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宗谱中比较多见的用典与固定词汇
2019-09-15 | 阅:  转:  |  分享 
  
宗谱中比较多见的用典与固定词汇四季异称:春:芳春、阳中、青阳、艳阳、阳节、阳春、仑灵、昭节、淑节、三春、九春、春节、韵节、青春。夏:朱夏
、三夏、九夏、朱明、昊天、朱序、长嬴、炎夏、炎节、清夏、朱律、炎序。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白藏、肖长、素
节、凌辰、商节、立秋、三秋、九秋、商秋。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元英、清冬、岁余、元序、元冬、寒辰、严节、玄英。农历月份的别
称十二音律与地支及月份对应关系:黄钟(子,十一月)、大吕(丑,十二月)、太簇tàicù(寅,正月)、夹钟(卯,二月)、姑冼gūxǐ
(辰,三月)、中吕(巳,四月)、蕤ruí宾(午,五月)、林钟(未,六月)、夷则(申,七月)、南吕(酉,八月)、无射wúyì(戌,九
月)、应钟(亥,十月)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
梅市,十二月桃符市。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
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首春,春王,元月,孟陬zōu,元阳,大簇,青阳,嘉平,正阳,佳月。二月:仲春,中春,酣
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大壮,侠钟,中和,仲阳,阳中。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
,花月,桃月,桃浪,辰月,暮月,杪春,桐月,春杪,李月,三春,央月,姑洗、蚕月。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新夏,槐夏,维夏,梅月,
麦月,麦月,槐月,乏月,仲月,乾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仲吕,清和月,正阳,纯阴,槐序。五月:仲夏,中夏,超夏,
蒲月,皋月,榴月,午月,姤月,雨月,景风,榆月,端月,恶月,郁蒸,鸣蜩,蕤宾,端阳,小刑,天中,蒲节,莒节,艾李、浴兰节,六月:
季夏,暮夏,杪夏,晚夏,三夏,暑月,且月,伏月,梓月,遯dùn(遁)月,旦月,季月,荷月,焦月,未月,极暑,溽rù暑,组暑,天莒,
林钟,精阳,林钟,精阳。七月:孟秋,新秋,首秋,兰秋,早秋,初秋,上秋,肇秋,肖秋,上科,初商,兰月,巧月,瓜月,申月,相月,京
月,商月,凉月,冷月,楝月,夷月,申月,霜月,否月,夷则。八月:仲秋,正秋,大清明,壮月,酉月,桂月,获月,怀月,清月,观月,柘
月,竹小春,仲商,南莒,中秋,桂秋,迎寒。九月:季秋,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玄月,咏月,朽月,菊月,戌月,杪商,无射,暮
商,霜序,季商,秀秋,剥月,秋白,秋杪,菊序,三秋,无时,剥序。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
月,应钟,初冬,阳春,小春,檀月,玄英,正阳月。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辜月,葭月,龙潜月,黄钟,畅月,阳夏,冬月要,霜
天,夏月,鸭月,霜月,枣月。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苍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寒冬,暮岁,穷年,严月,腊月,冰月,丑月,临
月,极月,余月,涂月,除月,栋月,三冬,嘉平,暮节、大吕,穷纪,冬杪,步杪,杪冬,穷节,星回节。日:数码纪日法:以一、二、三、等
排列。农历前十天加“初”字。如初一、初二、初三……十五、十六等。干支纪日法:用天干地支相配为六十日,每六十日循环。如甲子日、乙
丑日等。天干纪日法:古代单用天干纪日。如楚辞《哀郢》中“甲之鼂以行”中的“甲”字就是天干纪日法。韵目纪日法:近代用106韵配合
31日。一般用于电报通讯中,也称“韵目代电”。如“马日事变”即指二十一日。具体如下:一日:东先董送屋二日:冬肖肿宋沃三日:江看讲觉
绛四日:支毫纸阗质五日:微歌尾未物六日:鱼麻语御月七日:虞阳鹿遇曷八日:齐庚荠霁黠九日:佳青蟹泰屑十日:灰蒸贿卦药十一日:真尤
轸队陌十二日:文侵吻震钖十三日:元覃阮问职十四日:寒盐旱愿缉十五日:删咸潸翰合十六日:铣谏叶十七日:篠霰洽十八日:巧啸十九日
:皓效二十日:哿gě(称许,可嘉)号二十一日:马箇二十二日:养祃mà(古代在军队驻扎的地方举行的祭礼)二十三日:梗漾二十四日:回
敬二十五日:有径二十六日:寝宥二十七日:感沁二十八日:俭勘二十九:豏xiàn(豆半生)艳三十日:陷三十一日:世引古代有些
日子有特定名称:初一:朔、月始苏。初二:既朔、死魄、旁死魄。初三:朏fěi(新月开始发光)、哉生明(此时月亮开始有光)。初
四:既生明初八:恒、上弦。十四:几望。十五:望。十六:既望、生魄、哉生魄。十七:既生魄。二十三:下弦。三十或二十九:
晦、几朔。每日时刻的特称或异称:日的前后:今日,今朝,明日,翌日,诘朝。前日,曩日,畴昔,昔日。晓:昧爽,昧旦,平明,破晓。
昼:亭午,卓午。夜:哺夕,日余,清宵,良宵,变夜,兰夜,宵分,夜分,五夜,午夜,子时,夜半,三更,丙夜,子夜。时:鸡鸣,四更,
丁夜,寅时,平旦、五更,戌夜,辰时,食时。巳时上午。午时,日中,正午,未时,日映,下午。酉时,日入,戌时,黄昏,初更。申夜,亥夜,
亥时,人定。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春节,鸡日。初二:狗日。初三:猪日。初四:羊
日。初五:牛日。初七:人曰。初九:玉皇诞。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二十:天穿日,天饥日。二十三:补天穿日。
二月:初一:中和日。初二:孟子诞。初三:文昌诞。十二:百花生日。十五:花朝日(同百花生日)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
除,令节,友朋节。初五:禹诞四月:初八:佛诞(浴佛节)。十九日:浣花日,踏青日。五月:初一:女儿节。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端阳(重午)。十三:关圣诞六月:初六:天贶节。二十八:火节(吃生)。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十五:中元,盂兰节。八
月:初一:天医节(祭黄帝歧伯)。十五:中秋节,仲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十月:十五:下元。十月:冬至:长至节。十
二月:初八:腊日二十三:祀灶节(小年)。二十九:除日、小除夕,岁除,三十:除夕,大除夕,守岁古代的另一种干支纪年法十天干(岁
阳):甲:阏逢[焉逢](yānféng)乙:旃蒙(zhānméng)丙:柔兆(róuzhào)丁:强圉(qiángyǔ)戊
:著雍(zheyōng)己:屠维(túwéi)庚:上章(shàngzhāng)辛:重光(chóngguāng)壬:玄黓(x
uányì)癸:昭阳(zhāoyáng)十二地支(岁阴):子:困敦(kùndūn)丑:赤奋若(chìfènruò)寅:摄
提格(shètígé)卯:单阏(chánè)辰:执徐(zhíxú)巳:大荒落(dàhuāngluò)午:敦牂(dūn
zāng)未:协洽(xiéqià)申:涒滩(tūntān)酉:作噩(zuòè)戌:阉茂(yānmào)亥:大渊献(dày
uānxiàn)科举中的名称解释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成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
贡生”,如蒲松龄、吴承恩。意思为保送生。何谓“贡生”?就是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
子监读书,这些读书人统称为贡生,意为贡献给皇帝的人才。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的称呼: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
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什么是“恩贡”?就是明清时代,凡遇皇帝登基或其他庆典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加选一次,称为恩贡。由此
,录取到国子监读书的人就是“恩贡生”。什么是“拔贡”?简而言之,就是由朝廷在规定时间内,选拔到国子监读书的人。清初,每六年选拔
一次,乾隆七年(1742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名额是每个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择优保送入京。这类学生就
称为“拔贡生”。什么是“副贡”?即由副榜录取的贡生。明代嘉靖年间,乡试就有副榜,名字在副榜的,准做贡生,称为副贡。清沿明制,也有乡
试列于录取名额以外的备取副榜,名字在副榜的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学习,叫做副贡。这样录取的学生就叫“副贡生”。什么是“岁贡”?明清时,
每年或每两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这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什么是“优贡”?即清代各省学政
三年任期满时,在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考上的送入国子监学习,这称为优贡。这样录用的学生便是“优贡生”。什么是“例贡”?这类情况非常特
殊,是指在清代不由考选而由援例捐纳(向朝廷交纳一定钱财)取得贡生资格,故称例贡。这样的学生叫“例贡生”。除贡生外,在国子监学习
的人就称监生。贡生由考试直接升入。监生则指非考试进入国子监读书的人,有四类:恩监、荫监、优监、例监。举个例子,荫监就是指入监读书的
三品以上官员子弟或勋戚子弟。乾隆以前对监生严加考核,后来仅存虚名,一般未入府、州、县学而欲应乡试,或未得科举而欲入仕做官者,都必须
先行纳捐取得监生出身,但不一定就在监读书。清初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最后,我们不妨作个梳理。生员(秀才)参加乡
试,考中者即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
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人为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名额固定为三人,二甲、三甲录取名额从数十至
