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西游记》名著阅读-导读汇总与复习资料大全
2019-12-17 | 阅:  转:  |  分享 
  
《西游记》名著阅读资料大全(故事内容、人物分析、经历情节、中考真题汇总)





资料目录:

一、内容概要

二、文学常识

三、经典情节

四、艺术特色

五、取经天团升级路线

六、取经路线图

七、西游世界地图

八、历年中考真题汇编

九、附原著目录



内容概要

《西游记》(《西游释厄传》)为明代吴承恩的作品,但非独立原创,而是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等。早在西夏时的敦煌壁画中就有唐僧取经故事,画中已有唐僧和似人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后来不断取经故事在戏曲、传说、说书中不断被演绎,到了明代《西游记》,吴承恩终于创编出这部伟大的作品。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曲折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中国古典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先写了孙悟空(1-7回)和唐僧(第9回,或作“附录”)的身世来历,后主要叙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与西海龙王三太子所化的白龙马一起护送唐僧西行取经(13-100回),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唐僧的前世身金蝉子遭贬到通天河里老鼋yuán湿经),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取回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如鲁迅先生就等“游戏说”,说“此书实出于游戏”,“但觉好玩”而已。有人从中看出反封建思想,有人看出宗教信仰,有人看出生活哲理……其实如“四大名著”这样的恢宏巨著,主题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去看便有不同收获。这里,只总结一般的看法:这部小说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他是正义的化身、理想的折射。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他的取经之路,又体现出心性修养的进程,心猿终成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取经故事虽然贯穿全书,但取经实是作为目的而存在,在故事中退居次要地位,其中的宗教意义已大大淡化。取经过程才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和精华所在。它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文学常识

1、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3),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

2、体裁风格:长篇神话小说(神魔小说),魔幻现实主义

3、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玄奘法师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4、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5、《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6、《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亦有避讳者弃《金瓶梅》而将余下三本合称为“明代三大奇书”。

7、九九八十一难的第一难是唐僧的前世金蝉子遭贬,最后一难是通天河里老鼋yuán湿经。

8、开场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9、玄奘取经是历史事实,但传奇很容易向神话演绎。唐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有《唐三藏》、《蟠桃会》等院本,元杂剧有《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经典情节

大闹天宫、小圣施威降大圣、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偷吃人参果、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车迟国斗法、大战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等。







艺术特色

①口语化叙事,生动幽默。②情节动人,可读性强。③善于塑造人物,形象鲜明。④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取经团队人物分析

1、孙悟空(行者)

①名号:天生石猴,美猴王(领猴群入水帘洞而被称为美猴王),孙悟空(菩提祖师赐法名,孙行者(唐僧给他取法号为行者,故又称孙行者),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得封),斗战胜佛(取得真经后被封),金公、心猿(书中对孙悟空的别称)。

②身世:

东胜神州上,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而成为众猴之王,被尊称为“美猴王”。后从东胜神洲远渡重洋到达西牛贺洲,终于找到灵台方寸山上的斜月三星洞,拜在须菩提祖师门下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一身的神通变化。

神通初成后,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铁),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庭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他一气之下,反出南天门,回花果山,打败了奉命领军来捉拿他的托塔天王和哪叱三太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负责管理蟠桃园。后来孙悟空偷吃蟠桃,又因偷喝仙酒并搅乱了王母的蟠桃盛会,再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成就了金刚不坏之躯。再次大宫天宫的悟空终于在二郎神和太上老君的联手下被擒获。由于雷劈火烧等各种刑罚均对孙悟空无效,最后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投入炼丹炉中,欲炼化他。阴差阳错之间孙悟空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孙悟空冲出之际蹬倒炼丹炉,再次大闹天宫直至打到通明殿。正在争斗时,如来佛祖赶到,孙悟空与其赌斗失败,被如来一掌化作五行山镇压了五百余年。

五百余年后,悟空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得法号为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③武器: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伸缩如意。相传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用以治水,治水后遗留下来,成为天河定海神珍铁。“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皮儿破,擦擦筋儿伤!”

