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宝书说方
2019-12-07 | 阅:  转:  |  分享 
  
宝书说方

编者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程宝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善于用针、灸、药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是在方药的研究中,体悟深刻,独具匠心。本报曾开辟《宝书说药》专栏,发表了他用药的心得体会近400篇,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又约请其开辟《宝书说方》专栏,陆续介绍临床用方经验。读者潜心赏之,必能从中收到教益。



宝书说方



正容汤合牵正散治面瘫



广东惠州6岁男孩刘某,2006年3月5日清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并伴有恶风,发热,无汗,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耳下有压痛等兼症,立即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面神经麻痹。医生为患儿安排的治疗方案为: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患部,每日20~30分钟;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强的松等药,注射加兰他敏。治疗20余天,病情未见缓解,患儿却食欲大增,身体发胖,已形成满月脸,生出了淡淡的胡须。其母焦急万分。在朋友的推荐下带患儿到珠海求余诊治。余用《审视瑶函》的正容汤加《杨氏家藏方》的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收效良好。



方药:白附子、白僵蚕各5克,全蝎3克,羌活、防风、秦艽、胆星、制半夏、木瓜、甘草、黄松节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2次分服。同时针刺合谷、地仓、颊车、太阳、下关、翳风、颧髎、承泣、球后等穴位。患者每天在门诊接受针灸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又进行了第2个疗程的治疗。1个疗程后,面部歪斜基本矫正,2个疗程后痊愈。



体会: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俗称吊线风。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顾,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闭阻所致,治疗以祛风通络,养血和营为法。上方中全蝎、僵蚕、白附子祛风化痰,羌活、防风加强祛风散邪之力;胆星、半夏长于化痰,可除阻滞脉络的顽痰;木瓜、松节平肝熄风,和血舒筋。诸药合用,丝丝入扣,故能收到好的疗效。针刺以面部穴位为主,针之,可疏通经络,调节局部的气血循环,矫正歪斜。针药结合,相辅相成,针治标而药治本,标本同治,故能效若桴鼓之应。



2014.07.30



宝书说药

柴胡石膏汤退热真灵



张琪用他几十年的经验证明,柴胡石膏汤的确为退热之良方。我也将此方广泛用于临床,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柴胡石膏汤出自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还可用于感冒发烧、各种感染后发烧、无名高热等病症。



感冒发烧案:李某,男,6岁,主要症状是流涕,咽喉肿痛,咳嗽,发烧38.5℃,诊断为小儿外感发热。用祛风清热之法治之。



处方:柴胡10克,生石膏20克,青蒿、双花、连翘、黄芩、炒麦芽、半夏、杏仁各5克,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3剂。服药当天晚上,高热开始消退,咽喉肿痛减轻,第2天退至37.5℃,咽喉稍红,第3天完全康复。



乳痈高热案:韦某某,女,22岁。产后哺乳期突然右侧乳房疼痛,有一乒乓球大小的硬块,颜色发红,体温39.0℃,寒颤。诊断为乳痈。用软坚散结,通络止痛之法治之。



处方:柴胡15克,生石膏30克,全瓜蒌、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皂角刺、黄芪、蒲公英、丹皮、赤芍、橘核各15克,甘草5克。每日2剂,4次分服,每4小时服1次,连服3剂。服完,患者热退神清,乳肿乳痛消失。



2014.07.31



宝书说方

瓜蒌牛蒡子汤治乳痈



1971年8月我的儿子降生了,尚未满月,妻突发乳痈,左乳头旁边生一鸡蛋大肿块,颜色发红,异常疼痛,高烧39.8℃,头脑昏昏沉沉,浑身直打哆嗦,情况十分危急。服1剂药后,当天晚上妻就感觉到头脑清晰,疼痛有所减轻,高热开始消退。第二天,乳房的红肿处颜色变浅,热度降至37.5℃,疼痛消失大半。第三天,3剂药吃完,热退神情,痛止肿消,一如常人。



用这个方子治疗乳痈,屡试不爽,无有失手者。2004年,我的大女儿生一男孩。一周后因乳头皲裂,导致一侧乳房红肿热痛,发高烧39℃,寒战不已。我立即乘出租车从浦东赶往城隍庙同仁堂药店,按瓜蒌牛蒡子汤的处方抓了3剂药,我亲自为女儿煎药,连煎2剂,分成四碗,每碗约300~400毫升,中午12点开始服药,每隔4小时喝一次,每次喝一碗。下午4点寒颤停止,晚8点热稍降,疼痛减轻。第二天凌晨4点钟,两服药全部喝完,高热降至38.0℃。继续服第3剂药,中午12点服完,两天时间,服药3剂,热退痛止,神清气爽,基本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时,要不断用吸奶器抽出患乳的乳汁,以防乳汁阻滞,加重病情。吸出的乳汁含有热毒,不可给婴儿饮用。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凡是遇到急性乳腺炎的患者,我都用瓜蒌牛蒡子汤治疗,每每投药中的,效如桴鼓,未有不效者。奇怪的是,当今患急性乳腺炎者大都是采用西医的抗生素疗法,打点滴,吃消炎药,不仅治疗时间长、花钱多,而且人也遭罪。医生却把疗效奇特的中医验方置之高阁,弃而不用,真是可惜。



瓜蒌牛蒡子汤出于《医宗金鉴》,组成为:



瓜蒌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黄芩、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皂刺、金银花、陈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我在治疗乳痈时,对原方作了小小的加减,改为:全瓜蒌、牛蒡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皂角刺、黄芪、蒲公英、丹皮、赤芍、橘核各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每日1~2剂,多次分服,每4小时服1次,连服3剂。乳痈发病急迫,常伴有高热,加入生石膏,可增强清热效果。另外,用三棱针点刺膏肓穴及其周围1寸处(与乳痈的对应点)放血拔罐,也有特效。



2014.08.06



宝书说方

活络效灵丹临证有效验

活络效灵丹源自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载:“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痛臂痛,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淹瘀。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5钱。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腿疼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痛,加生桃仁、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余在临证中加味使用,治疗多种疾病皆有效验。



下肢静脉炎



方药: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茯苓、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五灵脂、秦艽、羌活、元胡、白芷各50克,桂枝、附子、肉桂各30克,甘草2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



用法: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



主治: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疼痛。



体会: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等病多因寒滞血脉、郁阻不通所致。治当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加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补血活血;加黄芪、茯苓补气,利水消肿;加桂枝、附子、肉桂温阳逐寒;加牛膝、杜仲、秦艽、羌活祛湿除痹;加五灵脂、元胡、白芷、蜈蚣、全蝎通络止痛。在临床中治疗多例,多在3个月时出现明显疗效,浮肿消退,下肢力量增强,多在6个月复元。



冠心病心绞痛



方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葛根、山查、郁金各50克,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瓜蒌、川楝子、元胡、生地、炙甘草各50克。气虚者加黄芪、红参各100克。



用法: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体会:2002年春,老父已91岁,突发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危急,入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救治。配合服用汤剂,收到良效。出院之后,配成丸药服用,心绞痛很少发作。回家休养,心绞痛很少再犯。方中活络效灵丹加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活血化瘀;加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强心生脉;加葛根、郁金、山楂、瓜蒌、川楝子宽胸理气;加生地、炙甘草,仿《伤寒论》炙甘草汤之意,以缓解“心动悸”之症;年老气衰,故加参芪以补之。所用药物,皆对证而设,故能收效。



手臂肿痛



方药: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川芎、三七、蒲黄、五灵脂、车前子、茯苓、黄芪、鸡血藤、白术、桃仁、红花、泽泻、苍术、牛膝、黄柏各50克,全蝎30克,蜈蚣10条。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患者张某某,男,29岁,手红肿疼痛,双手轮换发作,双臂僵硬,失去劳动能力。多方求医,久治不愈。余诊为热痹,投以活络效灵丹加三妙散(黄柏、苍术、牛膝)清热燥湿;加桃仁、红花、鸡血藤、川芎、三七,活血化瘀;加黄芪、车前子、茯苓、白术利水消肿;加蒲黄、五灵脂(失笑散)、全蝎、蜈蚣通络止痛。服用一料丸药后,收效明显,手已不肿不痛,恢复劳动能力。再用一料诸症皆除。



2014.08.11



宝书说方

燮理汤与化滞汤治痢疾



1978年夏天,黑龙江省一林业局子弟中学姚校长患痢疾住院治疗,各种抗生素叠进,止痢药片频服,一周后病情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严重,每天不停地便出红白相间、鱼冻样便,家属只好把两张床并起来中间留一道缝,让他躺在中间,下面放便盆盛接之。当时我正在该中学任语文教员,业余时间钻研中医。姚校长之妻找到我,说:“校长快不行啦,你救救他吧!”我立即赶到病房看望,当时校长已十分衰弱,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翻身都很困难。校长对我说:“西药对我这个病已经没有办法了,你给我开汤药试试吧。”那时我正在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上记载燮理汤治疗老年、儿童、妇女等体质虚弱病人寒热交错的痢疾,疗效极佳,就按原方给他开了3剂。家属抓来了药,立即给病人煎服。服完1剂排便明显减少,服完2剂,腹痛消失;服完3剂,泄痢停止。只用了三天时间,重病就获愈。为了防止病情复发,我又按张锡纯治痢之法开了3剂化滞汤,服完患者就可以坐起来进食了,气力渐复,一如常人。其妻感激地对我说:“你救了校长一命啊!”从此之后,凡是遇到痢疾患者我都按照张张锡纯氏之法治之,常获手到病除之效。



燮理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药:生山药30克,金银花15克,生杭芍20克,牛蒡子(炒捣)10克,甘草5克,黄连、肉桂(去粗皮)各5克。单白痢,加生姜;单赤痢,加地榆;血痢,加鸦胆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这首方剂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虚人、弱人、老人、小孩的痢疾最为适宜。痢疾发病,是因为寒火凝结下焦,瘀为脓血,留滞不下,而寒火交战之力又逼迫之,使之下也。故方中黄连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二药等分并用,阴阳燮理于顷刻矣。白芍协同甘草,即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且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补气养阴。



痢疾之噤口不食者,必是胆火逆冲胃口;里急后重者,必是肝火下迫大肠,故白芍能治之。滞下久则阴分必亏,气化不固,故用山药滋脏腑之真阴,固下焦之气化。牛蒡子能通利大便,以泻寒火之凝结。金银花善解热毒,以防肠中之溃烂。单白痢,病在气分,故加生姜以行气;单赤痢,病在血分,故加地榆以凉血;痢中多带鲜血,其血分尤热,故加鸦胆子大清血分之热。



化滞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初起者。生杭芍50克,当归25克,山楂30克,莱菔子(炒)2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若身形壮实者,可加大黄、朴硝各10克下之。



2014.08.13



宝书说方

炙甘草汤乃心律不齐良方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该书中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本方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疗效确实,屡试不爽。一般服用20~30剂,可收良效。



药用:炙甘草、生地、党参各15克,阿胶、桂枝、麦冬、麻仁各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大便溏去麻仁,加酸枣仁;心悸加龙齿、朱砂;病毒性心肌炎邪盛加黄芩、公英、大青叶。心气虚者,去麻仁、阿胶、生姜,加人参、黄芪、五味子;心阳虚者,去麻仁、阿胶,加重桂枝用量至30克,附片5克;心阴虚者,重用生地、麦冬,再加玄参;心血不足者,加当归、赤芍、丹参;心痛甚者,加丹参、元胡、赤芍、三七等;瘀血阻滞者,加丹参、三七、元胡、郁金、檀香。



病案1



李某某,男,27岁。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心律不齐,睡眠不好。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党参、阿胶、生地、丹参、夜交藤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炒枣仁20克,黄连、桂枝各10克,肉桂、干姜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兼证为睡眠不好,因心主神明,心气虚,故失眠多梦。方中加丹参、夜交藤、炒枣仁,加黄连、肉桂(名交泰丸)宁心安神。



病案2



刘某,女,35岁。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心律不齐,晚上频发。胸痹。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太子参、阿胶、生地、苦参、全栝楼、当归、丹参、麦冬、五味子、川芎、黄芪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用法同前,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昼为阳,夜为阴,夜间频发,心阴不足也,心阴心阳不相接续也。故重用太子参、阿胶、生地滋心阴,佐以桂枝、干姜以温心阳,阴阳共理。方中加丹参、麦冬、五味子名曰生脉饮者,养心神、补心力也。加四物汤、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龙骨、牡蛎摄敛心气,苦参、栝楼宽胸理气。尤其是苦参,据现代药理研究该药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用以为主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较好疗效。诸药合而为方,巧妙配合,药症合拍,故收捷效。



病案3



韩某某,女,56岁。心慌,气短,口苦咽干,胸闷,乏力,心律不齐,睡眠不好,全身浮肿,晨起尤甚。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沙参、太子参、阿胶、全栝楼、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茯苓、白术、柏子仁各15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用法同前,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兼证为睡眠不好,心气虚弱之故也,故加生脉饮(丹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宁心安神。全身浮肿,水液代谢失常也,故加苓桂术甘汤(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温阳利水也。口干舌燥,阴液不足也,故加沙参、重用生地、栝楼,以滋阴润燥也。



服10剂后,症状缓解,又服10剂,诸症消失。原方加量,制成丸药,服用1个月,病未再发。



2014.08.22



宝书说方

地黄饮子治小脑萎缩

1980年秋天,我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张琪老师进行临床实习。一天,一个重症患者求诊。患者20多岁,1米85的大个,在一次火灾中救火时被浓烟薰倒,昏迷不醒。经抡救,保住了生命。但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小脑萎缩,出现失语,步履蹒跚,需两个人扶持,才能勉强走几步。在上海、北京等地多方求医而未能见效。西医诊为不治之症。患者家属执意让张琪治疗。张琪先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服用数月后,未见丝毫效果,便改投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的地黄饮子。服用半年后疗效渐显,一年后,患者康复,结婚生子,创造了奇迹。我亲身经历了患者康复的过程,并且亲自对患者做过追访,故深信不疑。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近30多年,但至今我仍记忆犹新。该方是主治喑痱的名方,对于中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还可用于治疗脊髓空洞症、脑挫伤后遗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萎缩、痴呆症等,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1990年前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孟某,40多岁就感到精力不济,记忆力减退,经常昏睡,做CT,确诊为脑萎缩,余告以此方治之。他用此方制成丸药长期服用,数年后,再做CT检查,脑部发育正常,无萎缩现象。至今年近花甲,仍在领导岗位上忙碌着,精力充沛,无不适感。

方药:熟地、巴戟天、山萸肉、石斛、麦冬、肉苁蓉、茯苓各15克,附子、五味子、菖蒲、远志各10克,肉桂3克,薄荷1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偏阴虚,去附、桂,加鳖甲、旱莲草、竹沥、胆星;脊髓空洞症,加人参、黄芪、女贞子、山药;脑挫伤后遗症,加龙骨、生铁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加紫河车、菟丝子、木瓜、鸡血藤、千年健;脑萎缩,痴呆症,加紫河车、淫洋藿、益智仁、红参、鹿角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喑痱(喑者,不能言也。痱,足废也。《素问·脉解篇》:“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沉迟细弱。可用于中风不语,偏瘫之属于阴阳俱虚者。



2014.08.27



宝书说方

加味三妙丸疗痛风热痹



2001年3月27日,吾友吕豪兄因脑梗死住院治疗,偏瘫稍有好转,痛风之证又作,左侧踝关节红肿热痛,彻夜难眠。诊为热痹,立以笔者经验方加味三妙丸速治之。

方药:苍术、黄柏、牛膝、当归各20克,金银花、生石膏、泽泻各30克,柴胡15克,全蝎5克,蜈蚣1条,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解:加味三妙丸方中苍术苦温以燥湿,黄柏苦寒以清热,牛膝导热下行,使湿热得清,得燥,得导,无有不除矣,故曰“三妙”。加当归以活血宣痹,加双花、柴胡、生石膏以清热利湿,加泽泻、薏苡仁以除湿通络,加全蝎、蜈蚣以搜风定痛,加甘草以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恰当,丝丝入扣,服用3剂后收到肿消痛止的良效。加味三妙丸病情急时以汤剂服之,病情缓时以丸散剂服用也可。

另以加味三妙丸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痹症,效果甚佳,一并介绍之。



2008年8月,患者林某某,左脚拇指关节红肿疼痛,发病已有半年之久,多方治疗,未能获效。诊为热痹,用上方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之法治之。以丸治顽,仿张锡纯活络效灵丹之一,加入丹参、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再加入薏苡仁、雷公藤、五灵脂、乌稍蛇,提高祛湿止痛的功效。



方药:苍术、黄柏、牛膝、当归、双花、生石膏、泽泻、柴胡、全蝎、薏苡仁、丹参、制乳香、制没药、五灵脂、鸡内金、黄连、雷公藤、三七各50克,乌梢蛇30克,蜈蚣10条。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另用海桐皮汤洗之。半月之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疗效甚佳。海桐皮汤出自《医宗金鉴》,方药组成如下:



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艾叶、荆芥各15克。



研为粗末,装入白布袋中,煎汤熏洗患处。



2009年8月又治一周姓患者,男,74岁,离休老干部,素有痛风之虞,当时他从天津回陕西华县探亲访友。痛风突发,双脚踝关节红肿疼痛,走路困难,需要拄杖而行。适逢余在当地中医院出诊,患者家属开专车前来求治。用加味三妙丸方,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连用3剂。另用海桐皮汤洗之。患者服用加味三妙丸3剂,海桐皮汤浸泡3天,脚踝部红肿基本消失,不用扶杖,即可自由行走。患者自述,以前犯病,没有个十天半个月都不能缓解,如此顽疾,一剂知,三剂效,真神啊。又投3剂,病即告愈。继用丸药以巩固疗效,药方同上。



