样认为。我说:这一观点是讲给身体素质条件差的人的,绝对的、一概而论的说法,不是真正的科学,真正的科学“处方”是要讲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的。不良天气宜不宜户外锻炼,要看具体的人身体素质而定;身体素质条件好的,天气不好就不在户外锻炼了,娇生惯养,不可能练出能适应各种气象条件的强壮体魄!如果是军人,就更不应回避不良天气状况下的训练,否则,怎能练出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作战的精兵强将!我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身边众多中老年朋友的普遍认同。今年4月20日早晨,一位77岁的长者在下着小雨点的露天球场上抖空竹;另一位长我1岁的老汉天天早上打篮球,打着雨伞来到球场,遗撼地说:“今天打不成球,出来转转!”当然,要是弱不禁风的体质,就不能这样了。

话再说回来,由于将练拳作为自己的一件大事干了,我的生活规律也好了,一改过去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毛病,早睡早起。好天,在广场上练;雨天,在一个舞台上练;一年四季只有大年初一早晨例外,平时只要在家,从不“缺席”。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自学者的队伍中,更多的我不知道,但和自己一道学拳的人中,先后相差不到半年、不下五十名的拳友中,能坚持下来的,现在仅剩我们4人。也就是说,我们这批自学者的队伍中,有90%以上的是“试学而终”;误解者,自己淘汰了自己;畏难者,打了“退堂鼓”。这,也是自学队伍的一大现实问题。

坚持不懈就是胜利,不畏艰难的毅力就是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八个月过去了,膝盖应了老拳友“过关”的话,不疼了。技术上,因为我学的认真,打的认真,“成绩”与日俱增,继24式后,又先后学会了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32式太极拳和杨式40式太极拳等5套拳,并且帮传给了我的拳友。每天早晨,打一遍,不算中间休息、切磋时间,1个小时。目前,随着对套路的不断细抠,打拳速度放缓,质量日渐提高。

有的人这山望见那山高,一套没学好又学另一套,拳没学好就去学剑,我说,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先打好这几套拳再说,贪多咬不烂。练拳中,我尽力排除杂念、精力集中,而且对每一个细小动作都能从严要求,精益求精,力求标准。时至今日,我仍然坚持看视频,不时纠正着自己的不良动作。两个女儿支持我,一人拿来一个全新MP4让我用;家中多在床上看,外出旅游也要带上看;两年多来,在我这个高频率使用者的手中,已经先后寿终正寝。

苦尽甘来,真让我收到了这等意想不到的非凡效果,不知不觉中,2012年冬季以来,也就是在练拳整整1年之后的这1年多时间里,我没感冒过一次;2013年以来,我连感冒的小症状也没发生过!经调查,常年坚持打拳的人就是不感冒,“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拳友普遍的共识!多年打拳的工商干部袁炳智,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我说我打拳不感冒了,他笑道:“哈哈,我连感冒是什么滋味儿都不知道了。”

我要向世人放声呐喊:太极拳——是强身健体的神!

当然,这里再罗唆一点:打拳锻炼再好,仍要知冷暖,注意预防感冒。这一点,我是有深刻历史教训的。1985年,我当时虚岁仅40,家住一所中学大操场旁,整整一年时间,我天天早晨在大操场长跑,而且天天晚上冷水浴,认为自己既年轻、又能坚持这样的锻炼,平时不注意预防,结果经常感冒;1986年,我搬家离开了大操场,锻炼不太方便了,长跑不跑了,冷水澡也觉得“不管用”而停了,但是,从此注意了“预防”,结果,不感冒了。由于当时年轻,得出的结论是:“注意”比“锻炼”更重要。也就是说:再好的身体,再好的锻炼,也得注意预防,这是“不感冒”的大前提!与强壮的身体比,二者缺一不可。随着年龄的增大,“强壮的身体”日渐消退,再“注意”也不管用了,甚至吃药打针都不管用了,“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才显得格外重要了。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自学、习练仅仅是起步,有了一丁点儿体悟,在此实为“卖弄”,敬请广大拳友老师不吝指教。

???????????????????????????????????????(2014-6-21??写于宝鸡)

献花(0)
+1
(本文系一鸿851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