二百余不定。庠生:古时,在学堂读书的地方叫“庠”(音“详”),多指乡间学校。即乡间学堂的学生。在府、州、县读书的学生称为府庠生、邑
庠生。后来称呼在京都读书的学生为“国学”和“国学生”,天子所设读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所设读书的地方叫“泮官”。秀才:一般是在府
、州、县所设学堂毕业的庠生,称为秀才。贡生:不经过考选而进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思是将人才贡献给皇帝。拔贡:在秀才中考
选合格的人,叫“拔贡”。岁贡:每年由府、州、县选送人国子监的学生。例贡:是用钱捐纳给国家而得到的学位,叫例贡。恩贡:每遇皇室典庆,
在当年参加选贡的,叫恩贡。或者选送先贤的后人到京师人国子监的都叫恩贡。优贡:每三年由首名考选几名优秀分子,没有任职的秀才,经过考试
后,可由各州县任命工作。副贡:在乡试名额以外的备取生,也可以入国子监读书,叫副贡,或副榜。五贡:清代科举制中有:恩贡、拔贡、副贡、
岁贡、优贡,这五贡算是正途出身的资格。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
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
"。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解元:唐代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清代没取用。举人:凡是到京都参加考试的都叫举人,意思是被推举的人。清代参加京试的人,必须是贡生,这个试场叫“贡生殿试”,没有考上的
落选人,就是举人之一,第二次还可以再考。进士:就是从禀生或贡生的“贡生殿试”中考选出来的。考上进士,可以候派官职,但不能参加第二次
“贡生殿试”,所以说:“生举人、死进士”。再由考中的一甲进士,二甲进士、三甲进士的人在廷试再考,挑选三名,为三及第(状元、榜眼、探
花)。三及第外,凡参加考试人为进士衔。科举制的流水程序:庠生、国学生、贡生、举人、进士三及第。岁进士“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
于“岁贡(生)”的一种雅化的别称,当然不是真正的进士。明清时代的“岁贡(生)”是“贡生”的一类。“贡生”是什么?明清科举时期,按期
选拔各地府、州、县学的“生员”(俗称秀才),贡入中央国子监(俗称“出贡”),称“贡生”。清朝的贡生分为岁贡、恩贡、副贡、拔贡、优贡
五类,合称“五贡”。其中以“岁贡”(岁贡生)最多。“岁进士”不是举人:“岁贡”之名,源于明初“各学(按:指各地的府、州、县学)岁贡
一人”。后来因州、县学大小不同而所贡人数有了差别,但“岁贡”之名已经定型。在清代,州学每三年贡二人。所以岁贡远比举人(更不比说进士
)的人数为多。岁贡之选,例由老资格的“廪生”论资排辈,所以俗称“挨贡”。秀才出贡,就等于在府、州、县学毕业,成了国子监的监生(俗称
太学生),取得了出仕做官的资格。按例,开始只能做“候选训导”,就是候补州、县学的副学官。在清代后期,绝大多数的“候选训导”只是一种
虚衔,终老无望实授。对于岁贡生来说,最美的称呼便莫过于“岁进士”了。“岁进士”作为一个雅称,可以写在“私家性”的族谱和碑文里,却不
能用于正式的文书中,即使带有“颂扬性”的普通文体,如书信、传状里也很少有用的。清朝的殿试进士与“岁进士”有根本区别,不在一个档次上
。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选拔途径不同。殿试进士,先要经过乡试(省试),录取后称举人,次年三月到朝廷礼部会试,录取后称贡士,贡士参加皇
帝主考的殿试,考中者称进士。进士又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没有参加会试、殿试的资格。岁贡,是贡入国子监(
最高学府,设在北京)生员之一种,获得入监深造的机会,在监读书的称太学生。岁贡是府、州、县学每年从年深的廪生(官府发给膳食津贴)中挨
次升贡,故又称“挨贡”。第二,有无科分。殿试进士有科分,按甲子纪年,甲子年考中的称“甲子科”,丁卯年考中的称“丁卯科”等。岁贡生是
挨升的,没有科分。第三,任职不同。殿试进士一甲3人分授翰林院撰修、编修,再择优任编修、检讨、庶吉士,余者授各部主事、中书,有些是外
派任知县、知州。自从隋初实行科举取士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明令废除科举制度止,其间经历了1300来年。2015年是科举制度死
亡整整一百一十周年,人们对它已经陌生了。所以“进士”和“岁进士”的区别,很多人容易混淆。宋代的科举主要有贡举、制举两种,另外还有“
童子举”。下面只介绍贡举。贡举宋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等科。科目虽多,但莫重于进士
一科。进士历来为朝廷所重视,士子亦趋之若鹙,人才亦多出于此科。贡举程序:宋代贡举,实行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解试:亦称发解试
。“发解”起源于唐代,但当时并非专指举子发解。自唐至宋,发解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宋代解试,包括州试(乡试)、转运使司试(漕试)、国子
监试(太学试)等几种方式。一般在秋季举行,故称“秋试”或“秋赋”。即每逢科考之年,在八月十五日开考,连考三天,逐场淘汰。各州举行的
这种取解试,进士由诸州判官主考,诸科由录事参军主考。上述任职官不通经义,则另选考官,由判官监试。通过考试合格的举子,由诸州、开封府
、转运使司、国子监等按照解额发解(贡入)礼部,参加省试。宋代解试,还包括“别头试”(考官及地方长官的子弟、亲戚乃至门客应试时必须回
避,朝廷另派考官别设场屋进行的一种考试)和“锁厅试”(专为现任官员无功名而应进士举者所设立的一种考试)。这里,“别头试”以避亲为主
,实际上兼有照顾性质;“锁厅试”则兼有防范官员依仗权势滥取科名之意。解试这轮考试,对任何一个参加科考的考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解
试过不了关,再好的人才也上不去,事关重大。省试:亦称礼部试。因就试于尚书省礼部而得名。省试由礼部主管,具体事务在礼部贡院进行。
宋代科举考试,初为一年一举,后有时二年、三年,甚至有四年一举的。从英宗治平三年(1066)起,三年一贡举,遂为定制。秋季解试通过的
考生,在当年冬季集中到京城,等待次年春季选日参加省试。参加考试的各科士人,统称“举人”或“举子”。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士人,则称“进士
”。这些应试士人到京后,要写家状、年龄、籍贯、参加科举次数等,向礼部报到,取得考试资格。试前礼部公布考生座次表。省试时,朝廷委派权
知贡举一至二员,作为主考官。为分割事权,委派权同知贡举二至三人协助。又选派贡院监门官数员,巡视院门,监察出入;巡铺官数员,巡视试院
,防止考生作弊;另外又指派封弥卷首官、誊录官等一些与省试有关的官员,以共同完成该次考试的任务。在规定的选日开考,分科连考三天,分场
淘汰。省试合格者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南宋时,为照顾远离首都临安的四川举人,还特许在四川举行类省试(简称类试),即在安抚制置司
单独举行与省试相当的考试。类省试合格者,可直接参加殿试。殿试:亦称廷试、亲试,有时称复试。殿试,早在唐武则天时就曾有过,但非常
制。宋代殿试,始于太祖开宝六年(973)。这年知贡举李昉徇私录取事发,落第举人不服起诉,太祖亲自召见落第举人三百六十人,并于当年三
月十九日在讲武殿出题复试新及第进士宋准并下第进士徐士廉等,得进士二十六人,诸科一百零一人,并赐及第。太祖诏书说得很明白:“国家悬科
取士,校艺求人,有司虽务于搜罗,积岁不无漏落,所以亲临考试,精辨否臧,或悯其年深,或见其才进,俾咸登于上第,谅克叶于至公。”这时,
尚无省试、殿试名次之别。开宝八年(975),又在讲武殿复试礼部奏名合格举人,得进士三十一人,并重定名次。从此,省试、殿试所定名次有
所不同,每次省试后,必定举行殿试,殿试合格者才算正式“登科”。殿试合格者,朝廷按规定时间放榜,依照科目和录取甲次的不同,分别授予本
科登第、出身、同出身、赐出身等身份。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还授予殿试合格者以一定的官阶。如仁宗时,状元授将作监丞官阶,榜眼
授大理评事,探花授太子中允,并通判诸州。第四名授校书郎,第五名授奉礼郎;皆注签书诸州判官厅事差遣。第六名授两使职官。第二甲授初等职
官,第三甲授试衔知县,第四甲授试衔主簿或县尉,第五甲授判司簿尉。“省元”(省试第一名),参加殿试时可享受“升甲”的优待;如果特免殿
试,可直接赐进士登第,也授签书诸州节度判官厅公事。殿试头三名和省元初次任官,可以不必宰邑。宋代确立三级考试制度,三级之间是层层相递
的,解试合格者,贡之于礼部参加省试,省试中第者参加殿试(太祖创始殿试时,特许落第者参加为例外)。举人应试不合格,须再次应举。所以,
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有的从年轻时赴考,至六十岁才登第,有的十五举才获“特奏名”恩赐出身。据不完全统计,以正式考试(常贡)为例,省试
及第率最低只有百分之一点五,最高不过百分之二十,一般都在百分之十以下。举人没有“出身”,只有免除本人丁役和免纳身丁钱米的特权;曾赴
礼部试者,犯徒以下公罪和杖以下私罪,允许赎免。这算是对应举士人的优待。年家眷古人往来名刺,亲戚写眷,世交写通家,同年子弟写年家。
清代,无论有无科第,概写年家。清代中期后,亲戚称姻,世交称世,同年只称年愚弟,而去家字。老师与门生称通家生,亦称同学弟。若子侄之师
,则互称通家弟。同门友称门愚弟。督抚与司道名刺称愚弟,与府厅称寅愚弟,与州县称寅弟,与下僚称年家眷弟。州县与生监、盐当等商人,亦称
年家眷弟。甚至乡民间亦有眷生眷弟之称。年家”即同年的意思,“眷弟”即宗弟,“年家眷弟”一般是用在交情不深的人之间的客套称呼。清汤
之旭《皇清太学生注选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洛水年家眷弟李学裕顿首拜书丹。”梦龙涤爪宋绍
兴廿三年(1152),孙白于一夜间梦见一条青龙在村前溪边涤爪,醒来后感到非常奇怪。天亮后,吃罢早饭便到村外闲行,日近午,忽见一穿着
青衣的秀士,歇足村前溪,又到溪边洗手。孙员外一见,正与梦中境地相符,便邀请至家中,热情相待,知此秀士叫梁克家,家住泉州,游学来到潮
州。孙白见他一表人才,学识丰富,才华横溢,将来定会出人头地,便有心与他结交。于是恳切地聘他为塾师,在京冈授课,培育孙家子弟。梁克家
应允。几年间,梁克家感念孙家厚礼相待,孙白钦慕克家博学多才,两相结下浓厚情谊。后因一事误会,使梁克家留诗辞馆而去。绍兴三十年(11
60),梁克家上京赴试,中了状元,后官升至宰相。他感念未得志时孙家厚待之恩,为此极力帮助孙家,洗雪冤情,使孙氏追感永世,特于村前溪
边,当年梁克家洗手之处,立一石碑,碑刻“梦龙涤爪处”五个大字。右边刻“宋宰相梁郑国公茂才时于此涤足”。左边刻“乾隆三十一年丙秋七月
重修”。又在村中为梁相立庙纪念,潮州孙家与泉州梁家,自此世代往来,成为世交挚友。至明朝嘉靖之初,梁克家的十七世孙梁怀仁,嘉靖八年(
1529)已丑科进士,授职南京验封主事,于第二年,专程来潮州,拜谒祖祠以及继续孙梁两族近400年的契谊,在当年也传为佳话。崇韬拜汾