④特点: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好勇斗胜、嫉恶如仇、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

⑤本领:有七十二变,能法天象地,可三头六臂;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破虚妄,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

⑥典型情节:勾去生死簿、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巧战黄袍怪、降服金银角、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黄花观斗蜈蚣、狮驼岭战三魔等等。

⑦人物评价:猴的特点、人的性情、神的能力融入一身,孙悟空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体。“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孙悟空在人们心目中就是这样典型的英雄形象。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而爱憎分明,有洞察一切,而富有斗争精神,敢于藐视一切权威。这种斗争精神终于凝成齐天大圣在天庭与如来斗法时的那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正是人民渴望的那种英雄,他恨坏人恶妖,对受苦受难才和善良的人们则抱着善意。取经路上,他救人无数。孙悟空这一形象,寄托了人们的英雄理想。













2、唐僧(玄奘)

①名号:俗家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被唐太宗赐姓为唐,故又称唐三藏。“三藏法师”是一种敬称,指精通佛教“经、律、论”(合称“三藏”)三类典籍的法师,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简称三藏。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zhān)檀功德佛。

②身世:?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长老转世。他的出生离奇而凄惨,出生不久便被弃诸流水,成为“江流儿”。被僧人捡起,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十八岁出家。后来从方丈处得到当年母亲留下的血书,得知自己身世,他江洲寻母,为父报仇。之后在大法会上被观音点化,立下志愿,从此踏上了取经路。

③装备:佛祖赐予的两样宝物:锦襕袈裟(可让他不堕轮回),九环锡杖(可让他免遭毒害)。唐太宗给唐僧的:紫金钵盂(供路上化斋用);一本加盖了通行宝印的取经文牒(相当于出国护照)。

④特点:勤敏好学却无智无能,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却又迂腐顽固,胆小懦弱,心地善良、正直不阿却又毫无主见、不分是非,耳根子软。

⑤本领:取经小组的核心,能坚定团队目标;有一身特别能吸引妖魔鬼怪的长生肉;会念紧箍咒惩治孙悟空。

⑤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女儿国遇难等。

⑥人物评价: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是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从小说中的实际表现来看,他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唐僧首先是一个信仰虔诚而坚定的和尚。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包含了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对唐僧的考验,然而无论是风餐露宿的艰难跋涉,还是妖魔鬼怪的生命威胁都不能使他动摇,多情的仙子,深情的国主也不能让他放弃。

他是坚定而慈悲的高僧,同时却又是迂腐顽固、不知变通、懦弱胆小、是非不明的软弱无能之辈。而且常常误信谗言,颠倒是非,无理地责骂和处罚全心全力保他取经的孙悟空。





3、猪八戒(悟能)

①名号:天蓬元帅(原本在天庭的官职),猪刚鬣(liè)(俗名),悟能(观音取法号),八戒(唐僧取别名),净坛使者(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后被封),木母、木龙(书中对其的别称)。?

②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③兵器:九齿钉耙(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重五千零四十八斤。)

④特点:贪吃好色,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欺软怕硬,却又忠勇善良、知错能改、淳朴憨厚。

⑤典型情节:醉酒戏嫦娥,高老庄娶亲,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义激美猴王、偷吃人参果、盘丝洞受辱等。

⑥人物评价:猎八戒是取经团队中的喜剧形象。他本是仙界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后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到人间投胎,却错投猪胎,长成一副猪的嘴脸。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自称“猪刚鬣”,还在高老庄娶亲。被观音点化加入取经队伍后,遇到妖魔鬼怪,他常常挥舞钉耙,与妖魔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够知错改错,淳朴憨厚,挑行李这样的活多是他在做。但是,他又有“猪性”: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爱占小便宜,喜欢耍小聪明、说谎话,甚至搬弄是非挑拨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遇到美女“施主”便走不动路,常因贪恋女色出丑。所以最后如来论功时说他“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4、沙和尚(悟净)