2014.08.28





宝书说方

土槿皮酊治疗灰指甲



灰指甲是一种发生在人指甲上的传染性疾病,现代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它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能引起灰指甲的病原真菌有许多种,最新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灰指甲主要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种真菌感染引起,且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手指甲或脚趾甲出现异常并不一定就是灰指甲。许多皮肤病及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甲改变,如银屑病、湿疹、连续性肢端皮炎、雷诺氏症等,引起的甲病在症状上与灰指甲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应该加以区别。



灰指甲患者应该注意:不要用有甲癣的人用过的剪刀,更不要剪伤甲头皮肤,以免感染。治疗甲癣较麻烦,要有耐心。发现灰指甲(灰趾甲)后,一定要积极、早期治疗,以防传染给其他指甲或其他疾病!笔者经验方土槿皮酊治疗灰指甲效果不错,大家不妨试试。



处方:土槿皮、大风子肉、花椒、百部、皂刺、黄精、生川乌、生草乌、明矾、五加皮各15克,9度米醋750克。



用法:将药切碎,入醋中浸泡,每日震荡数次,一周后去渣备用。每天将患甲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浸泡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15~30天,可以见效。配制时,一定要注意,川乌和草乌用生的,炮制后的药效会大大减低。该药有一定的毒性,切勿内服,也不要误入眼、口、鼻中。如果局部皮肤破溃,则停止使用。



体会:2003年初的一天,笔者乘下午一点半从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乘大客车回哈尔滨,同车的清河林业局一位中层领导干部杨某某告诉我,他哥哥患灰指甲病已多年,久治不愈,使用我配制的土槿皮酊浸泡患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到半个月就好了。



这个反馈的信息很重要,这说明这种治法治疗灰指甲是有效的,可以推而广之,广泛应用。灰指甲是一种基层劳动者易患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难以治愈的顽疾,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自己临床上的收获之一。





2014.09.12



跟师仝小林随笔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给老人一点阳光



□马艳红航空总医院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以阳气为本,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阳气盛则健,阳气衰则病。《内经》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老年人的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情绪抑郁等多与阳虚、命门火衰有关。仝小林教授临证中喜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等药温补肾阳,称之给老年人一点阳光,阳光灿烂自然心情舒畅,阴霾可去。下面这则病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刘某,男,76岁。2013年12月17日就诊。血糖升高10年,糖尿病肾病III期。刻下胸闷气短,心电图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50/分。皮肤瘙痒,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乏力,行走不便,纳呆,胃脘胀满,夜尿频,每晚3次,大便可,眠差多梦,情绪低落。形体肥胖,腹部饱满,舌红苔薄黄,舌底络脉瘀阻,脉沉细缓。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肌酐Cr145mmol/L,尿素氮BUN9.8mmol/L,尿酸UA470mmol/L,BP:150/60mmHg。

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仙汤

处方:生黄芪30克,薤白15克,瓜蒌仁15克,清半夏15克,丹参15克,生大黄6克,水蛭粉3克(分冲),泽泻15克,威灵仙15克,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枸杞子15克。28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述皮肤痒减轻60%,下肢浮肿消失,心率增加,心电图示心率62次/分,大便可。舌暗红舌苔薄白,舌底脉络瘀阻,脉沉细无力。Cr125mmol/L,BUN9.0mmol/L,UA465mmol/L。BP:120/76mmHg。上方威灵仙加为30克,去仙茅15克,加巴戟天15克。

三诊,患者胸闷气短减轻,皮肤痒减轻80%,情绪低落好转,心率增加,心电图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70次/分。Cr97.5mmol/L,BUN7.8mmol/L,尿酸UA420mmol/L。舌红少苔舌底瘀近闭,脉细小数。二诊方去瓜蒌15克,泽泻加为30克,加茯苓30克,黄柏15克,白鲜皮15克,茵陈15克(先煎)。



后患者病情稳定,改用水丸长期服用巩固疗效。



该老年患者,患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虚实夹杂。仝小林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仙汤。从舌脉症状来看,患者痰瘀互阻,且年事已高,脾肾两虚,故治疗中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二仙汤为妇科、内分泌科常用方剂。原方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能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用于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不独为女性所用。研究表明,二仙汤有延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衰老和增进该轴功能的双重药效。仝小林经常应用仙茅、仙灵脾刚柔相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仝小林认为,物质匮乏、能量不足、信息失控是老年病三大特征。从西医角度看,是内分泌系统中垂体、肾上腺、性腺等功能不足。从中医角度看,是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气机不利。故温补脾肾、扶正培元、调畅气机是治疗老年病的通则。温补脾肾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尤其是仙灵脾,效果很好。仙灵脾又名淫羊藿,味辛甘、温,功能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据药理研究,仙灵脾具有降压、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糖、抗炎等多种作用。仙灵脾与人参、附子同用,可壮命门之火,大补元气。仙灵脾、仙茅、枸杞子三药合用可温肾火、补肾精,仙灵脾确实是治疗老年病的一味良药。



2014.09.17



宝书说方

大柴胡汤治急性胰腺炎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有名的经方之一,是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笔者用其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效果甚好。《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说:“(大柴胡汤)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热结。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和剂也。”



方药组成: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各15克,大黄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胸闷,加郁金、青皮、木香;黄疸,加茵陈、栀子;呕吐,加左金丸(吴萸、黄连);胁痛,加川楝子、元胡;结石,加金钱草、海金砂。发热,加生石膏。



主治:少阳(目眩、口苦、胸满、呕吐、寒热往来)、阳明(潮热、谵语、狂乱、不得眠、烦渴、自汗、便闭)同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不止,心下痞硬或心下胀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有力。可用于热多寒少的疟疾、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



急性胆囊炎(低热,倦怠,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与压痛,较重者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有结石者可伴有绞痛,有的发展至浆膜刺激腹膜时右上腹有压痛或反跳痛,多有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加茵陈、栀子、黄连、苦参、金钱草;急性胰腺炎(病变的胰腺为急性水肿性改变或急性坏死性改变,病人有剧烈而持续的中上腹疼痛,以左侧为重,恶心、呕吐、黄疸、发热、休克等症状亦常见)加川楝子、元胡、牛蒡子、黄芩、苦参、芒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1968年前后文化大革命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军代表患急性胰腺炎,腹痛难忍,西医专家主张手术治疗,军代表不同意,请中医专家会诊。我的恩师孟广奇教授应邀而至,处以大柴胡汤。随行的一位青年教师小声对孟广奇教授说,再加羚羊角5分。回来的路上,孟广奇询问加羚羊角之故,青年教师说,一剂大柴胡汤价值只有几毛钱,人家会嫌贱而弃之。加羚羊角药价贵了,花的钱多了,身价相符,当官的才能接受。孟广奇笑而不答。服药后,军代表的病情迅速缓解,不日而愈。有人对孟广奇说,哈医大给你贴大字报啦!你用中药把军代表的病治好了,大字报呼吁要搞中西结合呢!



另外天津南开医院在大柴胡汤基础上,通过大量临床总结出一则方剂,名曰清胰汤1号,也是一首疗效卓著的经验良方,录之以备参考之用。



方药:柴胡、白芍、大黄(后下)各15克,黄芩、胡黄连、木香、元胡、芒硝(后下)各10克。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5克;湿热重者加茵陈、栀子、龙胆草各15克;呕吐重者加竹茹10克,代赭石30克;食积者加炒莱菔子、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各15克;腹胀者加厚朴、枳实各15克;有瘀块者加穿山甲、三棱、莪术各15克;肩背痛加瓜蒌、薤白各15克;体虚中寒者去清热解毒及通利攻下药,加附子、干姜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体会: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止痛;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黄芩、胡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止痛;元胡、木香活血理气,化滞止痛;大黄、芒硝通里攻下,泻热止痛。诸药合用,治疗以肝郁气滞、脾胃蕴热、腑实便结为主的急性胰腺炎最为中的。随症加减用药,其效更彰。



急性胰腺炎属于急腹症范畴,病情发展十分急剧。一旦确诊,医者千万不可犹豫,应抓紧时机尽快投药,方能挽狂澜于既倒,止疼痛于顷刻。奈何今之某些医者,视先人之经验如虚无,置效验之良方于高阁,实为可惜。



2014.09.19



宝书说方

内托生肌散治术后牵拉痛



内托生肌散出自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本是一首治疗疮疡的药方,“治瘰疬疮疡破后,气血亏损不能化脓生肌,或其疮数年不愈,外边疮口甚小,里边溃烂甚大,且有串至他处不能服药者”。因其善于化脓生肌,推而广之,用于治疗急性冠周炎、骨髓炎、直肠息肉术后便血、急性胰腺炎术后牵拉痛、各种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等,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常在临床中用之,确有效验。



方药:黄芪200克,甘草100克,生乳香、没药各75克,白芍100克,天花粉150克,丹参75克。急性冠周炎,加泽兰、白芷、金银花、连翘;骨髓炎,加皂刺、党参;

直肠息肉术后便血,加椿根皮、大黄;急性胰腺炎术后牵拉痛,加元胡、川楝子。



用法:上药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日服3次,每次1丸。



体会:《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此方重用黄芪补气分以生肌肉,有丹参以开通之,则补而不滞,有花粉芍药以凉润之,则补而不热,又有乳香、没药、甘草化腐解毒,赞助黄芪以成生肌之功。况甘草与芍药并用,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能双补气血则生肌之功愈速也。”1970年前后,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一姓兰的科长患急性胰腺炎术后一月余,手术部位疼痛难忍,遂请哈医大的金教授和黑龙江中医学院的孟广奇教授会诊。金教授是外科专家,只开了些止痛药。孟广奇处以此内托生肌散方,服用几天后竟获奇效。从此之后,孟广奇多次将此方用于治疗各种术后牵拉痛,均获良效。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曾用此方治疗久不愈合之疮疡,收到奇效。2009年9月,李某某患喉癌,手术切除后颈部伤口月余仍不愈合,笔者用本方作汤剂服之,10天后,伤口平复。



2014.09.24



宝书说方

强肾丸治男性精子成活率低



男性精子成活率低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中医将之归于肾虚之范畴。一般都兼有阳痿、遗精、性功能低下等症。笔者自拟强肾丸一方用于临床,有改善性功能、增加精子成活率的作用。

方药: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阿胶、山茱萸、山药、熟地、茯苓、泽泻、丹皮、菟丝子、车前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金樱子、淫羊藿、肉苁蓉、雄蚕蛾、韭菜子各50克,蛤蚧2对。

主治:精子缺乏症、精子成活率不高。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和丸,每丸重10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3~4次。

体会:此方源于《清太医院配方》中的加味五子衍宗丸,方下云:“添精益髓,扶阳助阴,滋肾经不足之水,平命门有余之火。久服令人眼目精明,乌须黑发,延年益寿,步履强健,广育种子,充足气血,效难尽述。中年人常服,助颜不老。”

善补阴者当从阳中求之,善补阳者当从阴中求之。本方用六味地黄丸(山萸肉、山药、熟地、丹皮、茯苓、泽泻)滋阴补肾,三补(山萸肉、山药、熟地)三泻(丹皮、茯苓、泽泻)药性平和,补而不滞;五子衍宗丸(菟丝子、车前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补肾填精;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加阿胶、紫河车、蛤蚧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气血,调和阴阳;加金樱子、淫羊藿、肉苁蓉、雄蚕蛾、韭菜子补肾壮阳。合而为方,气血双补,阴阳共调,能改善肾虚诸症,提高精子成活率。



2014.09.26



宝书说方

静脉通治下肢重度浮肿



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邱某,50多岁,钳工,几十年都在车床上站立工作。患双下肢浮肿多年,起先只感到腿部沉重,疲乏,偶尔出现刺痛。数年之后,大腿和小腿肿的几乎一样粗细,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局部疼痛难忍,站立时症状加重,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辗转数家医院,各种药物叠进,均未见效。观其色,面白无华;察其脉,沉迟虚弱。辨其证,属气滞血瘀、寒湿凝结而成。故用补气活血、祛湿通络之法治之,方用笔者经验方静脉通治之。

方药:黄芪、当归、薏苡仁、水蛭各50克,金银花100克,连翘20克,丹参、玄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生地、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陈皮、防己、苍术、黄柏各50克,制附子、肉桂、米壳、甘草各3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1各月为1个疗程。

体会:方中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生地、红花、桃仁)补气血,固本原;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当归拈痛汤(薏苡仁、防己、苍术、黄柏)利湿消肿;加米壳、蜈蚣、全蝎通络止痛;加金银花、连翘、玄参解毒散结;加制附子、肉桂温阳利水。寒热并用,通补结合,标本同治,气血共理,故能收效。

服用3个月后,获得显著疗效,浮肿渐消,疼痛减轻,走路感觉轻松。约用了半年时间,病霍然而愈。此后,笔者用静脉通治疗下肢肿胀疼痛病案多例,均收到较好疗效。



2014.10.08



宝书说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疗癫痫



癫痫,又称痫症、羊痫风,是因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而成的一种精神疾病,主要症状为:突然意识丧失,发则扑到,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方醒,一如常人。明代鲁伯嗣《婴童百问》中说:“发痫者,小儿之恶病也。幼小血脉不敛,骨气不聚,为风邪所伤,惊怪所触,乳哺失节,停滞经络而得之。其候神气怫郁,瞪眼直视,面目牵引,口噤涎流,腹肚膨紧,手足搐掣。”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癫痫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中医生理认为“肝主筋”,“面目牵引”,“手足搐掣”,筋病也,责之于肝。肝性刚,最忌刚药压制,宜育阴潜阳,以柔克刚,因势而利导之,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最为合拍。

曾治患儿刘某,男,10岁。患病已三、四年,癫痫经常发作,每隔三、五天就要犯病一次,犯时全身抽掣,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吃卡马西平,控制不了,换吃妥泰,亦未能获效。经人推荐,来我诊室求治。用和解肝胆、潜阳熄风之法治之。

方药组成:柴胡、黄芩、清半夏、茯苓、天麻、钩藤、僵蚕、地龙各10克,龙骨、牡蛎、灵磁石、石决明各35克,桂枝、大黄、甘草各5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盖由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加龙骨、牡蛎、大黄、桂枝、铅丹而成,《伤寒贯珠集》中说:“方用柴胡、桂枝以解其外而除身重,龙、牡、铅丹以镇其内而止烦惊;大黄以和胃气,止谵语;茯苓以写膀胱,利小便、人参、姜、枣益气养营卫,以为驱除邪气之本也。如是表里虚实泛应曲当,而错杂之邪,庶几尽解耳。”《伤寒论类方》中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心悸。”《类聚方广义》中说:“治狂证,腹胸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于床者;又治痫症,时时寒热交作,郁郁悲悲,多梦少寐,或恶接人,或屏居暗室,殆如劳瘵者。狂痫二证,长服此方无懈,则免屡发之患。”古人盛赞此方之效,实乃经验之谈也。加入天麻、钩藤平肝降逆,僵蚕、地龙化痰散结,息风止痉,磁石、石决明重镇安神。合而为方,效力大增。患儿服完10剂,发作次数减少,每周只发作1次。效不更方,继续服用10剂后,每月仅发1次。服30剂后,病情得到控制,数月未发作,已能正常上学,智力与其他小孩无异。

又治患者许某某,女,31岁。癫痫经常发作,每次晚上发病,有时1周1次,有时10天1次,有时1、2个月1次。自述癫痫发作时,头脑清楚,但不能说话,想动又动不了,左腿抽搐,口向右流口水,大约5分钟后身体恢复正常。患病已8年,平时手脚发凉。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天麻、钩藤、僵蚕、地龙、磁石、浮小麦、桂枝等药治之。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30剂,病已很少发作。



2014.10.10



宝书说方

安冲汤治崩漏

1975年前后,恩师孟广奇老师告诉我,他解放前在黑龙江省通河县行医时,曾用安冲汤治疗城西一个农妇的崩漏重症,效若桴鼓之应。那时农村生活条件很差,患者丈夫赶了一辆牛车接他出诊。牛车慢悠悠晃荡了两个多小时,才到病人家中。进门一看,一位中年妇女面黄肌瘦、披头散发坐在炕头,用被子捂在身上取暖。目光呆滞,语言有气无力。诊脉时,患者掀开被角,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孟广奇诊为芤脉,断定为崩漏。患者然诺,说已经大出血一个多月了,吃什么药都不好使。孟广奇以《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安冲汤治之,处方如下:

白术30克,黄芪29克,煅龙骨、煅牡蛎各50克,山萸肉20克,白芍15克,海螵蛸15克,茜草15克,川断15克,棕炭10克,五倍子15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服用完5剂后,延续1个多月的崩漏戛然而止。患者丈夫十分高兴,特意借了一辆马车,再次请孟广奇出诊。效不更方,再用上药5剂,获得痊愈。数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自此之后,我便用此方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每获良效。我认为,近百年来,中医名家张锡纯,后学之楷模也;其书《医学衷中参西录》,习医之津梁也。张氏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建立中医医院的第一人,是倡导中西医结合的先锋队员。他为中医事业的发展立功至伟。他治学严谨,自创几十首方剂,大多都能经得住临证的考验,用于临床,每获佳效。从事中医临床的人如果不读张氏之书,不用张氏之方,则是终生遗憾。中医的发展更多需要的是张锡纯这样的实干家。