阳之墓狄青谢梁公之形先说“崇韬拜墓”:郭崇韬(?~926)中国后唐名将、谋臣。自称自己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第四代孙。其实没有
根据。郭崇韬带领大军西征蜀地时,还特地走了些弯路,来到兴平(今陕西兴平市)汾阳王郭子仪陵墓,以祭拜先祖之礼,祭奠郭子仪,拜后还洒
泪号哭而去。如同演戏一样,这番煞有其事的举动让跟随他多年的属下也觉得滑稽,背后耻笑不已。郭崇韬的这番举动完全是一种浅薄、虚荣的心
理在作怪。郭崇韬标榜“祖德”,攀附“名流”,虽然反映出了当时官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时势使然,更主要的是显示出他面对传统文化不够自信的
心理表现。再说“不附梁公”: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因为他后来被封为“梁国公”,所以常见称呼有“狄梁公”。狄青是宋代名将,出身贫贱。曾
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由此可见,攀附名贵为
世人所不齿。义府径连于赵郡武后感到贞观时所修的《氏族志》,不载武氏族望,应予重订。李义府感到这是自己跻身名门望族的大好时机,便积
极上奏皇上主张修改此志。他自言本姓出于赵郡李氏,还与诸李比亲疏。一些李姓子弟,怕其权势,便与他称兄道弟。给事中李崇德开始也与他论谱
叙辈,李义府贬为普州刺史后,他便揭露李义府,使李义府一度从赵郡李氏族谱中删除。李义府官复原职后,便叫人罗织罪名,将李崇德下狱,并迫
其自杀。李义府曾多次向魏齐旧姓为子求婚未成,便上奏旧有七姓望族不得通婚。为了自己家族成员入谱,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这样表面上满足了武则天的欲望,实际上达到了自己跻身名门望族的目的。正伦求附于城南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
远。他曾请求与京兆杜氏连宗,却被拒绝,便怀恨在心。京兆杜氏聚居处名为杜固,相传有旺盛发达的地气,因此世代高门。杜正伦拜相后,以疏通
水道为名建议朝廷开凿杜固,想借此破坏杜固的风水。杜固被凿后,川流如血,十日方止,从此南杜(北杜居于杜曲)一蹶不振。叔事罗隐大诗人
罗隐到魏州见罗绍威时,写了一封书信,自叙家世,称罗绍威是自己的侄子。邺王府官吏都非常生气,道:“罗隐一介布衣,竟敢视大王为侄子,实
在无礼。”罗绍威却道:“罗隐名满天下,素来瞧不起王公贵族,现在他能到我这里,让我做他的侄子,这是我的荣幸。”于是,罗绍威为罗隐举行
隆重的欢迎仪式,亲自出城迎接,对他十分恭敬。等到罗隐要走时,罗绍威又写信给吴越王钱镠,称他是自己的叔父。暴秦以吕易嬴,是嬴亡于庄襄
之手;弱晋以牛易马,是马灭于怀愍之时。以吕易嬴吕不韦把有孕的侍妾献给秦王庄襄,生子始皇,暗中把秦国的嬴姓换成了吕姓。嬴姓的秦国在庄
襄王手上就灭亡了。以牛易马西晋琅琊王的妃子暗中与小吏牛金私通,生下元帝司马睿。元帝姓司马实际上却姓牛。所以说司马灭于怀愍(怀帝、愍
帝)之时。牛继马后,晋时谶语。谓以牛姓代司马氏继承帝位。《晋书·元帝纪》:“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
,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宋洪迈《容斋随笔·晋之亡与秦隋异》:
“秦、晋、隋皆相似,然秦隋一亡即扫地,晋之东虽曰‘牛继马后’,终为守司马氏之祀,亦百有馀年。”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晋明
帝问王导晋所以得天下。导陈司马懿创业之始,及司马昭弑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牀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殊不思‘牛继马后’,晋已
绝矣。”三凤齐鸣薛侃在1517年先登正德丁丑进士,其兄薛侨1523年登嘉靖癸未科进士,侄儿薛宗皑与薛侨一样,也是1523年登嘉靖
癸未科进士,这潮汕“三薛”都传授王阳明之学,被史家誉为“岭表之宗”。由于薛陇村西有飞凤山,又名凤陇,凤陇三薛又科甲济美,都为理学文
臣,故时人对他们有“三凤齐鸣”之誉。满奋之裔王源是西晋右仆射王雅的曾孙,祖和父也官居清显之位,按照沈约的话说,王源“虽人品庸陋,胄
实参华”。吴郡富阳人满璋之,家境殷富,欲为子满鸾觅婚。王源丧妇,且家贫,即将女嫁给满氏,得聘礼钱5万,用所聘余值纳妾。王源此举,也
并非胡来.因为据说富阳满氏是高平(治今山东独山湖畔)旧族满宠、满奋的后代。满宠在曹魏明帝时任过太尉,其孙满奋西晋吋为司隶校尉。王源
又查过满氏的阀阅.见满璋之任王国侍郎,其子满鸾为王慈吴郡(治今江苏苏州)正阁主簿,才定下这门亲事的。但沈约认为,满璋之的姓族,没有
确凿的士族根据,因为满奋死于西晋,其后代在东晋没有显赫声迹,满璋之的家世显系伪造。王源与之联姻.是唯利是求,玷辱士流之举。他弹劾说
:王满联姻,是“高门降衡,虽自己作,蔑祖辱亲,于事为甚。此风弗剪,其源虽开,点世尘家,将被比屋。宜置以明科,黜之流伍,使已污之族,
愧于昔辰;方媾之党,革心于来日。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源所居宫,禁锢终身”。?钟郝妯娌雍睦相亲晋王浑妻钟氏,弟湛妻郝氏,妯娌也。
皆有德行,相亲爱雍睦,治家有礼。钟夫人为魏太傅繇之曾孙女,幼时即能文。稍长,博览群家,容止美丽。虽出身阀阅,并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
贱下钟,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妯娌以异姓而处人骨肉之间,每因母家富贵贫贱之不同,而致构衅趋争。化同为异,乃兄弟之斧斤也。
观于钟郝相处雍睦,浑然无迹。青史流芳,千古不朽。世之为妯娌者,盍以此为前事之师哉。朱衣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出自明·陈耀文《天中记
》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顾之,
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欧阳先生留诗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这朱衣点头的典故就着落在欧阳修身上。民
间又以文昌五帝君中的第三位塑造成朱衣人形象。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
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
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
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
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
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
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嘻
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缑山夜月返鹤无期《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他爱好吹笙,喜欢吹
凤凰鸣叫的声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仙人浮丘公,他就跟仙人上了嵩山。在嵩山,他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后来,家人桓良
终于在山里找到了他。他对桓良说:“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上等我。”到了七月七日那天,人们来到缑氏山上,果然看见王子乔
骑着一只白鹤停在山头。他只是远远的看着人们,并不靠近大家。他举手向人们致谢意。几天后,他才骑鹤飞走。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缑氏山和嵩山
为他立了祠庙。共挽鹿车勃海人鲍宣的妻子姓桓,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惊讶于鲍宣能守清苦,所以把女儿嫁给他,并
送了他许多嫁妆。鲍宣不高兴,对少君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于穿好衣服、佩戴美饰,可是我家很贫穷,恐怕我们不合适。”少君说:“我父
亲因为先生修德守约,故让我来为你侍巾持栉。既然奉承先生,当唯命是从。”鲍宣笑着说:“这才是我的志向。”妻子于是脱去身上的服饰,换上
了一身粗布衣裳,和鲍宣一起拉着鹿车来到乡里(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谢了鲍家的长辈,提着瓮出去打水,做新媳妇应该做的,为乡邦称赞。
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夙(早)遭闵凶(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弃我而死去)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指由于
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长大成人),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薄(福分浅)晚有儿息(儿子,子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
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生活孤单无靠),形影相吊(安慰)。而刘夙婴(纠缠)疾
病,常在床蓐(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废养而远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
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
郎中。寻(不久)蒙国恩,除臣洗马(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猥(自谦之词)以微贱,当侍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太子)
,非臣陨首(拼命)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急切严厉),责臣逋慢(回避怠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益沉重),欲苟顺(姑且迁就)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
