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签核单
封面
适用于XXX罐头加工卫生标准操作管理。
细菌总数:GB5750-2005第35条
大肠菌群:GB5750-2005第36条
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0个/ml、致病菌不得检出。
<0
编号:FTH-B-1-02-1.0
12.10《有毒物料使用记录》
12.11《员工健康档案表》
12.12《车间防蝇、防鼠记录》
12.13《捕鼠设备检查记录》
12.14《光趋捕虫器检查记录》
12.15《厂区、车间捕鼠设备分布图》
12.2《水龙头及防虹吸装置检查记录》
12.7《空瓶、空罐消毒记录》
11.3卫生间
11.3.1不论厂区卫生间,还是车间卫生间,都有防蝇虫设施,以保证无苍蝇、蚊子、
老鼠等虫害。
11.4纠偏措施
11.4.1厂区、车间、卫生间发现害虫的纠正措施。
11.4.2厂区、车间、卫生间发现老鼠的纠正措施。
11.2.3车间入口处有一定长度的暗道并使用光趋捕虫器、门帘,并每天检查清理一次
光趋捕虫器并记录于《光趋捕虫器检查记录》。
8、防止被污染物污染
第1/12页
第2/12页
第4/12页
第5/12页
第8/12页
第9/12页
第10/12页
第12/12页
5.5纠正措施
6.2手
6.3生熟产品
6.4车间废弃物
6.4.2及时处理外调理车间原料的废弃物、内调理车间的原料废弃物等,由专人负责运送
到车间外;下班后清理所有存放废弃物的容器。
6.5原料、辅料、包装物料及空罐
6.6车间
6.6.1车间密封良好,窗户有窗纱,通风口设有铁丝网,朝外的门设有挡鼠板,防止
6.7纠正措施
6.7.1工人不按照规定的程序洗手消毒的纠正措施。
6.7.2发生生熟区域交叉现象的纠正措施。
6.7.3产品与不清洁的物品相接触而造成了污染的纠正措施。
6.7.4加工器具、设备等卫生检查不合格的纠正措施。
6.7.5空罐被污染的纠正措施。
7.1洗手消毒设施的布置
7.1.3在各洗手消毒处的墙壁上均应挂有洗手方法挂图。
7.2卫生间
7.2.1车间内卫生间采用水冲式,设专人管理,保持清洁卫生,排污畅通。工人入厕要
6.7.6以上纠正措施见《作业指导书》之校正纠偏措施管控程序。
7.2.2卫生设施齐全有效,方便清洁,污水排放畅通。
7.3消毒液的配制
7.4.1厕所、洗手设施的卫生用品缺少或使用不当的纠正措施。
7.4.2消毒液的浓度不够的纠正措施。
7.4.3工人的手的消毒效果不良的纠正措施。
7.4.4以上纠正措施见《作业指导书》之校正纠偏措施管控程序。
7.4纠正措施
根据规定要求配制适当浓度的消毒液,并记录于《消毒液配制记录》,消毒液配制
8.1污染物
8.2杀虫剂、清洁剂、消毒剂的管理
8.3设备
8.4污水和冷凝水
8.4.1每天一次检查排风、排汽系统保证其运行正常,并及时开启,防止冷凝水形成,污
染食品。
8.3.2所有车间照明设备,都有保护装置。防止意外爆破玻璃污染。
8.5纠正措施
8.3.1生产设备按时维护保养,及时做好清洗消毒,以免机油污染食品。
8.5.1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不卫生表面有冷凝水及减少凝集现象的纠正措施。
8.5.2产生污水区域的纠正措施。
8.5.3不恰当使用有毒化学物质后的纠正措施。
8.5.4车间密封不良的纠正措施。
8.5.5以上纠正措施见《作业指导书》之校正纠偏措施管控程序。
4.1.3工艺操作规程中各需要加氯之工序,品管人员每4小时按要求进行检测,并做记录。
1、目的
2、范围
3、名词解释
6、防止交叉污染
3.2交叉污染:已处理完成的场所、原料,经由不洁的人、物、空气动向而造成的再
污染。
3.3污染物:指会造成人体死亡或伤害的物质,分为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
4、加工用水安全
4.1.2质检单位每月初对加工用水进行常规项目检测(包括色、嗅、味、PH值、可见物、
4.3.1车间明地沟底部采用弧形,排水口设有网罩,防止虫害等入侵。
4.3.3厂区污水排放管道,派专人每周至少检查一次保证污水排放畅通。
编号
1.0版
具体编号按供水网络图中所示标示。
具体要求:
残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入《生产用水检验记录》。
《车间卫生消毒记录表》。
存放原料前后要清洗消毒,保持卫生。
6.3.2生的产品加工区域要与予煮及熟制产品区域分开。
6.3.3内外调理的加工人员不能相互串岗。
6.4.3每周清洗、消毒废弃物收集处,并当日废弃物在24小时内清理出厂区。