①名号:沙僧,沙和尚,沙悟净(观音赐法号),黄婆、土母、刀圭(书中对其的别称)。功德圆满后,封为金身罗汉菩萨。

②身世: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为害一方。经观音点化后在唐僧途径流沙河时,沙僧加入取经队伍。从此一心归佛,任劳任怨地保护唐僧去西天求取真经。功成后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③兵器:降妖宝杖(本是月宫梭罗仙木,由吴刚伐下一枝,鲁班制造,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却能长短粗细随意变化。)

④性格:正直朴实,任劳任怨,忠心耿耿,踏踏本分。

⑤典型情节:大战流沙河

⑥人物评价:沙僧是取经团队中最可依赖的后勤专员。他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没有孙悟空的任性跳脱,没有猪八戒的好吃好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一路上登山牵马,在师兄们打妖怪时他守着师傅,在团队中起纷争时能调解师兄(或师徒)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功德圆满时,他因“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而“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5、白龙马

①名号:本名敖烈,玉龙三太子,白龙、意马(书中对其的别称)。八部天龙马(功德圆满后,回复真身,被封为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②身世: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被西海龙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之罪。后经观世菩萨在玉帝面前为其求情才免了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后来他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就变身为白龙马,载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被封为“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经化龙池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③性格:正直朴实,任劳任怨,忠心耿耿,踏踏本分。

④典型情节:鹰愁涧意马收缰、意马忆心猿

⑤人物评价:龙马的身份与其他人是平等的。他对取经忠贞不渝,默默地做着众人不屑为又不能为的工作,最大的特点是沉稳,耐得住性子。在取经途中,他的本职是作取经人的脚力,所以当其他三个徒弟大显神通时,他却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的岗位。当然,取经事业陷入绝境时,他也会展露峥嵘。如第三十回,唐僧被变为虎精,“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在此绝境下,白龙马刺杀妖怪失败,流泪劝阻了二师兄的“散伙”提议,劝他去寻回大师兄,才最终解救了唐僧,继续上路。所以,得成正果之后,如来说:“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取经天团成员升级路线图表