的敬语)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怜惜抚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指蜀汉),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矜持
爱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宠命(恩命)优渥(优厚),岂敢盘桓pánhuán(徘徊,滞留,逗留),有所希
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拳拳
。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
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
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二州区域大致相当于蜀汉所统辖的范围。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所见明
知,皇天后土(犹言天地神明),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愚拙的至诚之心),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据《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
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
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作者自比,表示谦卑),谨拜表以闻。白话译文: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
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
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
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
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
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
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
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
难,十分狼狈。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
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
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
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
离祖母。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
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
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
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
件事。创作背景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
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
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
,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
,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
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
此表“辞不就职”。王烈以德威人原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
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
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
,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译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凭借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
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
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他已经心怀羞耻,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
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
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
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
的力量。范文正公麦舟范文正公在睢阳,遣尧夫于姑苏取麦五百斛。尧夫时尚少,既还,舟次(停泊)丹阳,见石曼卿,问:“寄此久近?”曼卿曰
:“两月矣。三丧在浅土,欲丧之西北皈(归),无可与谋者。”尧夫以所载舟付之,单骑自长芦捷径而去。到家拜起,侍立良久。文正曰:“东吴
见故旧乎?”曰:“曼卿为三丧未举,留滞丹阳,时无郭元振,莫可告知。”文正曰:“何不以麦舟与之?”尧夫曰:“已付之矣。”译文:宋范纯
仁受父亲范仲淹的指派,到苏州运麦。船行到丹阳,遇上文学家石延年,交谈中得知他没有钱财改葬亲人,于是就将麦船送与石延年,帮助他解决困
窘。空手回家的范纯仁不知怎么向父亲交待,就先把石延年困窘的状况向父亲范仲淹讲述了一遍。范仲淹非常同情石延年的处境,未待石延年讲到赠
送麦舟,就急不可耐地说:“怎么不把麦舟送给他。”范纯仁说:“已经送给他了。”父子俩竟然不谋而合,脸上同时露出会心的微笑。这就是被历
史传为佳话的范氏麦舟典故的由来。羊枣遗意《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
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译文:春秋时
,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
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
枣,哪一样好吃?”“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
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脍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
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田荆据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析产,拟破堂前一紫荆树而三分之,明日,树即枯死。田真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
,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兄弟感悟,遂合产和好。树亦复茂。后因以“田荆”为兄弟和好之典实。佛助之秽史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
魏收的人,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魏收奉诏作《魏
书》,是写为北齐所灭的北魏一朝全部历史。这位魏收虽有才子之名,但为人放荡,不但溺于声色,被人嘲讽为“魏收惊蛱蝶”,而且有文无行,他
著的《魏书》,把和他有宿怨或索贿不遂的魏朝人都加以诬蔑丑化,而魏朝富贵人家的子孙,向他行贿的,则把这些人家几辈子都写成是好人。因此
,魏收这本史书,被目为“秽史”。朱家张禄范雎字叔,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
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
昭王之后拜为相。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
养,改回本名。因此范仲淹随母改嫁而呆在朱家,并因此改姓,称为“朱家张禄”。胙土命氏始于先秦时代是以严格遵循以嫡长子继承权为核心的封
建宗法制度原则。即“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具体来讲,就是王室、诸侯的嫡长子有权继承父亲为王、为君;王室、国君的庶子,也称“别子”,
无权继承王位、君位,但有分封的权利,需分给一定的食邑、采地,自成系统。通过“胙王命氏”的方式,成为新的氏族,别子就成为这一新的氏族
的开派之祖(得姓受氏之祖),即“别子为祖”。由此制度而产生演变的姓氏有很多,如,周姓(周王室氏),吴姓,康姓,胡姓,赵姓,秦姓,郑
姓,宋姓等姓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别子为一宗的正支关于大、小宗的组织,《礼记大传》有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
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也。【别子:或曰庶子,或曰包括本国公子、异姓公子(来自他国
者)以及庶民起为卿大夫三种,或曰除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后一说较合理。】【继别:谓继承别子位置的后代,就是别子的嫡长子孙。】继祢:
祢,指宗法制度下死去并在宗庙中立了神主牌位的父亲。此处当指诸弟,继祢是指继承别子诸弟的后代子孙。【别子为一宗的正支】,虽经百世仍得
祭其始祖,是为大宗。别子诸弟是一宗的旁支,传至五代之后其与别子关系已超出同一高祖范围,因此就不再祭别子的祖先,而另祭祀本支的祖先,
