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曹氏豫章梅林派大明嘉靖三十五年《双溪宗谱原序》及解读
2019-11-27 | 阅:  转:  |  分享 
  
曹氏豫章梅林派大明嘉靖三十五年《双溪宗谱原序》及解读湖北阳新曹裕义一、双溪原序谱牒之作向仿乎成周命小史掌邦国之志以奠世系序昭穆也故望族
世支分家派别初若不一然而溯其流可以穷其源牵其蔓可以见其本如孟仲季臧东门叔子之出于鲁栾高崔国叔仲东郭氏之出于齐历历可数使无谱以稽之后
何从而知之耶周道衰湻风漓宗法颓圯谱系之不明彝伦之攸斁至缌功袒免之亲以降而富轧贫贵骄贱众暴寡强凌弱相视如涂人者有矣岂不可为长太息哉又
或不知祖之所自出如崇韬拜汾阳之墓大为后世非笑也故曰三世不修比之不孝又曰君子于其祖阙其所不可知吾家旧谱先人永庆公别号仑冈者尝修之上推
祖之所自出则本乎文王第六子振铎者是也由兹而下如汉之平阳侯参唐之翰林学士修洪州刺史璧者固累累而杰出特其间世远人离若世次之残缺昭穆之失
序未必无焉姑阙其所不知惟自仁卿公子如越如道如远如通如达诸公者各省之分迁而越独自七闽建安而江南江南累传而松公豫章之梅林肇梅林累传而瑚
公武林之箭幹源启箭源累传而云一公瑞昌双溪开此物之移而后大者气均宜有以新之而子众多或畜之上九或渐之六二前事虽难以枚举而近代之可徵自云
一以还不犹有彰明较著者乎公生三子长肖八徙下雉水北三肖十迁北港次肖九字信道居祖宅生子二长福九次福十女一适蛟溪王氏福十生子六长曰祥次曰
瑞三曰钟四曰秀五曰奇六曰英泰祥公所生三子宝五宝六宝九宝五生二子长兆十四字兴仁次兆十六字兴义义生洪字景范仁生顶二字景明顶六字景昭明生
忠良昭生忠俊猛烈三人俊生明泰徙田畈次明显迁瀛头泰生三子孟宗文仲宗武季宗进文公昭代初年以人物膺选擢授衡山县事居官清慎於民秋毫无所取正
名最铨衡遂急流勇退享年七十而卒葬龟儿山娶赵氏葬远坑生永常常生仲行行生广定武之先君子也谱牒之修每庭训谆谆及之武痛承先志念吾族散迁各处
如钟公迁湖广武昌县秀公迁湖广咸宁县阻隔辽远固难统宗而会元也若居瑞昌者支而分之派而别之远而不遗繁而不乱与夫文章政事之可观立身行己之可
弍兴家创业之可继者记之颇详尽倘成功犹稍易乎鸣乎惠我后人亦孔之将苟迄百年而降人益伙族亦繁视昔或相倍从其间迁徙分散贫贱富贵众寡强弱又不
可以一律齐当时少者壮壮者老老者物故谱牒不修文献不足世变之下苏明允之尤龙门子之叹郭崇韬之唇泃不免矣如彝伦之道何哉不孝之罪将焉诿吾为此
惧於是谋之庠兄曰旺告诸宗人重修之乃聘族中之有才者董其事善书者腾其稿凡迁徙分散居止靡常记之详也贫贱富贵众寡强弱书之一也溯流穷源牵蔓见
本整整不紊爰録于梓以奠世系序昭穆于永久俾九族之中一本之内尊尊卑卑皆自是而人道明伦彛序蔼然仁让之风怡然敦穆之花向有富轧贫贵骄贱众暴寡
强凌弱者哉此吾之所行苟遂则先人之心庶几少存于万一若夫继志述事之大者尚有望于后世子孙之兴亦谨书以俟焉而巳大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林钟月
吉旦四十三代孙曰武撰书二、断句与释义谱牒之作向仿乎成周1,命小史掌邦国之志2,以奠世系、序昭穆也。故望族世支,分家派别,初
若不一,然而溯其流,可以穷其源;牵其蔓,可以见其本如。孟仲季臧东门叔子之出于鲁,栾高崔国叔仲东郭氏之出于齐3,历历可数。使无谱以稽
,之后何从而知之耶!周道衰4、湻风漓5、宗法颓圯6。谱系之不明,彝伦之攸斁7,至缌功袒免之亲8,以降9而富轧贫,贵骄贱,众暴寡,强
凌弱,相视如涂人10者有矣,岂不可为长太息11哉!又或不知祖之所自出,如崇韬拜汾阳之墓12,大为后世非笑也。故曰三世不修比之不孝;