6.6.2车间的正压排气与入气要加以控制,防止空气的交叉污染。
8.1.1污染物:指润滑油、燃料、清洁剂、冷凝剂、玻璃以及其它化学、物理或生物污染物。
8.2.2杀虫剂、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浓度要符合各进口国的残留要求和国标要求。
8.3.3所有车间门窗密封良好。
虫鼠侵入。
要求入厕。
有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指清洁剂、消毒剂、灭鼠剂、杀虫剂、机器润滑油、食品添加剂等。
申请类别
品保手册
制订
修改
申请单位
部门手册
作业程序书
作业标准书
会签单位意见:
总经理
技术总监
厂长
制订主办
编号
页次
页次
设备
工器具
清洗消毒时,应将食品、食品接触面、包装材料移开,盖住,以防止其可能通过
直接喷洒或间接的通过烟雾污染食品。
1、目的
2、范围
3、名词解释
目录
文件修正一览表
4、加工用水的安全
4.1检测
4.2标识
4.3排水道
4.4水的贮存设备
4.5加工用水的检验方法和判定
4.6管道交叉点
4.7纠正措施
5、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
5.1车间地面、工器具、工作台及设备
5.2工人的手、手套、工作服、帽、靴5
5.3空罐、空瓶
5.4检测
5.5纠正措施
6、防止交叉污染
6.1个人卫生7
6.2手7
6.3生熟产品7
6.4车间废弃物7
6.5原料、辅料、包装物料及空罐7
6.6车间8
6.7纠正措施8
7、手部清洁、消毒和厕所设施的维持
7.1洗手消毒设施的布置8
7.2卫生间8
7.3消毒液的配制方法9
7.4纠正措施9
8、防止被污染物污染
8.1污染物
8.2杀虫剂、清洁剂、消毒剂的管理
8.3设备
8.4污水和冷凝水
8.5纠正措施
9、有毒化合物的标记、储存及使用
10、加工人员健康状况的控制
11、虫害的去除
危害,特制订此标准。
4.5.2微生物检验标准
4.5.3细菌检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4.6.1每周对供水网络图中A点区域(饮用水管和非饮用水及污水管间的硬(永久性)管道
4.2.3车间使用的软水管用后盘挂于墙上,使其不直接接触地面,以免遭受污染。
4.2.4加工车间各水管出水口都编号,挂永久性标识牌。
3.1加工用水:与食品接触而使用之水。
4.1检测
4.3排水道
4.4水的贮存设备
4.5加工用水的检验方法和判定
4.6管道交叉点
4.7纠正措施
9.2工厂每班检测一次,生产前的检查可确保前一班使用过的有毒物质均已被
放回原处,以便保证本班的加工过程中避免有毒化合物的污染。
11.4纠正措施
11.1厂区
11.2车间
11.3卫生间
12.1《生产用水检验记录》
12.8《消毒液配制记录》
12、记录清单
12.3《含氯检验记录表》
12.6《制程卫生检验记录》
12.9《有毒物料管制记录》
12.4《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12.5《车间卫生消毒记录表》
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后方可投入生产。并把检验记录存档保存。
检测内容和要求见《品质管制作业标准书》之P3,P6。
4.2管道标识
4.3.2车间污水排放畅通,排水道内无垃圾、下脚料、原料等杂物。
4.4.1对储存加工用水的设备(蓄水池、储水桶等)每季至少一次进行清洗消毒并记录于
4.5.1采用国家饮用水标准见附表。
交叉连接处)进行检查,结果记录于《水龙头和防虹吸装置检查记录》。
6.5.2辅料、包装物料、空罐要单独存放,依规定标示,保持清洁卫生,不受污染。
7.2.3卫生间设有专职的卫生监督管理人员,负责设施的卫生和维护及监督员工是否按规定
12、记录清单
9、有毒化合物的标记、储存及使用
SSOP
为了确保公司产品安全,防止或减少因卫生而造成产品之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
4.1.4用于清洗空罐、空瓶的水也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4.1.1质检单位每年取样加工用水送到县卫生防疫站作水质卫生全项目检测一次,
4.2.1工厂绘有加工车间供水网络图和污水排放管道分布图,见附图。
4.2.2加工车间各管路系统以颜色严格区分,并严格分离,防止交叉污染。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签核单