是为小宗。大、小宗虽是相对的,但对于天子来说则是绝对的。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天子、诸侯、大夫(卿)、士形成一个严密的家族式的统
治体系。谯国夫人谯国夫人(522年-602年)即冼珍,又称冼夫人,广东高凉人氏,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
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公元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
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
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祭
石曼卿文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呜呼
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
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
。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
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
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彭城姜伯淮碑先生讳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其先出自帝胤,在
皇唐盖与四岳共叶,百夷能礼于神。舜命秩宗,爰封于吕,其裔吕望佐周克殷,俾侯齐国,姓有姜氏,即其后也。高祖、祖父皆豫章太守颍阴令,先
生既蹈先世之纯德,体英妙之高姿,立性纯固,百行修备,故其平生所能,事亲惟孝。如大舜五十而慕,友于兄弟,有棠棣之华、萼韡之度。体惠理
和,有上德之素,安静守约,恩及婴儿,恬荡之固,至操动信,邑中化之,外户不闭,冶藏无隐,及其学而知之者,《三坟》《五典》《八索》《九
丘》,俯仰占候,推步阴阳,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童冠自远方而集者,盖千余人。夫水盈而流,德交而形,
是故德行外着,洪声远布,华夏同称,名振当世。凡十辟公府,九举贤良方正,公交车特征,玄纁礼聘,又家拜犍为太守、太中大夫。先生盘桓育德
,莫之肯就,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拔乎其萃,出乎其类,生民之杰也。年七十有七,熹平二年四月辛巳卒。于是从游弟子陈留、申屠蟠等
悲悼伤怀,惧微言之欲绝,感绝伦之盛事,乃建碑于墓。甄述景行。曰:“邈矣先生,应天淑灵,孝友是备,上德是经。弘此文艺,耽怡是宁。恂恂
善诱,童冠来诚。有烨其誉,有焕其声。显显群公,竝加辟命,赫赫圣皇,仍获其聘。委策避国,守此玄静。绰乎其裕,确乎其操。畴昔洪崖,双名
竝高。嗟乎陨歾,搢绅永悼。依依我徒,靡则靡效。勒铭金石,弥远益曜。”荣期三乐《列子·天瑞》记载,孔子游泰山时,在路上遇见荣启期,衣
不蔽体,但边弹琴边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孔子问他:“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期回答:“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
,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黔娄
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鲁恭公曾聘为相,齐威王请为卿,皆被其拒绝。后隐居于济之南山(今济南千佛山),凿
石为洞,终年不下,曾著书四篇(已失传),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他尽管家徒四壁,然而却励志苦节,安贫乐道,洁身一世的端正品行为世人称
颂。上澣shànghuàn唐宋官员行旬休,即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多行浣洗。因以“上澣”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休息日或泛指上旬。宋
陈之强《景文集序》:“嘉定二禩三月上澣,郡文学陈之强序。”明杨慎《丹铅总录·时序》:“俗以上澣、中澣、下澣为上旬、中旬、下旬,
盖本唐制十日一休沐。”燃藜出处《拾遗记·后汉》“刘向於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后因以“燃
藜”指夜读或勤学。宋·刘克庄《灯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石渠。”飞卫春秋时期赵国邯郸的著名神射手,被尊称为“不射之射
”。飞卫教授神箭技艺的故事记载于《列子·汤问》中,相传飞卫是即后羿之后。蕉鹿之梦《列子古注今译》卷三〈周穆王篇〉郑人有薪于野者,偶
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
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
,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
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
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
。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译文:郑国有个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只受了惊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怕别人看见,便急
急忙忙把鹿藏在没有水的池塘里,并用砍下的芭蕉叶覆盖好,高兴得不得了。过了一会儿,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为刚才只是做了个梦,并一路上
念叨这件事。路旁有个人刚巧听到他在说此事,便按照他的话把鹿取走了。回去以后,告诉妻子说:“刚才有个砍柴人梦见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么
地方,我现在得到了,他做的梦简直和真的一样。”妻子说:“是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
你的梦成了真吗?”丈夫说:“我真的得到了鹿,哪里用得着搞清楚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砍柴人回去后,不甘心丢失了鹿。夜里真的梦到了藏
鹿的地方,并且梦见了得到鹿的人。天一亮,他就按照梦中的线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里。于是两人为争这只鹿而吵起来,告到了法官那里。法官说
:“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胡说是梦;明明是在梦中得到了鹿,又胡说是真实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争这只鹿。他妻子又说他是在
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并没有什么人得到过这只鹿。现在只有这只鹿,请你们平分了吧!”这事被郑国的国君知道了。国君说:“唉!这法官也是在
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为此他询问宰相。宰相说:“是梦不是梦,这是我无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还是梦,只有黄帝和孔丘才行。现在没
有黄帝与孔丘,谁还能分辨呢?姑且听信法官的裁决算了。”刻楮典出《韩非子》卷七〈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
,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后因以“刻楮”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洪炉点雪出处宋·王质《雪山集·大慧禅师正法眼藏
序》:余夜宿金山之方丈,不得寤,信手而抽几案文书,得此阅之,至洪炉点雪,恍然非平时之境。意思是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
喻对问题领会极快。编蒲典出《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路温舒〉:(路温舒)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书
写。后因以“编蒲”为苦学的典故。伯寮之愬当时公伯寮在季孙面前大力毁谤子路。鲁国大夫子服景伯很是替子路打抱不平,想要将他除掉。于是就
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并说道:“季孙现在已被公伯寮所迷惑了,即使便是这样,但我的力量依旧可以把公伯寮杀了并将他陈尸街头,用以示众。”
孔子听后却不同意他这样的做法,,并向子服景伯说道:“现在我们所奉行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至于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它自有天命的主宰。而
这里的天命实际上就是指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就像是历史的车轮一样。刘宠选钱刘宠任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市)太守时,政绩卓著,操守廉政,朝
廷调他为将作大匠(主管工程建设的官员)。在他离任前,会稽郡山阴县若耶山谷五六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各带了一百文钱(即一百个铜板),想送给
他,可刘宠不肯受。老人们流着泪对刘宠说:“我们是山谷小民。前任郡守屡屡扰民,夜晚也不放过,有时狗竟然整夜叫吠不止,民不得安。可自从
您上任以来,夜晚狗都不叫吠了,官吏也不抓捕老百姓了。现在我们听说您要离任了,故奉送这点儿小钱,聊表心意。”刘宠说:“我的政绩远远不
及几位老者说的那样好,倒是辛苦父老了!”老人们一定要他收下,盛情难却,刘宠只好收下几位老人各一文钱。他出了山阴县界,就把钱投到了江
里。这段江水自从刘宠投钱后,就更为清澈了,后人将该江改名为“钱清江”,还建了“一钱亭”、“一钱太守庙”。从此,“一钱太守”的美称便
在当地传开了。洪武三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也称洪武皇帝。洪武元年为公元1368年,洪武三十年为公元1397年。洪武三十一年,
