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浣溪沙》【民国】王国维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解析大家对 于王国维最熟悉的肯定是《人间词话》,以及其提出的人生三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鲜有人知道,除了《人间词话》之外,王国维还发表过自己的词集《人间词》上 下篇。这首浣溪沙则为《人间词》中难得的佳作。王国维是国学大师,但是他又不同于传统的国学家。王国维年轻时崇求西学,留学日本,醉心于西 方哲学、文学、美学等邻域,可以是说集东西方文化于一身的复杂基因融合子。在他的诗词作品中,除了蕴含深厚的国学基础外,还极富有哲学意味 。这首词便是如此。《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是王国维1905年于家乡海宁登山时所作。词的上阕写山中所见。夕阳时分,词人在山脚下抬头 望眼,只见“山寺微茫”,山上有寺,但是由于山势之高,光线昏暗,依稀看不甚清楚。一群群鸟此刻正急着归飞,却只飞到半腰间便消失不见,隐 在了黄昏的山色之中。由此可见,此山巍峨高耸。那它到底有多高呢?下面还有一句,“上方孤磬定行云”,寺庙建在山上,因为山势高光线暗而完 全看不见了,但是寺里的钟声却能听得真切,词人在山脚听,这钟声悠扬响亮,直往天上飞去,响遏行云,仿佛把晚云都震得定住不动了。天逐渐黑 了下来,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词人便想登山望月。“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词人深懂佛学,佛家有五眼,曰肉眼、天眼、慧眼、法眼 、佛眼,不同眼所看事物层次皆不相同。而天眼能通过一切障碍来透视众生,能看远近,也能窥未来。词人突然灵机一动,想:若是我此刻开了天眼 ,那便可以看一看这世间的红尘俗世了。?可惜终归是可惜,这一切都是妄想白日做梦,词人内心深深地知晓,自己并不能开天眼,即使开了天眼, 那自己也必是这红尘中的一分子。因为只有俗人才会食人间烟火,才会有七情六欲,才会有烦恼有苦痛,词人自己也不能例外。思之,忖之,不禁骇 然。现在我们再往回看,词人为什么想要“试上高峰”,王国维曾在《红楼梦评论》里说“有能除去此二者(按指苦痛与倦厌),吾人谓之曰快乐” ,词人想要登高必然是为了摆脱痛苦与烦恼,然而,“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乐之后,其感苦痛也弥深”,于是乎,这两者 矛盾不可调和,令其十分苦恼。通过下片,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感觉,其实这原本也是叔本华的部分思想。故而叶嘉莹教授在《说静安词(浣溪沙) 一首》才会评价这首词说“近代西洋文艺有所谓象征主义者,静安先生之作殆近之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