本方还可用于治疗少女经血不止、中年妇女血崩、上避孕环后阴道出血不止等病症,均能获得可靠的疗效。原书中记载:偏热加生地15克;偏寒加附子10克;血多阳脱加人参30克,附子10克;大怒之后血崩加柴胡15克。临床使用时可作参考。



2014.10.13



宝书说方

皂角苦参丸治牛皮癣

珠海一位60岁的牛皮癣患者张某某,男,60岁,被疾病折磨近二十年,主要症状为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下肢成片,奇痒,搔之出血,久治不愈。服用我给他开的丸药2个月,病情大为好转。

方药:白附子、何首乌、威灵仙、白蒺藜各50克,蔓荆子30克,枫子肉60克,青风藤30克,葶苈子50克,明天麻30克,苦参175克,皂角50克,独活50克,连翘30克,砂仁20克,川芎50克,党参20克,荆芥25克,牛膝50克,白芷60克,当归60克,全蝎50克,制草乌30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胡麻仁50克,苍术30克,杜仲30克,白花蛇2条,甘草30克,枸杞子5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该患者服用一料药,约2个月,皮疹处的红色全部消失,瘙痒感减轻大半,收到卓效。又有一位神经性皮炎患者,服用上方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方苦参皂角丸,出自《医宗金鉴》,治疗“粟疮作痒,日久肤如蛇皮者”。全方用药颇为繁杂,但仍以补血活血、清热解毒为主。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有些成方都是医家根据临床经验总结而成。某些药理作用,尚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今人切不可盲目否认之,而置良方于不顾。



2014.10.15



宝书说方

旋覆代赭汤治顽固性呕吐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方由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半夏、甘草、大枣组成,主治太阳证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病案1

1980年前后,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医院的一位护士前来找我,哭着对我说:“我妈不行了!已经住院10多天,用了很多西药,但呕吐的症状有增无减,吃饭吐饭,喝水吐水。现在只能躺在病床上靠输液维持生命了。”到了病房一看,老人面色苍白,气息奄奄,说话的声音十分微弱。观其舌象,光红无苔;诊其脉象,滑数弦长。《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病人顽固性呕吐,盖因脾胃热盛、痰浊上逆所致。用旋覆代赭石汤加生石膏治之。

方药:旋覆花、代赭石、人参、清半夏各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大枣5枚。

用法:每天服1剂,嘱其少量多次服下。

体会:本方君药旋覆花苦降,有降胃气止呕逆的作用,故用以治疗脾胃气虚、痰浊上逆所致的呕吐、心下痞满之症,配以益气和胃的人参,其效更彰。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噫;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生姜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中,扶正气而和胃腑。加生石膏以清热降逆,以泄胃火。与人参相配,仿白虎加人参汤之意,祛邪而不伤正也。诸药合用,各尽其能,故收卓著。患者第1次服药量稍多,服后又发生呕吐,将药液悉数吐出。但第2次服后,就再也不吐了。3剂药服完,病人就可以少进粥食,坐起来和亲人唠家常了。又进3剂,饮食恢复正常,一周后病愈出院,一如常人。自此之后,每遇此类病人,均用此法治之,多能应手取效。



病案2

2010年1月10日,余之弟媳患颈椎病突发眩晕呕吐,不能行走,不能进食,病情十分严重,侄女从浙江省昆山市给我打来电话,诉说了其母的病情,问我是否要住院治疗。我回答说先吃3服中药再看情况决定是否住院。我立即在开了一个处方。

方药:旋覆花、代赭石、党参、清半夏各15克,生石膏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50克,天麻、钩藤、陈皮、竹茹各15克,甘草10克,干姜5克,大枣5枚。水煎服。

用法:嘱咐服3剂,每天服1剂,每次服30~50毫升,每3个小时服1次。

体会:接到处方,侄女立即到药店抓了药,煎了药,照我说的服法给其母服用。11日上午就接到电话,说服了半剂药呕吐就止住了,可以吃一些稀粥了。3服药吃完,呕吐不再发,饮食如常。全家人都很高兴。本方亦是在旋覆花代赭石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加天麻、钩藤,乃仿天麻钩藤汤之意,定眩晕也。加龙骨、牡蛎者,宁心安神,敛心气也;加陈皮、竹茹者,仿橘皮竹茹汤之意,益气和胃,清虚热,止呕吐也;加干姜者,以制石膏、竹茹之过于寒凉也。药物对症,故见效甚速。



2014.10.17



宝书说方

治咽喉肿痛三方

咽喉肿痛,西医名为咽喉炎。咽喉炎有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多发生在外感之后,出现咽喉红肿疼痛(颜色鲜红),声音沙哑,干咳无痰。多责之于肺热熏蒸,余常用养阴清肺汤治之。慢性咽喉炎,病程较长,有数月、数年而不愈者。口干舌燥,咽喉痒痛,咳嗽连连。咽喉部位紫红,有的还生出小米粒大小的滤疱,余常用名医朱良春的慢性咽炎散治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咀华清喉丹,药简效宏,用之亦效。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方药:生地50克,麦冬30克,白芍20克,薄荷15克,玄参40克,丹皮20克,贝母20克,生甘草10克。

大便燥结者加玄明粉1克;胸下胀闷加神曲、焦山楂各10克;小便短赤者加木通、泽泻各5克,知母10克;燥渴者加天冬、麦冬各15克;面赤身热或舌苔黄色者,加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咽喉为肺气出入之门户,肺热上炎,灼伤咽喉。方中生地养阴清热,玄参泻火解毒,麦冬养阴清肺,丹皮凉血消肿,白芍益阴养血,贝母清热散结,薄荷疏表利咽,甘草泻火解毒。合而成方,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用于治疗急性咽喉肿痛,收效颇速。



慢性咽炎散

方药:炙僵蚕、炙全蝎、黄连、炙蜂房各10克,金银花、代赭石、生牡蛎各15克,玉蝴蝶1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分20包,每服1包,1日2次。开水冲服。



体会:全蝎、僵蚕、露蜂房解毒散结,消肿止痛;黄连、金银花、玉蝴蝶清热泻火,解毒利咽;代赭石、生牡蛎清热降火,软坚散结。诸药合用,消肿痛,利咽喉,功效不菲。



咀华清喉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药:大生地黄50克,硼砂7.5克(研细)。



用法:将生地黄1片,裹硼砂少许,徐徐嚼细咽之,半日许宜将药服完。



体会:张锡纯说:“生地黄之性能滋阴清火,无论虚热湿热服之皆宜。硼砂能润肺,清热化痰,消肿止痛。二药并用,功力甚大。而又必细细嚼服者,因其病在上,煎汤顿服,恐其力下趋,而病转不愈。且细细嚼咽,则药之津液常清润患处也。此方愚用之屡矣,随手取效者不胜计矣。”验之于临床,确如其言。



2014.10.20



宝书说方

补阳还五汤治脑血栓后遗症



2009年6月我回到老家陕西省渭南市程家村探亲访友,见到80多岁的堂兄东川哥,他患脑梗已经一年多了,犯过两次,右半身瘫痪,语言蹇涩,只能坐在轮椅上,由别人料理他的生活。我回来之后就开始给他用针灸加中药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竟然出现了奇迹,他居然能拄着双拐自己在村道中来回行走了。他在渭南市人民医院住院时,主治大夫是神经科主任张院长,听说这位患者能拄杖行走,院长不相信,便亲自开车来看。患者自己拄着拐杖连续在村道上走了3个来回,大约有300多米,张院长才信以为真了。院长认为这么高龄的患者已经是恢复无望了,眼前的事实给他上了一课,他不得不承认针灸和中药治疗脑血栓确有疗效。

处方:黄芪200克,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三七、葛根、水蛭、地鳖虫、焦山楂、鸡血藤、丹参、天麻、钩藤、乌蛇各50克,蜈蚣2条。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方中用《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原方活血之力尚嫌不足,故加入三七、鸡血藤、丹参以通之。水蛭、地鳖虫破血祛瘀、消癥散结之良药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溶栓消栓之功,医者不可等闲视之!用葛根者,因其现代研究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使冠脉流量和脑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血栓之消除。用山楂者,以其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也,也有消栓溶栓之功,且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医学衷中参西录》用以治疗月经数月不同,屡试屡效,足证其有较强的化瘀之能也。诸药配伍,补气活血性能强,溶栓消栓功力盛,故能挽狂澜于既倒,获取良效。

患者一共服用了3剂,大约服用了2个半月。

患者除服用中药外,还配合针刺治疗,每天头针和体针合用,每次都扎二、三十针。所取穴位有:四神聪、百会、人中、颊车、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八风、环跳、风市、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悬钟、昆仑、太溪、八邪等,每次留针30分钟,10分钟捻转1次。

另外又让家属在房子的天棚上安了一个滑轮,用一根绳子从滑轮凹槽中穿过,一头拴在患者瘫痪的右手(或右脚)上,另一头让患者用左手拉拽,右手(或右脚)就自动地一抬一落。自己进行锻炼,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治疗1个月左右,就收到了明显的疗效。原来青紫的患肢颜色转为正常,浮肿的患脚已经消肿,患侧的上下肢都能够大幅度地抬高,也能在护理人的搀扶下走几步了。2个月后,自己可以单独拄杖行走。

另一个获效的原因我考虑是药量问题,10克的药丸,按常规让患者每天吃3次,每次服1丸。此患者加量服用,每次服2丸,每天服3次,用量加倍,且无不适。量变引起了质变,终于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我用同样的方法(中药加针灸)还治疗了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程某某,他患脑血栓已10年,能自己行走,但右侧上下肢无力,活动不灵便,右手握不住筷子,语言艰涩,别人听不懂她说的话。治疗1个半月,成效大显,走路虽然还有些颠簸,但自觉上下肢有力,灵活多了。右手可以握筷子吃饭,说话清楚了,别人都可以听懂她的话了。患者欣喜不已。



2014.10.22



宝书说方

脱敏消癜汤治过敏性紫癜

2003年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时,公安局政委杜某某,皮肤出现瘀点,伴有小形荨麻疹或丘疹,皮肤轻微瘙痒。瘀点在四肢和臀部,特别在下肢的内侧为多见,诊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为血热妄行,用北京名医冉雪峰《冉氏经验方》中创立的脱敏消癜汤治之。

方药:艾叶10克,乌梅15克,阿胶10克,当归15克,金银花20克,槐米15克,大枣50克,甘草10克,生大黄5克,白茅根20克,鸡内金15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服完10剂,紫癜已经消退。为了巩固疗效,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量3倍,研粉制成蜜丸,每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服完,紫癜再未发作。

清河林业局子弟中学学生余某某,女,15岁,身上反复出现紫斑,忽隐忽现。经检查,是对橡胶过敏。服上方10剂,紫癜消退。

过敏性紫癜病情比较复杂,要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加以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使用本方时要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对药物进行加减。发热者加生地、连翘、丹皮、紫草各15克;胃肠反应加厚朴、枳壳、川楝子、黄柏各15克;关节痛加汉防己、秦艽、牛膝、鸡血藤、元胡各15克;肾脏病变如浮肿,少尿,或出现尿蛋白、血尿、管形加生大黄5克,黄芪、滑石、猪苓、泽泻、车前子各15克;惊厥者加水牛角50克,白僵蚕、钩藤、天竺黄各15克;瘫痪加马钱子粉0.3克。

过敏性紫癜长期不愈,容易并发紫癜性肾炎,余常用北京名医冉雪峰《冉氏经验方》中创立的止血滋肾汤治之。

方药:雷公藤10克,小蓟15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阿胶10克(烊化),黄芪15克,炒知母15克,炒黄柏10克,大枣5枚,益母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坚持服用,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2003年余曾治疗一位因注射过期狂犬疫苗引起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张某某,男,30岁,住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茂林林场。患者在哈尔滨各大医院辗转治疗3年多,花了数万元,病情仍不见好转,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患者难以承担昂贵的医药费,便将医生告上法庭。医生败诉,赔付了患者几年的医药费。患者仍在不断地治疗,医药费成了一个填不满的坑。医生求助于我,尽快把患者的病治好。余投以上方治之。服10剂后,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服20剂,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服30剂,尿检:蛋白(+),红细胞(0),白细胞(0)。服40剂,尿检恢复正常。嘱再服10剂以善后。一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过敏性紫癜患者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去除可能因其紫癜的过敏原,避免服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防止感冒。



3.防止昆虫叮咬。



4.注意饮食,禁食生葱、生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品;肉类、海鲜、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品。



2014.10.27



书说方

消化道出血亲验方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我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将我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的医生一量,我的血压只有60|90mmHg。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量大,不到一个小时,我已连续出现三次休克。医院立即为我输血抢救,但因血源不足还不能采用手术治疗。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的老朋友、黑龙江省清河镇卫生院中医师吕大夫来看我,极力主张给我服用中药治疗,并且开了一个药方:



白及、大黄、龙骨、乌贼骨、三七、百合粉各等份,研末冲服。



不一会儿,按照这个处方配成的药面就送到病房来了,用水一冲,黏黏糊糊就像浆糊一样。反正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死活就听天由命了,我一口气喝进去一大碗,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药面中了。说也奇怪,药糊进肚后,肠胃就开始蠕动起来,咕噜咕噜地直叫。三、四个小时以后,排出一大盆腥臭无比的柏油便。便后,顿觉腹胀大减,心中平静了许多。我也纳闷:这个不起眼的小药方,竟然能产生这么神奇的疗效,让我这个垂危的病人起死回生,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后来医院找来血源,连续为我输血2800毫升。我每天按时服用这种药面,病情很快出现转机,消化道出血迅速得到控制,住院一个多月就痊愈出院了。



这个药方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富有深意,是一首配伍精当的良方。君以白及、乌贼骨名曰乌及散,善治胃痛吞酸呕血;臣以龙骨、三七,加强固涩止血之功;佐以大黄,以其善于通六腑,使血止而不留瘀也;使以百合,不仅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心慌气短症状,而且能够引血归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黄,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治吐衄,《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能使瘀血除而新血生也。实践证明大黄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且不可畏其性猛而弃用,亦不可谓之贱药而等闲视之!龙骨一药,为镇定安神之要药,亦是固涩止血之圣品。我少年时,用镰刀割草经常误伤手指,导致出血,每用龙骨粉敷之立止,足证其有止血之能也。





2014.10.29



宝书说方

燥湿止痒汤疗阴痒



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主要机理有虚、实两个方面。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

方药: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煎煮取液,外洗阴部,或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15~30分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连用5剂,阴痒即可消除。

体会:方中重用土茯苓,因其善治疮毒也;用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白芍清热利湿,用当归、苦参、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用槟榔、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杀虫止痒,故收效颇速。

一般湿热下注型阴痒患者多合并有白带(或黄带)过多,余常用下方治之:

山药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50克,海螵蛸、土茯苓各30克,茜草、白术、黄柏、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各15克,白果5枚。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一般连用5剂即可见效。若病久难愈者,可将此方配制成丸药缓图之。

本方源自于《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清带汤,加入清热燥湿的土茯苓、黄柏、金银花、连翘、败酱草而成。用白果、白术,仿《傅青主女科》完带汤之意也。清带汤(山药、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茜草)张锡纯谓之:“此方用龙骨、牡蛎以固脱,用茜草、海螵蛸以化滞,更用生山药滋真阴固元气。……汇集成方,其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兼能开通。相助为理,相得益彰。”再与清热燥湿诸药合用,收效自然不同凡响。



2014.11.3



宝书说方

腰痛灵丸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疾病。腰椎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脊髓由间盘的后方经过,当突出的间盘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瘫痪时。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属于中医痹症、痛证、腰痛的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余常用补肾壮骨、通络止痛之法治之,自拟腰痛灵丸,用于临床,治疗尚未出现大小便失禁、瘫痪等严重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每获良效。现将处方介绍如下。

方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防己、川芎、赤芍、三七、五灵脂、杜仲、泽泻、泽兰、元胡、三棱、莪术、地龙、水蛭、车前子各50克,黄芪100克,罂粟壳、全蝎各30克,蜈蚣10条。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该方由《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活络效灵丹加味而成。张锡纯说:活络效灵丹“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痛臂痛,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淹淤。”足见其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加川芎、赤芍、三七者,加强活血化瘀之力;加防己、泽兰、泽泻、黄芪、车前子利水消肿,以缓解局部水肿对神经之压迫。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治疗骨病当补肾,故加杜仲补肾壮骨也;加三棱、莪术者,以其善通气血、消凝滞也。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功,莪术优于三棱,二药合用,其效更弘;加五灵脂、元胡、罂粟壳、全蝎、蜈蚣,以其善于通络止痛也;加地龙、水蛭者,以其破瘀血之力独优也。气虚则麻,血瘀则痛。瘀血消除,痛麻之症自当化为乌有矣。

余在珠海华佗国医门诊部出诊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十人,均获良效。一个60岁的男患者服用1月,腰已不痛,一如常人。他的弟弟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腰痛腰弓,不能干农活。照原方配置成丸药1料,寄回老家广西桂林农村。其弟服完1料药,腰痛大减,已能直立。继续服用1料,腰痛基本消失,一般农活都可以干了。



2014.11.05

宝书说方

河车大造丸合肾炎丸治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迁延不愈,常反复发作加重。2003年,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时,依兰县八机部农场一个50多岁的鄢姓患者前来求诊。自述患肾病综合征已经3年,曾多次在佳木斯住院治疗,花去了十多万元,弄得倾家荡产。在求生无望的情况下,来我门诊,试用中药治疗。