孙悟空升级路线:石猴——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五行山下囚徒——孙行者——斗战胜佛 石猴 美猴王 孙悟空 齐天大圣 五行山囚徒 孙行者 斗战胜佛 花果山上天生石猴。 发现并带领众猴进入花果山福地之水帘洞洞天。 远赴西牛贺洲,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随菩提祖师学艺二十年。 回花果山打败混世魔王,大闹东海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打上凌宵宝殿,与赶来的如来赌斗。 被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被唐僧救出五行山,加入取经队伍。 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东胜神洲的傲来国有座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天地开辟时生成。山顶仙石,尺寸皆合天地法度,上有九窍八孔,合九宫八卦。此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石猴目射神光,惊动了玉皇大帝。 享受了三五百年的自然欢乐,猴王忽然在一场欢会中感到了对衰老与死亡的忧惧。一只通背猿猴告诉猴王在阎浮世界的古洞仙山之内,有仙佛神圣,长生久视。猴王定意去求长生之法。 猴王乘木筏,被海风送到了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找到了灵台方寸山上的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习得长生之道、地煞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等。后因卖弄本事,被逐出师门。 回花果山打败混世魔王,从傲来国摄来兵甲武装猴群。大闹东海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等装备。云游天下,与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结为七兄弟。被阴差勾魂后大闹地府,勾销了生死簿上他和猴子猴孙们的名字。被天庭招安后得知“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官,大感耻辱,反出南天门。在两只来投的独角鬼王建议下自封为“齐天大圣”,打败托塔天王李靖带领的讨伐后,再次接受招安,被封为齐天大圣。奉命看守蟠桃园,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后被二郎神和太上老君合力擒下,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被炼了四十九天,反而炼成火眼金晴。冲出丹炉打上凌宵宝殿,被赶来的如来以一掌化作五行山镇压。 大圣在五行山下挣扎,曾伸出头来。佛祖给阿傩一张,叫他贴在那山顶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缝。如来召来土地神,会同五方揭谛,居此监押。他饥渴时,就喂他铁丸子和烧融的铜汁。 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帮大圣揭云了五行山顶的封印金贴。大圣便按照观音事先的教导拜唐僧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就此护送唐僧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一路上的波折另见“西游路线图”(附在后面)。 唐僧升级路线:江流儿——玄奘——御弟——唐僧——旃(zhān)檀功德佛 江流儿 玄奘 御弟 唐僧 旃(zhān)檀功德佛 状元与丞相之女的儿子,从小被和尚养育的孩子。 他从小在庙中长大。“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为唐皇主持法事,又得观音点化,立志取经。 踏上取经路,成就功德佛。 丞相之女抛绣球砸中了骑马路过的状元。新婚没几天,新郎要去江州做官了。就要去江州的船上,新郎被强盗杀人沉江。新娘知道自己有了身孕,忍辱偷生,三个月后(唐僧后来自己说的)生下了这个男孩。怕孩子被杀,她写下孩子的身世放在襁褓中,将孩子放在木板上随流而下。“江流儿”后被和尚捡起抚养。而强盗决定冒充状元去做官,带着新娘到江州赴任去了。 庙中长到十八岁的孩子熟读佛经,信仰虔诚。一次辩论佛法时,被一个手下败将骂“不知爹娘的东西”,他哭着找到师傅,询问自己的身世。师傅拿出了当年襁褓的书信。年轻僧人到江州找到了母亲,母子相认。接着他按照母亲的要求,找到自己的奶奶,并给远在京城的丞相外公送信。外公带着几万大军到江州抓住了当年的强盗(他真的一直在做官)。年轻僧人在江边,挖出了强烈的心脏祭奠死去父亲。没想到这时,河面上飘来了父亲的尸体,他慢慢活了过来。一家团聚,可惜不久,他的母亲“从容自尽”(原文)了。 “出娘胎,就持斋受戒”的法师玄奘被推行出为,奉唐太宗的旨意,在化生寺带领一千二百名僧人开法会,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道场。法会期间观音化作游方僧人以佛祖所赐的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吸引唐皇,被带到唐太宗面前。她道出了大乘佛法普渡众人的妙处后显化真身。唐太宗倾慕不已,欲寻人去西天佛国取得真经,以宣扬大乘佛法。

玄奘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次日,唐太宗送了一个紫金钵盂供玄奘路上化斋用,赐其法为“三藏”,又撮土奉酒为其送行。 取经路上的波折另见“西游路线图”(附在后面)。

猪八戒升级路线:天蓬元帅——猪刚鬣(liè)——猪悟能——净坛使者菩萨 天蓬元帅 猪刚鬣(liè) 猪悟能 净坛使者菩萨 天河水军元帅 醉酒调戏嫦娥仙子,被贬下界,错投猪胎。 受观音点化,成为猪悟能。 取经成功后被封为净坛使者(享用人间贡品吃食的官)。 前世为人时得真仙传授九转大还丹,功行圆满。飞升之后被玉帝敕封为天蓬元帅,督管天河水军。所以水性很好,精擅水中战斗。 在某次王母蟠桃会上,天蓬元帅喝醉了。他闯入广寒宫中,调戏了某位嫦娥仙子,被纠察灵官告到了玉帝那里,当场被抓。醉意未消的天蓬还不知害怕,反抗执法。押赴灵霄殿,按律应处决,幸得太白金星说情,改为重责两千锤,贬下凡尘。下界投胎时却错投了猪胎,长成了一副猪模样。成了一只猪妖的他俗名猪刚鬣。 奉佛祖法旨找寻取经人的观音带着徒弟惠岸行者(木叉,哪叱的哥哥)飞过福陵山时,这猪妖冲出来就打。和木叉大战一场,还对观音出言不逊。被观音点醒,答应做取经人的徒弟,护送其往西天取经,以求正果。观音与他摩顶受戒,指姓为猪,法名悟能,从此持斋吃素,断了五荦三厌。 取经成功后被封为净坛使者(享用人间贡品吃食的官)。

