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科技论文写作
2020-01-14 | 阅:  转:  |  分享 
  
署名对象:参与课题的构思与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参与文稿的写作或对其中重要学术内容作重大修改;参与最后定稿,并同意投稿和出版。
—以上3项条件应全部具备方可成为作者;作者的排列顺序应由所有作者共同决定;每位作者都应该能够就论文的全部内容向公众负责。
署名对象:论文的执笔人或主要撰写者应该是第一作者;贡献相同作者的表达: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这些作者对
研究工作的贡献是相同的避免随意“搭车”署名、不能遗漏应该署名的作者、不可擅自将知名人士署为作者之一以提高论文声誉和影响署名的位
置与格式通常,学术性期刊中将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并采用如下格式: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及地址)2.2.3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目的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科技文献数量大,读
者不可能一拿到文章就通读。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主要的是根据摘要来决定,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
内容的任务。2.2.4关键词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
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
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献的基础上,逐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然后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引言(前言、
序言、概述)经常作为论文的开端,它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或研究背景)。同时指
出存在问题并阐述研究目的: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这个问题。?“引言”要与“讨论”形成“呼应”关系2.2.5引
言“材料和方法”部分应清楚、准确描述是如何获得研究结果的;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包括所有必要的细节(以便他
人能够重复实验); ?不能遗漏重要文献; ?描述要准确; ?参考拟投稿期刊的表达方式。2.2.6材料与方法注意事
项:明确描述实验对象的选择;详细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实验试剂的规格、批号、型号、制造厂家名称、厂址(城市名)等;准确地记
载所采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列举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并做简要描述(但不需全部重复描述);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
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并且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限度应给以评价。2.2.7结果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
度概括和提炼;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按逻辑顺序描述或总结重要的观察结果;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就尽量不用图
表再复述;不要同时用表和图重复同一数据;尽可能列出“结果”的原始数据,而不能只报道统计处理后的数据;照片图必须具备高清晰度,显
微照片的放大倍数应使用图示法(标尺刻度)表示,照片中的符号、字母、数字等,必须在图注中详细说明。2.2.8讨论讨论的内容:
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并探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概述最重要的结果,并指出其是否与先前
的假设或其他学者的结果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为什么?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指
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这些局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
、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实际应用;“讨论”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
的问题或观点等;撰写讨论时要避免含蓄,尽量做到直接、明确,以便审稿人和读者了解论文为什么值得引起重视。讨论中要注意的事项:
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着重讨论本研究的重要发现,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要过细地重复引言或结果中的数据或资料;推论
要符合逻辑,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对结果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的表达要实事求是,
适当留有余地;讨论的最后最好是论文的最重要的结论。2.2.9结论通常情况下,有关结论的
内容都包括在“讨论”或“结果与讨论”中,有时也可将“结论”单独列为一节。结论”中的基本内容: ?作者本人研究的
主要认识或论点(包括最重要的结果、结果的重要内涵、对结果的认识等); ?总结性地阐述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应用前景、研究的局限性及
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结论中不应涉及前文不曾指出的新事实,也不能在结论中简单地重复摘要、引言、结果或讨论等章节中的句
子。结果:介绍研究结果(必要时应使用图表);对重要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说明;讨论:探讨所得到的结果与研究目的或假设的关系
、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重要研究结果的意义(推论);研究展望;结论:主要认识
或论点;概述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建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或方向。结果、讨论与结论的侧重2.2.10致谢对
于不够署名条件,但对研究成果确有贡献者,可以“致谢”的形式列出,作为致谢的对象通常包括:—资金资助项目或类别;—协助研究
的实验人员;—提出过指导性意见的人员;—对研究工作提供方便(仪器、检查等)的机构或人员;—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建议
、给予审阅和提供其他帮助的人员2.2.11参考文献所选用文献的主题必须与论文密切相关;必须是亲自阅读过,若为间接引用(
即转引某篇论文的引文),需要提及该中间论文;优先引用最新发表的同等重要的论文;一般不引用专利和普通书籍(如大学教材等);避
免过多地,特别是非必要地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献;确保文献各著录项(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或专著名,等)正确无误;遵循拟
投稿期刊的体例要求2.2.12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对于每一篇科技论文并不是必需的。为了体现整篇论文材料上的完
整性,但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行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练性,这类材料可以写入附录。?附录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1)比正文更为详
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的叙述,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2)由于篇幅过长而不宜写入正文的资料;3)某些重要
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期刊所规定的范围?
