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
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尹旭明
2015.3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25名,其中男生13名,女生12名。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苗一鸣、杜京昆提高还是不大。学生对分数、小数四则计算不是太熟练。学生的灵活性还是不强,对简便运算掌握的不太好,不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分析、解答应角题的能力不强,碰到题不知如何下手去分析,不善于一题多解,思维的面比较窄。学习习惯比以前要好多了,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认真完成老师的各项要求。学习方法方面,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待于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继续学习百分数,对百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如正、反比例,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使其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如解比例等,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寻找解决新知的途径,自己解决问题。
2.采用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球时,通过摸一摸、拼一拼、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形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要大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配合教学制作一定的课件,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
3.在教学中,要把思考问题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方法,而且要学会这个方法是如何找到的,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在创设问题情境或教学活动时,努力使数学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探索中消除假知,获得真知,丰富体验,求得发展。总之要十分注重教学的策略和技巧。
4.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很重要,为了使学生圆满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应做到:
(1)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拟定复习的顺序、重点、课时分配。
(2)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要让学生把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搞清楚,务求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须熟记的法则、公式、计量单位间的进率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记熟。对于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内容,注意通过比较,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注意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
(4)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在复习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复习时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独立作业,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继续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成绩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教科书中的星号题或其它的补充题,提高他们复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则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因智力问题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要求全责备,应尽量鼓励他们去学,能学多少算多少,不打击他们。
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我经常在学生发言有精彩时及时鼓励,各种方法及时评价,特别是后进生只要积极参与就会得到表扬。学生的思路是关键,采用小组帮带的法,提高后进生学习效率。在单元评价时,有自我评价,学生集体评价,教师评价,平时占10%,期中占10%,期末占80%,共100分。
课时安排
六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周 3月2日—3月6日 负数(2课时)机动(1课时)
二、百分数(二)(2课时) 第2周 3月9日—3月13日 百分数(二)(3课时)机动(1课时)
生活与百分数(1课时) 第3周 3月16日—3月20日 三、圆柱与圆锥
1.圆柱(4课时)机动(1课时) 第4周 3月23日—3月27日 圆柱(2课时)
2.圆锥(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5周 3月30日-4月3日 四、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机动(1课时) 第6周 4月7日—4月10日
(4月6日清明节休息)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 第7周 4月13日—4月17日 3.比例的应用(5课时) 第8周 4月20日—4月24日 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机动(1课时)
五、数学广角(2课时) 第9周 4月27日—4月30日
(5月1日“五一”休息) 数学广角(1课时)机动(1课时)
六、整理和复
1.数与代数(2课时) 第10周 5月4日—5月8日 数与代数(4课时)机动(1课时) 第11周 5月11日—5月15日 数与代数(4课时)机动(1课时) 第12周 5月18日—5月22日 2.图形与几何(4课时)机动(1课时) 第13周 5月25日—5月29日 图形与几何(2课时)机动(1课时)
3.统计与概率(2课时) 第14周 6月1日-6月5日 统计与概率(1课时)
4.数学与思考(3课时)机动(1课时) 第15周 6月8日-6月12日
5.综合与实践(4课时)机动(1课时) 第16周 6月15日—6月19日 期末总复习(5课时) 第17周 6月23日—6月26日
(6月22日端午节休息) 期末总复习(5课时) 第18周 6月29日-7月3日 期末总复习(5课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