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牡丹故事之陈晓鸿
2019-10-22 | 阅:  转:  |  分享 
  
牡丹故事之陈晓鸿文化象征寓意的运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语言文化及各种艺术形式中常常采用各种手法,如隐喻、象形,谐音等等,表达人
们生活和思想中某种特定的象征或寓意,进而表达人们的以及民族的理想、祝愿、向往和追求。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
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言鼎字画网签约书画家陈晓鸿作品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
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
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
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
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人们
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在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
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
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不畏权贵和恶势力,倍受称赞,认为她“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作为“富贵
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在黄土高原
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颂的那样,她真正地表现出“把美丽献给人间”,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言鼎网
签约作家陈晓鸿作品国家级书画家--陈晓鸿?山东省菏泽市人,生于1974年,曾受教与于希宁、霍春阳、张彦青等名家,现主攻牡丹,作品多
次在国内外获奖,写意牡丹曾载入世界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作品先后入编《艺术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书画艺术名家集》
,98年《中国民族艺术杯》铜奖,99年庆祝《建国50周年书画大奖赛》二等奖,2002年、2003年先后获得《迎国庆作品大奖赛》二等
奖、一等奖。陈晓鸿少年时对素描、水彩擅长,后研究国画,经过近三十年的研学,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工笔画构图严谨、结构扎实,设色清韵
;刻画精微逼真、布局大方、整体画面柔和,高雅脱俗,气韵生动;写意画用笔潇洒自然、大胆,用色古艳、稳重,尤其风中牡丹,形神兼备,画面
洒脱、浑厚大气,表现出了牡丹雍容华贵、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多字画知识,请登录言鼎字画网:www.yandingzihua.com
献花(0)
+1
(本文系言鼎收藏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