朱元璋病逝。朱元璋的孙子明惠宗朱允炆即位,改元建文。以公元1398年建文元年。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靖难”功成即皇帝位
,是为明成祖。下诏曰:“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明年为永乐元年”。群臣不敢言,乃称建文朝为“革除朝”、称建文帝为“革除帝”而建文元
年、二年、三年、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洪武三十三年即公元1400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下诏恢复建文年号。滕更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
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注释】滕更:滕国君主的弟弟。译文:公都子说:“滕更在您的门下时,似乎应属于您以礼相待的人,可
您却不解答他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依仗自己地位高贵来发问,依仗自己贤能来发问,依仗自己年纪大来发问,依仗自己有功劳来发
问,依仗自己有老交情来发问,都属于我不回答的范畴。滕更占了其中的两条。”伯鸾伯鸾,梁鸿的字。梁鸿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共入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亦作为贤丈夫的代称。结佩《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
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悔)
[侮]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
,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原请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莒,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
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试》曰:“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此之谓也。]灵妃艳逸,时见江湄。丽服微步,流眄生姿。交甫遇之,凭情言私。呜佩虚掷,绝影焉追?译文:江妃二女,不知道
他们是什么地方人。在江汉的岸边嬉游,遇上了郑交甫。郑交甫很喜欢她们,不知道她们是神女。交甫对自己的仆人说:“我想下车请求他们赠我玉
佩。”仆人说:“这一带的人都善于言辞,恐怕你得不到玉佩,只落得后悔。”交甫不听劝告,就下车与二女搭话:“两位女子辛苦啦。”二女回答
说:“客官您辛苦了,奴婢有什么辛苦的?”交甫接着说:“橘子啊柚子啊,我用方竹筐盛着,把它们浮在汉水上,它们将飘流而下。我沿着岸边,
采食着一路的芝草。我知道我这样做不礼貌,但我实在想请求你们赐我玉佩。”二女回答说:“橘子啊柚子啊,我用圆竹筐盛着,让它们浮在汉水上
,它们将顺流而下。我沿着岸边,采食着一路的芝草。”江妃说完就解下玉佩送给了交甫。交甫高兴地用手接了,把它藏在怀当中。转身刚走了几十
步,再看玉佩,怀里已空,不见玉佩。回头看二女,忽然不见踪影了。神奇江妃美绝伦,不时出现江汉滨。华丽衣服轻盈步,明眸顾盼秋波生。交甫
无意巧相遇,凭情爱将私愿请。锵锵玉佩虚相赠,踪影全无怎追寻?庆元党禁庆元党禁,也称伪学逆党之禁,指中国宋代宋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打击
政敌的政治事件。宁宗赵扩即位后,宗室赵汝愚以参与拥立赵扩有功升为右相,外戚韩侂胄迁枢密都承旨,两人嫌隙日深。公元1195年(庆元元
年)二月,韩侂胄使谏官奏赵汝愚以宗室居相位不利于社稷,赵扩就贬赵汝愚至永州(今属湖南),后死于贬所。赵汝愚被贬,朱熹、彭龟年等奏论
韩侂胄事,赵扩亦加贬逐。韩侂胄当政,凡与他意见不合者都被称为“道学之人”,后又斥道学为“伪学”,禁毁理学家的《语录》一类书籍。科
举考试中,稍涉义理之学者,一律不予录取。六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书为世大禁。不久赵扩下诏,订立伪学逆党籍。名列党籍
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凡与他们有关系的人,也都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考试。从公元1195年开始的禁伪学前后历时6年之久,史称“
庆元党禁”。西山真氏西山真氏学派是南宋真德秀所创立的学派。因真德秀号“西山”,学者称“西山先生”,故称所创学派亦为“西山学派”。
划粥断齑(huàzhōuduànjī)宋·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
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分开捣碎的腌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形容生活清苦,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宓子鸣琴宓子贱
为单父县令,弹鸣琴身不下堂,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后世称为“鸣琴而治”,并把县官衙署称为“琴堂”。唐人用此典入诗,多酬赠县令之作。蒋元
卿不出里门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不满朝政,辞官退隐。后遂用为隐居高士之典。莼鲈之思据《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字季鹰。辟
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
谓为见机。”后来被传为佳话,演变成“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朱邑享桐乡之祀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
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
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
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
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
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脩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初,邑病且死,
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
祭,至今不绝。——节选自《汉书·循吏传》译文:朱邑字仲卿,庐江郡舒县人。他年轻时曾任舒县桐乡负责听讼收赋税的啬夫一职,办事清廉公正
,不施苛政,以仁爱之心为民谋利,未曾笞打欺辱过乡人,关心爱护年迈老人和孤儿寡母,对他们多有恩惠,因此他所在地区的官吏民众都很敬重喜
爱他。后来他调任太守卒吏,又因被推举为贤良而被任用为大司农丞,后又调任北海郡的太守,接着又因治理情况和品行出类拔萃而升任大司农。朱
邑为人淳厚,珍重故旧之情,然而又秉性正派,公事上不徇私情。因此天子器重他,朝廷官员也敬重他。那时张敞任胶束国相,给朱邑来信说:“当
今皇上向往远古圣明之风,广泛招用善士,这真是忠臣们最最向往的大好时光。然而我张敞此时却远守偏僻难治之郡,受到法规的拘束,心胸郁结,
难有更大的抱负。即使有,也哪有地方施展?而您以清廉贤明的品德,主持农业,造就好像腹饥的人以糟糠为美味,而丰收的年景里却要遗弃许多精
美的食粮。这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因为有和没有之间的情况的差异造成的。从前陈平虽有贤能,也须有魏倩的帮助才得以进步;韩信虽是奇才,也
要靠萧何的举荐才得到信任。所以所有生逢其时的英杰俊秀,如果一定要像古代的伊尹、吕望那样出名而后才推荐,那么人才就不会因为您而得到任
用了。”朱邑对张敞所言极为感慨,便极力举荐人才,并给予多方的帮助。朱邑身为列卿,家中却十分节俭,所得俸禄和赏赐都与家乡父老共享,自
家却没有多余的钱财。朱邑于神爵元年过世。皇上怜惜他,便下韶称赞说:“大司农朱邑,廉洁守节,一片公心,不胡乱结交,收取贿赂,可称得上
是一位正入君子。这番身遭不幸,我十分怜念。特赐给朱邑之子黄金一百斤,用以祭祀之需。”当初朱邑病危之时,曾嘱咐儿子说:“我原是桐乡的
小官,当地的人民爱护我,死后我也一定要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祭祀我,不如桐乡的父老乡亲。”待他死后,他的儿子便把他埋葬在桐乡西城的外
面,人民果然为朱邑起坟墓立祠堂,每年按时祭祀,到今天也从未断绝。“秦”与“琹”“秦”写作“琹”。秦始皇认为这个字“二王坐一登木”,
很不吉利,于是改为“秦”字,因它“春”与“秋”各占一半,象征秦王朝永固。然而,后人对“秦”字提出不少非议,认为“‘春’而无日,‘秋
’而无火,亦不吉利”。其实,秦王朝寿命短,不在于改字,而在于仁义不施,人心尽失。执牛耳“执牛耳”是指“冠军”、“第一”的意思。据《
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当时各国诸侯订立盟约,必须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先将牛耳割下取血,并将牛耳放在珠盘上,由主盟者执盘,当时
便称主盟者为“执牛耳”。主盟者率先将祭拜过天地神灵的牛血涂在口上,与盟者接着相继歃血,表示彼此之间有天地神灵为鉴,要坚守盟约,要言
而有信。倘若有违约者,必将造受神灵的惩罚,最终将像牛一样死亡。这种“歃血为盟”的仪式在古代是很隆重的。因此,“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
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也用当作“第一”的代名词。托名无心《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绩之仕,以醉去职,乡人
靳之,托无心子以见趣曰:“无心子居越,越王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无喜色。越国法曰:‘秽行者不齿。’俄而无心子以秽行闻,王黜之,无愠
色。退而适茫荡之野,过动之邑而见机士,机士抚髀曰:‘嘻!子贤者而以罪废邪?’无心子不应。机士曰:‘愿见教。’曰:‘子闻蛮廉氏马乎?