观其患者面色晦滞,腰酸膝软,倦怠乏力,动则气喘,全身浮肿,血压偏高,舌苔黄腻而燥,脉细数。余诊为脾肾亏虚,湿热内蕴。我将肾炎丸与河车大造丸合而为方,嘱他坚持服用。服用3个月后,患者觉得体力增强了,性功能有所恢复。效不更方,连服用1年,尿化验正常。

方药:生地100克,山萸肉、菟丝子、山药、枸杞子、女贞子、当归、红参、茯苓、首乌、茅根各50克,怀牛膝、桑葚子各100克,丹皮、泽泻各50克,黄芪200克,紫河车100克、黄柏、杜仲各75克,牛膝、天冬、麦冬各50克,龟板、熟地各100克。

用法:蜜丸,每丸重10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肾炎丸是我的恩师孟广奇创立的一首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方,方中以六味地黄丸(生地、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萸肉)加菟丝子、枸杞子、桑葚子、首乌、白茅根、怀牛膝等补肾,以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红参滋补气血。又用《扶寿精方》之河车大造丸大补元气,强肾固精。《中国医药大辞典》中说:“此方又能乌须黑发,聪耳明目,有夺天造化之功。”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两耳。通过能“乌须黑发,聪耳明目”,体会该方补肾强肾之力很强。古代医家,注重医德,多无虚言。能如此盛赞之,必有其理。诸药攒助为功,对于改善肾病综合征的各种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患者一定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节情志,保持愉悦心情,可促进病情之康复。情志不舒往往是病情反复、血压波动的重要原因。有些男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反复,多与房事不节有关。一般病情在恢复期,血压正常,尿检未见异常时,偶有性生活对健康无碍。若在高度水肿、血压高、有低血蛋白血症时,勉强进行性生活,却是病情稳定的大敌,甚至因此造成病情恶化。若肾病综合征患者房事不节,大汗淋漓,斧凿阴精,则病情必反复或加重。因此,男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好禁止过性生活,或待病情好转后再行房事。



2014.11.10



宝书说方

消坚排石汤治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中医称之为石淋。其临床表现为尿中时夹沙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路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治疗尿路结石,我常使用恩师张琪创立的消坚排石汤。

方药:金钱草150克,三棱、莪术各15克,鸡内金15克(冲),丹参20克,赤芍、红花、桃仁、丹皮、车前子各15克,瞿麦、萹蓄、滑石各20克。

病久肾气虚者加熟地、枸杞、山萸肉、菟丝子各20克;肾阳虚加肉桂、附子、茴香各5克;气虚加人参、黄芪各15克;结石大难于排除者加穿山甲、皂角刺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体会:2003年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一位30多岁的男子到诊室之后,腰痛难忍,大汗淋漓,大喊大叫:“大夫啊,快给我止止痛吧,我受不了啦!”B超检查,确定是尿路结石在作祟。我立刻给他进行针刺治疗,取双侧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针毕,疼痛缓解,患者破涕为笑。之后立投上方治之,嘱其每服药煎出3碗药液(1500毫升),每4个小时服药1次,每次服1碗(500毫升)。服完5剂,结石排出,腰痛再不发作。此方疗效确实,屡用屡效。取效之关键是重用金钱草,每剂用150克,少则效果不佳。临床使用多年,从未发现患者服后有不适之感,医者可放胆用之。



山东名医周凤梧教授主编的《实用方剂学》中介绍的内金胡桃汤治疗尿路结石也有佳效。1985年前后我曾经在《老年报》上推荐过此方。

方药:胡桃肉500克(烤或蒸研碎),鸡内金250克(炮研末),蜂蜜500克。

用法:将蜂蜜熬开入二药和匀,再熬5分钟,装瓶备用。每次服一汤匙,每日3次,饭前服。服后多饮水。

2008年我在珠海华佗国医门诊部出诊,一日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见面就紧紧握住我的手问:“20多年前你是不是在《老年报》上推荐过一首治疗尿路结石的偏方?”我说:“是啊!”他说:“哎呀!我可见到名医啦。我儿子当时患尿路结石,在多家医院治疗,花了很多钱都没有治好。就是服用你介绍的偏方,只花了很少的钱就把病治好了,至今都没有再犯。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呀!”他感谢我,我说:“你得感谢周凤梧教授,是他的经验治好了你儿子的病!”此方好在价廉物美、好吃有效。鸡内金化坚消石,运健脾胃,胡桃肉溶石排石,兼益肾气,二药合用可推动结石之排出。

若结石体积大难以排出,可用黑龙江四大名医、我的恩师马骥创立的金珀消石散。

方药:海金砂100克,琥珀40克,净芒硝100克,南硼砂20克。

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日服三次,每次服5克。长期服用,有溶石排石之功。亦可用三金排石丸:金钱草300克,海金沙、鸡内金、三棱、莪术、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扁蓄、瞿麦、车前子、石韦、炮山甲、皂刺、山萸肉、枸杞各50克。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1日服3次,每次服1丸。临床应用,疗效亦佳。



2014.11.12



宝书说方

复方地肤子汤疗急性肾炎



1975年《新中医》杂志第7期刊载广东省蕉岭县中医院钟思潮医师撰写的论文《复方地肤子汤治疗急性肾炎》,文中介绍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兹介绍如下。



方药:地肤子20克,荆芥、苏叶各10克,连翘、桑白皮、瞿麦、黄柏、车前子各15克,蝉蜕10克。血尿重加重瞿麦用量;蛋白尿重加重苏叶、蝉蜕用量;尿中白细胞多加重连翘、黄柏用量;管形多加石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分服。

体会:急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之范畴,多因风邪外袭,肺失通调,水道不通所致。方中用地肤子、车前子、瞿麦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用荆芥、苏叶、蝉蜕疏风解表,发汗散邪;用连翘、桑白皮、黄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既有发散之能,又有通便之功,风邪散而水道通,自无水肿之患矣。尤其是本方的加减药物,别具深意,瞿麦止血尿,苏叶、蝉蜕消尿中蛋白,连翘、黄柏降尿中白细胞,石韦退尿中管型细胞,都是作者从大量临床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弥足珍贵。

郑重介绍此方,是因为此方笔者已用于临床30余年,每获良效,愈人无算。如果急性肾炎发作时,患者全身浮肿,则应先投《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白术、生姜),开鬼门(发汗),洁净腑(利尿),多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后再投以复方地肤子汤,直到尿化验各项指标正常。



经临床验证,复方地肤子汤的确为治疗急性肾炎不可多得的良方,但在使用时要注意不可贪功而求速效,一定要坚持用药,方能取得理想的疗效。一般服用10~30剂就能建功。需要长期服用时,应加入黄芪、山茱萸、党参、白术、菟丝子等药,补气温肾,扶正祛邪。



记得1980年前后,我的一位邻居的小孩患急性肾炎求治,投以复方地肤子汤。服用1个月后,尿检仍然有尿蛋白(+),红白细胞时有时无。服2个月后,尿检依然如故。患儿的母亲失去了信心,担心孩子转为慢性肾炎。我鼓励她继续给孩子服药,叮嘱她千万不可停药,导致前功尽弃。服药3个月后,患儿的尿检终于恢复正常。其母问我:“还用服药吗?”我说:“再服10剂,以善其后。”服完,患儿康复,再未复发。至今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1.80米高的大小伙子,成了一名身强力壮的人民警察。



2014.11.14



宝书说方

制马钱子丸治疗顽痹



患儿韩某,男,10,岁,小学学生。面黄肌瘦,畏寒喜温,舌苔淡白,脉象细弱,双膝肿痛,有如鹤膝,步履蹒跚,行走困难,病程已2年。其母经常背着孩子四处求医,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整天打针吃药,但收效甚微。余诊之为顽痹,用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法治之。



方药组成:制马钱子30克,天麻、杜仲、牛膝各30克,木香10克,土虫30克,制乳香、制没药、防风、麻黄、羌活、独活、桑寄生、鸡血藤、僵蚕各30克,全蝎、甘草各1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5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服用半月,疼痛减轻,肿胀稍减。服用至1个月,疼痛大减,肿胀明显消退。服用3个月,疼痛基本消失,患处已不肿胀,走路恢复正常。服用半年,患儿恢复正常。停药观察,未再复发。

方中用制马钱子,通络止痛之力颇强,治风湿顽痹当为首选之君。仿《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之意用独活、羌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用防风、麻黄,疏散风寒,利水消肿;用天麻利关节,通经络;用全蝎、土虫、僵蚕搜风止痛;用乳香、没药、鸡血藤散瘀消肿,活血定痛;用木香疏通气机,行气止痛,用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医治顽痹,颇为中的。

唯马钱子一药,因其含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倍加注意。制马钱子的用量一般不超过0.6克,以0.3克~0.5克为宜(儿童酌减)。张锡纯说:“马钱子即番木鳖,其毒甚烈,而其毛与皮尤毒。然制之有法,则有毒者可至无毒。而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实远胜与他药也。”

余在临床中用以治疗顽麻痹痛,肌肉萎缩每收良效。应用时除了精细计算其用量外,还要在制成丸药后自己先尝,并加量服之。服后无有不适,才给患者服用,方能做到万无一失。马钱子轻度中毒,服用者只感到头晕而已,多喝一些白开水(或甘草水)以解之。中毒严重,若出现抽搐,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则需要送医院抢救。



制马钱子确为用途广泛之良药,《山东省药品标准》载有马钱子散(马钱子、地龙)治疗风寒湿引起的臂痛、腰痛、周身疼痛及肢体萎缩。安徽名医吴香山祖传经验方宝寿丸:制马钱子100克,地龙粉160克,血竭粉70克,炼蜜500克。马钱子油炸研粉,地龙砂烫研粉,血竭研粉,按比例混合,四君子汤粉起模,制成蜜丸,每丸重5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粒,儿童酌减。治疗癫痫、骨瘘、脱疽、痹证、骨节痛、瘫痪、四肢麻木等,均有效验。足证其效用非凡,医者切不可因其有毒而畏惧之,置良药于高阁,岂不惜哉!



2014.11.21



谈方说药

三降丸治疗高血脂症



高血脂是一种由食物中脂肪、胆固醇类物质吸收过多或排泄过少而引起的血液中血脂浓度过高、血液变黏稠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膏粱厚味过度摄入,久卧久坐,活动量少,是产生该病的根源,多将之归于肥胖病的范畴。气虚血瘀,湿浊内阻,是该病产生的病机。治疗该病当以补气活血、除湿散结为要。余立一方,名曰三降丸(降血脂、降血压、降血黏)。

方药组成:水蛭、地龙、三棱、莪术、黄芪、桃仁、红花、何首乌、决明子、山楂、土鳖虫、三七粉、川芎、葛根、鸡血藤、北五味子、鸡内金、丹参、当归、泽泻、桑葚子、猪牙皂各50克,白矾1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方中用黄芪、当归、五味子滋补气血,桃仁、红花、三七、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用水蛭、地龙、土鳖虫破血逐瘀,用三棱、莪术通经活络,用葛根、山楂、鸡内金消积化食,用决明子、桑葚子、泽泻、何首乌补肾降压,用皂角、白矾散结消肿,清肠减肥。诸药合用,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黏作用。

治疗高血脂症,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患者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血脂病对身体的危害性,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嗜食膏粱厚味,酿成百病之源;常吃粗粮淡饭,才是灵丹妙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勿躁勿怒,勿忧勿愁,加强身体锻炼,多运动,严格控制体重的增加。更要树立必胜的信念,持之以恒,坚持服药,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服药3~5个月之后,就会大见成效。这一药方对于中老年来说,既是治病的妙药,也是一种保健的灵丹,坚持服用,多多益善。



2014.11.24



宝书说方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属于中医的癥瘕范畴,其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并发症。有的肌瘤小、生长缓慢,无症状终生未被发现。由于近年来B超的广泛应用,许多患者在正常查体发现,本人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的症状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失去正常周期,腹部出现包块,下腹部或腰骶部坠胀不适,白带增多,一旦感染坏死可有大量脓性白带,如溃烂坏死,出血时有血性白带,有恶臭,且有阴道排液。肌瘤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潴留、尿失禁。压迫直肠,可出现大便不畅,阔韧带或巨型宫颈肌瘤压迫输尿管可形成肾盂积水。由于长期月经血量增多,未得到及时治疗常可导致贫血、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治疗子宫肌瘤余常用加味桂枝茯苓丸,坚持服用,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方药: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乳香、没药、海藻、昆布、鳖甲、三棱、莪术、炮山甲、泽泻、车前子、水蛭、虻虫、红花、丹参、当归、山慈姑、浙贝、牡蛎各50克。

体虚者,加党参、黄芪、紫河车;白带多,加白术、黄柏、土茯苓;出血者加三七、茜草、侧柏叶。

用法:蜜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子宫肌瘤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于中医的癥瘕、带下、崩漏等病的范畴,溯其本源大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方中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通肝阳,滋肝阴,补心气,运心血,攻癥痼,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癥瘕消而正气存,实为寓攻于补之良方。加入张锡纯之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红花、水蛭、虻虫,破血消癥之力更胜,加入海藻、昆布、三棱、莪术、炮山甲、山慈菇、浙贝、牡蛎、鳖甲,软坚散结之力更剧,加入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之力尤佳。诸药合用,攻补兼施,久久服之,可消癥瘕于无形。



2014.11.26



名医名方

青龙加味散



张杰,男,1946年9月生,安徽人。安徽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联合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

组成:炙麻黄1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细辛3克,清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当归10克,蝉衣10克,僵蚕10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宣肺解表,化痰降气,祛风解痉,止咳定喘。

主治:顽固性咳嗽,咽痒,痰稀白多沫,或哮喘痰白者。

方解:顽固性咳嗽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或变异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有外感失治,余邪恋肺,风痰寒饮内郁,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本方以《伤寒论》经典方剂小青龙汤化裁,散寒解表,温肺化饮,直捣寒饮所伏,乃以方为君之法;蝉衣、僵蚕为臣,祛风皆轻,针对风痰内郁,变异性咳嗽而设;当归、杏仁、前胡为佐,协助化痰降气,活血止咳。

其中当归一味,临床上多用于养血活血,《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上气”,每验之于症,治疗干咳、久咳、阵咳、呛咳等多有佳效,其润肺活血、止咳平喘之功效不容忽视;杏仁辛润多脂,味苦降泄,为止咳平喘之圣药;前胡降气化痰,辛凉疏散;桔梗为使,宣肺祛痰,直达肺经。

全方升降有序,开合适度,颇合肺体本性,对风寒痰饮导致的顽固性咳嗽、哮喘等皆可放胆使用,几无不效。

2014.11.28



宝书说方

安中散治虚寒胃痛



虚寒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多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以致寒邪客胃,凝滞不通而成,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缠绵不休,喜温喜按,口吐酸水,宿食不消,上腹胀满,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安中散治之,每获良效。

方药:玄胡索、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各150克,牡蛎120克,甘草300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每次服5克,每天服3次。

体会:方中用元胡止痛,牡蛎制酸,甘草和中,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温胃驱寒。寒则凝之,温则通之,通则不痛矣,故用以治疗虚寒胃痛最为合拍,常收立竿见影之效。日人汉方医的巨擘大冢敬节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极力推崇之,用以治疗寒邪引起的各种胃病均效。推而广之,还可以用来治疗寒邪所致的各种腹部疾患,如寒疝、痛经等。原书中记载:治疗“远年日近,脾痛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胀满攻刺腹胁及妇人血刺痛。”由此可见,本方使用的关键是以大队温药以祛寒,寒邪去则胃复康。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名《和剂局方》,是宋代太医局编写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收录了大量当时临床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而成,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流传较广,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其中有许多名方,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至今仍在广泛地应用着。元代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责其用药过于温热,实乃一家之言、一管之见,有失公允,不可轻信。《和剂局方》中有很多珍贵的方药,值得我们去发掘和继承,安中散就是一个例证。



2014.12.03



宝书说方

黑芝麻丸治疗脱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日益加重,脱发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脱发的诱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忧郁、恐惧等均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毛细血管持续处于收缩状态,毛囊得不到相应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头发的脱落。



饮食因素动物类食品为人体合成过量的雄性激素提供了条件。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能促使人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此时正常人的头皮上存在的一种噬脂性真菌就会大量繁殖,该真菌在获取营养和排放代谢产物过程中可刺激头皮和毛囊,形成慢性炎症,使毛囊逐渐萎缩,生成功能逐渐衰退。

洗涤不当对于脂溢性脱发患者来说,头皮皮脂的积聚可对皮脂分泌形成一种负压,从而减慢其分泌速度。如果此时还频繁洗头,加上洗涤用品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或加重脱发的发生。

其他原因脱发往往在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气候干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状态,或者直接影响皮脂腺的分泌有关。



脱发验方——黑芝麻丸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头发的光泽、密度、颜色都反映出肾气的盛衰。肾气虚弱,则头发焦黄,稀疏,脱落。治疗当以补肾为主,兼补气血。肾气充足,毛发自旺。余自拟验方一首,名曰黑芝麻丸,用于临床,多有良效。

方药:黑芝麻150克,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侧柏叶、枸杞、山萸肉、生地黄、熟地黄、黄精、当归、鸡血藤、川芎、紫河车、龟甲胶、鹿角胶、阿胶、五味子、桑椹子、山药、桑寄生、黄芪各5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一般1个月为1疗程,大约需要3~5个疗程。

