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5《秋天的怀念》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19-09-23 | 阅:  转:  |  分享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

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爱与怀念,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史铁生带着深痛的悔恨来叙述往事,他对当年不理解母亲甚至伤害母亲的往事充满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全文语言平淡朴实,却包含着深刻的感情。

2.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当代中国作家、散文家。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其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人物评价: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莫言评3.创作背景: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暴躁、变化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已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却死死地瞒着儿子,想尽办法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怀念他的母亲。



内容主题

课文以“三次看花”的经历为主要内容,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在离世之前竭尽所能、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文章赞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和愧疚之情。





写作技巧

含蓄深沉的抒情。本文没有直抒胸臆,而是以含蓄的笔触,平实的语言来写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把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的情感通过平静内敛的语调一层一层,一波一波地渲染出来。文章不仅表现了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

全文的情感波澜起伏,张驰有度。文章第一段先是冲突激烈的场面,第二段的情绪陡然一落;第三段又是一个略微放松;第四段独句成段,承接上文,收束上文情绪变化;第五、六两段讲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七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的回味反思,意味悠长。文中叙事的节奏张驰有度,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和谐一致。

3.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文中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得益于生动的动作、神态和细节描写。如母亲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描写中,她的无私、体贴与坚忍、睿智得到了全面细致地展现。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等作用也值得关注,同样是秋景,不同的景物描写却体现了不同的情绪。如课文第三段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课文结尾处北海的各色菊花“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就象征了母亲的期望在“我”身上得到了实现: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关键字词

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暴怒(bàonù):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

沉寂(chénjì):非常寂静。

侍弄(shìnòng):(1).整治;料理;(2).喂养;(3).摆弄。

捶打(chuídǎ):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yāngqiú):恳求;乞求。请求别人宽恕自己的错误;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①形容说话啰嗦,唠叨。②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诀别(juébié):不再相见的离别。

淡雅(dànyǎ):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高洁(gāojié):高尚纯洁。

烂漫(lànmàn):①颜色鲜艳而美丽。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遇上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多音字练习。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宿

A.整宿__________

B.宿营__________

C.星宿__________

2.下列词语读音或字形中误的一项是()

A.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烂漫

B.瘫换绝别沉寂(chénjì)

C.高洁淡雅侍弄(shìnòng)

D.暴怒捶打憔悴(qiáocuì)

3.品读课文第一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本段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3)为什么母亲要“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4)划线句中“好好儿活”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

5.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不同的意义。请试着分析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烂漫动人有什么深意。

课外阅读: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描绘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表现了________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子女要________的炽热情怀。诗中的“________”后来成为母爱的代名词。

参考答案:

1.A.xiǔ(整宿)B.sù(宿营)C.xiù(星宿)

2.B

3.(1)“突然”“猛地”。(2)因为母亲一心照顾我,无心养花了。(3)母亲理解、体谅“我”的痛苦,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我”彻底发泄;但她又担心“我”会做“傻事”,所以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4)从内容来看,“好好儿活”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和鼓励,蕴含着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从结构来看,首段的“好好儿活”与结尾处首尾呼应,说明母亲的良苦用心终于得以实现,也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4.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

5.结尾处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花儿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我”和妹妹去看菊花,说明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理解并牢记着母亲的教导,会“好好儿活”。

6.母爱孝敬母亲三春晖





和语文在一起 七(上)课内资料汇编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