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述
2020-01-17 | 阅:  转:  |  分享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述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机会,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国民党对“赤区”“赤党”长期的的新闻封锁。
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带着无数的问题,怀着冒险的心情出发了。斯诺从北京出发,带着一位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的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开始了探求真相之旅。他先到西安,原计划由一位王牧师(真名董健吾)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
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秘密警察头子邓发,他为斯诺安排了接下来的
行程。斯诺从延安(当时仍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下)雇了一位骡夫,提心吊胆地经由一条据说是商贩走私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穿过无人地带,终于顺
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红军势力范围内的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中国的大门。在那里,斯诺找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受到热情款待。贫
民会同志们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带他前往安塞。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匆忙前往安塞的路上斯诺遇到的第一个红军战士是在政治保卫
局工作姚姓青年。斯诺在姚的带领下到了安塞,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才知道在他来的路上,赤卫队击退了一群追踪在他身后的白匪,并俘获了几
个人。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周恩来就是第二篇第二章专门介绍的“造反者”,也是斯
诺红色之旅中见到的第一位苏区高层。周欢迎斯诺的到来,并且亲自替他规划了一个长达九十二天的旅程。当时,斯诺心里对这“漫长”的旅程有所
保留,实际结果是他花了更多的时间。斯诺还回顾了周恩来的革命历程:早年求学,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
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色新根据地。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书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
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蒋介石给周的脑袋开出的悬赏是八万元,而周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在前
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一个红军指挥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声名赫赫。贺龙是1927年南昌八
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愤怒
的贺龙用一把菜刀起家,在湖南建立了苏区,后来还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与朱德会师。在路上,斯诺了解到与他同行的一批年轻红军投身革命的经
历和缘由。这些年轻红军几乎全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因不堪忍受种种惨无人道的剥削与压迫而走上革命道路,但他们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团结友爱、严守纪律、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让斯诺感到钦佩。第三篇在保安斯诺终于见到了时任“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共产党领袖
毛泽东,斯诺也成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外国新闻记者。此篇中斯诺解开了许多心中疑问,介绍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事迹:他的传奇经历、他
的妻子、他的影响力、平时的生活乃至日常伙食和口味的偏好等等。斯诺眼中的毛泽东是一个精明的知识分子(第一印象),一位精通中国旧学而有
成就的学者,一位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特别说明了他的复杂性格: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幽默有趣、精力过人、天生精明、自
尊心极强而有决断力,平易质朴而机智老练等。斯诺根据访问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年轻书记洛甫和毛泽东主席的收获整理阐述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基
本政策。接着介绍了毛泽东对一些国际人物的看法,包括麦克唐纳、罗斯福,还有他的学习:关于印度、关于哲学、关于宗教观等等。斯诺介绍了共
产党的基本论点:“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无法实现的”,及共产党当时的基本政策:抵抗日本
帝国主义,并与毛泽东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一章中,斯诺接受林彪的“面条宴”赴红军大学与脑袋赏格合计超过
两百万元的学员们交流。此章介绍林彪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本篇最后,斯诺还观看红军剧社巡回演出,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
之,了解了红军剧社的宣传工作情况。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篇是斯诺对毛主席的专题采访,通过与毛泽东的几个晚上的谈话,他了解到了
毛泽东的以学习、反抗和斗争为主旋律的生平——斯诺之后再也没有人听到毛主席如此系统地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他的出生,童年时代的学习
生活劳动的经历,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如何反抗他的父亲,他如何读“禁书”,长沙人民因为饥荒起来反抗和被镇压的故事如何影响他,在湖南长
沙那段时间的求学和从军的经历;在1918年——1920年之间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随后就是作为共产党员毛泽
东的辉煌事迹:参加一大、广州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最后简要记述了红军的发展壮大、几次反围剿胜利和失败以及最后通过
长征到达甘、陕的历程。“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的成长史。第五篇长征本篇记述的是长征的情况。交代了“两
万五千里长征”的起因、过程、结果和意义。篇内四章内容包括: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红军如何为了保存有生
力量而撤出江西根据地等;长征中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四道防线的过程。讲述了红军如何迂回穿插,绕过层层封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经江西、广东、
广西、湖南、贵州、云南,长江两岸等地到达四川的过程。尤其是在遭受严重损失之后改变战术轻装上阵,在大渡河克服重重困难而突破险阻、创造
