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皮”字相解
2019-09-03 | 阅:  转:  |  分享 
  
“皮”字相解

“皮“字演变如图,主要解释:

(1)剥取。。以皮在架上列待的子

皮(甲骨文)皮(金文)皮(小篆)皮(楷体)

古文“皮”有一姊妹字“克”,二者不同点在指示符,“皮”的指示符是“又(右)手”,“克”的指示符是上面一短竖。由“克”的异体尅、剋可判断:如果“皮”是剥皮(用手)之相,那么“克”也应该是剥皮(用手或刀)之相。

被剥皮的是人还是兽,应该是兽,见“兄”字下面的“人”,与“皮”或“克”字下面的形状不同。

甲骨文、金文“皮”上面的口,不是“头”,而是“剥皮前的开口”的指示符号,即剥皮时应在上面先割开一口,然后才能用手抠进去剥皮,这是整剥兽皮的技巧。



克(甲骨文)克(金文)克(小篆)克(楷体)兄(甲骨文)

小篆体“皮”嬗变,上面搞了两形相似,大概是想表示皮剥开时两面同形,这也是整剥皮的特点,故皮可直接用作动词,又皮可作衣也,如:

(1)禽—《·五蠹》

,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战国策?韩策》吉州有捕猿者,杀其母,皮之,并其子卖于龙泉萧氏。—宋范镇《东斋记事》





















1

















































献花(0)
+1
(本文系董印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