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润燥方之增液汤
2019-08-21 | 阅:  转:  |  分享 
  
增液汤

【方源】:《温病条辩》

【组成】:玄参30克,麦冬24克,细生地24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润燥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

【方解】:方中重用玄参苦咸寒,养阴清热,增液润燥,为主药;麦冬甘寒,增液润燥;细生地甘苦寒,养阴润燥,补而不腻,共为辅佐药。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使肠燥得润,大便自下,故名之曰“增液汤”。本方乃咸寒苦甘法,为增水行舟之计,然非重用不为功。

【按语】:本方以口渴、便秘、舌干红、脉细稍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便秘、萎缩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口腔溃疡、唇炎、鼻衄等。若胃阴不足,口干唇燥,舌质光绛,加沙参、玉竹、石斛;大便燥结,加大黄、芒硝;口渴较甚,加天花粉、石斛。

【附方】:

生津代茶饮(《慈禧太后医方选议》),由青果、金石斛、荸荠、甘菊、麦冬、竹茹、桑叶、黄梨、鲜芦根、鲜藕构成。功能生津滋阴润燥。主治温病热盛,灼伤肺胃阴津,口中干燥烦渴,吐白沫,痰黏不爽者。

清燥汤(《温病条辩》),本方加知母、人中黄构成。功能滋阴清热。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不浮而数者。

清燥养荣汤(《瘟疫论》),由知母、当归、白芍、天花粉、地黄汁、陈皮、甘草、灯心构成。功能理气养血,清热生津。主治津枯咽干,咽喉肿痛等。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