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目25413录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指南针。甲骨、青铜器、竹木简、缣帛(一)造纸术1.纸出现前的书写载体:甲骨青铜器竹木简缣帛2.纸的发明过程:(1)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纸质粗糙)(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一)造纸术3.传播: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4.影响: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时空观念造纸术的传播解读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是西汉前期,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入朝鲜,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世纪先传入非洲后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大洋洲。针对练公元751年,造纸术开始西传,但直到1276年才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造纸术外传缓慢主要由于A.文明交流途径有限B.传统科技的自身缺陷C.北部边疆战乱不已D.中国外交体制的封闭√史料实证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排版疏忽所致。应用材料说明了宋代印刷术的新飞跃。从“北宋时期”“新印刷术”“个别文字方向颠倒”“排版疏忽”等信息上即可看出“新印刷术”就是指_____。活字印刷术(二)印刷术1.发明与发展:(1)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2)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二)印刷术2.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3.影响:(1)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三)火药1.发明与使用:(1)唐代人们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有最早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三)火药2.传播:14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影响:(1)使战争告别冷兵器时代,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2)火药传入欧洲,促进新兴的资产阶级摧毁封建统治,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四)指南针1.发明与使用:(1)战国时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2.传播: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3.影响: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北宋指南针之一。将几段灯草横穿在带磁性的钢针上,放在盛水的瓷碗中,灯草连同磁针浮于水面,磁针即指示南北。这种指南针实用性强,最先应用于航海导航。水浮指南针指南针(缕悬法)指南针(指甲旋定法)指南龟指南鱼甲骨、青铜器、竹木简、缣帛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尤其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在推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发端改进及发展传播影响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8世纪中期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有利于文化事业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并在宗教改革中成为传播新教的工具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后又出现木活字和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先传入朝鲜,后经西域传入欧洲唐时,雕版印刷术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使得战争告别冷兵器时代,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北宋时广泛应用于军事,火器种类众多唐代已发明火药,最早见于孙思邈《丹经》指南针于13世纪传入西欧指南车、指南鱼等相继出现,北宋时发明使用人工磁针的指南针,且应用于航海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帮助欧洲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迎来地理发现时代材料一: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地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问题探究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二:课本第24页引文。材料三: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材料四: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是16-18世纪西欧社会性质变革的关键性因素,促进了西欧的社会变革。针对练鲁迅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国人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思考:为何四大发明对中国和对西方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对比:火药:中国,做爆竹敬神;西方,做子弹御敌指南针:中国,看风水;西方,航海提示:可以从中国和西方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唯物史观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不同作用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向近代的转型、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指南针的应用推动了地理大发现,使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的中心;造纸术和印刷术,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应用于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贵族阶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巨大的作用,它未能使中国迈向近代化,更没有使中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不能说明四大发明自身功效不足,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或者说有适当的社会环境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天文学(一)战国:《甘石星经》(二)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候风地动仪”(三)唐代:僧一行“水运浑象仪”“实测子午线长度”“黄道游仪”(四)元代:郭守敬“简仪”和《授时历》流星雨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左传》我国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记录。彗星和哈雷慧星的记录分别比欧早1000多年和670多年这是世界上关于彗星的最早记录。现代天文学关于彗星的图片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时间发明者成就世界地位战国甘德石申《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地球是圆的比欧洲早1000多年唐朝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元郭守敬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甘石星经》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书里记录了约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120多个恒星的位置已经测定,这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发现了它们的出没规律。水运浑象仪张衡:它用漏壶滴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使浑象仪每日均匀地绕轴旋转一周。浑象仪就能自动地、近似正确地把天象演示出来。(漏水转浑象仪)僧一行:用水力驱动的能模仿天体运动的仪器,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这种水运浑象仪比张衡的水运浑象更加精巧、复杂。另外水运浑象(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可以说它是现代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水运浑象仪)候风地动仪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地动仪内部的“都柱”就发生倾斜,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侯风地动仪侯曾成功记录了138年的陇西的一次地震。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黄道游仪黄道游仪是浑仪的一种,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僧一行运用这架仪器,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自行”?的现象,即发现了恒星的运动,这比欧洲的相同发现约早一千年。简仪和《授时历》简仪: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将浑仪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每个装置都十分简单实用,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简仪成为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其精确度很高,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值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所采用的回归年值完全一致。被沿用达400年之久。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乾地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数学(一)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二)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三)东汉:《九章算术》(四)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计算;……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1,春秋时,九九乘法口决、筹算法2、元:珠算法汉代的象牙算筹算筹记数摆法(元代)算盘农学(一)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农书。主要内容包括北方农业、畜牧业经验总结以及提出一些农业思想。(二)王祯《农书》:图文并茂,重点总结生产工具的进步,涉及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及生产工具的改革。(三)徐光启《农政全书》:重视农政兼采中西,围绕开垦、水利、荒政三项农政综合介绍传统农学成就,介绍西方的先进农业技术。医学(一)《黄帝内经》: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三)华佗: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四)孙思邈《千金方》(五)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进化思想我国中医学成就一览表时间发明者成就世界地位西汉?《黄帝内经》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该书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东汉三国华佗麻沸散五禽戏最早的麻醉药剂中国现存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唐孙思邈《千金方》总结了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被誉为“药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分类法。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原因:(1)(经)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生产力和综合国力领先。(2)(政)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支持和重视。(3)(文)统治者重视教育发展。(4)(民族、外交)民族融合与交流,中外交流。(5)(个人):科学家探索与创新。(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经验总结(如农书)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思考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探究: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②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③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5)在地位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影响深远。