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古代历史主要战役(2070BC-184)
2019-11-24 | 阅:  转:  |  分享 
  
古代历史主要战役(2070BC-184)中国历史|Jeason_Lan甘之战甘之战是中国夏朝之战争,约发生于前21世纪,战斗双方为夏王启
与西方诸侯有扈氏(今陕西户县一带)。启王击杀伯益后,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西方的有扈氏对夏启的夺权不服,起兵反抗。战
前启作《甘誓》声称有扈氏犯了“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大逆不道的罪行,又曰;“用命,赏于祖,弗有命,戮于社”。战斗结果为有扈氏在甘(,
陕西户县,另一说为洛阳附近)被击败,夏军直打到扈地,有扈氏惨败,死伤无数,幸存的有扈氏沦为“牧竖”。此役让启的天子之位更加确立。当
时亦为夏朝之高峰。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
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帝辛伐东夷帝辛伐东夷是商朝末年,东夷叛乱。商纣王(帝辛)纠集全国军队出兵讨伐
,商朝军队在长勺将东夷军队战败,东夷军队遁入山区。最后商朝军队一路追击,攻占东夷营丘城,东夷族残余军队败退往东海一带。讨伐东夷之战
虽然以商朝军队获得胜利,但是连年征战牵制了商朝大量精锐部队,极大的损耗了商朝国力,为其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殷商帝
辛(周朝称之为纣王)军队和周武王军队的决战,史称“武王克殷”、“武王克商”、“武王伐纣”。由于殷商先征西北黎,后平东夷,虽取得胜利
,但是穷兵黩武,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社会和阶级矛盾,招致灭亡,最后兵败自焚,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周公东征周公东征是
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和向东开拓疆土的战争。东征之后,扫灭了殷商贵族残部与周朝宗室内部联合的顽固反抗武力,对周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具
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犬戎之祸犬戎之祸发生于公元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周幽王,镐京残破,于是继位的周平王东迁至雒邑。
犬戎之祸为西周与东周的历史分界事件。犬戎攻周之战犬戎攻周之战发生于前771年,犬戎攻打周朝,以致西周灭亡的战争。周幽王三年(前78
0年),美女褒姒入宫,得到幽王宠爱,并生下一子名为伯服。于是幽王废其正室申后与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做太子。褒姒不爱笑
,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试过许多方法都不成功,最后想到“烽火戏诸侯”的把戏,举烽火将诸侯军队引来,自己则与褒姒观看他们发觉没有敌军时的
丑态,褒姒终于大笑起来。使幽王在喜悦褒姒一笑后,屡次举烽火,而又没有敌军,从此失去诸侯对他的信任,使诸侯不再理会他举烽火。此外,幽
王又任用佞臣虢石父为卿,但国人埋怨。此人善于阿谀奉承,又相当势利。再加上他废申后与太子的事,让申后的父亲申侯很愤怒。前771年,申
侯串连缯国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此时幽王再举烽火求救,已经没有诸侯愿意来救他了。最后幽王、伯服、郑桓公皆在骊山下被杀,褒姒被掳走后下
落不明,犬戎“尽取周赂而去”,西周灭亡。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殷商帝辛(周朝称之为纣王)军队和周武王军队的决战,史称“武王克殷”、“武
王克商”、“武王伐纣”。由于殷商先征西北黎,后平东夷,虽取得胜利,但是穷兵黩武,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社会和阶级矛盾,招致灭亡,最后
兵败自焚,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秦国进攻赵国的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绝”(近年来有
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双方都出动了倾国之师。结果,秦军战胜赵军,并且尽数坑杀投降赵军。长平之战是为战国
形势的转折点。经此一役,秦国天下无敌,六国皆不再有力单独对抗秦军,秦国一统中原只剩下时间问题。长平之战的具体纪录由于秦国焚书坑儒,
已经基本遗失,只能通过考古发掘判断战况,山西长平有长平之战遗址。秦灭六国之战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
灭山东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5年攻打赵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5年的时间,先后按顺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
国,结束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是中国战国
时期,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损失,进攻弱小韩国,使其向齐国求救。是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上将军太子申
被斩杀,次将庞涓阵亡,从此魏国不再有能力与齐秦两国争霸,沦为二流国家。邲之战邲之战,指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于公元前597年在邲
(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的一场大战。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
《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桂陵之战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即围
魏救赵)的战役。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
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而后魏国与
韩国结盟,合攻另一支齐军,是为襄陵之战,最后在楚国与秦国的介入之下,魏、齐签署和约,孙膑释放庞涓。伊阙之战伊阙之战是前293年秦国
将领白起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击败魏、韩、东周三国联军,擒杀联军主将公孙喜的战役,此战秦国共斩首敌军24万。晋阳之战晋阳之