?“读者须知”中有关刊登论文范围的说明;期刊的声誉 ?引证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 ?期刊在科学界的影响力
(同行的看法)出版时滞(稿件自接收至发表的时间);是否收取版面费如何选择拟投稿的期刊?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该年引用该
刊前2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2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 2011年和2012年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为500篇; 2013年上述5
00篇论文被引总次数为300次; 2013年该杂志的影响因子为:300/500=0.600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表示了期刊在近2年所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因而被认为是最能客观地反映不同大小期刊的相对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的
重要指标;影响因子的计算基于论文在发表后的1–2年达到被引高峰;综述类期刊通常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没有
可比性;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一个动态指标。某刊自创刊以来所刊登的全部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包括期刊自引)
总被引频次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实际被利用次数的最直接指标,指示了期刊受重视的程度,较客观地反映了相关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总被
引频次(TotalCitations)严格遵循“作者须知”的规定 ?尊重拟投稿期刊所惯用的论文结构; ?图表的选择和设
计应必要、美观;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准确、适当; ?文法正确、量和单位的使用妥当;重视稿件给编辑和审稿人的“第一印象”
?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一半投稿一般注意事项简短明了、重点突出,最好不要超过一页;投稿信的基本内容: ?稿件
的栏目类型; ?建议的审稿人或需回避的审稿人; ?联系人或通讯作者详细的联系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传真号码
投稿信(coverletter)的写作稿件的内容是否新颖、重要;实验描述是否清楚、完整;讨论和结论是否合理;参考文献的
引用是否必要、合理;文字表达与图表使用同行评议的内容无须修改即可录用改后录用退稿(或改后再审)审稿结果仔细阅读并思考
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信: ?逐条说明按要求修改的内容; ?如果认为审稿人或编辑的修改建议不合理,可坚持己见,
但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尽快返回修改稿如何处理“改后录用”的稿件认真思考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退稿意见: ?暂不再投稿; ?
修改稿件,并重投到同一份期刊(explainwhy); ?修改稿件,改投其他期刊不要将不做任何修改的原稿件转投他刊如果
收到的是一封退稿信1.科技论文简介1.1科技论文的概念1.2科技论文的分类1.3科技论文的特点1.4科技论文
写作与发表的意义2.科技论文写作2.1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2.2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概念与作用2.3科技论
文的撰写格式3.如何选择拟投稿期刊早在1821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说过:“科学研究有开始、完成和发表三个阶段,它们
是科学研究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发表成果的方式主要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在刊物上发表。我国国家标准局公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
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指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的科学记录;或
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字材料。
学术论文以研究对象的学科门类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和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两大类。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人员
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和阐述,从而揭示现象(或问题)的本质与规
律的学术论文,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简单地说,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
结的科技写作文体。科技论文是进行科技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
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科技工作的进展。科技论文是记载原始的结果而写成的科学记录。被称作为“论文”的科学记录
,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在写作形式上符合一定的格式;在内容上要有创新性,并符合科学性、真实性的要求。按用途分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学术性论文综述性论文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按内容分实验型论文理论型论文观测型论文评述型论文报告型
论文学术性论文是各学科领域中专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进行科学研究而撰写的专业性论文。指提供给学术性期刊发表或向学术
会议提交的论文,它以报道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综述性论文指综合介绍、分析、评述该学科(专业)领域里国内外的研究
新成果、发展新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作出发展的科学预测,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学位论文也叫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研
究生毕业时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供评审使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考核毕业生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方面。学位申请者必须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
和论文审查、答辩,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在论文中,对不同学位申请者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国家学位条例第四条规定,大学生本科毕业生只要
较好地掌握本学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就可以通过毕业论文,取得学士学位。学士论文要求对研
究的课题有一定的心得,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这就是说,学士论文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问题
的基本能力。学士论文是在限定的时间内(一般为半年左右),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首次实践总结。因而,它的选题一般较小,内容不太复杂,