取经路上的波折另见“西游路线图”(附在后面)。



沙僧升级路线卷帘大将——流沙河囚犯——沙悟净——金身罗汉菩萨 卷帘大将 流沙河囚犯 沙悟净 金身罗汉菩萨 灵霄殿上陪侍在玉帝座前的卷帘大将 蟠桃会上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流沙河。 观音点化,取经免罪。 取经路中陪护唐僧,被封为金身罗汉。 卷帘大将本是玉帝的亲信,日日陪侍在玉帝身边。玉帝经过门廊时,他为玉帝掀开珠帘,故称卷帘将。 打碎琉璃盏,被打了八百下,又贬下界,被困在“鹅毛也不能浮”流沙河,饥寒难忍时甚至会吃路过的行人(唐僧来之前,他已经吃过九个取经人,他自己说的)。更可怕的是,玉帝还让飞剑每七日来穿他胸胁百下。 奉佛祖法旨找寻取经人的观音路经流沙河。这流沙河中的妖怪冲出来要捉观音。他与木叉(观音的徒弟,哪叱的哥哥)斗了数十回合后,得知想捉的竟是观音,停手拜见。观音承诺,他若愿做取经人的徒弟一路护送,就免其飞剑之若,功成时免其罪并复其本职。他答应了,观音与他受戒,指沙为姓,又为他取法号为“悟净”。他从此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取经路中陪护唐僧,被封为金身罗汉。取经路上的波折另见“西游路线图”(附在后面)。



白龙马升级路线:西海龙王三太子——蛇盘山鹰愁涧囚徒——白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西海龙王三太子 蛇盘山鹰愁涧囚徒 白龙马 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西海龙王敖闰之子 纵火烧毁殿上明珠,被龙王上奏天庭,告其忤逆。玉帝将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等候处决。他拦住寻取取经人的观音求救。观音便向玉帝要了他,“教他与取经人做了脚力。”玉帝答应了。观音让他潜身鹰愁涧中,等取经人来。 唐僧带着悟空来到鹰愁涧时,饿极了的小白龙吃了唐僧的马儿,打不过悟空便躲入鹰愁涧中。悟空召来土地山神等当地神灵问清了原委之后,让随行护法的一位金头揭谛去请了观音菩萨前来。小白龙出来相见,观音施法将他变作一匹白马,从此驼着唐僧踏上了西行路。之后观音还命落伽山山神土地等送来了鞍鞯辔头等物。 取经路中陪护唐僧,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进入化龙池恢复了龙形,金鳞银须,四爪祥云,盘绕在擎天华表柱上。取经路上的波折另见“西游路线图”(附在后面)。





西游世界地图













历年中考真题汇编

1.名著阅读。(5分)(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2019)

(1)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完成下面对联。(任选一联)(2分)

上联:__________孙行者下联:鹰愁洞遇小白龙

上联:黑风山里黑熊怪下联:白虎岭________

(2)《西游记》第27回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在这一回中,圣僧为什么“恨逐美猴王”?(3分)

示例:五行山收上白骨精(2)白骨精三次变化为人要吃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识妖怪,却以为悟空不听教诲,打杀好人,所以赶走了悟空。



2.走进名著(共4分,每小题2分)(贵州省安顺市2019)

(1)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燠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念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述的故事情节。







(1)①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孙悟空与红孩儿斗法)②孙悟空调(借)芭蕉扇(点明人物、事件)



3.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甘肃省天水市2019)

①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若相持不罢休。

本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文中的“裙钗”指的是,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①罗刹女(铁扇公主)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意思对即可)(2分)



4.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3分)(湖南省益阳市2019)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哪里哄我。”

上文中的“那人”是_______,“真君”是_______;“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是_______。

孙悟空二郎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捉拿孙悟空。(每空1分)



5.(1)【火的历练】学校开展读名著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诸多特征鲜明的人物。请在横线上填人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江苏省扬州市2019)在火焰山,面对一心复仇的罗刹女,孙悟空“三调芭蕉扇”,表现了其的性格特点;火烧瓦罐寺,怒杀肆意妄为的恶人,体现了鲁智深的性格特点;经过战火的洗礼,保尔?柯察金成长为时代英雄,我们要学习他的意志品质。

