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安阳老城的百年学堂有多少
2020-01-08 | 阅:  转:  |  分享 
  
民国安阳老城老学堂在公园与一位88岁老人聊民国时期安阳老城的学校,老人说“穷师范、富彰中(彰德中学),吊儿郎当是大公(中学),男女混杂是斌英
(教会中学),最好中学11中(省立中学)。”并简单对此进行了讲解。有趣的顺口溜勾起了我对老城百年学堂的寻觅的兴趣,一年来,我寻访
老城人,查阅地方志,终于对老城老学堂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民国时期,安阳著名的的中学有省立11中(韩琦庙昼锦堂)、男子师范(现西大街小
学)、女子师范(在县西街)、大公中学(在马号街)、斌英中学和三育女中(在北关铸钟街)。安阳师范学院为什么称穷师范呢?老人说,因为上
师范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民国时期,无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学费都很贵,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没有受初等教育的机会,能上中学的大都是家
境富裕的工商业、地主、官僚家族子弟。大学更是所谓的上层社会,即地主、资本家子弟的领域,只有他们才能住进大学。但是,那时候还有一类院
校是不收费的,那就是师范类院校,甚至有的师范院校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教育完全免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
的唯一途径,毛泽东就是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说起老城师范,如今安阳人知道的不多。民国五年(1916年),校长罗桂生在安阳老城西钟楼
巷尚志二等小学堂内附设一年制师范讲习所1个班、初等师范班2个班。1917年(民国六年),尚志二等小学被撤销,改为安阳县师范讲习所。
1919年(民国八年),安阳县师范讲习所迁至学巷街府学内,学制改为两年制。1928年(民国十七年),安阳县师范讲习所更名为安阳县立
师范学校。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安阳县立师范学校又易名为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这是如今安阳师院的前身。1949年7月被平
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2年平原省撤销,安阳划归河南省管辖,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也改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学校。
2000年4月,在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安阳教育学院合并基础上建立安阳师范学院,成为本科高等学校。这么算起来,安阳师院已有103年
历史了。安阳市第二中学富彰中,指的是创建于1922年的私立彰德中学,安阳市第二中学的前身,因为私立彰德中学收费较高,穷人的孩子上不
起,所以民间流传穷上师范富上彰中的说法。1922年,在常寿祺主持下,私立彰德中学建立,暑期招新生1班,先借省立十一中学校内藏书楼开
课。随后迁移对面老爷庙内上课。1924年,私立彰德中学迁入南关天齐庙,规模扩大。1928年,国民党政府明令“废庙兴学,寺院改设学校
”,1930年,校长魏中谷,扩充老城内天宁寺为私立彰德中学学校第二院,1949年5月6日,安阳解放,“彰德中学”和1929年成立的
“大公中学”合并成立平原省立安阳市第二中学(1952年平原省撤消,划入河南省)。从此,一批批莘莘学子,踏着文峰塔清脆的铃铛声,走上
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岗位。大公中学最早创建于1929年,是老城内马号街吕祖庙改建的学校。从1922年建立的私立彰德中学算起,安阳二
中也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学堂了。大公中学大公中学是1929年创建的,因为学生来源多是市民或农民子弟,穿衣打扮混杂,学生散漫,故
称“吊儿郎当是大公”。1928年7月,河南省主席冯玉祥通令“废除寺庙,兴建学校,就庙产办学”。安阳清理庙产委员会成立,将安阳庙产一
一清理,作为校址和校产,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局在马号街吕祖庙乩坛广春创办中山小学。1929年,三民小学、工读小学与中山小学合并,改称
大公学校,设中学部和小学部。将吕祖庙广春乩坛内的神像打掉,作为教室。在空地上盖一座两层楼共10间,另外盖12间教室。到1932年,
学校面积18亩,校舍140余间,教职工25人,学生358人,其中中学部151人,小学部207人。直至1949年与私立彰德中学合并。
斌英中学“男女混杂是斌英”。因为民国时期的中学,大都是男女分校的,在当时的安阳,只有斌英中学是男女生在一起上学,这是对斌英中学男女
合校就读现象的贬讽。斌英中学是教会办的学校,1896年,安阳基督教会在铸钟街创办男学堂,是一所仅有20名男生的学习圣经的学校,后改
名为贤英学堂。1912年,贤英学堂改为7年制小学,1915年正式改名为斌英小学。1923年,学习增设初中班,定名为斌英中学。192
7年停办。1931年复校。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斌英中学迁到许昌襄县。1946年在原校址正式开设初中班,有一年级2个班,
二年级1个班,三年级1个班,校名定为斌英中学一校。南迁许昌襄县的学校称为为斌英中学二校,1947年5月,学校毁于战火中。部分师生空
运郑州,后并入密县临时第二中学。斌英中学从1896年开创至1947年停办,历经坎坷,但为国家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安阳市第五中学省立十
一中是安阳市第五中学的前身。是安阳办学最久、最有名的学校。校址在北宋年间宰相韩琦建的昼锦堂,当年这里书香缭绕,吸引了欧阳修、司马光
等大批文人墨客慕名而来。1740年(清乾隆五年)昼锦堂更名为昼锦书院。1900年又更名为昼锦学堂,在河南省最早开始进行中学教育。1