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写好一篇学士论文,必须有一个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一般说来,
作者应基本上了解本学科学术研究的信息,至少应阅读与选题有关的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不能是别人研究成果的简单归纳,至少应该在论点和论据
上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它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其学术水平比学士论文要高。它必须能够反映出作者所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作者自己
的较新见解。国家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只有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
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独立能力者才可能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这就是说,硕士论文强调作者在
学术问题上应有自己的较新见解和独创性。在攻读博士学位阶段为申请博士学位准备的论文。它是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的文字描述。博士
论文应该是一篇内容完整、论述严密和高水平科研报告。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具有坚实而深广的知识基础,必须有独创性的成果;它应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能够对别人进行同类性质问题的研究有明显的启发性、引导性,在某一学科领域中起先导、开拓的作用。在学位论文
中能反映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并在研究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专业性规范性1.3.1.创新性
创新性是科技论文区别于一般科技文体作品的重要特征;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Nature认为
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
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
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
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1.3.2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论文区
别于一切非科学论文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内容上,所反映的科研成果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反映,是被实践检验的
真理,并能为他人提拱重复实践,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即论文内容真实、成熟、先进、可行。在表现形式上,结构严谨清晰,逻辑思维严密,语
言简明确切。即论文表述准确、明白、全面。在研究和写作内容上,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选题到汇集材料、论证问题,以至研究结
束写成论文,都必须始终如一地实事求是对待一切问题,反对科学上的不诚实态度。1.3.3实践性科技
论文,基本内容应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直观形态的论文,不仅要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的叙述或论证,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论述
。科技论文的实践性表现在它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实践验证上。科学问题不能有半点虚假,其可贵便在于论文提供的创
造性的成功经验,能帮助后人重复并加以推广应用。1.3.4专业性科技论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专业性,即在材
料、语言方面具有专业的特点。例如写化学论文要用“分析”、“合成结构”、“气相色谱”、“定性”、“定量”、“测定”等专业术语。写
建筑工程的论文要使用许多数学公式、图形、图表,以及建筑材料科学、力学方面的专有名词所有这些名词术语上行人都比较难懂,“隔行如隔山”
,内行人则可准确理解。1.3.5规范性科技学术性期刊的主体是科技论文。作为科技信息源的科技论文,规
范化是实现信息处理与传播的前提的需要。科技论文只有实现编写格式的标准化和各个细节表达的规范化,才能体现科学的内涵,准确表达科学的内
容,从而有利于传播、储存、检索和利用。论文能否被期刊采用,主要决定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是否有发表价值,但表达规范与否也是重要的因素。
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涉及到如下主要内容:(1)编写格式的标准化;(2)文字细节和技术细节表达的规范化,主要包括
名词名称、数字、量和单位、数学式、化学式等的规范表达,以及插图和表格的合理设计;(3)科技语言和标点符号的规范运用。1.4??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意义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科技论文的发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科技论文
的写作与发表有利于科学积累。科技论文的发表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考核科技工作者业务成绩的重要依据。科技论文的发表可
能也是各位毕业前的一个不得不完成的神圣使命。2.科技论文写作2.1科技论文的写作步骤2.2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
为了便于论文所报道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这一信息系统的收集、储存、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1988
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作了规定。所谓
格式,即一定的规格式样。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就是撰写和编排科技论文时应满足的规格和式样方面的统一要求。
不同的刊物对撰写格式可能有不同要求,确定投稿后应认真阅读“作者须知”或“投稿指南”题名Title作者署名Author
s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结论Conclusion致谢Acknowledgments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pendix2.2.1题名题名 ?以最少数量的单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题名的作用 ?吸引读者。题名相当于论文的“标签”(label),题名如果表达不当,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使真正需要它的读者错过阅读论文的机会; ?帮助文献追踪或检索。文献检索系统多以题名中的主题词作为线索,因而这些词必须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漏检。基本要求:准确得体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而不实的词藻。简短精练在保证能准确反映“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字数越少越好。容易认读题名中应当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等。2.2.2作者署名Authors署名的意义:署名作为拥有著作权的声明。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
献花(0)
+1
(本文系尤贝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