一者朱鬣白毛,龙骼凤臆,骤驰如舞,终日不释辔而以热死;一者重头昂尾,驼颈貉膝,踶啮善蹶,弃诸野,终年而肥。夫凤不憎山栖,龙不羞泥蟠
,君子不苟洁以罹患,不避秽而养精也。’”其自处如此。译文:王绩当官的时候,因酒醉而失职,乡人都嘲笑他。王绩就托名无心子,风趣地说:
“无心子旅居越国,越王不知道他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就勉强他做官,他面无喜色。越国的法律说:‘行为不正的人,将被人所不耻。''不久,无心
子以行为不正闻名,越王便罢免了他的官职,他面无怒色。被罢退后,无心子就去到茫茫的原野,经过动城时见到机士。机士拍着大腿说:‘您这样
有贤德的人因为获罪被罢免了吗?''无心子回答说:‘您听说过蛮蠊氏的马吗?他的马,有一匹颈上的毛是红色的,身上的毛是白色的,奔跑起来像
跳舞,终因累热而死;有一匹头沉重地向下垂,尾巴高高地向上扬,会踢会咬又会尥蹶子,被丢弃在野外,反而一年到头都是膘肥体壮。那凤凰并不
嫌恶栖息在山里,蛟龙也不因盘曲在泥中而感到羞辱,君子不拘泥于洁行而招来祸患,不回避污秽而善养精神啊。’”王绩对待自己就是这样。怀砖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太傅李延寔者,庄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临去奉辞,帝谓寔曰:‘怀甎之俗,世号难治。舅宜
好用心,副朝廷所委。’……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怀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还家,以甎击之。言
其向背速於反掌。”甎,一本作“塼”。后因以“怀甎”为风俗浇薄之民迎候地方官之典。宋王安石《公辟枉道见过获闻新诗因叙叹仰》诗:“怀甎
大岘如迎日,供帐阊门忆去时。”译文:我听说皇帝的哥哥彭城王做青州刺史,听跟着他一块到青州的宾客说,齐地的百姓,风俗浅薄,高谈空论,
专讲名利。太守刚入境时,百姓都怀揣砖块磕头,用来赞美太守的心意。等到他被下任取代而回家的时候,百姓又用这些砖打他。这是说人心的向背
比翻转手掌还快。所以京城里民谣说:“狱中无系囚,舍内无青州。假令家道恶,肠中不怀愁。”“怀砖”的含义就是从这儿产生的。豹隐典出《列
女传》卷二《贤明传·陶荅子妻》。南山有一种黑色的豹,为了使自己的身上长出花纹,可以在连续七天的雾雨天气里而不吃东西,躲避天敌。后因
以“豹隐”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亦作“玄豹”、“豹雾”。爽鸠氏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
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译文:酒席上,众人饮到
酣处,景公问到:“上古神圣的人有长生不老的,这不是很快活吗?”晏子回答:“上古长生不死的神圣,当然很快活,这怎能如您所想象的那样?
”很久以前那个爽鸠氏在某件事情上有建树,他死后季荝继承他的遗志,而后逢伯陵继承季荝,蒲姑氏继承逢伯陵,而后大公继承蒲姑氏,所有的继
承者与奠基人因他们的贡献而不朽,这就是所谓的他们永生不死。爽鸠氏他们追求的乐趣,与主公您所想的不一样啊。评:晏子是个出仕的知识分子
,对神仙不死的传说无甚兴趣,而饱食终日的景公在享尽世间富贵后不可避免地产生与秦皇汉武一般的长生不老之心。但无论如何,这不是统治者应
该想的,更不要说去实行。历代高真名道,每每被当朝权贵提及长生之事时,都被婉言规劝断了念想。这个晏子从国家利益出发,断了景公的妄想,
便有了如此说法。一丸泥汉刘向《列仙传.方回》:“方回者,尧时隐人也……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印掩封其户。时
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后用为归隐的典实。“吾与点也!”之意在《论语·侍座》中,孔子与学生那段精彩的对话,确乎值得仔细
咀嚼和体味。孔子问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析各自的志向。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他又问冉有:“求,尔何如?”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孔子再问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最后他问曾
点:“点,尔何如?”曾点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子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点接着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元衡不作,谁消逼酒之狂唐代黄门侍
郎武元衡到西川去,地方官宴请他。西川从事(州府佐官)杨嗣喝得大醉,强逼武元衡用大酒杯喝酒。武元衡不喝,杨嗣就把酒浇在他身上,并声称
我用酒来给你洗澡。武元衡一动不动,任他浇完了酒,才缓缓地站起来,换了一身衣服,又参加酒会。宋则已亡,畴免执弩之罪则,字元矩,为鄢陵
令,亦有名迹。拔同郡韦著、扶风法真,称为知人。则子年十岁,与苍头共弩射,苍头弦断矢激,误中之,即死。奴叩头就诛,则察而恕之。颍川荀
爽深以为美,时人亦服焉。译文:宋则,字元矩,(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东汉宣平侯宋弘之孙,太中大夫宋汉之子。)任鄢陵令,亦有名声
。推荐同郡韦著、扶风法真,号称能识贤才。宋则的儿子十岁,和家奴一起用弩弓射箭,家奴的弓因弦断而发箭,误中宋则的儿子,立即就死了。家
奴磕头请求宋则杀了自己,宋则问明情由后饶恕了家奴。颍川苟爽认为这是很好的美德,当时人也佩服他。烧尾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
乃得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体气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一云新羊入羣,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凤池
之夺《晋书》卷三十九《荀勖传》: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恨。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译文:荀勖
为中书令,专管中枢机要,后改调尚书令,有人往贺,他说:“夺我凤凰池,你们还向我道贺。”后以“凤凰池”代指中书省。乞墦之羞齐人有一妻
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良人,夫也。尽富贵者,夫诈言其姓名也)其妻告其妾曰:“良
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间良人之所之也。”(妻疑其诈,故欲视其所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
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番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番间,郭外
冢间也。乞其祭者所馀酒肉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妻妾于中庭悲伤其良
人,相对涕泣而谤毁之)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以为妻妾不知,如故骄之也)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
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由,用也。用君子之道观之,今求富贵者,皆以枉曲之道,昏夜乞哀而求之,以骄人于白日。
此良人为妻妾所羞而泣伤也。几希者,言今苟求富贵,妻妾虽不羞泣者,与此良人妻妾何异也)舌耕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
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
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
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
。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经神学海何休木讷多智,《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及远年古谚,历代图
籍,莫不咸诵也。门徒有问者,则为注记,而口不能说。作《左氏膏肓》《公羊废疾》《谷梁墨守》,谓之“三阙”。言理幽微,非知机藏往,不可
通焉。及郑康成锋起而攻之,求学者不远千里,嬴粮而至,如细流之赴巨海。京师谓康成为“经神”,何休为“学海”。书仓曹曾,鲁人也。本名平
,慕曾参之行,改名为曾。家财巨亿,事亲尽礼,日用三牲之养,一味不亏于是。不先亲而不食新味也。为客于人家,得新味则含怀而归。不畜鸡犬
,言喧嚣惊动于亲老。时亢旱,井池皆竭。母思甘清之水,曾跪而操瓶,则甘泉自涌,清美于常。学徒有贫者,皆给食。天下名书,上古以来,文篆
讹落者,曾皆刊正,垂万余卷。及国难既夷,收天下遗书于曾家,连车继轨,输于王府。诸弟子于门外立祠,谓曰“曹师祠”。及世乱,家家焚庐,
曾虑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曹氏为“书仓”。罗浮梦隋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