又曰君子于其祖阙其所不可知13。吾家旧谱先人永庆公别号仑冈者尝修之,上推祖之所自出,则本乎文王第六子振铎者是也,由兹而下,如汉之平
阳侯参,唐之翰林学士修,洪州刺史璧者,固累累而杰出。特14其间世远人离,若世次之残缺,昭穆之失序,未必无焉,姑阙其所不知。惟自仁卿
公子,如越、如道、如远、如通、如达诸公者,各省之分迁。而越独自七闽建安而江南,江南累传而松公豫章之梅林,肇梅林累传而瑚公武林之箭幹
源,启箭源累传而云一公瑞昌双溪开此物之移15,而后大者气均宜有以新之,而子众多,或畜之上九,或渐之六二16。前事虽难以枚举,而近代
之可徵17。自云一以还,不犹有彰明较著18者乎。公生三子:长肖八,徙下雉水北;三肖十,迁北港;次肖九,字信道,居祖宅,生子二:长福
九,次福十,女一适蛟溪王氏。福十生子六:长曰祥,次曰瑞,三曰钟,四曰秀,五曰奇,六曰英。泰祥公所生三子:宝五、宝六、宝九。宝五生二
子:长兆十四,字兴仁;次兆十六,字兴义。义生洪,字景范。仁生顶二,字景明;顶六,字景昭。明生忠良,昭生忠俊、猛、烈三人。俊生明泰,
徙田畈;次明显,迁瀛头。泰生三子:孟宗文,仲宗武,季宗进。文公昭代19初年,以人物膺选,擢授衡山县事,居官清慎,於民秋毫无所取,正
名最铨衡20,遂急流勇退,享年七十而卒,葬龟儿山。娶赵氏葬远坑。生永常,常生仲行,行生广定。武之先,君子也,谱牒之修,每庭训谆谆。
及之武,痛承先志21,念吾族散迁各处,如钟公迁湖广武昌县,秀公迁湖广咸宁县,阻隔辽远,固难统宗而会元也。若居瑞昌者,支而分之,派而
别之,远而不遗,繁而不乱,与夫22文章政事之可观,立身行己之可弍23,兴家创业之可继者,记之颇详尽。倘成功犹稍易乎,鸣乎24!惠我
后人,亦孔之将25,苟迄百年而降人益伙,族亦繁视昔,或相倍从。其间迁徙分散,贫贱富贵,众寡强弱,又不可以一律齐。当时少者壮,壮者老
,老者物故,谱牒不修,文献不足,世变之下,苏明允26之尤龙门子之叹郭崇韬之唇泃不免矣。如彝伦之道何哉?不孝之罪将焉!诿27?吾为此
惧,於是谋之庠兄曰旺,告诸宗人重修之。乃聘族中之有才者,董其事;善书者,腾其稿。凡迁徙分散、居止靡常,记之详也;贫贱富贵、众寡强弱
,书之一也。溯流穷源、牵蔓见本,整整不紊。爰録于梓,以奠世系,序昭穆于永久。俾九族之中,一本之内,尊尊卑卑,皆自是而人道明伦,彛序
蔼然,仁让之风怡然,敦穆之花向有。富轧贫、贵骄贱、众暴寡、强凌弱者哉,此吾之所行苟,遂则先人之心庶几,少存于万一。若夫28继志述事
之大者,尚有望于后世子孙之兴,亦谨书以俟焉而巳。大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林钟月吉旦四十三代孙曰武撰书注释:1.仿乎成周:语出
明代慈城时季照所撰《梦墨稿》第八卷“取士之制倣乎成周”。成周,古地名。即西周的东都洛邑。故址据传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借指周公辅
成王的兴盛时代。2.小史掌邦国之志:语出《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3.孟仲季臧东门叔子之出于鲁,栾高崔国叔
仲东郭氏之出于齐:语出《渊鉴类函》“孟仲季臧同出于鲁也,淤国封印公文伯张同出于郑也,向华汤乐鳞仲老同出于宋也,栾高崔国叔仲东郭同出
于齐也。”孟仲、季臧、东门(复姓)、叔子(复姓)出于鲁国,栾高、崔国、叔仲(复姓)、东郭(复姓)氏出于齐国。4.周道衰:语出《三字
