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世界500强企业经典管理法则之B 管理实务-13-鲁尼恩定律
2019-07-30 | 阅:  转:  |  分享 
  
B13-鲁尼恩定律
世界500强企业经典管理法则之B篇管理实务
的建立让汽车售价降低了30%。到了1914年,福特公司的13000名工人生产的汽车超过260
万辆。那一年,其他所有汽车制造商总共才生产了287万辆汽车,仅仅比福特公司多出10%。
1920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汽车的需求量也减少了。由于福特汽车的成本很低,因此
他们能够将自己汽车的价格再降低25%。这时的通用汽车公司就无法像福特汽车公司那样去
做,销售额急剧下滑。到了1921年,福特汽车的销量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55%,而通用
汽车公司所有汽车的销量仅仅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11%。
在与福特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明白,自己不能与福特公司的低成
T
本型车展开竞争。经过权衡利弊,斯隆认为,福特公司只制造一种类别的汽车,这虽是他
们的优势,但也是他们的劣势。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的改变,产品多样化、消费者分层化应
该是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于是,斯隆为通用汽车公司制定了"满足各类钱袋、各种要求"的汽
车新战略。参照人们经济状况的不同,提供不同价位和档次的产品。
在斯隆的领导之下,通用汽车公司的业绩节节上升。1927年5月,它逼迫亨利·福特不
得不关闭了自己钟爱的T型车装配线,转而向产品多样化和分层化方向努力。1940年通用汽
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45%,而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则下跌到16%。斯隆的战略取
得了辉煌成就。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斯隆当年的改革稀松平常,实在普通不过。但在当时,这却是一个
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如果人们只想得到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车,而且永远只想得到T
型车,那么,福特公司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或许就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那是生产T型
车的最佳途径。但是,福特公司的管理体系只完全关注公司内部事务,也就是生产本身。斯
隆的设计结构则让通用公司更加贴近市场,适应性更强,也能够不断成长发展。
亨利·福特没有想到,一旦人们都拥有汽车,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彻底改变。某人购买一
辆汽车,可能只是他购买的第一辆汽车。福特从来没有想到,人们还有可能购买第二辆、第
三辆,更乐意购买更好的汽车,这种汽车会更加舒适、强劲、时尚。这一切真的发生了!伴
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方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买得起更好的汽车了。
一位曾经独自创造了未来的伟人,却无法忘怀自己昔日的辉煌。假如福特没有沉醉于自
己过去的创造之中,他肯定能预见即将到来的变化。但是,他反应太慢,终于被自己的竞争
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当然,亨利·福特的短视并没有使公司走向毁灭,他通过战略的调整,
最终仍然使公司存活了下来。但有些人则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付出了更加昂贵的代价。
2
献花(0)
+1
(本文系福麟179346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