体会:方中重用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加入紫河车、龟板胶、鹿角胶、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和黄芪、当归(当归补血汤),滋补气血之力更胜;加入女贞子、旱莲草(二至丸)、首乌、枸杞、山茱萸、熟地、五味子、桑葚子、山药、桑寄生等峻补肾气之药,药力骤增;加入鸡血藤、川芎,活血化瘀,以促使气血流通,防止补药之滋腻也。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足,气血旺,身康健,毛发长。本方重在治本,不仅可以促进毛发的生长,而且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治疗脱发,配合药物外洗,可提高疗效。脱发外洗方如下:

荆芥、防风、薄荷、白芷、藁本、甘松、蔓荆子、地肤子、艾叶、苏叶各15克。煎水洗头,每日1次。

此外,脱发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患者要积极面对生活,主动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环境,正确对待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压力。

合理膳食不要过多食用动物类食物,做到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控制洗头次数一般1周1次即可,夏秋季节最多1周2次。同时要选择洗涤效果好而刺激性小的洗发剂,不要使用劣质产品。

要有耐心毛发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千万不要着急,一般需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治好。用药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2014.10.05



刘启廷经验方解读

化瘀散结汤治颈部淋巴结肿大



□刘荔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临床常见病症,属于慢性淋巴结炎,多发生于颈侧、颌下、颏下、耳后等处,表现为局部的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单个或数个成串,小者如豆粒,大者如花生米,触之略硬,表面光滑,推之可移,可有轻度压痛,多继发于头、面、颈部的炎症病灶,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时也可发展成脓肿,伴有全身感染症状。

颈部淋巴结肿大属于中医“瘰疬”“痰核”的范畴,好发于儿童或青年人,中医认为,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毒,侵入肌肤,邪毒流注于经脉,与内蕴之痰湿交结,致使营卫不和,邪郁化热,气血凝滞,经脉阻遏而成痰毒;也有因乳蛾、龋齿、头面部疖肿感染毒邪而诱发。刘启廷认为,本病多发于青少年人,一般体质较为虚弱,有反复感冒病史,此乃先天素体亏虚,后天调养失当,病久失治误治,迁延成顽疾。病属本虚标实之症,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瘀凝滞为标,治宜扶正固本,清热解毒,化痰逐瘀,软坚散结。以自拟方化瘀散结汤治疗数十例慢性淋巴结肿大者,可以快速消除患处病痛,切断病机,祛毒外出,达到标本兼顾、抑制复发的目的。

方药组成:生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赤芍30克,玄参30克,浙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5克,炮山甲10克,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陈皮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儿童依据年龄酌情减轻用药剂量。药渣趁热外敷病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待病情稳定后,亦可将上药加倍药量,焙干,轧细末,装胶囊内,每粒胶囊含生药0.5克,每次4~8粒,每日3次口服。

功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主治:慢性淋巴结炎。

组方依据:颈部淋巴结肿大可继发于淋巴结急性炎症的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逐渐增大形成,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疾病,病程较长,以手触之,病患处有大小不等的肿块,犹如豆粒或花生米大小,触之滑软,不红不灼,或痛或不痛,或仅有压痛。多由肺胃热郁、外感毒邪、湿浊内侵、耗气伤阴、痰凝血瘀、郁结皮下而成肿结。治宜益气养阴,化瘀行滞,解毒散结。方中生黄芪味甘、性温,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炒白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之功,两药合用,补气生血,扶助正气,以托毒外出;赤芍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玄参、浙贝母、生牡蛎乃《疡医大全》之消疠丸,其中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生牡蛎软坚散结,浙贝母清热化痰,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亦可用于痰核、瘿瘤属痰火结聚者;山慈菇、炮山甲、蜈蚣破瘀通络,活血解毒,尤其是炮山甲一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陈皮燥湿化痰,行气开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化痰散结、逐瘀消肿之功效。

加减:淋巴结肿大较重伴有局部红肿者,加蒲公英、皂刺、黄芩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伴有午后潮热者,加地骨皮以退阴虚火动,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典型病例

孙某某,女,21岁,2013年1月8日初诊。主诉:颈部慢性淋巴结肿3年,每因感冒或劳累则加重,经病理学检查均提示炎性改变,辗转治疗,仍反复发作。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精神紧张,在左侧耳下颈部可触及3枚硬结,大者约2×1.7厘米,表面光滑,压痛明显,自述每当病情加重时伴随午后潮热,颈部转侧不爽,纳食一般,睡眠可,大便偏干、二日一行,月经周期正常,有痛经史,经量少,白带不多,末次月经12月18日。舌红、尖赤,苔薄白,脉沉细稍数。依据舌脉症候,辨证为素体不足,外邪侵入,邪毒内恋,痰核滋生,胶着内阻。治宜扶正固本,清热散结,活血化瘀,托毒外出。方用化瘀散结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赤芍30克,玄参30克,浙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5克,炮山甲10克,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陈皮10克,地骨皮30克,大黄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药渣外敷患处。



2013年1月15日二诊:服用后自觉颈部轻爽,肿大结节略有缩小,压痛减轻,唯服药后胃部不舒,隐隐作痛,影响食欲,大便稀,日1次,便前腹中绞痛,考虑患者体质虚,不耐药力,嘱其每剂药分四次温服,每饭后30分钟和睡前饮服,予上方大黄炭易大黄,取药六剂,原法继用。



2013年1月21日三诊:患者精神、面色明显改善,颈部小淋巴结肿已消失,大者约缩至花生米大小,压痛消失,胃纳正常,二便通畅,末次月经前腹痛减轻,月经量较前增多,自述经后体爽,效不更方,原方继续。



2013年2月19日复诊:上方随症加减服用49剂,肿大淋巴结已缩至豆粒大小,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自中药治疗期间患者体质明显改善,亦未发生感冒现象。病情趋于稳定,嘱患者停药观察,平素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素质,防止病变复发。



按:淋巴结炎是由于细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致,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它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才易发生淋巴结炎。因此,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身体素质,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是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关键。

针对患者因体弱服用中药出现胃部不适的感觉,刘启廷教授及时调整服药方法,将每次服药的时间选择在饭后30分钟,一可减轻胃肠道反应,二则取其“病在上、饭后服”,借助食气的蒸发作用,引药上行,直趋病所,药效更佳。

煎服后的药渣尚存有部分药力,取其外敷,可以达到局部理疗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慢性淋巴结肿大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不易产生耐药性,并可使局部肿块快速消散,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12.08



宝书说方

复方皂矾丸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红骨髓总容量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用中药治疗主要是针对慢性再障,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慢性再障主要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四年以上,甚至长达十余年。贫血为初起的和主要的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有时可出现并发感染,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1981年全国再障学术交流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是: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2.一般无脾肿大。3.多部位骨髓穿刺显示,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应作骨髓活检。4.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引起的疾病,如PNH、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根据以上标准确诊为慢性再障的患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复方皂矾丸治之,只要持之以恒,坚持服药,不少患者都能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的效果。如果能够买到市售中成药,服用起来较为方便。若买不到则可按方配制。



方药:皂矾30克,西洋参50克,海马50克,肉桂20克,大枣30克,核桃仁50克。



用法:以上六味,海马、大枣于75℃~80℃烘干,粉碎成细粉;核桃仁捣碎,与其余西洋参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加炼蜜50~60克,制成大蜜丸,每丸重10克。一次服1丸,一日3次,饭后服。



体会:再障患者大多面色蜡黄,身体浮肿,《本草纲目》中说:皂矾“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故方中用皂矾补气血,消黄肿;再障患者多表现为气血两虚,故用西洋参益气养阴,扶正固本;用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补五脏,治虚损”(《日华子本草》),“调荣卫,生津液”(《用药法象》);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再障患者先天受损,髓海不足,故用海马、核桃仁温肾助阳,健髓生血;再障患者常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阳虚症状,故用肉桂以温之。全方药简而效宏,常服久用,其功自显。根据笔者的经验,一个疗程应为3个月,最少应该服药1年以上。即使用药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全血化验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也不能马上停药,还应该再服1~2个疗程,以防病情反复。本方不仅用于治疗再障,还可以用来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放疗和化疗引起的骨髓损伤、白细胞减少属肾阳不足、气血两虚证者。服用时,忌茶水。



此外,再障表现为虚阳上亢者,笔者常用《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中的苍玉潜龙汤治之,每获显效,介绍如下。



方药:生地黄30克,龟板15克,生石膏30克,龙齿50克,花粉、牡丹皮、沙参、白芍、牛膝各15克,藕节炭、白茅根各30克,十灰散10克(冲服),羚羊角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服药后如果低热退,出血减,表明浮阳上亢已潜,可减去生石膏、羚羊角,逐渐加入阿胶、鹿角胶、当归、党参、黄芪、紫河车等补气养血药。本方原为清代费伯雄创立的名方,北京名医宗维新在临床中加减化裁,巧妙应用,使之疗效有所提高。方中用生地、花粉、沙参、白芍、牛膝养阴清热;用生石膏、丹皮、白茅根凉血清热;用龟板、龙齿、羚羊角滋阴潜阳;用十灰散、藕节炭止血。治疗阴阳两虚,阴不敛阳,虚阳上亢型再障最为合拍,加减应用,其效不菲。



2014.12.10





宝书说方

降逆止呃汤治疗呃逆



2003年夏,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一80老翁患顽固性呃逆,一连数天打嗝不止,声音响亮,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睡觉,不能谈话,痛苦不堪,求余诊治。余察其脉洪滑有力,观其舌光红无苔。诊为胃火炽盛,气逆不降之呃逆。针刺双侧翳风穴,呃逆渐止。针刺以治其标,再服中药以治其本。处以降逆止呃汤。



方药:代赭石30克,陈皮、旋覆花、太子参、天冬、白芍、枇杷叶各15克,竹茹、丁香、柿蒂、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当夜10时许,呃逆又发,又针双侧翳风,立止。患翁睡了一夜好觉。连针3天,用药3剂,病若失。

体会:呃逆之症有虚实之分,实证呃声响亮,气冲有力,连续发作,脉多弦滑;虚证呃声低长,时断时续,气出无力,脉象虚弱。此方为治实证而设,虚证则不宜也。翳风穴,是治疗呃逆的特效穴位,无论证之虚实,皆可针刺,实证宜强刺激,虚证宜弱刺激,都可获得满意疗效。严重的病例,可以每日针刺2次。如果患者畏惧针刺,则可以指代针,用双手的两个食指分别点按双侧翳风穴,点按的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待到不能再吸时屏住呼吸片刻,忍耐不住时立即将气呼出,再深吸气、屏气、呼气,如此反复进行3、5次,则呃逆可止。

另外京城名医沈中圭立有一方,为治疗胃阴虚呃逆而设,名曰治噫气声声不除方。其症状表现为呃声短促,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大便干燥,舌红脉细。该方药物组成如下:

旋覆花(包)、姜半夏、茯苓、麦冬各15克,橘红、西洋参、砂仁、枇杷叶(去毛)各10克,代赭石30克,沉香末1.5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验之于临床,用之对症,亦有确切疗效。录之于此,以供参考之用。



2014.12.24



宝书说方

附子大黄汤治疗疝气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较轻微;如为肠管,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



中医治疗疝气,有肯定的疗效,余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附子大黄汤治之,有立竿见影之功。

方药:附片、大黄各10克,元胡、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各15克,小茴香10克,桂枝5克,广木香、黄柏、红花各15克,甘草10克。急性期局部肿大,疼痛,体温升高者,去桂枝、附片,加金银花、大青叶、牡丹皮各15克;坠痛者加黄芪、升麻各15克;硬块难消者加红花、三棱、莪术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体会:本方是由《金匮要略》中的大黄附子汤和《六科准绳》中的三层茴香丸合并加减变化而成。方中附子、桂枝温经散寒,大黄行滞破结,荔枝核、橘核、消肿止痛,小茴香、广木香行气散瘀,川楝子、元胡舒筋止痛,黄柏泻火利湿,甘草和中,红花活血祛瘀。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疝气,效若桴鼓之应。该方的特点是寒热药物并用,标本同理。因为此种疝气虽然因寒而发(本),但常常出现红肿疼痛等热象(标),故用热药除寒,寒药清热,用药中的,药到病除。《止园医话》中说:“余实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实验,以附子、大黄加入治疝气之药中,迅收特效”,确为经验之谈。张仲景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学习中医的有效途径。多看古人书,常会受到启迪。古人说的多为真理,因为古代医家注重医德,绝无轻言。本方还可以用来治疗慢性附睾丸炎、鞘膜积液等。



2015.01.16



2015.01.19



宝书说方

桃红四物与理冲汤治虚实闭经

闭经,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证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实证和虚证。实证表现为:经闭,小腹胀痛拒按,胸闷不适,两肋胀痛,精神不爽,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紫红,多因气滞血瘀而成。虚证表现为:经闭,病人面色淡黄或无血色,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口淡无味,身体瘦弱,四肢无力,手足心热,心烦不安,舌质淡红无舌苔,多因气血两虚所致。



治疗实证,宜活血化瘀,余常投以《医宗金鉴》之桃红四物汤合《金匮要略》之桂枝茯苓丸加味而获效。



方药: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桃仁、红花、泽兰、鸡血藤、牡丹皮、茯苓、三棱、莪术、地鳖虫、水蛭、桂枝各50克,甘草30克。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3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方中用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以通瘀滞;用桂枝茯苓丸温经散寒,通经活络(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加入泽兰、鸡血藤,可增强温通活血之力;加三棱、莪术,因其为化瘀血之要药也,张锡纯说:“药物恒有独具良能,不能从气味中窥测者,如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加水蛭,以其善入血分,软坚散结,性亦近平和,破瘀血而不伤新血;加地鳖虫、大黄,仿《金匮要略》下瘀血汤之意化滞通经也。用丸剂者,缓图之也,全方开破之力较强,用汤药荡之,犹恐药力过猛而伤其正气。余临证40载,用此方治实证闭经,每每获效。中药剂型,多种多样,丸散膏丹,皆因证型而设,乃中医之精华所在。今人管理中医,不许基层中医院配制适合疗病的剂型,若配出,则以假药视之。呜呼!谁能理解中医剂型之妙哉?



治疗虚证,宜峻补气血,余常投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理冲汤而建功。



方药:山药25克,天花粉20克,知母20克,三棱、莪术、生鸡内金各15克,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5克。服之觉闷者,减去白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5克;泻者,以白芍代知母,白术改用20克;热者,加生地黄、天冬各15克;凉者,知母、花粉各减半,或皆不用;凉甚者加肉桂、乌附子各10克;瘀血坚甚者,加生水蛭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原书记载:“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30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大有开胃进食,扶羸起衰之功。”临证善补者,多于通中求之。是方“以参芪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张氏之方,确为调血补虚之良方,余在临证中用之多效,足证其言之不虚也。



2015.01.23



宝书说方

寿胎丸治疗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在学术上称为反复自然流产,指连续两次以上在同一妊娠期内发生胎停育或死胎的现象,属不育症范畴,是许多影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中医称之为滑胎,多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饮食、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耗气伤血,都可导致气血两虚,冲任不足,不能载胎养胎,故使屡孕屡堕而为滑胎。每遇此症,余均投以《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治之,其效不同凡响。



方药:菟丝子125克,桑寄生、川断、阿胶各60克。气虚者加人参100克;中气下陷者加生黄芪15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100克;凉者加炒补骨脂100克;热者加生地黄100克;出血者加椿根白皮100克。



用法:前三味研末,过80目筛,水化阿胶为丸,每次服6克,日服2次。



体会:《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寿胎丸主治“妊娠期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头晕耳鸣,或阴道流血,势欲小产者”。方中用菟丝子补肾益精,安胎;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药性论》中说:“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川断补益肝肾,止漏安胎,有补而不滞的优点;阿胶补血止血,养阴润燥,《神农本草经》中说:“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四药合用,药简而效宏。气虚甚者加参芪以补气,食少者加白术以健脾,下腹觉凉者加补骨脂温阳,下腹觉热者加生地黄以滋阴,阴道出血者加椿根白皮以止血。此药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要服1~3疗程。服药期间,应注意节制性生活,不要怀孕。



2015.01.26



宝书说方

红参降糖散治疗消渴病

消渴,西医称之为糖尿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中医学的消渴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余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自拟红参降糖散治疗初期、中期的消渴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方药:红参、黄芪、麦冬、天冬、葛根、苍术、山药、玄参、花粉、五味子、鸡内金、山萸、枸杞、丹参、当归、赤芍、生地各50克。



用法:研成细粉,过80目筛,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



体会:本方乃综合几位著名医家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拟成,用红参是吾师张琪之宝贵经验。张琪是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时,与甘肃的一名老中医同桌共餐,谈到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时这位老中医说:“根据我多年的临床体会,红参一药,不可或缺,有之则效增,无之则效减。”张琪将这一经验应用于临床,果如其言。一般医生认为消渴,乃热病也,红参性温,用之不宜。殊不知消渴之征表现为倦怠无力,口渴尿多,一派阴虚气虚之象。红参之性微温,为益气生津止渴之极品,大补元气,与麦冬、五味子同用,即生脉散,可益气养阴,强心复脉;配以生地、天冬、麦冬、玄参、花粉养阴生津之效更胜一筹。