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又更名“彰德府中学堂”,1914年改为“河南安阳中学校”。1921年,改名为“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学”。193
0年更名为“河南省立安阳中学”。1941年更名为“河南省立安阳中学豫北分校”。1949年更名为“太行区安阳第一中学”。1950年更
名为“平原省安阳第一中学”。1952年改为“河南省安阳第一中学”。1953年,高中部迁城外新校,初中部与安阳专区女子初级师范合并,
改名为“安阳市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8月,更名为“安阳市第五中学”,至今未变。从1900年更名昼锦书院算起,距今119年。大革
命时期,徐向前、王若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学校进行革命活动,二十余名学生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931年,学校就以优异的教
育教学和体育成绩荣获河南省“文武双状元”的美称。2001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开发区,新五中占地180亩(含分校占地40亩),在职教师2
23人,平均年龄34岁,专任教师已全部取得本科学历,其中特级教师5人,中、高级教师146人,市级名师6人、市管专家2人,66名教师
已荣获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称号;现有50个教学班,3100余名学生。安阳市第四中学安阳市第四中学旧址在老城内马号街
,2016年才整体搬迁到城外文峰大道与东风路交叉口东南角,距今116年。其间几经易名,历尽坎坷。学校历史要追溯到1903年,天主教
会在二道街教堂内创办男女义务学校,时招收一个初中班。1931年改名为崇真学校,校址扩大到教堂西院(二道街90号),神甫郭好信(字崇
真)任校长。1937年更名为崇德学校,神甫罗光德等人先后任校长。1946年恢复崇真学校原名,增招一个初中班,学校也分为初中部和小学
部。郭好信、陈宏道先后任校长。1949年称崇真中学,校长郭好信,教师大部分是神甫和修女。1952年元月,改名为安阳市初级中学,并定
元月11日为校庆日。1953年上半年学校买下来凹街土地(东院),学校校门改在下凹街,7月改名为安阳市第一初级中学,下半年接受马号街
2号院原女师校址,校门改在马号街。1956年再改名安阳市第一中学,1958年全市中学统一编号,学校排名为“河南省安阳市第四中学”并
延续至今。2016年学校整体搬迁。北邻文峰中路,西望文峰古塔。在百年长河中,四中教书人本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千年古训,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栋梁贤才,书写着四中辉煌的百年历史。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位于文峰大道南街,东临高
阁寺,西倚城隍庙,教学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校园内典雅古朴的建筑,苍郁挺拔的古树,记载着他百年的历史与沧桑。该校始建于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的清朝考院,距今115年。考院亦名贡院。1905年取名为“安阳县立高等小学堂”。1931年改称“安阳县立第一小学”
,初期8个班208个学生。1956年,学校易名为“安阳市鼓楼东街小学”。1984年5月,学校改名为“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安阳市第
一实验小学原来的门在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鼓楼东街1号。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展示着他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学校现有教学班75
个,4439名学生,教职工204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93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2人,省师德标兵2人,省级学
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市级专家名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6人。安阳第一实验小学“以积淀师生文化底蕴、丰富师生校园生活、激发师生创造
欲望”为目的特色课程文化有经典诵读、写字训练、学长制、甲骨文特色、少儿科学院等活动,学校既重视传统文化的经典浸润,又关注学生科学精
神和现代意识的培养。安阳市红庙街小学安阳市红庙街小学,位于老城红庙街19号,始建于1927年,时为“平民小学”,占地面积8.8亩,
有20间庙房做校舍,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设1--4年级,每年级各一个班,有学生100余人,教职工8人。1933年学校易名“大
同小学”?。1937年日军占领安阳,学校停办8年。1946年学校重新开办,校名为“新邺镇11保国民学校”。1948年“甄训”后,学
校分设为“临时国民第四学校”和“临时国民第六学校”。1949年安阳解放后,临四、临六两校合并,学校以所在街道命名为“安阳市红庙街
小学”1970年后,学校开始改建扩建,陆续建盖3栋教学楼,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截止2015年,学校已发展到36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另外,安阳老城还有北门西小学,始建于1929年。原为私塾学校,1931年为“启幼”小学。西营街小学,始建于1918年。冠带巷小学,始建于1937年,初名西南营小学。小颜巷小学建于明朝末年,现为市祥宇小学。因资料不多,不再详细叙述。发表于2019年12月5日《安阳广播电视》报作者:赵洪军电话:15515156315
献花(0)
+1
(本文系安阳赵洪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