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
2019-09-11 | 阅:  转:  |  分享 
  
千百年前,人们认为生物是“自然发生”的,不洁的衣物会自生跳蚤,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子,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总之,生物可以从它们存在的物质元素
中自然发生。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相信这种学说。后来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这一错误认识画上了句号。巴
斯德认为肉汤放置久了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引起的,他如何证实这一假设呢?准备两个烧瓶,A瓶是普通烧瓶,瓶口竖直向上,是敞开
的;B瓶是瓶口拉长呈“S”形的曲颈瓶,瓶口也是敞开的。将A、B两烧瓶中的肉汤用高温加热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肉汤放凉
后,放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一段时间后,观察肉汤的变化。B曲颈瓶的肉汤里因长颈弯曲,微生物进入不了肉汤,肉汤保持新鲜。A烧瓶的肉
汤中出现了微生物,肉汤浑浊变质。注:若永远不将B瓶的长颈打断,肉汤保持多年不变质将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
B曲颈瓶内的肉汤在不久之后就会变质。实验结论:肉汤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巴斯德设计的“s”形曲颈瓶的作用
:弯曲的瓶颈既能使肉汤与外界相通,又能阻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瓶内。巴斯德的实验为什么要设计一个曲颈瓶呢?难道直接用直颈瓶不行吗?
不懂了吧!其实啊,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要与直颈瓶相比较,从而验证巴斯德的假设————对照实验你能理解他们的话吗?你能用自己的
话说一下吗?1.概念:指在生物学家探究一种结论的真实性时,所进行的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
实验变量。如刚才“巴斯德的实验”中,微生物是实验变量,(第一个瓶微生物能进入,第二个瓶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2.设计原则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3.对照组和实
验组: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是加入研究因素
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做实验处理的对象组。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题:(1)科学探究要设计对照试验,即遵循对照性原则(2)根据探究的问题,确定实验变量(3)一组对照实验只有
一个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看教材P11的问题并回答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为了解决“微生物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还是来自于空气”;
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2.妙在能使空气进入而微生物不能3.作用是进行对照试验(比较)4.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
自于空气第二课时探究的常用方法我们知道巴斯德的实验运用了实验法。可是,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法是生物学的唯一方法吗
?答案:不是的,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除实验法外,研究生物的方法还有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
的和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
定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对象的高度、速度、温
度等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风归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