用黄芪、葛根;玄参、苍术者,乃采纳了北京名医施今墨治疗消渴的经验,他在多年的临床中观察到这两组对药,有明显的降血糖和尿糖的作用。用山药、鸡内金者,乃汲取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锡纯治疗消渴的经验,他创立的滋膵饮不失为治疗消渴的名方。他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是消渴产生的病因之一,故用山药、鸡内金补脾健脾,以复运化之功,以固后天之本。消渴尿多乃肾虚不固,常出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等症状,故用山萸肉、枸杞子以补肾缩泉,健固先天之本。用丹参、当归、赤芍者,盖因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日久,血虚乃成,故用以补血活血,母实则子不虚也,此乃恩师张琪之经验。随师出诊时张老耳提面命,未敢忘也。纵观全方,脾肾同补,气血共理,故用于临床,每收佳效。使用时一定要坚持服药,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最少也要服3~5个月。即使血糖、尿糖检测指标已恢复正常,也不要立即停药,要再坚持服1~2个疗程,以防复发。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试用此药,在严密的监测下逐渐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达到控制病情、停止使用胰岛素的目的。



2015.01.30



宝书说方

三味止泻散治疗五更泻

余从1965年离开陕西省渭南市程家村老家后,几十年来一直在外漂泊,但思乡之情甚笃,每隔三年五载都要回家看一看。1980年前后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小名叫灶娃的老乡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0的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泄,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



体会:患者连服10天,脐腹已不作痛,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再服10天,大便正常,饮食增加,体力渐渐恢复。十年之顽疾,用了不到十元钱、不到一个月竟霍然而愈,患者欣然称奇。2009年余已年近古稀,又一次回到家乡,见到了50多岁的“灶娃”。他身康体健,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说从那次治疗之后,二三十年来五更泻从未再犯。如今他整天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地穿梭于阡陌之间,耕田种地,收获打场,样样农活皆能胜而任之。



这一方剂是黑龙江省肇东县名医郑侨创立的经验方,药物虽简,用意颇深。究其泄泻,多因脾虚湿盛而成。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石榴皮固涩止泻。一补一利一涩,补中有利,利中有涩,涩中有通,可使补而不腻,利而不泻,涩而不滞。三药相辅相成,配合巧妙,故能中的,擒拿泄泻之顽。



另外,名医丁甘仁所著《新编经验方》中载有抑火扶土方一首,治疗久泻效果甚佳。



方药:炒白术、益智仁、广木香、云茯苓、炮姜炭、柯子皮、炙甘草、补骨脂、御米壳、佩兰叶、广陈皮、炒谷芽各等分。



研为细粉,开水冲服。每次服10克,每天服3次。



《镜花缘》中载有痢泻散一首,治疗泄泻、痢疾均效。小说中竟有如此灵验的良方,不能不令人慨然兴叹矣!方用苍术150克,生大黄、熟大黄各50克,杏仁、炒羌活各100克,制川乌、甘草各75克。



研为细粉,开水冲服。每次服5克,每天服3次。赤痢用灯芯草3尺煎汤调服,白痢用生姜3片煎汤调服,赤痢白痢兼现者,用灯芯草、生姜煎汤调服。



方中用苍术健脾燥湿,散寒解表;用生大黄泻热通便,荡涤积垢;用熟大黄清热除湿,收敛止血;用制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杏仁润肠通便,降气消积;用羌活搜风解表,通络止痛;用甘草解毒缓急,调和诸药。纵观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同施,相须相使,配合默契,既能泻热导滞,又可散寒止痛;既能解毒祛邪,又可健脾扶正,治疗各种泻痢均有卓效。



2015.02.09



宝书说方

加味玉屏风丸治汗证



汗证是指阴阳不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症。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余治疗自汗、盗汗,常用自拟加味玉屏风丸,对症加减,每收良效。汗证一般都比较顽固,很难取得速效,故用丸药以缓图之。



案例1



洪某,女,44岁。大量出汗,汗出不止,畏寒怕冷,容易感冒,食欲不振,容易泄泻,体倦乏力,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诊为:气血不足,表虚自汗。用补益气血(治本),固表止汗(治标)之法治之。



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五味子、红参、麦冬、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鸡内金、陈皮、法半夏、茯苓、石榴皮、五倍子、麻黄根、浮小麦各5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本例盖因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肺胃不固导致自汗淋漓,泄泻乏力,迁延日久,虚羸难支。方中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用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生脉饮(红参、麦冬、五味子)、八珍汤(红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紫河车峻补气血,以固根本;用鸡内金、陈皮、法半夏健脾和胃,帮助消化;用石榴皮、五倍子固涩止泻;用麻黄根、浮小麦固表敛汗。标本兼治,药证相符,故能收效。服1月后,食欲增,泄泻止。服2月,体力增,汗出少。服3月,自汗敛,身康复。



案例2



肖某,女,37岁。夜寐盗汗,消瘦,乏力,舌红无津,五心烦热,兼午后潮热,脉细数。诊为阴虚内热所致之盗汗。用滋阴清热(治本),固表止汗(治标)之法治之。



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紫河车、龟板胶、鹿角胶、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太子参、麦冬、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白薇、银柴胡各50克,甘草2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本例盖因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导致盗汗频频,消瘦乏力,五心烦热,夜寐不宁。方中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用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紫河车滋阴补血,益气生津,以治其本。用白薇、银柴胡清退虚热;用麻黄根、浮小麦固表敛汗,以治其标。用药中的,故能收效。服1月后,津液生,阴血旺。服2月,烦热退,盗汗停。服3月,体力增,身康健。



2015.02.16



宝书说方

疗痹症二良方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素问·痹论》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姜胶膏



行痹、痛痹、着痹或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皆可选用姜胶膏贴之。



方药:牛皮胶150克,姜汁300毫升,花椒油100毫升,乳香、没药、独活、当归各20克,麝香0.5克。



用法:前3味入锅加热溶化,再将乳香、没药、独活、当归粉入锅搅匀,离火待稍温时,将麝香末拌入收膏。每日或隔日取适量敷患处,外用纱布包扎。



体会:本方由《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姜胶膏(牛皮胶、姜汁)加味而成,该书中说:“凡因受寒肢体疼痛,或因受寒肌肉麻木者贴之皆可治愈。”“鲜姜之辛辣开通,热而能散,故能温暖肌肉,深透筋骨,以除其凝寒痼冷而涣然者冰释也。”加花椒油温热止痛,“散寒湿,解郁结”(《本草纲目》);加乳香、没药辛散温通,行气散滞,“散血消肿,定痛生肌”(《本草纲目》);加独活散寒除湿,加当归活血止痛,加麝香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开经络,透肌骨”(《本草纲目》)。诸药合之,外用治疗风寒湿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麻木,止痛迅速,疗效卓著。



蠲痹定痛丸



痹证治疗,外用膏药是治标之法,虽有显效,但易反复发作。欲根除发病之源,还应服用丸药,刈除顽疾。余常用自拟蠲痹定痛丸,常收攻城拔寨之功。

方药:制马钱子、天麻、杜仲、牛膝、土虫、乳香、没药、防风、麻黄、羌活、独活、当归、丹参、桑寄生、秦艽、赤芍、川芎各50克,桂枝、全蝎、细辛、木香各30克,蜈蚣10条。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本方重用制马钱子,因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与它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但本品有毒,服用过量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故须精心炮制,严格控制用量,内服每次以0.3~0.6克为宜,作丸散服。服后要多饮水,如果出现头晕等轻微不适,可饮用甘草水或绿豆水解之。本方由《千金要方》的独活寄生汤,加《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加制马钱子、全蝎、蜈蚣、天麻等药而成。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活络效灵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凡病之由于气血凝滞者,恒多奇效”(张锡纯);全蝎、蜈蚣,搜风止痛;天麻亦能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利腰膝,强筋力”(《开宝本草》)。马钱子为通络止痛的圣药,可振奋全身各个器官之功能,有强身健体之功,且不可因其有毒而弃用之。此方屡用屡效,堪称良方。余在临证中,凡用马钱子制成的丸药,做好之后,必自己先尝之。给患者每次服1丸,自己每次先尝服2丸,如果不出现中毒症状,再给患者服用。数十年来,余用马钱子数量甚巨,从未出现过不良反应,盖因“胆愈大而心愈细”之故也。



2015.02.18



宝书说方

验方疗痔疮

一、外用方洗痔神方:

余年轻时阅读一本线装古医书,发现书中不知何人用毛笔在页额上工整地写下一首方剂。当时感觉这是一首绝妙的好方,顺手记录下来。几十年来用于临床,效若桴鼓之应。

洗痔神方:干石榴4个,青木香15克,槐米50克,乌药、地骨皮、五倍子、皮硝各30克,川连10克,冰片0.5克。

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一般熏洗3~5天,即可收到肿消痛止的效果。

二、田螺冰片水:

吾师孟广奇教授言某年到农村参加巡回医疗,见一老妇治痔甚灵,求医者甚众,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询之,老妇将祖传秘方授出,其名曰田螺水。制法用法如下:

活田螺1只,冰片少许。将冰片放入蜗牛内,顷刻出水,收入小瓶内,用此水搽痔上,痛立止,肿即消。入麝香少许,其效更佳。若无田螺,可以蜗牛代之。之后,予查阅《中国医学大辞典》蜗牛项下亦载有此方,足可印证其方古已有之,非祖传也。

言祖传秘方者,只是一些医生为了沽名钓誉而采取的一个宣传方式而已,说穿了是一种拾古人牙慧来招徕患者的一种把戏。一些中医故步自封,对秘方秘而不宣,久而久之,都带到棺材里去了。这种保守思想的存在和延续,是导致中医衰退的根源,也可以说是中医所患的顽疾、痼疾。中医要发展,必须用开放的理念,如果全国的每位中医都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推广开来,那么中医腾飞之时指日可待矣。这样造福民众之善举,何乐而不为呢?



三、古方千金不易丹

与田螺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效更弘。

方用:海螵蛸100克,文蛤15克,黄连10克,猪胆2个,冰片5克。将猪胆汁拌海螵蛸、文蛤、黄连末,加冰片和匀,用田螺水敷患处,立效。



内服方



一、痔疮发作疼痛难忍,用《外科启玄》止痛如神汤:

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泽泻各15克,槟榔、熟大黄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医宗金鉴》中说:“又有因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以致气血错乱而生痔者,俱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服之。”余在临床中应用此方,足证此言之不虚。



二、痔疮出血,余常用地榆槐角丸治之,见效甚速。方药组成如下:

槐花、槐角各90克,枳壳、当归、大黄、赤芍、防风、荆芥穗各30克,地榆、黄芩、生地黄、红花各60克。

制作成10克重蜜丸若干,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2015.03.02



宝书说方

五味降酶丸屡用屡效

转氨酶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的肝、心、骨骼、肾、胰、肺等组织中,而以肝细胞内最多。肝细胞肿胀或坏死时,转氨酶就逸入血液,引起血清酶值的增高。血清转氨酶除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增高外,其他肝脏疾病(肝癌、肝脓肿、肝硬化等)、胆道疾病、胰腺炎、心肌病变、休克、心力衰竭等均可有酶值的升高。某些生理条件的变化,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如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妊娠期可有轻度的一过性的升高。这里所说的血清转氨酶升高,是指其他病症并不明显也无生理条件的变化而转氨酶升高者。临床上余常用五味降酶丸治之,疗效确实,屡用屡效。

方药:茵陈、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柴胡、枳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藿香、佩兰、牡丹皮、龙胆草、甘草各50克,五味子10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重,早中晚各服1丸。

体会:方中用茵陈五苓散(茵陈、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清热利湿,化气行水;用四逆散(柴胡、枳壳、陈皮、甘草)疏肝理气,调和肝脾;用鸡内金、炒麦芽、神曲健脾消食,增强运化之力;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龙胆草、牡丹皮清热利湿解毒;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重用五味子者,因其现代研究证实具有确切的降低转氨酶作用也。细思转氨酶升高之由,乃湿阻中焦、肝气瘀滞而成。全方以清热利湿、芳香化湿为主,兼以实脾,促进运化,故能疏肝理气。肝之运化复常,自无转氨酶升高之虞。



2015.03.6



宝书说方

益肾固精丸治疗遗精

在非性交的情况下精液自泄,称之为遗精,又名遗泄、失精。在梦境中之遗精,称梦遗;无梦而自遗者,名滑精。梦遗有虚有实,有先实而后虚。病程日久以虚证为多见,或虚实夹杂。虚又分阳虚与阴虚。病位主要在肾,阳虚则精关不固,多由先天不足、自慰过频、早婚、房事不节而致;阴虚则火旺,精室被扰而遗精。明代医家戴元礼在《证治备要·遗精篇》中说:“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精色失位,精液而出者……”至清代,又将遗精分为梦遗和滑精,后世医家多沿用至今。临证辨治中很难截然分开,故统称之为遗精。余常用民国时期名医丁甘仁在《新编经验方》中创立的益肾固精方加味治之,每获良效。

方药:生地黄、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山药、泽泻、牡丹皮、金樱子、茯神、天冬、芡实、黄柏、远志、白蒺藜、女贞子、莲蕊须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重,早中晚各服1丸。

体会:原方为汤剂,余临证应用时改为丸剂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遗精,因其病程已久,病因虚实错杂,汤剂难取速效,故用丸剂缓图之。方中用六味地黄丸(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加金樱子、女贞子,补肾气以固本原,用金锁固精丸(芡实、莲须、龙骨、牡蛎、白蒺藜)补肾益精,固涩止遗。再加远志、茯神、天冬宁心神,黄柏清肾经之火。方中通(泽泻、茯神、牡丹皮)涩(龙骨、牡蛎、莲须)并用,补(山萸肉、山药、生地黄、金樱子、女贞子)清(黄柏、天冬)兼施,标(止遗)本(补肾)同理,故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5.04.1



宝书说方

治胃癌的金蒲胶囊

金蒲胶囊

治疗胃癌,目前多采用手术疗法。对于那些身体条件、经济状况都不适于进行手术疗法的患者或晚期胃癌、食道癌患者,可服用金蒲胶囊,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化痰之功,坚持服用,可获得一定的疗效。这种成药可在各大药房中购得,若难以买到的话可以自行配置。该方源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方药:人工牛黄5克,金银花50克,蜈蚣10克,穿山甲(烫)30克,蟾酥5克,蒲公英50克,半枝莲50克,山慈菇50克,莪术50克,白花蛇舌草50克,苦参50克,龙葵50克,珍珠10克,大黄20克,黄药子20克,乳香(制)30克,没药30克,元胡50克,红花50克,半夏(姜炙)50克,党参50克,黄芪100克,刺五加100克,砂仁80克。



制法:以上二十四味,金银花、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苦参、龙葵、黄药子、黄芪和刺五加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适量,乳香、没药加热溶化,用粗纱布滤液合并,加入上述清膏中,人工牛黄、珍珠研成细粉,其余蜈蚣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极细混匀,加入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装0.3克),即得。



用法:饭后用温开水送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30日为1疗程。



体会:孕妇忌服。用药早期偶有恶心,可自行缓解。超量服用时,少数患者可见恶心、纳差。



扶正匡羸丸



另外,胃癌术后、化疗引起血象偏低,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上腹隐隐作痛,倦怠乏力者,余拟有扶正匡羸丸一方,用之于临床多效。

方药:紫河车、龟甲胶、鹿角胶、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熟地、茯苓、红参、白术、山萸肉、枸杞子、山药、丹参、三七、鸡内金、炒麦芽、神曲、半夏、砂仁、陈皮、广木香、莱菔子各50克,蛤蚧1对。

制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

用法: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饭后服。

体会:方中用紫河车、蛤蚧、龟板胶、鹿角胶和十全大补丸峻补气血,用黄芪、山萸肉、枸杞子,补肾气,固先天之本;用丹参、三七、广木香、莱菔子,活血化瘀,行气降逆,可使气血流通,补而不滞;用鸡内金、炒麦芽、神曲、半夏、砂仁、陈皮健胃消食,以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如患者赵某某,服用半年,效果极佳,赞之为救命的灵丹妙药。



食道癌,中医称之为噎膈。《本草从新》载有验方一则,可供参考:饮白鹅血。取白鹅一只,庭院中令其奔跑,少倦,即刎颈,将血倾出,趁热让患者饮之。每周一次。《灵验良方汇编》中说:“献花寺僧自究病噎,百药不效。临殁谓其徒曰:‘我罹此患,胸臆必有物为祟,死后为我剖去,我感汝无尽矣’。其徒如教,得一骨如簪,取置经案,久传相示。适有武官寓寺,从者杀鹅,未断其喉。偶见此骨,取以挑刺,鹅血喷发,而骨随减。其徒亦素病噎,因悟鹅血可治,遂数饮而愈。遍以此方授人,无不验者。”湖北名医张梦侬曾报道过应用白鹅血加服中药治疗食道癌的案例。余亦在临床中使用过,获得过一定的疗效。一般来说,食道癌患者吃东西都比较困难,但饮用白鹅血则能顺利通过食道,不发生梗阻。



2015.04.24



清肝活血化痰化瘀通脉化浊

张学文治颈动脉硬化斑块经验



□董斌王向东张惠云陕西中医学院



西医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弹性减低的原因,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前驱因素和重要病理环节,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因此早期发现,尽早治疗本病,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本病的早期治疗,可起到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虽无“颈动脉斑块”病名,但其证候则在历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多散在于“眩晕”“心痛”“胸痹”“厥证”“眩晕”“中风”“痰浊”“痰瘀”等病证门类之中。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黄帝内经》的膏脂学说是中医认识本病的重要理论依据。膏脂与津液同一源流,是津液之稠浊者,并能化入血中。若摄入过多,利用、排泄失常,均可使膏脂增多而为痰浊。痰浊阻于脉络,气机不利,久则瘀血内生,痰瘀胶结,留于颈部脉道,脉道狭窄,最终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致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胸痛、纳呆呕恶、肢体麻木、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等痰瘀胶结之证,血瘀既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故活血化瘀、通行经脉是本病的治疗关键,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