经》“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5.湻风漓:湻同“淳”,湻风,质朴敦厚的
风气。漓,漓俗。浮薄的风俗。6.宗法颓圯:宗法,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颓圯,堕落;败坏。7.彝伦之攸斁:出自成语“彝伦攸斁(yíl
únyōudù)”意思是伦常败坏。8.至缌功袒免之亲:缌功(sīgōng),缌麻与小功。旧时五种丧服中最轻的两种,由亲缘较疏
者服之,借指关系疏远的族人。袒免之亲(tǎnmiǎnzhīqīn),指五服以外的远亲。9.以降(yǐjiàng):表示时间
在后。10.涂人:路人,陌生人。11.长太息:深长地叹息。12.如崇韬拜汾阳之墓:出自“崇韬拜墓”典故,郭崇韬(?~926)中国
后唐名将、谋臣。自称自己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第四代孙。其实没有根据。郭崇韬带领大军西征蜀地时,还特地走了些弯路,来到兴平(今陕西兴平
市)汾阳王郭子仪陵墓,以祭拜先祖之礼,祭奠郭子仪,拜后还洒泪号哭而去。如同演戏一样,这番煞有其事的举动让跟随他多年的属下也觉得滑
稽,背后耻笑不已。?13.又曰君子于其祖阙其所不可知:出自“不附梁公”典故,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因为他后来被封为“梁国公”,所以常见
称呼有“狄梁公”。狄青是宋代名将,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
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意思是说君子不知祖宗出处,宁可留待考证也不会随意攀附,错认祖宗。14.特:只,但。15.瑞昌双溪开此物之
移:瑞昌,县名,位于江西省。双溪,地名。开此物之移,开,即开启。移,指移借。此物,即指双溪这个地名名称。这里指移借武宁箭幹源之双溪
之地名而在瑞昌居地也取名双溪。含有不忘祖源地之意。16.畜之上九、渐之六二:出自《说文》,阳居阳位为道,小畜初九阳爻居本位,阳来自
初爻,故复自道。初九前临重阳,上行困难,宜有咎。然而当位又与六四有应,阴阳交会,遁世而无闷,所以无咎。小畜的综卦是履,根据汉法以爻
循环变卦,履之上九,为小畜之初九。由于履卦“上九”转在小畜之“初九”,履卦“初九”相应地转在小畜之“上九”。这就是相牵而复,所以说
“牵复”。《说文》:坚,刚土也。师古曰:“柔土曰壤,筑土曰坚”。小畜内卦伏坤,初六为柔,六二为坚。坚者,直其正也,方其义也。意思是
说居住地符合畜之上九、渐之六二之易理。17.徵:验证,证明。18.彰明较著: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19.昭
代: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以称颂本朝或当今时代。这里为称颂谱序撰写者曰武公所处的明朝政治清明。20.铨衡(quánhéng):意思
有衡量轻重的器具;品鉴衡量;考核、选拔(人才);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21.痛承先志:痛:这里喻紧要的事。最紧要的事是继承先人遗志