文件名称: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4.7.1加工水源卫生指标不符合要求纠正措施。
4.7.2硬管道处有交叉连接的纠正措施。
4.7.3虹吸管回流现象纠正措施。
4.7.4以上纠正措施见《作业指导书》之校正纠偏措施管控程序。
6.3.1加工过程中予煮前后的半成品分开存放,以防交叉污染。
7.1.1在车间入口、卫生间等适宜地点设有足够的洗手消毒设施。
具体分布见《车间清洗消毒设施布置图》所示。
7.1.2使用非手动开关洗手,如必要还提供有热水和非手动风干器。
遵守规定的程序:脱下工作服和靴→换上拖鞋→入厕→洗手消毒→换上工作
服和靴→进入车间。见《作业指导书》之员工卫生管控程序。
见《作业指导书》之清洗消毒程序。
9.1工厂有专门制定的《有毒物料管控程序》。
4.4.2消毒方法采用加氯消毒见《作业指导书》之清洗消毒程序。
FTH-B-1-02-1.0
文件编号:FTH-B-1-02-1.0
6.5.1原料需要存放时,放入冷库中。冷库温度保持在1~8℃,相对湿度85%以上;冷库在
7.1.4每隔4小时检测一下消毒水的浓度,以保持良好的杀菌效果,并做好记录。
6.4.1车间废弃物投入专用废弃物筐中,并及时处理。
7、手部清洁、消毒和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8.2.1存放于专用仓库中,并与原辅材料有充分隔离,有专人管理,领用有记录《有毒物
料管制记录》。
8.4.2车间不能存有死水和被污染的水,以免脚和转运车通过时会产生迸溅,污染食品。
FTH-B-3-15-1.0
FTH-B-3-05-1.0
FTH-B-3-06-1.0
FTH-B-3-07-1.0
FTH-B-3-08-1.0
FTH-B-3-09-1.0
FTH-B-3-10-1.0
FTH-B-3-11-1.0
FTH-B-3-12-1.0
FTH-B-3-13-1.0
FTH-B-3-14-1.1
FTH-B-3-16-1.0
FTH-B-3-17-1.0
FTH-B-3-18-1.0
FTH-B-3-19-1.0
1.0版
页次
第11/12页
9.3纠正措施
9.2.1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有毒物质的纠正措施。
9.2.2储存不恰当和开启的化学物的纠正措施。
9.2.3对不恰当使用化学物的员工及产品的纠正措施。
9.2.4车间遗留的化学物的纠正措施。
9.2.5以上纠正措施见《作业指导书》之校正纠偏措施管控程序。
10、加工人员健康状况的控制
10.1工厂建有加工人员健康档案。
10.2体检
可上岗。并做《员工健康档案表》存档备案保存。
10.3加工人员上岗前要参加岗前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使其能自觉遵守各项
安全卫生制度。
10.4对患有某些疾病的加工人员应调离食品加工岗位见《作业指导书》之
员工卫生管控程序。
10.5纠正措施
10.5.1发现有健康问题的加工人员的纠正措施见《作业指导书》之校正纠偏措施管控程序。
11、虫害的去除
11.1厂区
11.1.1厂区环境卫生的管理依《厂区卫生管控程序》执行,每周检查一次,并作好记录。
11.1.2在全厂范围内放置捕鼠设备,并每天检查,记录于《捕鼠设备检查记录》。
11.1.3工厂绘制有《厂区、车间捕鼠设备分布图》。
11.2车间
11.2.1车间窗户设有窗纱、排风系统设有铁丝网,以防飞虫、飞鸟侵入。
11.2.2车间对外出口设有挡鼠板,下水道设有防鼠网。
加工人员每年生产前进行一次体检,由县卫生防疫站办理,新进员工经体检合格后方
第6/12页
5、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
5.1车间地面、工器具、工作台及设备
5.1.1班前先用清水冲刷地面,再用82℃以上的热水或用含有效氯100-120PPM的消毒液冲
洗工器具工作台、大型设备、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5.1.2生产过程中一旦工器具、工作台、设备等被污染时,及时采取冲洗消毒措施。
5.1.3班后对工器具、工作台、设备等进行清洗消毒并记录,以保持其清洁卫生。
5.1.4以上三项的结果记入《每日卫生检查记录》和《车间卫生消毒记录》。
5.2工人的手、手套、工作服、帽、靴
5.2.1工人在进入车间以前要遵守下列洗手消毒程序:
员工卫生管控程序。
5.3.1空罐、空瓶在使用前要用82℃以上的热水或蒸汽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空罐、空瓶要
