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菲律宾中部的保和岛上有一处奇观:1200多个海拔在40~120米的圆锥形石灰岩小山丘上只长草 不长树(图1),每到干季,草色由绿变黄渐至褐,山丘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于大地,被称为巧克力山。图2示意保和岛位置。据此完成1~3题 。图1图21.保和岛的气候特点是A.全年高温,降水分配均匀B.全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C.四季分明,降水分配不均D.气候温和 ,降水分配均匀2.巧克力山上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偏低,降水偏少B.土壤瘠薄,保水性差C.光照过强,蒸发旺盛D.海拔过高, 热量不足3.观赏巧克力山景色的最佳时段是A.5月B.7月C.9月D.11月1881年,在埃及矗立了3500多年的一座花岗岩纪 念碑从开罗转运至美国纽约。但仅仅过了75年,该纪念碑表面的文字就难以辨认,据此完成4~5题。4.该纪念碑在开罗得以长期保存的有利条 件是A.地壳稳定B.远离海洋C.气候干燥D.地形平坦5.到美国纽约75年后,该纪念碑表面的文字就难以辨认,可能遭受了A.风力 侵蚀B.流水侵蚀C.酸雨侵蚀D.生物风化世界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图3中的黑点表示某种资源在世界的主要分布,据此完成6~8题。 图36.该种资源可能是A.煤炭B.固态淡水C.石油D.天然气7.该种资源主要分布在A.各大洲沿海地区B.大气降水较多地区C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D.植被覆盖较好地区8.该种资源A.主要分布区不断变化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近年 来数量有减少趋势图4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据此究成9~11题。图49.图示地貌景观类型主要为A,喀斯特地貌B.流水地貌C.海岸 地貌D.冰川地貌10.该类地貌连片分布区,农业生产面临干旱成胁,主要原因是A.降水少B.河流少C.地下水位低D.地表水不易 保存11.该类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北地区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生产规 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以前多种植小麦。近些年来,这里通过技术革新,多改种水稻。据此完成12~14题。12.黑龙江省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 输出省,主要原因是该省A.农业生产规模大B.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C.人口密度低D.城市化水平高13.黑龙江省为种植水稻,技术革 新需重点解决的自然问题是A.地形崎岖B.水源缺乏C.土壤贫瘠D.热量不足14.黑龙江省由种小麦改为种水稻,可能的原因是A.水 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B.北方人喜食稻米C.种水稻耗用劳动量较少D.稻谷更易于储存图5表示某国不同年份城市化率。该国人口总数位于世 界前10位,与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同类型的国家相比,人ロ增长率一直较高。据此完成15~17题。图515.该国城市化发展特征为A.城市 高密度扩展B.城市低密度扩展C.中心城区人口稀少D.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稳定16.目前,该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A.原始型B.传统型 C.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D.现代型17.该国可能是A.美国B.澳大利亚C.日本D.巴西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依 次经历了临近煤矿一临近铁矿→临近海港的历史变化。据此完成18~20题。18.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各次变化,技术突破解决的共同问题是降 低A.原料成本B.燃料成本C.市场价格D.交通运输成本19.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变化说明A.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越来越 强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C.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强D.工业区位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20.世界主要传 统工业区中,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属于临近海港的是A.德国鲁尔区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C.我国辽中南工业区D.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二、 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内)21.图6示意美国小麦区的分布。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8分) 图6在下列空格中填写代表不同类型小麦区的代号:(2分)为冬小麦区;为春小麦区,简述形成冬小麦区和春小麦区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 (6分)22.请将下列地理事实的代号填入图7的相应位置,以表明各地理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①海平面上升②两极冰川磁化③森 林面积减少④全球变暖大气CO2含量增加淹没沿海低地图723.以图8所示三条闭合等压线为基础,完成北半球气旋示意图。提示:用虚线 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用实线箭头表示风向,并将1000.0、1002.5、1005.0三个气压数值标注在适当的等压线附近。(8分 )图824.图9示意台湾岛的年降水量分布。读图9概括台湾岛年降水量及其分布特点,并简析成因。(8分)图9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 原因和气象条件。(8分)三、综合分析题:本题共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内)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图10示意我国平原地区某大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分布。2003年该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37平方千米,2012年增加到330 平方千米。图11示意2003~2012年该城市老城区和新建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图10图11(1)指出该城市老城区主要功能用 地的变化特征。(6分)(2)推断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简述理由。(12分)(3)分析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 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6分)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在世界大河中,黄河以含沙量大而著称,图12示意黄河干流含沙 量的变化,黄河以河ロ、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图12(1)简述黄河上、中、下游干流泥沙含量的变化特点。(6分)(2)说明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变化的原因。(8分)(3)分析黄河下游流域狭窄的成因。(6分)⑷简述黄河下游自古少河运的原因。(6分)第1页共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