。22.与夫: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跟那的意思。23.弍:从二,从弋,二亦声。“弋”意为“持戈巡逻”。“二”与“弋”
联合起来表示“(每天)第二次持戈巡逻”。这里指对行为的检点。24.鸣乎:呼应。25.亦孔之将:出自《诗经·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
将。”孔:很、甚、极。将:大。指传遍四方。26.苏明允: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散文家。27.诿:推托,把责任推给别人。28.若
夫:至于。译文:撰修谱牒向来为兴盛时代,就像小史掌管王国和王畿(畿:音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内诸侯国的史记,以撰定帝系和世本
那样,来撰定世系,以辨别昭穆的次序。因此有名望的大家族的世代分家派别的谱牒,初看各有不同,然而通过溯其流派,可追其本源;其世系就像
藤蔓一样延伸爬蔓,可见其根本。孟仲、季臧、东门、叔子姓氏源出于鲁国,栾高、崔国、叔仲、东郭姓氏源出于齐国。这些姓氏的姓源清楚分明。
倘使没有谱牒用来稽考,以后从哪里能知道自己姓氏的起源呢?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质朴敦厚的风气变成了浮薄
的风俗,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也败坏了。谱系如果不明了,就会致使伦常败坏,导致五服以外的族亲变得关系疏远,以后就会出现富有者排挤贫穷者
,地位高贵者就会在地位低下者面前变得骄横,还会仗恃自己强大或者人多,去欺侮弱小者,本为族亲,相见却视为陌生路人的人也是会有的。这如
何不让人为之深长地叹息呢!又或不知祖宗的出处,就会像本为后唐名臣的郭崇韬那样,为攀附名人而错拜汾阳唐代名将郭子仪为祖,从而闹出笑话
啊。所以古人说,三世不修族谱,这些后人就是不孝之子。君子不知祖宗出处,宁可留待考证也不会随意攀附,错认祖宗。我家旧谱是永庆公,别
号仑冈的先人尝修的。上推先祖之出处,家族血脉的根本就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公。由这而下,名流贵胄层出不穷,如西汉相国,官至平阳侯的
曹参;唐朝翰林学士曹修;洪州刺史曹璧;杰出者就像成串的果实连续不断。但期间离开故土世代久远,导致谱牒世次残缺,昭穆失序,可能是存在
的,不清楚的姑且留待考证。自仁卿公之子,越、道、远、通、达诸公又分迁各省,而越公独从七闽(福建)建安迁至江南,在江南累传数代而有松
公,松公迁于豫章之梅林肇基,于梅林而累传至瑚公,瑚公迁于武宁之箭幹源。从箭幹源开始又累传至云一公(汝惟公,行云一),云一公移借武宁
箭幹源双溪之地名而在瑞昌居地也取名双溪。而后来子嗣人口众多,宜迁新的居地,这些新的分迁之地或符合“畜之上九”,或符合“渐之六二”的
易学之理。前事虽然难以枚举,但近代可以验证。自云一公以下,世系都是彰明较著,很清楚。云一公生三子,长子肖八(守恭公,行肖八)迁下雉
县(现湖北阳新县)水北;三子肖十(守礼公,行肖十)迁北港;次子肖九(守敬公,行肖九),字信道,居祖宅,生子二:长子福九,次子福十,
还有女一婚配蛟溪一姓王的人家。福十公生子有六:长子泰祥(行千十一),次子泰瑞(行千十二),三子泰钟(行千十三),四子泰秀(行千十四
