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让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2019-12-22 | 阅:  转:  |  分享 
  
让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读后感圣水镇中心小学杨金玲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数学与传统
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主动地传承、保
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读了《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一书后我深有感悟,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
现传统文化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时的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
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在学习《圆的
周长》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适时引出圆周率,然后向学生介绍“你知道吗?”:约2000前,中国的
古代数学著作里《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
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
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通过这段话的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责任感。二、挖掘隐形素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在
现行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就能不失时机地潜
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有时回补充一些习题,通过习题中的语
言文字、数学符号、逻辑推理、运算结果等使人直接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和情感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数学家。比如在学习第
十册《质数和合数》一节课,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讲一讲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
、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也是我们传
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内在文化底蕴和谐
丰实,让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
献花(0)
+1
(本文系木屋铃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