此病主要是先天遗传、性格特点、饮食失节、情志过极、劳累过度等,导致脏气失衡,气机逆乱,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滞脉络所致。病机为肝热血瘀、痰瘀互结、导致脉络痹阻,故治疗当以清肝活血、化痰化瘀、通脉化浊,益气养阴。



张学文根据历代医家及自己多年临证经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化裁,自拟通脉舒络汤。

药用黄芪3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地龙15克,川牛膝15克,丹参30克,桂枝6克,山楂30克。

该方具有清肝活血、化痰化瘀、通脉化浊、益气活血的作用,临床运用时常根据症状加减用之,气郁或痰湿者加郁金、菖蒲、僵蚕、胆南星、姜半夏、天竺黄、胆南星等;

有头痛者去红花、桂枝,加菊花、蔓荆子、葛根、白芷、天麻等;

肝阳上亢者去黄芪、桂枝,加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珍珠母等,湿浊重者加茯苓、白术、薏苡仁、藿香、佩兰等,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柿蒂、旋覆花、代赭石等,便秘者加大黄、决明子、肉苁蓉、火麻仁等,抽搐者加钩藤、白芍、僵蚕、鳖甲、龟板等,失眠者加炒枣仁、夜交藤、柏子仁、合欢花。



典型病案



患者马某,男,56岁,2013年4月11日初诊。

患者主诉耳鸣30多年,伴头痛左侧肢体麻木1年。患者不明诱因引起耳鸣30多年未治疗,一年前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眼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入院治疗。经治疗好转后出院,仍有上述不适症状,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就诊。颈动脉多普勒示:双侧颈动脉硬化,右侧颈动脉可见一个16.3mm×2.6mm的硬化斑块。患者现头胀,右侧颈部血管跳动,头刺痛,头上易汗出,腰困,腿沉,食纳尚可,二便调,夜休可。舌暗红,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右脉弦滑,左脉沉细,测血压120/90mmHg。

张学文辨证为肾虚血瘀,治则为益肾活血。

用药:黄芪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天麻12克,磁石(先煎)30克,蝉蜕6克,丹参15克,水蛭5克,琥珀6克,茯神15克,炒枣仁10克,夜交藤30克,黄连6克,葛根12克,地龙10克,赤芍10克,远志6克,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咐其每日用药渣加水煎煮后泡脚1~2次。

二诊2013年4月25日:病史如前,服药后病情进一步好转,原有症状,右侧颈部血管跳动明显缓解,耳鸣较前减轻,左侧肢体麻木,头出汗,腰酸腿沉,咽中有痰,量少色白质黏,口干苦,喜温食,二便调,舌黯红苔薄白,舌下瘀丝,右关寸浮略数,余脉沉弱。仍守前法,用初诊之方,去赤芍,当归,加川断15克,五味子10克,益智仁10克,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咐其每日用药渣加水煎煮后泡脚1~2次。

三诊2013年5月9日:病史如前,服药后病情进一步好转不适症状大减,服药后自觉颈部血管跳动、发热、耳鸣、左侧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腰困腿沉减轻,精神明显好转,咽中有痰,量少色白质黏,喜温食,手足冰,时有晨起腹痛欲大便,大便成形,小便调,舌黯红苔薄白,舌下瘀丝,脉沉细,左脉弦。仍守前法,用二诊之方,去益智仁,加生杜仲12克,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咐其每日用药渣加水煎煮后泡脚1~2次。

效不更方,后来继续上方稍事加减,持续调养至2014年5月13日已1年余,现已基本痊愈,复查颈动脉B超示:右侧颈动脉斑块缩小至10.6mm×1.5mm,无其他不适。



2015.01.05



金陵医家验案③

干祖望:从肝入手逐瘀开音



干祖望,男,1912年生,上海人。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中医师,教授。17岁拜浙江名医钟道生为师习医,21岁悬壶上海松江。1956年调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72年创办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主编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及医话326篇。

创立完整独立的中医耳鼻喉科。1951年他在上海诊所挂出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56年在《新中医药》杂志连载发表了中国首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经过多年实践和再充实,形成了独特的“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1972年他率先在江苏省中医院成立首家中医耳鼻喉科,之后又主办5期全国学习班,培养了大批专科人才,被誉为“中医耳鼻喉科之父”。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是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和学术思想,干祖望认为,除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以外,还应运用“查诊”,即引进现代医学的专科检查方法,同时用中医的观点进行分析、辨证,提高了治病疗效。他还提出了耳鼻咽喉科的“脾胃学说”。此外,用于治耳鸣、耳聋的冲击疗法、泻离填坎法、还听丸,治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汤、截敏汤、鼻渊合剂,治慢性咽炎的参梅含片等,均被各地医生学习采用。



●慢性喉炎声音嘶哑表现多种,评价嗓音的音量、音调、音色和音域要素和中医脏腑辨证的关系,干祖望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论。

●本案喉喑为20年顽疴,病情以音调低沉、不能发高音为主。“音调属足厥阴”,故选择入足厥阴肝经的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组方。

任某,男,25岁,1991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声音嘶哑20年,时轻时重,近来严重发作月余,嘎哑日甚。有时痰中仍夹有血丝,咽喉有有异物感,渴喜热饮。昔有咳嗽,今已止。检查:声带肥厚呈柱状,游离缘不齐,闭合差。两室带增生超越,覆盖于声带上1/3,未见出血点,惟一片严重晦暗型充血。舌薄苔,脉平。

辨治:证属气滞血瘀痰凝,治宜宗化瘀消痰攻坚。

处方:穿山甲3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红花6克,桃仁10克,失笑散10克,血余炭10克,桔梗6克。

二诊(1991年8月4日):咽喉干燥已润,痰则明显减少,痰中血丝又见两次。为了提高音量则有费劲之感,高低音之间失于调剂。检查:声带仍肥厚,边缘已整齐,闭合之差改善。室带依然增生,稍收敛一些。严重的晦暗充血已淡化一些。舌薄苔,脉平。

辨治:从化瘀攻坚入手,方既中病,病即告轻,当然步随前迹,作一气呵成。

处方:三棱6克,莪术6克,穿山甲片10克,鳖甲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煅瓦楞30克,桃仁10克,赤芍60克,桔梗6克。

三诊(1991年8月20日):发音较为亮朗一些,口干燥已不明显,但饮水仍很多。痰中血丝已18天未见,痰结成块,咯出即舒。高低音仍难调节。检查:前腭弓小血管暴露,声带闭合好些,运动可,肥厚充血晦暗。室带增生,充血晦暗。舌薄苔,脉平。

辨治:水天一色,声门全部如丹,总系热与瘀并。化瘀裁方,仍宗原法,但稍加甘寒之品,亦属无妨。

处方:当归尾10克,赤芍6克,丹皮6克,半枝莲10克,金银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桔梗6克,积雪草10克,桃仁10克。

四诊(1991年10月30日):发音虽改善,但仍有“闷”的感觉。干燥已润,痰不多。不耐多言,若读书即使声音较大,亦即不舒。近来一度感冒,但很快即愈。检查:声带肥厚,充血不显,但与8月20日所见相比,反而红些,为艳红。室带增生有些收敛。舌薄苔,脉平。

辨治:20年顽疴,得能“稳步前进”,毋再奢求,旨承上方。

处方:当归尾10克,赤芍6克,穿心莲10克,桃仁10克,泽兰6克,金银花10克,桔梗6克,天竺黄6克,大贝母10克,积雪草10克,黛蛤散15克。

按明《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声喑”篇曾提出:“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故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干祖望赞同张景岳这一观点,认为慢性喉炎声音嘶哑的具体表现有多种,轻度者声音略低,不能发清脆高音;中度者声音低沉,或带有杂音;重度者声音沙哑,或如耳语声。评价嗓音质量,有音量、音调、音色和音域四个要素,对于这些要素和中医的脏腑辨证的关系,干祖望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论:“音调属足厥阴,凭高低以衡肝之刚怯;音量属手太阴,别大小以权肺之强弱;音色属足少阴,察润枯以测肾之盛衰;音域属足太阴,析宽窄以蠡脾之盈亏。肝刚、肺强、肾盛、脾盈,则丹田之气沛然而金鸣高亢矣。”

本案喉喑为20年顽疴,且加重一月余。患者嗓音的音量、音调、音色、音域四要素均较差,但从病情来看,“嘎哑”“声带边缘不整齐”,当以音调低沉、不能发高音为主要矛盾。“音调属足厥阴”,所以选择入足厥阴肝经的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组方。方以干祖望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方逐瘀开音汤为主,由于患者痰中夹血丝,故方中用了血余炭等止血药。

二诊时,患者服药已三周,声嘶、咽干、痰中夹血丝、声带边缘不整齐等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见此干祖望心中大喜:“颇得唐容川、王清任之三昧”,活血化瘀法用得恰到好处。决意“步随前迹,作一气呵成”,选方则更接近“逐瘀开音汤”。

三诊,患者服药共计五周。虽音调失常仍为主要矛盾,但病情有2个新的变化:一是音调改善之后,音量不足矛盾开始凸现,“音量属手太阴”;二是须解决“水天一色,声门全部如丹”之问题。根据这两个变化,从“热与瘀并”的病机考虑,改用“活血开音汤”,并加入银花、半枝莲等入肺经的清热药物。方中积雪草,既有活血消肿止痛,又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干祖望认为是具有化瘀清热作用的咽喉要药。

四诊,患者服药已三月余,发音、咽喉不适感等均已明显改善,“20年顽疴,得能稳步前进,毋再奢求”。这时治法也进一步由改善音调转为提高音量为主,大贝母等入肺经的药物加重了分量。这些都反映了干祖望灵活多变的辨证选方择药思路。



链接

干祖望治慢性喉炎两验方

一为平剂。从四物汤与喉科六味汤化裁而得,名为“活血开音汤”,由红花5克,川芎3克,赤芍、当归尾各6克,积雪草、天竺黄、僵蚕各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组成,适用于慢性声音嘶哑,检查见声带肥厚,声门闭合较差,全身其他症状不明显者。



二为峻剂。从张仲景之抵当汤、桂枝茯苓丸与三甲散相参而成,名为“逐瘀开音汤”。主要药物是三棱、莪术、穿山甲各10克,地鳖虫6克,当归尾10克,赤芍6克,乳香、没药各3克,适用于声带肥厚日久不愈,用一般的行气活血剂疗效不著,但身体壮实,无虚羸之象者。(江苏省中医院严道南整理)





阴阳两虚汗症治验



□郭俊田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



吴某,女,26岁,2010年2月23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顺产1男婴,产后多汗,每吃饭、稍活动即出汗,夜间入睡出汗更甚。在当地农民不问其因,凡产后有患皆谓曰:“是产后受风,”服“苍术鱼”(民间土法),服后盖厚被使其出汗,从此汗出不止,疲乏无力。

来诊时,穿棉衣盖棉被,用轮椅推进诊室,揭开棉被,头汗涔涔,热气蒸蒸。精神不振,语言清晰,声音怯弱,畏寒肢冷,四肢活动自如,手足不温,口干欲饮,面色淡黄,舌质淡红,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自述汗出怕冷,昼日稍劳即汗,夜间入睡汗出淋漓,以头、胸、腹、背为甚,衣被皆湿,每天早晚皆换内衣。

此乃产后血虚,阴不潜阳则汗出,复与发汗之法,犯虚虚之弊,致使卫阳不固,营阴不守之故。

治疗:补气血,固卫阳,止营阴,生脉饮加味。

处方:人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山茱萸15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2克,鳖甲20克,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牡蛎20克,制附子15克(先煎20分钟),鹿茸10克(研细分3次冲服).



4剂,每剂煎3次取澄清液约1000毫升,分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约300毫升。

2月27日复诊:服药后出汗量逐渐减少,手足较前有温热感,亦不怕冷。精神尚好,效不更方,守原方续服4剂以巩固疗效。

3月3日三诊:出汗畏寒皆止,手足皆温,食欲尚可,但是感到身困乏力,入睡梦多。脉沉缓,舌苔淡薄。给于归脾汤加减以善其后。

按:此例患者产后伤阴,而致阴虚盗汗,复与发汗过重而伤阳,使腠理不密,卫阳不能固摄,营阴外泄而汗出。《景岳全书》云:“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液随卫气外泄。”阴伤则损阳,阴无所依,阳无所主,故阴阳两虚,汗出淋漓。

用人参、麦冬、五味子大补元气,生津润燥敛阴而固阳,黄芪、当归、山茱萸补气固表,生血养阴,使阴生阳长,气随血生,血随气存。牡蛎、生地、白芍、鳖甲滋阴清浮阳之热,敛阴而止汗。防风、黄芪、白术为玉屏风散,既能益气固表止汗,又能预防风邪侵犯。

附子温中回阳,《本草纲目》说:“附子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鹿茸既能养血益阳而散寒,又能填补肾中之真阳,《本草纲目》有:“鹿茸养血益阳,生精補髓,治一切虚损。”所以阳气充足,阴回则汗自止,畏寒肢冷则自除。



盗汗并非皆阴虚

□刘旋南京中医药大学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症。寐则汗出,醒来则止者为盗汗,又称寝汗,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断学》认为:“盗汗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因此不少医者在临床中一遇盗汗辄责之于阴虚,然效果不佳。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兹收集并总结其辨治盗汗经验数则,以飨同道。

益气固表法

刘某,男,35岁。

患者平素畏寒,汗出后恶寒更甚,近来夜寐汗出,汗后恶风,两眼干涩,发痒,更兼鼻塞、流涕,腰酸,舌上易生溃疡,舌质略红,苔薄,脉细。此系卫表失固、营卫失和,兼有过敏性鼻炎,先拟补气固表,调和营卫。

处方:生黄芪20克,焦白术10克,炒防风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煅龙牡(各)30克,生蒲黄10克(包),麻黄根15克,辛夷花10克,制苍耳子10克(打),炒枣仁30克(打),夜交藤30克,老姜3片,红枣4枚。14剂,每日1剂。

并嘱其备明矾100克,分3份,每份加白萝卜250克,切片煮30分钟,每晚泡脚20分钟。煅贼骨50克,研细,泡脚后敷足底。另服维生素C、B2各1片,1日3次,再用B2片研细,涂口腔溃疡处,4小时1次。两周后复诊,诸症好转。原方继进,以资巩固。

按:此病例属自汗盗汗并见,肺主皮毛,皮毛不固而见汗出畏风,平素易于感冒,卫表不固,故用玉屏风散加煅龙、牡蛎、麻黄根益气固表止汗,桂枝与白芍相使为用以调营卫,固营阴;辛夷花、制苍耳子宣通鼻窍,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组;炒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老姜大枣亦有补气调营卫之功,白术加生蒲黄为治口腔溃疡对药。

外用方之明矾、白萝卜、煅贼骨为孟景春止足汗之经验方,盖明矾具有收敛、抗菌作用,外用可止汗(特别足部);《本草纲目》说莱菔子:“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煎汤洗脚气。”煅贼骨亦有除湿收敛之效,凡足冷汗多者,先以此方止汗。另维生素C、B2用于治疗溃疡,每获良效。



固表温阳法



王某,女,57岁。

夜寐汗出,汗出部位以头部、背部居多,汗后恶风;汗出时头部烘热而两足寒冷,呈上热下寒之象,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细。此系肾阳不足,虚火上越,外则卫表不固。治拟固表温阳,清上实下,引火归元。

处方:炙黄芪30克,焦白术10克,炒防风6克,熟附子4克,熟地黄12克,砂仁2克(后下),陈皮6克,怀牛膝10克,肉桂6克(后下),瘪桃干10克,麻黄根10克,糯稻根须30克。7剂。

二诊:汗出基本控制,背寒之症已无,上热下寒之象轻而未已。舌质淡红已减,边齿印尚未全消,脉细。此系卫表已固,肾阳尚虚,虚火上越之势尚在。原方去熟附子,减炙黄芪至20克,加龙骨、牡蛎各20克(先煎)。7剂。

三诊:汗出已止,上热下寒之象已无,唯纳谷一般,不知饥,再以调理脾胃,以善其后。并嘱其目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辛辣肥腻之品。

按:《丹溪心法·自汗》曰“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气虚。”验之临床,阳虚盗汗亦存在,此病例便是明证。正如《景岳全书·汗证》曰:“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此患者汗后恶风,则有卫表不固之象;汗出部位虽及头部,但其于背部特多,背部属督脉经气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



《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贯脊属肾。于太阳起于目内眦……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加之两足寒冷、脉细,则系肾阳不足之征;其汗出后头部烘热、两足寒冷,为肾阳虚,虚火上炎所致。



故用玉屏风散以补气固表,少量熟附子温阳;用熟地黄、肉桂、怀牛膝温肾阳、引火归元以达阴阳调和;少佐陈皮、砂仁化湿行气以防用补而呆胃;麻黄根、瘪桃干、糯稻根须固涩敛汗;最后加龙骨、牡蛎以镇潜,亦有固涩止汗之功。