),五子泰奇(行千十七),六子泰英(行千十九)。泰祥公所生三子:宝五、宝六、宝九。宝五公生二子:长兆十四,字兴仁;次兆十六,字兴义
。兴义公生洪,字景范。兴仁公生顶二,字景明;顶六,字景昭。景明公生忠良,景昭公生忠俊、忠猛、忠烈三人。忠俊公生明泰,迁田畈;次子明
显,迁瀛头。忠泰公生三子:长子宗文,次子宗武,三子宗进。宗文公明朝初年中选,被擢授衡山县事。他居官谨慎清廉,在百姓身上未夺取秋毫财
物,品鉴为最“铨衡”的官吏名分,于是急流勇退,享年七十而卒,葬(瑞昌洪一)龟儿山。宗文公娶赵氏,赵氏殁葬远坑。赵氏生永常,永常公生
仲行,仲行公生广定。我曰武的祖先是道德高尚的人,修撰谱牒,常常会在家庭教育方面耐心地教育后代。到我曰武,最紧要的事是继承先人撰修族
谱的遗志。我常念族亲散迁各处,如(泰)钟公迁湖广武昌县,(泰)秀公迁湖广咸宁县,他们阻隔辽远,所以难以统宗而会元。如迁居瑞昌宗亲的
谱牒,支派记载都很清楚,远而不遗,繁而不乱,跟那文章政事一样可观,存身自立,行为有度可检点,持家创业继往开来,记载都比较详尽。什么
时候才能成功地改变我们这种宗族族谱未统修的情况呢?这需要大家来呼应啊!这将惠及子孙后代,功德传遍四方。假使到百年之后就能更加联合起
来,家族也就能兴盛如从前,热心于宗族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是我也知道,家族中总会有迁徙分散,有贫贱富贵,众寡强弱,也不可能都一样。当时
随着年轻人变强壮,由强壮变老,老人一个个亡故,谱牒不修,文献史料不足,世变之下,像苏明允叹郭崇韬为了拉高自己身份故意错认祖宗的无耻
之事就难免了啊。假若这样,哪里还有伦常之道啊?这就是不孝之罪啊!把责任推给别人吗?我为这事感到害怕,于是我跟既是同学又是族兄的曰旺
兄商议,请求各位同宗重修谱牒。于是聘请族中有才能的人,推荐他们担任撰修谱牒的理事;让字写得好的人,抄写谱牒。所有迁徙分散、居所不定
的都详细记载;贫贱富贵、众寡强弱,也记载一笔。溯流穷源、牵蔓见本,做到严谨不乱。于是爰録刻录在印板上,以奠世系,序昭穆于永久。使九
族之中,一本之内,长幼排序清楚,这都是人道明伦,弘扬和气友善的伦常,使仁让之风怡然,亲厚和睦之花向来拥有。这还会存在富有者排挤贫穷
者,地位高贵者在地位低下者面前骄横,仗恃自己人多强势去欺侮弱小者吗?这是我长久以来所期望的,实现先人期望后代贤能人才辈出的愿望,即
使不容易实现。至于继承先哲的志向来言事理政,尚有望于后世子孙能有杰出的人才,希望能恭敬地了然而书。大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林钟月(六
月)吉旦(节日)四十三代孙曰武撰书三、文献价值1、明确了曹氏豫章梅林派谱牒创修人为曹永庆公谱序明确指出“吾家旧谱先人永庆公
别号仑冈者尝修之,上推祖之所自出,则本乎文王第六子振铎者是也。”意思是说我家旧谱是永庆公,别号仑冈的先人尝修的。上推先祖之出处,家
族血脉的根本就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公。由此可见,曹氏豫章梅林派谱牒乃福十公第八代孙永庆公撰修。谱载“宗文,胜六长子,讳引行,裕一
。迁居石畈,生于元末,明洪武初由选举出身,任衡州府衡山县蔚,七十致仕……”从这里可知宗文公生于元,明洪武初七十致仕任衡山县蔚。“宗
俊,胜六三子,讳秀行,裕三。生于洪武元年戊申八月廿八日戌时……公享年九十三岁殁于天顺庚辰年三月二十五日戌时”。其出生年即公元136