战,发生于战国时期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晋国四大世族大夫,智伯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之间的一场战争。最后智伯被后三者围
剿而死。越灭吴之战越灭吴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晚期战国初期吴和越两诸侯国间的战争。越国虽然在开始时处于弱势,并一度亡国,但越王勾践卧
薪尝胆,经过一系列战争后攻破吴都吴城,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而越国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越王勾践称霸,成为历史上春秋五霸中的
最后一位霸王。??葛之战??葛之战发生在东周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是春秋时代初期郑国在??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
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此战是周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竞相争霸的标志。函谷关之战函谷关之战发生于前318年,战国时代楚、韩
、赵、魏、燕五国联军联合义渠国攻打秦国的一场战争。秦国的东向扩张策略,严重威胁到东方六国。前319年,公孙衍在韩国支持下取代张仪成
为魏国国相,魏王驱逐张仪回秦,并争取各国合纵对付秦国,同时惠施也回国,合纵形势又形成了。前318年,公孙衍发起魏、赵、韩、燕、楚合
纵攻秦之举,以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又游说义渠攻打秦国,配合联军。秦送“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给义渠,以缓其威胁,义
渠国君认为秦国送厚礼其实是暂时的策略,秦国强大终对义渠不利,便乘五国攻打秦国的机会,出兵袭击,大败秦军于李帛。然而五国并不齐心,真
正出兵的只有魏、赵、韩三国,联军攻打函谷关,但是却被秦军击退。前317年,秦国派遣庶长樗里疾率秦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
于修鱼大败赵、韩联军,败赵将赵渴、韩奂,俘虏韩将申差,斩杀联军八万二千人。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事件,《左传
》在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一节中对其进行了记叙。晋文公与秦穆公联手攻打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成功说服了秦穆公,于是秦国不再攻打郑
国,并且还派兵协防郑国,最后晋国不得已,也退兵。郑国得以保全。邯郸之战邯郸之战发生于前259年-前257年年间,是战国时代秦国攻打
赵国与赵、魏、楚三国联军在赵国国都邯郸进行的一场城池攻防战争,严格来说是长平之战的延续。结果,秦国受到了自商鞅变法后少有的一场大败
。鄢郢之战鄢郢之战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
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垂沙之战垂沙之战发
生于公元前301年,秦国、齐国、韩国、魏国四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前301年,秦将庶长奂、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四
国部队进攻楚国,楚国派大将唐眛率军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县境,下游至襄樊入汉
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齐宣王对战事不耐烦,便派周最到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不甘受如此委屈,便对周最说:“对
我来说,撤了我的职务、杀了我,甚至杀了我的全家,这是大王能够做到的;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
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随后,匡章命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边。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
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听后喜出望外,随即选派
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败楚军。楚将唐眛因为联军六个多月没有多大的动
静,放松戒备,等知联军上岸后才仓卒调兵应战。楚军大败,死者数以千计,楚将唐眛战死。垂沙之战以后,联军乘胜攻占垂丘(今河南省沁阳县北
)、宛(今河南省南阳县)、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宛、叶以北的土地为韩、魏两国夺取。唐眛死后,部将庄??率领军队叛变
并引发人民起事,起事队伍一度攻下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将楚国的统治区域分割成几块。秦灭六国之战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
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山东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5年攻打赵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5年的时间,先后按顺
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秦攻百越之战秦攻百越之战亦称秦始皇三征岭南,包括3次战争,第一次为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50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称为秦
瓯战争;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结果为秦朝占领了百越之地,设置了南海、桂林及象郡三郡;第
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国之战。这些战争使到岭南地区首度成为现代中国地理区域内大范围统一政权(秦朝)的领土。(汉平南越
之战后,岭南真正意义上全部纳入大一统政权版图,约在清朝改土归流后,土司制度基本瓦解,该地完整纳入到中央集权体制下)秦蒙恬攻匈奴之战