孙悟空:机智勇敢;鲁智深:嫉恶如仇;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

6.(安徽省2018)

“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

沙僧(沙悟净、悟净、沙和尚);金身罗汉(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7.猪八戒虽然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但有时也很勇敢,请简述一个能表现猪八戒勇敢的故事情节。(2分)(江苏省宿迁市2018)

黄蜂洞猪八戒用耙筑死虎先锋,流沙河大战沙悟净,火云洞斗红孩儿等情节。





8.(江苏淮安2018)

【我来辨一辨】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段水挡住也。”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节选自《西游记》)

有人说【乙】段中的“一股水”是“流沙河”。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乙】段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2分)

答:



不正确。流沙河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其长万里、宽八百里,河主人是沙僧。而文段中的沙僧已成为三藏的徒弟。



9.(浙江省宁波市2018)

(一)(8分)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1)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2分)

五行山收孙悟空→▲→▲→流沙河收沙悟净

(2)阅读第十四回选段,完成题目。(6分)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扣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1)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

(2)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1)鹰愁涧收白龙马云栈洞收猪八戒(2分,每空1分)

(2)(1)【示例1】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示例2】选段通过孙悟空“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言,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2分,联系语句1分,性格1分)

(2)【示例1】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示例2】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4分。孙悟空离队时的表现2分,能与第一次离队比较说明成长变化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江苏盐城2018)

阅读《西游记》选段,根据原著填空。(5分)

?①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______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了______,却也神通广大……乳名叫做______,号叫做圣婴大王。”

②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被______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如今做了______,受了正果,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牛魔王;三昧真火;红孩儿;观音;善财童子

11.(江苏扬州2018)

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关系变化过程填空。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①___________,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咒,师徒关系始稳定——②___________,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③___________,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④___________。

悟空杀盗贼(5).三打白骨精(6).真假美猴王(7).师徒关系融合



1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广西玉林2018)

他(孙行者)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西游记》)

孙行者为什么推倒人参果树?最后又怎样救活了人参果树?请简述。

偷吃人参果后无法忍受仙童毁骂;②请观音菩萨施法救活。意思答对即可。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江苏省无锡市2018)

(1)《西游记》第六回中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收,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被赶到的真君识破真相。

真君是怎样识破大圣变化的?你从这里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答:



真君从未见过旗竿竖在庙宇后面。本领再大的人也难免有弱点:假象总是难掩破绽;生活常识有助于人识别真相。



14.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2分)(海南省2018)

忽一日,开炉取丹。那A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zuó),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yào)星闭门闭户,四大王无影无踪。

(1)选段中的A所指的人物是 。(1分)

(2)本名著中,与人物A有关的故事还有 (写出一个即可)。(1分)

(1)孙悟空(孙行者、孙猴子)(2)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评分标准:每空1分,人物及故事回答正确即可】



15.名著阅读(5分)(吉林省201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1)选段出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1分)

(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2分)

A.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D.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划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3)你是否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请说明理由。(2分)

(1)吴承恩(2)B(3)答案不唯一,围绕猪八戒形象来谈是否喜欢即可。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示例(1)喜欢,猪八戒憨厚、质朴、善良、可爱。示例(2)不喜欢,猪八戒贪吃、好色、懒惰、爱挑拨离间,取经意志不坚定。





16.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河南省2018)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示例:②尸魔三戏唐三藏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一路走到了宛子山。山中有个妖魔白骨精,想要吃唐僧肉修得不死之身,于是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去诓骗唐僧,不料均被悟空识破。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白骨精化青烟逃走。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十分愤怒,从而逐走悟空。悟空苦苦哀求但是唐僧不予原谅,无奈痛别师傅跟师弟们,暂归花果山。

“极真之理”: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附:西游记章回目录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第三十九回一粒丹砂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第四十二回大圣殷懃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迷放心猿·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主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像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体魔王还归大道真·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蛰圣显幽魂救本原·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