有人亦提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阴阳之根,卫气属阳,阳生于精,精藏于肾,故卫气源于肾。肾气的盛衰可以决定卫气功能的强弱。若肾气不足,阳气衰,则卫气亏虚、肌腠疏松、卫外不固,盗汗生矣。”



清心泻肝法



肖某,男,33岁。



每晚睡至近黎明时汗出甚多,汗出的部位以头部、胸前区居多,后脑部汗出尤多,湿透枕巾,再次汗出即到臀部。其汗出之多,每日晨起后必洗澡1次,擦干后,再换新衣服。如是将近20天,汗出后,肌肤有烘热感,并不恶风。除此之外,别无所苦。舌质略偏红,脉弦带数。



此系心肝火旺,犯及心包及太阳经脉,逼津外泄而为汗也。治拟清泻心肝之火,佐以敛汗之品。



处方:桑叶15克,菊花12克,丹皮10克,浮小麦30克,淡竹叶10克,生甘草5克,车前子12克(包),生地黄10克,黄连2克,麻黄根10克,瘪桃干10克。7剂。



二诊:汗出已少,胸前区已基本控制。后脑部与臀部减少,再以前方加减。



处方:桑叶12克,菊花10克,丹皮20克,浮小麦20克,淡竹叶10克,车前子10克(包),生甘草3克,生地黄10克,麻黄根10克。7剂。



另嘱以桑叶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共研细。用纱布数层,做成袋,当枕用。2日1换。



三诊:枕脑部汗出亦少,胸前汗已无,臀部仍少有汗出,再以前方加减。



处方:桑叶12克,菊花10克,丹皮10克,麻黄根10克,瘪桃干10克,车前子10克(包),泽泻12克,山茱萸10克。7剂。药枕方同前。加大剂量,研末,用法同前。获愈。



按:黎明者,阳动之时,故黎明而汗出。孟景春强调本症之头部汗出以后脑居多,加之臀部亦有汗出,则知其火热郁于足太阳膀胱经脉;其胸前区汗多则知其火热郁于心,以胸前为心与心包所属部位,因此重用浮小麦配淡竹叶,川黄连以清泻心火。



以心与小肠合,故用车前子、生地黄、生甘草,仿导赤散之意,使心火能下移小肠,从小便而下泄,以汗与小便均属水液类,小便多则汗液自少矣;舌质略偏红,脉弦带数,则知其肝火亦旺。桑叶清肝泄热,并有辛凉透泄之功,具有“火郁发之”之义,配以菊花、丹皮、淡竹叶、川黄连等清心泻肝,火泄则汗自能止;麻黄根、瘪桃干、煅龙骨、煅牡蛎共进以达固涩敛汗之功。



化瘀清热法



刘某,女,40岁。



夜寐欠佳,不易入睡,寐则汗出,汗出不恶风,如是已有4年余,烦躁不安,舌苔白腻,舌下络脉紫,脉弦涩。此系病久生瘀,并有心火内郁,治拟清热泄火,活血安神。



处方:桑叶15克,浮小麦30克,茯神12克,柏子仁10克,川牛膝15克,炒枣仁30克,桃仁6克,红花6克,法半夏12克,夏枯草10克,延胡索10克,夜交藤30克,龙齿30克(先煎),生麦芽20克。14剂。



二诊:汗出已少,烦躁已无。药已中肯,再以前方加川黄连2克。7剂。



三诊:诸症均见好转,舌下紫气渐减,苔腻改善,再以前方加减。



处方:桑叶15克,浮小麦30克,茯神12克,柏子仁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炒枣仁30克,延胡索10克,龙齿30克(先煎),夜交藤20克。14剂。



药后盗汗止,其余诸症好转。



按:患者夜寐盗汗多年,烦躁不安、寐差,脉弦涩则知心火内郁,肝火亦旺。且病久生瘀,瘀久又化热,逼津外泄。桃仁、红花、延胡索、川牛膝活血化瘀;炒枣仁、夜交藤、龙齿、茯神、柏子仁以安神;桑叶、浮小麦止汗;法半夏燥湿以消苔腻;夏枯草、少量川黄连以清心肝之火;则瘀血祛、火得泄,则阴阳调和。



结语



以上4例均系盗汗症,但都不属阴虚之症。以此可见所谓“阴虚则盗汗”是言其常。有学者认为盗汗虽多因阴虚导致,亦可由血虚、风劳、瘀血、湿热、里热、营卫不和、阳盛阴虚、心肾两虚、气阴两虚、时疫等各种不同因素引起。病虽相同,所表现的证候各异,故应辨证论治,体现“同病异治”之旨。



孟景春认为气虚、阳虚盗汗,多兼卫表不固,则补气温阳固表;阴虚火旺型盗汗则滋阴降火;里热郁火型盗汗则清热泄火;病久顽固型盗汗,则运用活血化瘀法。临床各方常兼加固涩敛汗之品,如: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须等。他说:“临床之际,既要知其常,也当知其变,汗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治疗汗出之症,除要问其汗出后是恶风还是恶热,以定其虚实外,对汗出的部位,亦不可忽视。”



2014.10.16



名医名方

解郁明目方

赵进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副主编,《中华糖友》主编,《糖尿病之友》杂志编委等职。

曾发表论文、译文90余篇,著有《四大经典与中医现代临床》(丛书),《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诊治》《疼痛性疾病现代中医治疗学》等学术著作与科普著作22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葛根30克,丹参30克,三七粉(冲)6克,白芍30克,薄荷(后下)6克,防风6克,草决明15克,茺蔚子9克,浙贝9克,密蒙花15克。

功用:疏肝解郁,化瘀散结,祛风明目。

主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属肝气郁结,瘀结络脉,风邪袭目,体质属少阳气郁,厥阴肝旺者。症见情绪急躁,或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头晕目眩或视物昏花,纳眠可,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白,脉弦。

用法:水煎400毫升,日1剂,早晚分服。

方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目病”范畴,处于消渴病之消瘅期(糖尿病并发症阶段)。《灵枢·五变》云:“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指出消瘅期的形成与怒气相关,病机主要为“血脉不行”。此外,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连及目系,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且自古有“目病多郁”之说,故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解胆热,为药对之一,取法于小柴胡汤,正如《伤寒论》263条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葛根、丹参活血化瘀,为药对之二,出自祝谌予教授,祝谌予教授在施今墨先生黄芪、山药、苍术、玄参降糖基本方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将山药改为生地,并加用葛根、丹参,开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先河。三七粉化瘀止血,尚可防治眼底出血,芍药柔肝敛阴;薄荷、防风祛风明目,《医方集解》云:“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决明子、茺蔚子、密蒙花清肝明目,密蒙花尚有养肝之效,浙贝母有散结之功。诸药并用,补泻兼施,气血同调,内外兼治,共奏疏肝解郁,化瘀散结,祛风明目之功,效果明显。

加减运用:急躁易怒,头晕目眩甚者,加夏枯草15克,桑叶15克,菊花12克;头痛者,加川芎12克,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双目干涩者,加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迎风流泪者,加木贼草10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申子龙整理)



2014.12.11



名医名方

蠲痹笑痛方

韦绪性,男,1953年生,河南省内黄县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首批河南省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副主委、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方法分会主委、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名誉主委、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特聘专家等。自幼随其父韦献贵学医,尽得薪传,长于疼痛及疑难病诊疗。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40余年。主编、编写出版《中医痛证诊疗大全》《中西医临床疼痛学》等专著50余部,主编全国统编大、中专《中医内科学》等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级、地厅级科研成果及科技进步奖6项。

组成:制附子20克,桂枝15克,制川乌12克,制马钱子0.8克,土白术15克,苍术15克,制天南星12克,蜈蚣2条,当归15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25克。

功能:温肾散寒,搜风祛湿,宣痹通络。

主治:伏邪痹病之肾虚寒凝,湿瘀阻络证。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痛点固定,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甚,或肢体酸楚疼痛、沉重、肿胀,或关节肿大僵硬等,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弦紧。

用法:用文火先煎制川乌、附子1小时后,再纳入余药同煎30分钟,第二遍煎20分钟,共取药液500毫升。每天分3次凉服。制马钱子研末分3次冲服,连服7天后停用。

方解:伏邪痹病具有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正虚邪实等特点。其发病“亦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素问·痹论篇》)“重感”绝非首次感邪,只是邪伏于里,“留而未发”之故。肾虚寒凝为其病机之关键,以致风、寒、湿、瘀之邪深伏,或寒郁化热,经脉气血痹阻,不通则痛。故治之当以温肾散寒,搜风祛湿,宣痹通络立法。

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小活络丹化裁而成。原方之川乌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天南星祛经络之痰,消肿散结,并能祛风,尤善止骨痛;乳香与没药善行走窜,功擅化瘀止痛;地龙通经活络,引诸药直达病所。然原方温肾散寒,宣痹通络之力尚属不足,更乏健脾祛湿之味,况且寒邪深伏,亦需投温热重剂方能取效。故加制附子、桂枝,以增强温肾散寒之力。附子长于温肾扶阳,乌头偏于逐寒开痹,二药合用,散寒袪湿功倍,除痹止痛效灵。桂枝长于温散表寒,宣阳气于卫分,以透伏邪外出;苍术、白术燥湿健脾,其与桂枝、附子相配,使湿得温而化;马钱子善疏筋骨间风湿,且止痛之力强;蜈蚣搜剔透骨,化瘀通络,其与马钱子相配,尚可预防马钱子所致全身肌肉抽搐之毒副作用;鸡血藤养血活血,长于通络舒筋,其与当归相伍,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重用炙甘草取其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之功,又为预防乌、附及马钱子毒副作用必用之品。如此组方,标本兼治,相辅相成,俾正气复则邪自去,邪气去则正自复,经络气血宣通而痹自愈。

加减运用:寒郁化热,寒热错杂者,加水牛角粉、白芍、知母,减制川乌;痰瘀痹阻,关节肿胀或僵硬者,加土鳖虫、土贝母、僵蚕;肾虚督寒,腰骶、胯部疼痛甚者,加炒杜仲、炒补骨脂、鹿角、熟地,减川乌、天南星;膝关节冷痛,久肿不愈,状如鹤膝者,加皂角、穿山甲粉(冲服)、白芥子、泽兰。可同时选择配合针灸、药浴等外治疗法,以提高疗效。(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崔敏刘爱军整理)



2015.03.19



宝书说方

清热养阴丸加味治口糜

口糜是指口腔黏膜糜烂成糜粥样,并有特殊气味的疾病。本病初起症状较轻,可见口干,不思饮食,食觉无味。若病情发展,可出现口内红肿作痛,灼热感,口有特殊臭味或口甜。本病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一般多发于舌、颊内、软腭及口底等处。初起患处稍红肿,出现白色凝乳状斑点,并逐渐融合成片,如糜粥样,局部红肿痛,白腐物不易拭除,拭去后易出血,随后又生。若病变蔓延到咽喉,可见咽喉红肿,表面覆盖有白腐膜。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素嗜炙烤肥腻,脾胃受伤,运化失职,湿热蕴积而成,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祛湿除腐为要。余常用《北京市药品标准》中的清热养阴丸加味治之,每收良效。

方药:生石膏、栀子、黄连、牡丹皮、白芍、生地黄、麦冬、玄参、浙贝、薄荷、山豆根各50克,甘草30克。加黄芪、皂刺、蒲公英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重,早中晚各服1丸。

体会:口糜多因肺胃热盛引起,故方中用生石膏、栀子、黄连、牡丹皮、山豆根、薄荷、甘草清热解毒,用白芍、生地黄、麦冬、玄参清热养阴,用浙贝母清热散结。加黄芪者,因其为“疮家要药”,脱毒生肌之功犹速也。加皂刺者,因其善于脱毒排脓、活血消痈也。加蒲公英者,因其能“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本草衍义补遗》)。本方清胃热,滋胃阴,解疮毒,祛脓腐,为治疗口糜之良药,还可用于咽喉肿痛、牙龈出血、烦躁、便秘等症的治疗。

外用鸡蛋黄油擦之,止痛颇速。大黄煎汤频频漱口,也有良好效果。

蛋黄油制法:将鸡蛋煮熟,去蛋清留蛋黄,放入小铁勺内,在火上加温,不断用筷子捣碎蛋黄,待蛋黄枯焦时,即有油渗出,倒入小容器内放少量冰片(研粉)搅匀即成。蛋黄油,简便易得,用处甚多,外擦还可用于治疗褥疮、臁疮、蛇盘疮、黄水疮等症。



2015.03.23



名医名方

健脑益智汤

王立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名师传承工作室”终身导师,河南省中医高层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河南省脑病治疗中心学术顾问,河南省中医内科会诊中心特邀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教学50余载,潜心钻研业务技术,治学严谨,师古不泥古,博采众方,经方时方,灵活变通,学验俱丰。擅治疑难杂症,精专内、妇科,尤对脑病颇具研究,不断探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新途径,依证立法,知常达变。创立了头痛辨治八法、中风后遗症辨治八法、发热辨治八法、不寐辨治八法等,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精心研制的“定眩丸”治疗眩晕(美尼尔氏症),“蠲痛丸”治疗顽固性头痛,“神衰胶囊”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疗效显著,深得同行认可和广大患者好评。著有《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与康复》(主编),《河南省当代名医内科学术精华》(副主编),《王立忠临证经验选粹》(河南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丛书),《王立忠临证医集》(王立忠著)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组成:制首乌15克,肉苁蓉12克,枸杞子12克,山萸肉20克,茯神20克,炙远志10克,石菖蒲9克,益智仁12克,僵蚕10克,胆南星9克,地龙12克,水蛭8克,川芎15克,生黄芪20~30克,当归12克,郁金12克,巴戟天12克,丹参20克。

功能:益气补肾祛痰,活血化瘀,健脑益智。

主治: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症,老年痴呆等,症见: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神情呆滞,表情淡漠,口角流涎,腰膝酸软,行走不稳,口齿不清,语言杂乱无章,耳鸣、健忘等症,疗效显著。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

方解:首乌、肉苁蓉、枸杞子、山萸肉、茯神、巴戟天、远志、石菖蒲、益智仁养神开窍,通脑益智;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僵蚕、胆南星、地龙、郁金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益智。

加减运用:血压偏高,头晕头痛者去黄芪加天麻、钩藤、豨签草、夏枯草;痰涎壅盛、语言謇涩者加全虫、天竺黄、瓜蒌等;中风后遗症下肢无力,屈伸不利加伸筋草、鸡血藤、蜈蚣;下肢沉重、麻木者加苍术、黄柏、生薏仁、丝瓜络、忍冬藤;偏于肾阳虚者加仙灵脾、桂枝、菟丝子;若震颤者加生白芍、鳖甲胶、龟板胶、生龙骨、生牡蛎等;若兼胸痹者加葛根、檀香、薤白等。

本方系自拟方。该方因年老,五脏亏虚、功能失常,气血不足,气机失调,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导致痰瘀丛生,痰瘀互生、互化、互结,交阻脑络而发为脑病。因此,临床上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血虚气滞,或痰浊和血瘀之象并见,既有痰瘀阻滞脑络之证,又有痰浊蒙蔽清窍之候。由于上述病因病机不同,总因导致脑髓空虚,痰瘀阻络,脑失所养而出现进行性健忘,智能减退,出现头痛,眩晕,震颤,脑痴呆,脑萎缩等。基于这种病因病理,通过辨证求机,组成方药——健脑益智汤,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王立忠教授认为该病往往虚实夹杂,要求辨证精细,立法精要,遣方用药,恰中病机,治虚当以益气养血、补精填髓;治实当以祛痰活瘀化浊、开窍醒脑。总之,以益气养血,补肾填精,祛痰化瘀,健脑益智为法。(河南省中医院梁慕华郭健整理)



2015.04.02



风疹的中医治疗

□胡献国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是春季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孕妇感染风疹,将会导致胎儿严重损害,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感受风热时邪,邪毒与气血相搏,外泄肌肤所致。当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邪犯肺卫型:主要表现为发热恶风,喷嚏流涕,伴有轻微咳嗽,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日消退,有瘙痒感,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当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治,方用银翘散加减。药取金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桔梗、荆芥、薄荷、淡豆豉、蒲公英、夏枯草、玄参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板蓝根冲剂,或复方银花感冒颗粒,或银翘散,每次6克,每日3次冲饮;VC银翘片,或消炎散结片,或复方蒲公英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气营两燔型:主要表现为壮热口渴,烦躁哭闹,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甚则融合成片,小便黄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当以清营凉血解毒为治,方用透疹凉解汤加减。药取桑叶、牛蒡子、蝉蜕、连翘、黄芩、紫花地丁、赤芍、鲜芦根、生地黄、牡丹皮各10克,红花、薄荷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清开灵冲剂,每次1包,1日2~3次;牛黄蛇胆川贝液,每次1支,1日2~3次;至圣保元丸或牛黄抱龙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回春丹,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



在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外用方:



紫雪散: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处敷肚脐孔处,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适用于风疹发热。



柴胡注射液:将纱布1块,用本品浸透,而后取出覆盖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或将本品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1~2滴,二侧交替进行,每小时1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适用于风疹发热。



消炎散结片:取本品3片,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匀,置于敷料上,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1周。适用于风疹耳后淋巴结肿大。蒲可欣片、新癀片、三黄片亦可。

三黄散:硫黄、大黄、蒲黄各等量,研为细末备用。每次适量,用清水少许调匀,置于敷料上,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1周。适用于风疹耳后淋巴结肿大。



2015.04.08



以上上已打印!







5









献花(0)
+1
(本文系ZYN67042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