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止”字相解-2稿
2019-09-11 | 阅:  转:  |  分享 
  
“止”字相解

“止”字始于甲骨文,主要解释:

(1)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足。甲骨文之,上五。脚趾。

止(甲骨文)止(金文)止(小篆)止(楷体)

传说仓颉观趾印造字,但这个只有三个脚趾印的符号,是动物还是人的脚印?三个脚趾的动物确实有,比如三趾翠鸟、四足禽龙等。三个脚趾的人,据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海边确实发现过蜥蜴人,脚上长着三个脚趾。

另一种可能是古人造字“以三代全”,如“左、右”二字,其中的“手”就写成三个指(见下图),故“止”的字相:脚趾印。



左(甲骨文)左(金文)右(甲骨文)右(金文)

“止”的字相脚趾印,既可以表示不动(止)、还可以动(行),如:

此:一个“止”,表示不动、这儿、这里。

步:两个“止”表示行走、迈步。

涉:两个“止”在“水”的两侧,表示走过河流。

降:阝fǔ,阜)的右侧有两个“倒止”,表示自上而下行。

此(甲骨文)步(甲骨文)涉(甲骨文)降(甲骨文)

“止”在单用时,表示的是停、留、仅此等含义: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2

















































献花(0)
+1
(本文系董印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