蒙恬攻匈奴之战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起,秦朝为降低匈奴对首都咸阳及关中地区的威胁而进行的战役。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或作钜鹿之
战)是秦朝末年(公元前207年),秦军与楚军项羽部队在钜鹿(古郡名,今巨鹿县)展开的一场大决战,最后诸侯联军获胜。这是秦末民变中诸
侯消灭秦军主力之一的一次战役。楚汉战争楚汉战争,或称楚汉相争,是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时间一般认定
为前206年-前202年,秦朝灭亡之后开始,一直到项羽于乌江边自刎结束。楚汉战争结束了秦灭之后短暂的分裂局面,是继秦灭六国之后的又
一次中国统一战争。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在前202年发生,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场大战。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境内。项羽楚军约十万人在此战中全军
覆没,刘邦获胜后建立汉朝。公元前203年,陈平与张良力劝刘邦撕毁楚、汉鸿沟和约,“击其暮归”。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
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此时不待更待何时,正是天亡项羽之际,刘邦正有此意遂拿张良、陈
平的建议,趁楚军锐气消磨殆尽的退兵路上之发起追击。不久,汉五年十月(汉军击败楚军取得阳夏(今河南太康),樊哙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
彭越趁项羽向南撤退到夏阳之机,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刘邦趁项羽退军之际率领汉军发起追歼在阳夏
大破项羽率领的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此时,刘邦另派刘贾南渡淮水包围寿春,刘贾很快到达,派人寻找机会招降楚大司马周殷。周殷叛变楚
王,帮助刘贾攻下九江,迎着武王黥布的军队在垓下会合,共同攻打项羽。刘邦与项羽在固陵对峙时,防止项羽南逃派刘贾在寿春招降周殷断项羽向
南逃后路,不久,灌婴、靳歙率领骑兵军团从彭城往固陵而来,刘邦亲自在固陵东边颐乡与灌婴率领的汉军铁骑会合。项羽得知灌婴、靳歙等率领汉
军东来后为防自己被包围,项羽南退守至陈下,刘邦在灌婴、靳歙率领精锐骑兵到来后,发动反攻。汉将宣曲侯丁义率领骑兵和汾阳侯靳强率汉军为
先锋,攻固陵楚军,便击破了楚大将钟离眜的部队,揭开了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胜利的序幕。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汉军参战兵力已超过
60万人,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前军,刘邦调度孔聚
为左翼,陈贺(费将军)为预备军在韩信军后待命,刘邦坐镇中军,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亲率前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
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刘邦即时调度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率领前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
。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楚军在垓下之战中受到决定性失利,然而仍然有着激烈的抵抗。刘邦乃设计令汉兵学唱江东楚国民谣,是夜,四面皆楚歌,
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率八百骑乘夜向南突围,渡过淮水后,身边只剩百余骑。汉军至黎明时才发觉项羽脱逃,
由汉将灌婴率五千骑追杀。楚军一度迷路,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南)被追上。几度冲突后,项羽身边仅剩26人,乌江亭长建议他前往江东,但项
羽自觉起兵有八千江东子弟追随,今日孤身而还,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过江,不久,汉军数千骑追至,项羽令二十六骑下马步战,毙杀汉军五百余
人后,乃挥剑自刎而亡。彭城之战彭城之战在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项羽以三万精兵在彭城(今江苏
省徐州市)一带击溃汉军数十万人,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潍水之战前204年,汉军韩信于齐与西楚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韩信攻破
齐都临淄后向东追击田广,项羽命龙且率号称二十万军援之,韩信佯败之后,采取水攻的方法截断齐楚联军,最后反戈一击,取得最后胜利,为以少
胜多的经典。曾国藩:沙袋塞堵不了大河的水流,因为下面会渗漏,旁边会横溢,除非是严格的堵河工程,否则根本堵不住河水。如果是小河流
,堵住的可能性大,但又不可能对敌军形成杀伤力。“沙囊壅水,下可渗漏,旁可横溢,自非兴工严塞,断不能筑成大堰”。《史记》关于这两次
战役的记载“皆不可信”。他由此得出经验,君子读书,一定要好好考据古籍,同时要加以思考,“必慎思而明辨之”。另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等记载参加汉击齐击龙且战役的功臣战功来分析,击齐汉军并非只有韩信一支。不属于韩信的汉阵营击齐部队计有,陈武军,蔡寅军,丁复军,王
周军,陈涓军,其中丁复明言是吕泽之部下。据载,陈武击齐历下军田既,陈武从反秦时就是一支独立武装,汉二年归汉后,未详所属,垓下会战时独立受刘邦统辖,估计击齐时也是独立行动。而王周、蔡寅都是以都尉破田横、龙且,未言所属,可能也是独立武装。而陈涓等以丞相身份击齐,似非韩信所辖。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南攻荆州之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乌林一线之决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之战,也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水战。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刘备势力迅速崛起,在之后10年占领了荆州(两湖)和益州(四川)大片土地,建立了蜀汉。Jeason_Lan的文档
献花(0)
+1
(本文系学习资料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