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
【方源】:《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1~3克,每日或各隔日1次,临卧时用生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水饮痰涎伏在胸隔上下,忽然颈项、胸背、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灼痛,走易不定,或令头痛不可忍,或手足冷痹,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不思,痰液稠黏,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舌苔粘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中甘遂行径遂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白芥子辛温,善治皮里膜外,胸隔间之痰涎,与甘遂、大戟共用,则利于祛痰逐饮。煮糊为丸,其效力较缓和。
【按语】:本方以胸胁隐痛、舌苔粘腻、脉弦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颈淋巴结核、哮喘、肾病水肿、癫狂等。如痰猛实气,酌加用量;惊痰,加朱砂、全蝎;脚气,加槟榔、木瓜、卷柏;惊气成块,加穿山甲、鳖甲、延胡索、蓬莪术;寒痰,加胡椒、丁香、干姜、桂枝;热痰,加芒硝。
【同名方】:
《温病经纬》控涎丹,由生川乌、半夏、铁粉、僵蚕、全蝎、甘遂、生姜、朱砂构成。功能熄风化痰。主治诸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