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研究进展_魏子沂
2019-11-20 | 阅:  转:  |  分享 
  
21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6]刘凤芝,赵金辉.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黑龙
临床辨证施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辨证不可拘
()
江中医药,20016:26
泥于一方一药,受限于思维定式,应四诊合参,把握
[17]覃丕恩.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荨麻疹120例[J].广西医学,
气血的盛衰,阴阳虚实的夹杂,另外体质的不同对药
2005(10):1650-1651.
[18]王肃杰.麻黄多皮饮加减治疗荨麻疹(风寒束表证)的临床
物的反应也不同,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调整药物药
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量能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
[19]江丽莹,顾民华,陈惠娟,等.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热犯表
中医将瘾疹分为诸多证型,根据证型不同,中医药在
证慢性荨麻疹8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
治疗慢性荨麻疹能随证施治、临证加减,用药灵活,(3):49-50.
[20]王璐璐.消风饮联合角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
各类经典中有诸多针对不同证型瘾疹的经典方剂,
的临床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可以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运用不同组方,能因人、
[21]盘文丽.穴位埋线法治疗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
因时、因地确立方药,与西医单纯应用抗组胺类药物
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6.
[22]张起律.加味当归饮子联合西药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
相比,其针对性与机动性更强。除经方之外,自拟方
疹11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的运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新
()
20106:373-374.
的思路。同时,不同证型的瘾疹中医治法虽各不相
[23]郭静,艾儒棣,段渠,等.当归饮子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
()
麻疹小鼠的机理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6:
同,但笔者查阅文献后发现,大多中药方剂的治疗都
884-887,943.
将祛风止痒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外加益气养血、清
[24]张晓红.二仙止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冲任不调型)的临床
热、散寒等治法。
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25]闫若庸,阎超.白长川教授从邪伏浮络论治慢性荨麻疹[J].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疾病,虽近年
中医研究,2008,21(11):55.
已研制出安全有效地抗组胺类药物制剂,但不能很
[26]王泽辉.中药联合耳穴对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的治疗
好地解决其易复发的问题。中医则取得了良好的疗
作用及免疫机制的初探[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效,减少其复发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指[27]郭静,周策.自拟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
()
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514-517.
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因此
[28]童辉.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
在重视治病祛邪的同时,应当及时调整人体脏腑机
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能的失调,防患于未然,在治疗同时还应注意预防,
[29]杜丽.自拟加减消风散配合西药治疗湿热蕴肤型慢性荨麻
疹的临床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避免过敏原的接触。有学者认为,因其反复发作,故
[30]郭新勇.消风散治疗急慢性荨麻疹38例[J].新疆中医药,
易致患者情志不畅,肝气不舒,可适当加用疏肝理气
2011(3):18-19.
[48]
类药物,调畅情志。
[31]姚小平.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
()
学报,20111:121-122.
综上所述,中医可以通过辨证论治,使阴阳平
[32]李凌云,孙妍彦.消风散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衡,气血调和,内外兼治,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目
()
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2:54-55.
前仍缺乏系统总结的辨证体系及用药规律,以及药
[33]孟祖东,盛晚香,王恒,等.血清白介素-18、-33和IgE水平
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
物剂量的把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医师的经验
()
20154:210-213.
总结,如能总结出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慢
[34]温炬,陈宝田,林中方,等.消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性荨麻疹定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IgE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08(12):1930-1932.
参考文献
[35]阎春林,廖康煌.白三烯在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发病中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的作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10):625-626.
742.
[36]林中方,温炬,陈宝田,等.消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2]金如钧,孙丽萍.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白三烯水平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12:
2009(9):997-999.
2169-2170.
[3]汪伟,胡蓉蓉,丁晶.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型及治疗进展[J].辽
[37]石春蕊,石春波,匡钱华,等.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
()
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20-222.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0):
[4]李敏,张苍,蔡念宁.赵炳南调和阴阳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探
1261-1269.
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6):361-362.
[38]刘觉芳,李慧,陈新宽.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
[5]李彩彩,王少军.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察[J].河北中医,2003(6):433-435.
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7):101-104.
[39]冯霞.中药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J].中国皮
[6]党倩丽,陆学东,张小艳.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
肤性病学杂志,20041:57-58.
()
及IgE水平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4:208-209.[40]郭静.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慢性荨麻疹抗过敏作用及机理研
[7]彭鑫.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思路及针灸治疗取穴规律初探[D].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41]肖红丽.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迟发相过敏反应的影响研
[8]张剑,邓永琼,杨茜,等.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28:549-550.[42]任永振.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66例临床观察[J].
[9]李兴春,张长林,程明.慢性荨麻疹中医研究进展[J].山东中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9):38-39.
医杂志,2011(3):213-215.[43]吴雨泓.玉屏风散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经验总
[10]郭艳辉,彭鑫,潘晓辉.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医结[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研究,2009(1):9-11.[44]沈琴.当归饮子、玉屏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
[11]李志文.从肝论治慢性荨麻疹的理论文献研究[D].北京:细胞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湖北中医学院,2005.
[45]陈红,郭渝南.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
[12]李科峰.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关系研究[J].当代
()
医学,2016(23):160-161.血清IgE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032:151-152.
[46]孔丹暘.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J].河南中医,
[13]张志礼.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
2015(2):359-361.
科技出版社,2000:205-206
[14]高增辉,孙红娜.孙玉信教授辩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举隅[47]强桂芳.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44例[J].实用中医
药杂志,2011(12):830.
[J].光明中医,2010,25(11):1979-1980.
()[48]杜明雪.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和用药规律研究[D].沈阳:
[15]王恩农.荨麻疹的辨证论治[J].医学信息,2009,15:
119-120.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217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