(6)在发展趋向上:明清以后日益衰退,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应用1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提示领域: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材料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又一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理学、天文历算之学有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应用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提示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l).中—重经验,西—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重综合,西—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重实用,西—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4)中—服务于农业,西—服务于工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但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原因是什么?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对此有各种解释: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成熟的市场,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扼杀创新发明的动机等。近代科学技术其实是与近代工业化相互鼓荡的结果,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思维拓展3】试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以降衰落的原因。(结合P65“李约瑟难题”)明清以后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经济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限制对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文化文化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交流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流,阻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自身缺陷本身亦存在种种缺陷,如重视人文、轻视自然;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以及“重道轻器”、讲究天人合一、人应该顺应自然等思想,都使得科技的发展缺少一种长效机制,缺少一种大的发展环境。根因3.(2018·福建四市六校高二联考)下列史料记载的历史现象中,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的是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C.“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D.“时有七部尉……南尉在草市北”√123456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B.良种繁育,精耕细作C.作物轮耕,提高地力 D.合理施肥,改良土壤√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从材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可以判断:“顺天时”即因时制宜,“量地利”即因地制宜。1234565.(2019·重庆高二检测)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解析《农政全书》吸取西方思想和方法,《本草纲目》创立分类法,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过渡的倾向,故A正确。1234566.“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体现了我国A.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B.古代科学的实用性特点C.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D.古代宗教迷信色彩浓厚√12345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实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1)特征: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2)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 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历史启示(1)科技的发展由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2)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进步;(3)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当时社会环境。谢谢大家Thankyou四、探究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学的关系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儒学的关系先秦孟子民贵君轻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宋代朱熹正君心明清君臣共治天下之法学校评判是非继承:①主张和谐发展,民本思想②敢于探索,积极入世探究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儒学的关系先秦孟子民贵君轻变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宋代朱熹正君心明清君臣共治天下之法学校评判是非黄宗羲的学校设置已经具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色彩。——冯天瑜《中国文化史》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判,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以履行行政监督和参与政治的权力。这是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想,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认识到的。烂熟中承古萌新沉暮中晚风轻拂明清之际的思想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总结性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更靠近国计民生,因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儒家思想的一次批判继承和发展。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提倡唯物主义。明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批判发展继承君主专制宋明理学重农抑商变民主观念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民本思想传统道德积极入世(责任感)不变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如何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的?批判: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主。②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③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提倡唯物主义。继承:①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天下为主,君为客”)②探索精神和倡导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继承传统不是回归传统,而是要超越传统。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1、积极性:一是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三是他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对晚清民主思潮产生起了积极作用。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思想具体主张代表作品共同主张共同影响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唯物主义思想①世界是物质的②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③肯定人私利的合理性①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②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学应求务实,主张社会变革《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船山遗书》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①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③有利于解放思想,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剖析——进步思潮的实质 “这些学者虽生长在阳明学派空气之下,因为时势突变,他们的思想也像蚕蛾一般,经蜕化而得一新生命。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做学问,是为政治而做学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想世界观理在气先,唯心主义理在气中,唯物主义政治观维护专制,家天下批判专制,公天下道德观三纲五常,灭人欲反对纲常,个性自由治学观空谈心性,脱离实际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实质: 在明清之际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民本、务实求真、关注现实等)。①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②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③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原因:(根因: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经济:资萌芽发展缓慢,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未形成资产阶级。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思想: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五、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评价1、政治: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起到了民主政治的思想启蒙作用;2、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3、思想:①深刻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②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实的学风和爱国的优良传统,。③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限制君权、提高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天。——张岱山、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思考: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有没有形成如同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为什么?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小结: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教育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教育事业;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小结: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①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②儒学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③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政局动荡,统治腐败封建制度日趋衰弱启蒙启迪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课堂小结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民主革命思想思考:请理清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从春秋战国----明清)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武帝魏晋隋唐宋明明清董仲舒新儒学“独尊”正统思想孟、荀继承遭到打击孔子创造批判继承时代特色新体系佛道挑战三教合一体系更新新体系理学形成思想自身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演变规律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www.zzstep.com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www.zzstep.com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思想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总之,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五大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以异端自居,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2)反封建专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限制皇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5)提倡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