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丹徒辛丰镇下堰山祖墓考(1)
2020-01-03 | 阅:  转:  |  分享 
  
丹徒辛丰镇下堰山尹氏祖墓考苏南地区本无尹姓,始自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我尹姓列祖定居河南洛阳,北宋时期,朝庭为官,力主抗金,故金人入侵遭灭门
之灾,幸我祖和靖公(讳焞字彦明—字德充,江南始祖)在门人及家佣帮助下,幸得逃脱,然夫人张氏及其子媳却未能幸免于难。后因众臣联荐,
高宗屡诏入朝为官,其时携继配郭夫人自江西九江乘船北上,至镇江绍兴7年(即1137年)。行至丹徒辛丰镇,恰逢郭夫人产于厄.遂落葬于丹
徒县下堰山之原(后名神墩山,今丹徒县辛丰镇西下沿村)。其从孙镇因祖父和靖公仙逝,三年守孝结束,过辛丰祭拜继祖母郭夫人,见其地形胜,
遂筑室丹徒纪庄,娶刘氏,生四子,国政、国宁、国安、国泰(分别定居金坛、丹阳、名容、丹徒、朝庭封地各17740亩)目前苏南地区及由此
外迁的尹氏均为和靖及镇公之后。镇公及夫人刘氏仙逝后亦附葬于祖母郭夫人墓之侧。故丹徒下堰山实为我苏南尹族之祖墓所有地。载在谱牒,文字
清晰,图文并茂。自绍兴7年(1137年)距今已有882年,墓址尚在,堆土可辨,但自然及人为的因素祖坟已然没有当初的规模,且日渐塌
平。据族谱记载,居丹徒洪溪(今丹徒大港镇)的22世孙文玜公曾发起过一次修坟,未成。后丹阳夏墅二十三世孙士进等,于乾隆十七年(175
2年)再次发动四大分支族人,分两次共捐资纹银174两,成功修成,距今267年。当时的工程主要为:(筑造墩圹、补山缺、置碑柱、栽阴木
)共补贴三户殷姓人家计三亩一分田,银14两。我祖和靖公祖墓远在绍兴且墓址现已无考,郭夫人及镇公夫妇墓址仍在,形制尚存,但历时882
年风雨日渐塌平,急待重修,刻不容缓。这是我苏南尹氏通族唯一的精神家园。由丹徒河达村尹氏宗亲倡议,苏南尹氏宗亲会组织的修善祖墓工作经
数次协商得以确定。2019年6月5日,上午9时,来自无锡尹城,扬中新坝、江阴利港、江阴尹家桥及丹徒河达尹氏等尹氏宗约
20多位宗亲代表,齐集河达村尹氏宗祠及祖墓现场,在佛院三位法师的引领下,举行了简单而又庄重的奠基仪式,自此祖墓修缮工作正式启动。文
:尹祥顺图:尹兆华尹祥根编辑:尹兆华修缮祖墓募捐倡议书郭夫人及镇公夫妇墓年久失修,此次修善因土方补缺、道路及祖墓主体修复等
工作量较大耗资较多,仅凭一地之力难以完成。丹徒河达已先行垫付前期工作的资金,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我扬中“三畏堂”尹氏宗亲,乃和靖公
及镇公之嫡传,修复祖墓责无旁贷;恳请各位宗亲,孝子贤孙,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其同参与,积极募捐。凡募集资金均由河达尹氏宗亲统一
开具收据给各捐款人,捐款人士姓名统一刻石铭记。联系人;尹祥顺:13801672426(微信同号)尹兆华:13320865886
(微信同号)扬中“三畏堂”尹氏宗亲会(筹)2019年6月12日
献花(0)
+1
(本文系飞天红飘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