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四十年
2019-10-22 | 阅:  转:  |  分享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四十年,见证百年老站巨变光阴荏苒,岁月更替,一转眼,退休八年了。站在久别的站台上,看着飞驰而过的列车,
心中感慨万千。作为在车站干了四十多年的老铁路,亲自参与了安阳车站的建设发展,亲眼目睹了百年老站的巨变,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1
972年元月,插队下乡三年多的我抽调返城,分到郑州铁路局安阳车站当装卸工。当年的安阳站,设备简陋,装卸货物全靠装卸工人背、扛、抬。
装棉纱,180斤重的大包一扛就是几十件,肩膀磨破皮,两条腿发软。卸煤车,三个人卸一个60吨的煤车,全靠大铁锨一锨一锨往下扔。卸完车
后,浑身都是煤黑,一张嘴牙齿都是黑的。但是,我们懂得,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现状,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奋斗。我们决心为振兴中华,建设
现代化的铁路作出奉献。1974年,货场配备了16吨轮胎吊1台;行包房配备电瓶式牵引车2部和拖车4辆,1975年西货场安置卸煤机2台
,1978年南货场安置10吨门吊和30吨桥吊各1台,1979年南货场安置卸煤机2台。人力组装卸工大部分调到机械组工作。我在货场工作
11年,亲身经历了人力装卸作业的危险与艰难,亲眼见证了装卸机械化的实现。1984年,我调到车站行政办公室工作。当年安阳车站日接发客
车22对44列,年发送旅客250万人,站内只有一、二站台供旅客上下车。一站台中部110米长的风雨棚,还是1907年建造的。一二站台
之间的旅客通行天桥是1958年建造的,狭窄露天,雨雪天上下不便、危机重重。车站的售票处和候车室,是日伪时期建造的机车库改造的。地势
低洼,通风不良,室内闷热,空气污浊,旅客和车站职工苦不堪言。车站广场又窄又小,周围房子破烂不堪,好像是个县城火车站。1983年,安
阳车站领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收集整理资料,与安阳市政府一起上铁路局、到铁道部反映安阳市的重要地理位置,城市经济发展的蓝图对铁路建设
需求。铁道部批准了车站站舍的改造扩建计划。历经一年多的施工建设,1985年9月,车站新站舍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车站设备陈旧落后状况
。改造后的安阳火车站设施齐全、通行便利,以宏伟的气势、鲜明的主题设计、精美的旅客乘车环境,靓丽的城市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售票大厅
、双层候车大厅、贵宾室、软席候车室、问事处、小件寄存处、行包房,总面积6900多平方米,旅客购票、候车条件得到了改善。一站台扩建为
3142平方米,二站台扩建为5118平方米。高架进站天桥,出站地道,3座站台都有风雨棚连接,满足旅客不同需求。车站广场宽敞明亮,设
计合理,南侧建立了邮政大楼,北侧建起铁路大厦,东侧建立了14层高的安阳商业大厦和安阳大厦,一派繁华景象。几十年过去了,简陋的安阳车
站如今成为日均客运量1.2万,办理接发列车130趟,调车作业790余辆,客货运服务繁忙的一等大站。客货服务设施现代化,中央空调、微
机制票、自动取票、电视监控、行包自动检斤、制票、查询、无线通信、自动广播、电子引导揭示、满足现场和旅客不同需求。铁路职工坚持“人民
铁路为人民”,围绕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目标,不断改善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受到了广大旅客的青睐和好评。一代人有一代
人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具有113年历史的安阳车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作为退休的铁路人,我为自己参与了安阳车站四十
年发展建设,见证了车站的巨变感到自豪和骄傲。我希望新时代的青年铁路职工,不忘初衷,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谱写
新华章。作者:赵洪军安阳火车站退休工人电话:15515156315
献花(0)
+1
(本文系安阳赵洪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