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单元计划
2019-11-04 | 阅:  转:  |  分享 
  
(一)单元教材分析共(5)课时第(一)周——第(一)周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
动中,使学生认识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
估测物体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与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重点内容简析及教学措施重点内容: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及米与厘米的关系。4.线段的特征及测量;画线段。5.选择
合适的长度单位的方法。措施:1.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重视实际操作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长度观念。3
.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际实践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二)单元教材分析共(15)课时第(二)周——第(四)周教学目
标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常地计算100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
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数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使学生能够运用所
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
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
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重点内容简析及教学措施重点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3.解决问题。4.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5.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措施:1.重视对教材情境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算理
,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3.以旧知识引新知识,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单元教材
分析共(4)课时第(五)周——第(五)周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
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使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
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重点难点重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画角的方法和用三角尺画角的方法。3.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给角进行分类。难点:1.理解判断
角的大小的方法。2.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3.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重点内容简析及教学措施重点内容:1.认识角。2.认识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4.解决问题。措施:1.注重观察和实践操作,突出角的结构特点。2.让学生借助实物自主建立直角、锐角
和钝角的表象。3以活动为载体,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单元教材分析共(12)课时第(六)周——第(
八)周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编程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知道乘法的口诀是
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
运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感受我国语言文字(体现在乘法口诀中)的独特魅力
,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乘法的意义。2.在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
法口诀。难点:1.理解、记忆、运用2-6的乘法口诀。2.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适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内容简析及教学措施重点
内容:1.乘法的初步认识。2.2-6的乘法口诀。措施: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2.设计
丰富、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非常口诀。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数学思考与表达,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五)
单元教材分析共(2)课时第(八)周——第(八)周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
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学生经历观察、
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在实际
的观察活动中,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点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难点:准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重点内容简析及教学措
施重点内容:1.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3.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措
施:1.精心选择为学生提供的观察物体。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3.运用多种方式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六)
单元教材分析共(11)课时第(九)周——第(十一)周教学目标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来源,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会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编制乘法口诀活动,初步
学会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通过记忆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形成评价反思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7-9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体会乘法口诀的来源。2.能编制口诀,并能用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3.能运用所学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1.能熟练记忆和运用乘法口诀。2.能根据已知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答。重点内容简析及教学措施重点内容:1.7的乘法口
诀。2.8的乘法口诀。3.解决问题。4.9的乘法口诀。5.解决问题。6.量一量,比一比。措施:1.关
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2.通过观察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3.运用乘法口诀的编
制过程和编写规律熟记乘法口诀。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七)单元教材分析共(3)课时第(十二
)周——第(十二)周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钟表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
针走一“小路”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
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时间单位“分”
,知道1时=60分。2.能正确读出几时几分。难点:1.感知时和分之间的关系。2.认识几时几分,会简单的时间计算。重点内容简析及
教学措施重点内容:1.认识分。2.认识几时几分。3.解决问题。措施:1.与学生的日常际相结合,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有关时间的知
识。2.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八)单元教材分析共(2)课时第(十三)周——第(十三)周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发现最简单实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
数学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难点:排列时做不到重复、不遗漏,能抓住已知条件中的关键点进行判断。重点内容简析及教学措施重点内容:1.简单的排列。2.简单的组合。措施:1.精心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2.注重运用多种形式表征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shenyingsh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