8年,殁于公元1460年。“宗文次子永安,生于洪武壬申年九月廿一日……殁于天顺己卯年二月”。可见永安公出生年是公元1392年,殁于
公元1459年。由此可推算永庆公约生于公元1395年,即大明洪武28年左右。那么他创修曹氏宗谱的时间约为五十年后的公元1445年左
右,即明英宗正统年间。以松公为始迁豫章梅林一世祖则很可能出自永庆公之手,但不外乎之前曹氏豫章梅林派各分支谱系是存在的,否则他创修曹
氏大宗谱牒哪来的依据!也是他第一次将祖源推及了文王第六子振铎公。2、将曹氏豫章梅林派现存的谱序成序时间提前了六十年本序作序时间为大
明嘉靖三十五年六月,即公元1556年。较之大宗《曹氏宗谱》明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静轩公(曹守志)之序早了60年。这是当前曹
氏豫章梅林派谱牒中发现最早的谱序。谱序撰写者为曹曰武。本序原出于洪一双溪老谱,后为咸宁泰秀公(千十四公)后嗣转载于咸宁平阳堂曹氏宗
谱。3、界定了曹氏豫章梅林派世系自北宋云一公始才彰明较著谱序言明“特其间世远人离,若世次之残缺,昭穆之失序,未必无焉,姑阙其所不知
。”“前事虽难以枚举,而近代之可徵”,“自云一以还,不犹有彰明较著者乎。”明确地指出了曹氏豫章梅林派世系由于世代久远,导致谱牒世次
残缺,昭穆失序,可能是存在的,不清楚的姑且留待考证。前事虽然难以枚举,但近代可以验证。自云一公(汝惟公)开始,世系都是彰明较著,很
清楚。而云一公即曹汝惟公,笔者推算,公约生于北宋宋徽宗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4、关于豫章梅林始迁祖松公的身份并未表明,也没有指
出其功名所在,这与后来让曹氏后嗣困惑不解的的曹氏宗谱“松公为校书郎,五老榜”的记载形成了对比。曹参、曹修、曹璧均在谱序中表明了身份
,假若松公是“五老榜”之一的唐末校书郎和诗人,不会不加以表明其身份。5、补全了部分先祖名讳按现存曹氏豫章梅林派宗谱所载,福十公六子
均只有行号为名,依次为千十一、千十二、千十三、千十四、千十七、千十九。本序完整呈现了以上六公的正名分别是:泰祥(行千十一),泰瑞(行千十二),泰钟(行千十三),泰秀(行千十四),泰奇(行千十七),泰英(行千十九)。同时也明确了千十四公(泰秀)“秀公迁湖广咸宁县”的去处,弥补了其迁徙信息。6、厘清了瑞昌洪一乡双溪村地名的来历序言指出“启箭源累传而云一公瑞昌双溪开此物之移”,“双溪”,地名。“开此物之移”,“开”,即开启。“移”,指移借。“此物”,即指双溪这个地名名称。意思是说云一公移借武宁箭幹源双溪之地名而在瑞昌居地也取名双溪。因先祖瑚公以下十二代世居武宁箭幹源之双溪,故迁徙瑞昌洪一后即将此地名移借过来作为新居地之名,有不忘祖恩之意,以此纪念先祖。7、表达了对撰修大宗谱牒的殷切期望序言以“孟仲季臧东门叔子之出于鲁,栾高崔国叔仲东郭氏之出于齐”“崇韬拜汾阳之墓,大为后世非笑也”等典故言明了“富轧贫、贵骄贱、众暴寡、强凌弱者哉,此吾之所行苟”的担忧。提出了“溯流穷源、牵蔓见本,整整不紊。爰録于梓,以奠世系,序昭穆于永久。”的殷切期望,寄望于后世“若夫继志述事之大者,尚有望于后世子孙之兴,亦谨书以俟焉而巳。”这在当今看来仍然有重要意义。某不才,不揣谫陋,试对谱序作此解读,还望方家至正!
献花(0)
+1
(本文系曹氏文昭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