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见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因以为咏梅典实。译文:隋人赵师雄游广东罗浮山,傍晚在林中小酒店旁遇一美人,遂到店
中饮酒交谈。赵师雄喝醉睡着了,在东方发白时醒来,发现睡在一梅花树下,“罗浮梦”比喻好景不常,人生如梦。后也用“罗浮”、“罗浮美人”
、“罗浮梦”等代指梅花。庚桑畏垒《庄子?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
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后因以“庚桑畏垒”指绝圣弃智,清静无为。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可谓庚桑畏垒,致大壤以匡时;范相鸱夷,行计然而济俗。”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
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
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
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
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
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二酉二酉山,位于湖南省沅陵县西北
。二山皆有洞穴。相传古秦人伏胜为躲避秦始皇下令焚书而藏书处,小酉山洞中有书千卷,秦人曾隐学于此。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
后即以“二酉”称丰富的藏书。辋川水名。即辋谷水。诸水会合如车辋环凑,故名。在陕西省蓝田县南,源出秦岭北麓,北流至县南入灞水。唐·
诗人王维曾置别业于此。《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别墅在輞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
,赋诗相酬为乐。借指唐·诗人王维,或其别墅。习坎《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
,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晋书·殷仲堪传》:“是以李势初平,割此三郡配隶益州,将欲重复上
流为习坎之防。”南朝·梁张缵《南征赋》:“美中流之衝要,因习坎以守固。”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盖设嶮象存於习坎,而
趋时患在於用常。”衍畴《尚书·洪范》提出的治理国家必须遵循的9条大法。据说是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灭殷后,殷遗臣箕子与同武王信
纸述天人关系时提出的。杞宋之感《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后称事情
缺乏证据为“杞宋无征”。东平献颂《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幸东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风行草偃典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后遂以“风行草偃”等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天根月窟指的是阴阳相交之处。“天根”是冬至将至未至之时,“月窟”是夏至将至未至之时。丹朱帝尧逝后,舜将帝位让于丹朱,并为尧守孝三年。三年后,丹朱为政不善,还位于舜。释菜即“祭菜”、“舍采”。古代学校开学时或祭器成时以蘋藻等祭奠先圣先师的礼仪。冢宰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亦称吏部尚书为冢宰。檀那檀那、檀越,为施主之称,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的信众。秦越肥瘠秦:今陕西一带;越:今浙江一带;肥瘠:胖瘦。秦越两地相去遥远。比喻疏远隔膜,各不相关。鸡豚之逮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疾病死丧》:“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与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曾子兴思。”束晳字广微,西晋文学家、文献学家。祖姓踈,因避难涉居沙鹿山南,去踈字足旁,改姓为束。以博学多闻、善为文辞而知名。少时游国学,作《玄居释》,张华见而奇之,召为掾,升著作佐郎,撰《晋书·帝纪》,迁为博士。《南陔》《南陔》是《诗经》篇目第四卷《小雅·鹿鸣之什》的最后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宋·朱熹《诗经集传》解释为:“此笙诗也,有声无辞。(意思为只有题目,没有内容)旧在鱼丽之后。以仪礼考之。其篇次当在此。今正之。说见华黍。鹿鸣之什十篇一篇无辞。凡四十六章。二百九十七句。”蒿里hāolǐ位于泰山南面,相传为死者葬身之所。后为墓地的通称。栗主古代练祭所立的神主。用栗木做成,故称“栗主”。后通称宗庙神主为“栗主”。召棠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廉顽立懦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子羔泣血高柴。孔子之弟子。字子羔。泣血三年即守孝三年之久。未敢肉食及殺生避難而行。不與人談笑。常守墓。足可以為孝矣。上舍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见《宋史·选举志三》。明清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华封三祝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今为祝颂之辞。苫块shānkuài“寝苫枕块”的略语。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羹墙之思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斯所谓聿追来孝,不失臣子之节也。梡kuǎn革为鞠汉扬雄《法言·吾子》:“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而况书乎!学者从有笔墨处求法度……”梡革为鞠,即后世之皮球,斜作片瓣而缝合之。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庚桑畏垒《庄子·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后因以“庚桑畏垒”指绝圣弃智,清静无为。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可谓庚桑畏垒,致大壤以匡时;范相鸱夷,行计然而济俗。”“渐门”与“顿门”佛祖出世,本无法可说。然法本无说,何有顿渐差别?言顿渐者,特为机设,非干法也!……其禅一门。教中处处说,菩萨六度中有禅智二度。判教菩萨,由二度开止观二门,为修行之本。此教中用顿而渐修,是禅为顿中之渐也。其达磨之禅,……乃单传直指一心之禅,又非六度之禅可比。以此单示一心,更无别法,直下顿见自心,不属修证迷悟因果,特显佛未出世一著,是谓向上一路,名为顿教大乘。此禅之顿也。至若历代祖师,顿悟此心者,虽一言一句、一棒一喝之下,直捷了悟。此盖多世修习,般若根深,因缘时至,今日成熟。亦有今生参究三二十年工夫,然后得悟。如此,虽顿亦从渐来。至如沩山云:学人但能一念了悟自心,识得自己本有,是名为悟。尚有无始无明,微细流注,即将悟的,净除现业流识,是名为修。非此外别有修也。以此观之,顿中未尝无渐也。予尝观《楞伽》,分顿渐四门:一顿顿,二顿渐,三渐顿,四渐渐。知此不可执一而论,虽顿悟,而不废渐修。佛祖之心,本无二也。筌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奎宿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因其形似胯而得名。古人多因其形亦似文字而认为它主文运和文章。卓鲁汉之卓茂、鲁恭的并称。均以循吏见称,后因以指贤能的官吏。函丈对老师的尊称。因旧时讲席间相隔一丈,以容人听讲,故有此称。沂水春风沂水: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尹邢避面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夫人“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后以“避面尹邢”称因嫉妒而避不见面。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载:“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即涪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号涪翁。
献花(0)
+1
(本文系瀛山闲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