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7我要怎么做才能管好自己的糖尿病呢?
2019-08-27 | 阅:  转:  |  分享 
  
理想的个体化血糖控制是既要控制好血糖,又要尽量避免低血糖建议定期筛查糖尿病并发症我要怎么做才能管好自己的糖尿病呢?主要疑问我要怎么做才能控制
好血糖?我的血糖控制目标和其他指标要达到多少才合适?如何做到?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疑问1:大夫,我要怎么做才能控制好血糖?听电
台说南瓜可以降糖,我就多吃南瓜;可又看报纸上说南瓜不能多吃;到底谁说得对呢?请看医生来解答电台、报纸、网站上的宣传不排除含有软性广
告的成分。糖尿病患者均应该接受规范化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1。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一个科学、合理的血糖目标对于血糖控制尤为重要。对于糖
尿病患者来说,首先必须知道血糖控制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
):4-67.消除血糖控制目标的误区????仿效别人的血糖控制目标认为血糖控制越严格越好医生设定了血糖控制目标就一成不变了偶尔测一
次血糖达标了,就认为永远达标了除了血糖达标外,还需要综合管理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综合管理改善生活方式抗血小板治疗控制体重中国2型
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疑问2:那您看我的血糖控制目标和其他指标要达到多少才
合适?怎样才能做到呢?请看医生来解答明确血糖和综合控制目标,按医生给出的个体化血糖控制处方来执行,相信您一定能达标!血糖控制目标应
由医生为您“量体裁衣”来制定常规目标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7%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
血管疾病,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者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6.5%,或尽可能接近正常严格目标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
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如HbA1c<8.0%宽松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
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多数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
l/LHbA1c<7.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理想的个体化血糖
控制是既要控制好血糖,又要尽量避免低血糖控制高血糖避免低血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
(1):4-67.同时兼顾综合管理目标检测指标目标值血压(mmHg)<130/80总胆固醇,TC(mmol/L)<4.5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HDL-C(mmol/L)男性>1.0女性>1.3甘油三酯,TG(mmol/L)<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合并冠心病<1.8体质指数,BMI(Kg/m2)<24.0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体
重(kg)÷身高2(m2),举例:身高1.7米,体重60公斤,则BMI为20.8kg/m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降糖药物的选择也应兼顾血糖达标和综合达标避免低血糖控制高血糖综合达标中国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餐后血糖升高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我国糖尿病新诊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46.6%WYYang,etal
,NEnglJMed2010;362:1090-101.餐后血糖的控制主要依赖餐时胰岛素的分泌健康人进食后,胰岛β细胞在血
糖刺激下会立即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这种餐后的快速高分泌模式最节省胰岛素,降低血糖也最有效!郭晓蕙主编.中
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餐后高血糖使患者健康“四面楚歌”,危害不容小觑加剧胰岛β细
胞损伤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控制餐后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选择低生糖指数的食物,如菠菜、花椰菜、茄子等,并加
强餐后运动选择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药物,如格列奈等药物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执行
力和注意力母义明等.药品评价,2016,13(7):385-392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唐黎之
,童南伟.药品评价,2012,09(4):42-47疑问3:即使血糖达标了,我这心里还是没底。你看我隔壁一个大爷,平
时问他血糖控制怎么样?他都说挺好,可前两天因肺炎住院,医生说他糖尿病眼病和肾病都很严重了,这糖尿病并发症到底该怎么预防呀?请看医生
来解答要想预防并发症,一定要勤监测血糖,也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系统的并发症相关检查。自我血糖监测的好处自我血糖监测是指患者在家中开展的
血糖监测,用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自我血糖监测的益处:评估餐前、餐后高血糖、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及应激等),以及药
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10):6
03-613.其他需要在家自测的项目体重和腰围的测量血压测量足部检查和护理在家随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处理。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P485.侵蚀全身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相比未患糖尿病的人,糖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处于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
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达10年以上者,易出现明显的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50岁
以上合并至少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友中,1/5左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肾病20%-40%的糖友会得,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
要原因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导致截肢和死亡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华糖尿病
杂志,2018,10(1):4-67.到医院定期检查,早期筛查并发症按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复查我应该多久筛查一次糖尿病肾病?确诊糖
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
杂志,2018,10(1):4-67.我应该多久筛查一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明确诊断糖尿病后,应进行首次散瞳后的眼底筛查无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者1-2年检查1次;轻度病变者每年1次,中度病变者每3-6个月1次;重度病变患者每3个月1次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我应该多久筛查一次糖尿病神经病变?所有糖友诊断2型糖尿病后(诊断1型糖尿
病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1次包括: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等5项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
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我应该多久筛查一次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50岁以上的糖
友应常规筛查。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应每年至少筛查1次包括:皮肤温度测定、间歇性跛行试验
、颈动脉杂音、股动脉杂音、足背与胫后动脉检查远端缺血肌肉坏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
0(1):4-67.我应该多久筛查一次糖尿病足?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下肢血管疾病包括:皮肤视诊,评估足
部畸形,神经评估(10g尼龙丝试验、针刺或振动觉试验或踝反射),血管评估(下肢和足部血管搏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定期筛查并发症,受益匪浅建议定期筛查糖尿病并发症,例如:有研究显示,每年筛查
眼底并及时治疗,可使失明风险降低94.4%下降94.4%TungTH,,etal.OphthalmicEpidemiolo
gy,2006,13:327–333.答疑总结怎样做才能管好糖尿病: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应由医生为您“量体裁衣”来制定理
想的个体化血糖控制是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尽量避免低血糖除血糖达标外,还要兼顾血压、血脂、体重等综合达标规律的血糖监测和综合监测有助
于血糖及综合达标定期筛查并发症,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温馨小提示当您遇到以下情况时,请及时监测血糖并尽快就医——高血糖相
对于低血糖往往不容易被察觉小提示皮肤瘙痒(甚至难以入眠)容易发生感染反复生疖长痈伤口难以愈合泡沫尿(尿中有蛋白)视力减退或视物模糊男性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下肢麻木、烧灼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10年版)P18.扫描二维码测一测您的糖尿病风险指数谢谢大家!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