倒置。并将结果记入《空罐消毒记录》中。
5.3.2空罐、空瓶要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进行捆扎,要及时将捆扎用的材料清理出现场。
5.4检测
5.4.1每周一次对设备、工作台、工器具、地面、操作工人手、手套、工作服、帽、鞋等
做微生物检测一次,结果记录于《制程卫生检验记录》。
5.3空罐、空瓶
5.2.3工作服(包括鞋帽发网)至少要隔两天清洗一次,质检单位每周一次对其表面做微生物
检测,将检验结果记录在《制程卫生检验记录》中。
每周一次对其表面做微生物检测,将检验结果记录在《制程卫生检验记录》中。
名称: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受控状态:受控
版本号码:第1.0版
此副本号码:
页数:12页
持有人:
第3/12页
文件修正一览表
版次
修正次数
修改日期
修改内容
第7/12页
5.4.2检测方法
采用涂抹法见《作业指导书》之卫生检查管控程序。
5.4.3微生物指标要符合规定要求
工作台
手
手套
工作服
帽
细菌总数
<100
大肠菌群
致病菌
无
5.5.1对清洗效果不合要求的纠正措施。
5.5.2对消毒液的浓度或清洗水的温度不合要求的纠正措施。
5.5.3对工人的手,手套,衣服微生物检验结果超标的纠正措施。
5.5.4以上纠正措施见《作业指导书》之校正纠偏措施管控程序。
6.1个人卫生
6.1.1个人卫生制度。
A加工人员进入车间,不得戴手表和饰品,不得化装,不得留长指甲,头发不得外露。
B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C车间内禁止吸烟、吃东西。
D进厕所必须脱下工作服,鞋,帽,出厕所后手要清洗消毒。
E离开车间时必须脱下工作服、鞋、帽。
F进入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遵守以上规定。
6.1.2车间设专人检查个人卫生,于每日班前检查并有记录。
6.2.1手的清洗消毒遵照5.2.1规定执行。
6.2.2加工过程中加工人员的手每2小时冲洗消毒一次,被污染后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6.2.4卫生检测的人员每日上班前要检查洗手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消毒液是否充足,
工人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洗手。并将结果记录于《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5.2.3工厂统一对工作服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服(包括鞋帽发网)要每天清洗一次,质检单位
清水洗手→用洗涤液洗手→用清水洗手→用含有效氯50-60PPM的消毒液浸泡30秒
(或75%的酒精消毒→自然风干)清水冲洗→用干手器吹干。
如果需要戴手套,则需要将六步洗手消毒程序将手处理后再戴手套,之后将手套进行
清洗用含有氯50-60PPM的消毒液浸泡后才可以工作。质检人员每周对工人的手做微生物
检测一次,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工艺卫生检验记录》中。
5.2.2加工人员进入车间都按照规定的程序穿戴整齐并接受检查,见《作业指导书》之
5.2.4因天气炎热需要在不造成交叉污染的生产车间相连的空房内设置饮水器具,工人饮水后
要按照洗手消毒程序对手进行清洗消毒,并经过泡鞋池对鞋进行消毒后方可生产操作。
制订日期:
发布日期:
XXX公司
申请日期:
XXX
LegendUser: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00
8.00
8.00
8.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1.00
11.00
11.00
11.00
12.00
12.00
12.00
3.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5.00
5.00
5.00
5.00
5.00
6.00
6.00
6.00
6.00
6.00
7.00
7.00
7.00
7.00
8.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