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六课《猫》
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选出下列词语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
A.红绫(líng)怂恿(sǒngyǒng)参差(cēncī)不齐
B.怅(chàng)然溜达(da)妄(wàng)下断语
C.惩戒(chéng)迂(yū)回畏罪潜(qiǎn)逃
D.抽噎(yē)悲楚(bēichǔ)哄(hōng)堂大笑
2.下列各项关于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
B本文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层层推进,结构完整而严谨。
C本文描写生动,无论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情态毕现。尤其是文中对“我”的感受的描写,或欢欣,或难过,或怅然愤恨,或忏悔莫及,都情态毕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本文主旨在于呼吁人们尊重生命,关爱弱小者,也进而提醒人们对弱小者,即使认为他们有罪过,也应多加宽容,不能严厉惩戒。
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误的一项是(??)?
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抒情)
B.?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描写)
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议论)
D.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记叙)
4.文章的重点在第三次养猫的经历,主题主要是通过第三只猫的悲剧来体现的,那么前两次养猫的经历删掉是不是更好?为什么?
5.一只芙蓉鸟被咬死,妻子责怪张妈,张妈为什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6.拓展训练:
赠猫
宋·陆游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注:
裹盐:“裹盐”源于古代迎猫回家的习俗,宋人取小猫回家时要给猫主人或猫妈妈送一些盐或鱼以示感谢,故称“裹盐”或“穿鱼”。黄庭坚《乞猫》:“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衔蝉与狸奴都是指猫)。”
猫
元·唐珙(gǒng)
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注:
乌蝉:黑色的蝉,喻指猫儿黑色的鼻子。故古人又称猫为“衔蝉”。
“尽护山房万卷书”和“赢得书斋夜太平”都是写猫的什么特性?
请结合两诗内容,分析两诗中透露出的对猫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3)唐珙在《猫》中对猫的描写非常传神,请结合想象以第一人称写一段话描绘此诗前三联的画面。限100-150字之间。
参考答案:
1.C潜qián
2.D
3.C
4.不能删掉。因为三次养猫的经历是层层推进的,前后连贯的。写前两只猫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为详写第三只猫作必要的铺垫,更与第三只猫的悲剧形成鲜明的对比。前两只猫的亡失并非“我”的责任,而却是因为“我”的武断臆测,致使无辜弱小者蒙冤枉死。在前两只猫的故事的铺垫和对比之下,“我”的愧疚自责之情水到渠成地得到了深化。这种安排详略,更能突出中心。
5.因为张妈对鸟儿的悲剧的确有部分责任,更因为那家里的女主人生气问责时,张妈如果辩解,很可能惹恼女主人,甚至可能失去工作。所以处于弱势地位的她不敢辩解一句。
6.(1)捕鼠
(2)陆游着重地迎来了能护书的猫儿,却又因为家贫无力给猫儿丰裕生活而惭愧;唐珙先生动的描写猫儿可爱的样子,又表示要朝朝买鱼养猫儿。两诗都体现了古人对猫儿的感激、喜爱和怜惜之情(能结合诗歌内容正确分析诗人情感方可,情感的表述则意对即可。)
(3)示例:我寻来的这只猫儿太可爱了,黑油油的鼻子依偎在细细的唇上。春日暖晴,它在牡丹下慵懒地躺着,仿佛陶醉在薄荷的浓郁香气之中。偶而,它还会舔舔脚掌,给自己擦擦脸。孩子们被它吸引,不时跑到窗前来呼唤它。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
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选出下列词语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
A.嗔(chēn)怪蹒(pán)跚怪诞(dàn)不经
B.温驯(xùn)迂(yū)回大相径庭(jìng)
C.余晖(huī)溜达(da)畏罪潜(qián)逃
D.抽噎(yè)俯(fǔ)冲神采奕奕(yì)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选项是()
A.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B.“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C.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D.一天,又在他睡午觉的时候,我忽然听见他在阳台上像大兵似的大声咒骂起来。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A.穴乌的记忆极好,任何东西只要捉过它们一次,它们就终生不忘,而且还会彼此示警,群起而攻之。()
B.?“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只是那个混账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C.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D.又有一次,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
4.动物是和谐世界的一部分,古诗文中不乏对动物的吟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是杜甫诗中自由自在的动物。请你写出两句有写动物的诗词,并指明其作者。
5.请参考上下文,从修辞和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
6.拓展训练: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
苏轼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堂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
“苛政猛于虎”,信哉!
注释:
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gòu:雏鸟。桐花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
③闾里lǘlǐ:乡里
④忮zhì:凶狠
⑤鸱鸢chīyuān
解释词语。
众鸟巢其上。巢()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于()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集()
而能驯扰,殊不畏人。殊()
鸟巢去人太远。去()
由是观之。是()
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者()
“苛政猛于虎”,信哉!于()信()哉()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众鸟巢其上。
B.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
C.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D.苟政猛于虎。
(3)易受伤害而畏人去人的美丽珍禽在武阳君的庇护下变得“能驯扰,殊不畏人”,这和课文《动物笑谈》中哪件事类似?你从中领悟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D
2.D
3.A.(说明)
B.(描写)
C.(议论)
D.(记叙)
4.示例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出自骆宾王《咏鹅》。
示例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自刘禹锡《秋词》。
5.引句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和拟人修辞,生动传神地描写出小鸭子看不到“鸭妈妈”时紧张焦急的样子,说小凫急得“哭起来了”,生动地表现了小鸭子的胆小可爱以及对“我”的依赖从中既表达了作者对小鸭子深切的喜爱呵护之意,也增添了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6.(1)筑巢;在;栖停、停息;一点;离、距离;这、此;……的原因;比;确实;语气助词,表感吧,相当于“啊”。
(2)D
(3)武阳君庇护鸟儿的故事与《动物笑谈》中作者照顾黄冠大鹦鹉“可可”,帮助它从长期被禁锢而遭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类似。深受摧残而连飞不都飞的“可可”终于变活泼而神采奕奕,非常依恋作者。可见,人与动物可以和谐相处,动物对人类的信任依赖来自于人类对动物的喜爱、呵护和尊重,我们应该与动物友好相处,善待尊重动物,敬畏生命。(对课文情节的概括和领悟表述正确,语句顺畅方可。)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八课《狼》
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选出下列括号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非淡泊无(以)明志——拿来,用来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凭借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用来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对《狼》这篇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比喻手法,以狼喻人,警醒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心存侥幸,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本文运用讽刺手法,以狼喻人,说明只要人们运用勇气与智慧,不管恶人怎样狡诈,耍弄什么花招,最终的下场也不过是“止增笑耳”。
C.本文情节紧张动人,语言精练生动,都要归功于炉火纯青的白描手法,省略掉了与情节发展无关的细节,把动作和情景减少,避免干扰读者对情节注意与投入。?
D.文章以记叙和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先讲述精彩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最后再以议论点明主题。
5.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D
2.C
3.B
4.C。
5.A
6.(1)货:卖;尾:尾随;却:退却;机:办法;姑:姑且,暂且,先;近:走进,靠近;审:仔细。
(2)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屠户没有办法,暗暗地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到树上,明早再来取肉。
(3)A
(4)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常是凶残、狡诈、可怕的,但在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还常是可笑的。人们只要敢于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战胜它,蒲松龄以此告诉人们,对狼一般的恶人,我们不能退缩逃避,只有敢于斗争并善于斗急,才能战而胜之。在人的智慧和勇气面前,恶人的凶残、狡诈往往是愚蠢、可笑的。
和语文在一起 七(上)课内资料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