奇迹的经过。然后介绍了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时如何战胜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最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过程。最后,斯诺
通过统计数字(368天,18条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62座城市、10个地方军阀包围、2亿多人民)证明了长征的伟大及其对中国
和世界的意义: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革命的武装到达对中、日、苏当前命运起重要作用的地区,沿
途解释了土地革命目的以及抗日政策,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并训练了游击队,使越来越多的人民加入这支为中华民族独立而战斗的队伍之中。正如
毛泽东所说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六篇红星在西北先讲述刘志丹的早期经历、如何建
立了陕北红军以及如何被冤枉的,从中可以看出刘志丹嫉恶如仇的性格和坚定的革命精神与对中央的坚决服从。他牺牲后,苏区将红色中国的第一个
县份保安改为“志丹县”以纪念他。接下来斯诺记述了中国西北老百姓的苦难,这包括缺乏对饥荒的有效赈济手段导致的饿殍遍野的情景和历代人民
的反抗经历。同时引用斯坦普尔博士的报告材料,指出红军到达西北之前,这里农民所承受的繁重惊人、随意征收而又浪费严重的捐税。西北共产党
苏维埃社会运动的组织以及受到群众拥护的原因。斯诺记述了西北苏维埃运动的若干举措,这包括取消租税、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穷人、给穷人提供
贷款、合作化运动、妇女婚姻自主权、普及教育、货币改革等等。讲述了苏区的经济运行方式、货币流通使用情况及财政开支来源等。林祖涵(林伯
渠)的简要人生经历及《预算制订大纲》。最后,记述了徐特立高龄投身革命,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包括军事教育、社会教育站、推广拉丁化拼音
等),以及苏区的教育状况等。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斯诺去甘肃边境和前线路上的见闻感受。一开始文章记述了他陪年轻的共产党员胡金魁与农民
谈话的经历:一开始大家对红军有些抱怨,比如粮食征收太多等,但一旦跟白军相比,农民们又纷纷说起了红军的好来,坚决要跟红军走。体现了红
军对百姓的关爱,以及对农民革命宣传的深刻影响和农民真正把红军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接下来,斯诺记述了很多关于苏区工业的内容,包括苏区在
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业,包括手工业、轻工业和化工工业,服务厂、盐厂、油井、兵工厂、医院等等。文章描写了普通工人丰富多彩的生活
,红色工会妇女部长刘群仙女士介绍工人的工作待遇、业余生活、革命精神面貌等情况。工人们活得健康、自由、尊严、有希望,他们是在为自己、
为中国做工,也是革命者。将苏区工人们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对比,斯诺总结了一句话: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
工业的精神!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真实的红军。本章节先依据统计材料后直接引用了战士们的回答,更显示出了其报道的全面
性和真实性。从政治部主任杨尚昆提供的统计材料分析“真正的”红军部队的人员构成及其特点:百分之六七十的士兵是有文化的,约有三分之一以
前是国民党军人,有许多是各种军官学校毕业的,包括黄埔军校;红军对妇女持尊重态度、群众对红军的道德有很好的评价,军官伤亡率很高,他
们都跟士兵并肩作战(弟兄们,跟我来!)等等。纠正了世人对红军的错误观念。斯诺访问红军司令员彭德怀,记叙了彭德怀的人生经历:彭德怀的
青少年时代,以及思想转变直至成长为“赤匪”的过程。彭德怀还总结了红军采用游击战的原因及发展,致胜的方法。最后记述了自己感受到的红军
战士的日常生活情况(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忍卓绝与高度的纪律性和政治觉悟),还有斯诺参观访谈红军在“列宁室”上政治课的见闻感受。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讲述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徐海东的人生经历及其留给斯诺的印象:是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人,真诚热情,身材修长
,四肢灵活,肌肉发达,伤痕累累。徐海东创建的鄂豫皖苏区的建立与发展情况。国民党白军在围剿期间对鄂豫皖苏区所犯下的天理难容、罄竹难书
的罪行。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经历使他们在思想深处永远记住了一生之中不可磨灭的阶级仇恨。西北马家(“四大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
步青)的统治和影响(繁重的苛捐杂税、征兵政策等等),西北回民的历史和现状,回民反对“四大马”的理由和共产党对回民的争取与策反工作。
讲述了共产党红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一步步化解回汉矛盾,在尊重宗教信仰的情况下发动回民革命,创建“回汉统一抗线”的过程。第十篇战争与
和平斯诺回预旺堡路上对红军防空演习及骑兵队的见闻感受。斯诺对少年先锋队“红小鬼”的访谈及感受。斯诺从军队活动的日常中了解到苏区红军
是如何努力从实践中扩大统一战线的策略,以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进行抗日。最后,文章叙述了朱德同志的特点和人生经历,包括他对红军的
杰出领导、他夫人的情况、他对部下的爱护、温和而负责任、爱读书等,重点是朱德的成长经历以及如何参加革命工作,他与毛泽东的合作:朱、毛
的联合不是相互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他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简述斯诺回到河连湾时的
所见所闻,回到保安以后的二十多天的生活情况和一些趣事。在河连湾后勤部,一位姓李的六十四岁的老人坚持参加红军,做了马夫,认为为红军做
事值得干。还有一位药剂师、理发师、基督徒——四十四岁的“礼拜堂”贾河忠的故事,顺带介绍了一些红军的宗教政策,然后写河连湾附近的红军
与民团之战。此后,斯诺回到保安,做了大量的采访,文中还记述了一些生活趣事,包括打牌、饮食等等。然后,斯诺开始记述俄国(苏联)和共产
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共产国际的领导使中共获得了很大好处,但遇到的一些严重挫折也与共产国际有关。共产国际派到中
国的德国顾问李德(作简要评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最后,在离开之前,斯诺最后一次访问毛泽东,讲述了关于联合抗日、关于建立
民主政府等等。他是如何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红色中国,经过一番波折回到西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在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侵占了东北的情况下,
张学良的东北军与杨虎城的西北军不愿与红军内战,私下与红军达成休战协议。而蒋介石不顾国内联合抗日的强烈呼声,亲赴西安要逼迫张学良等发
动对西北红军进行第六次围剿。张、杨发动“兵谏”,逮捕蒋介石和他的僚属。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离不开共产党的积极主动的贡献。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在得知消息后,支持张学良的八点纲领和参加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同时力主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以实现抗日民族阵线的统一。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共产党经过频繁的会谈,蒋介石亲自保证不再打内战,联合抗日。蒋介石从西安返回南京后,运用了一系列复杂的手腕实现了与共产党关系的缓和,而国民党的对日态度渐趋强硬。国共双方终于形成了共同抗战的局面。最后斯诺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评析,他分析了共产党在1927年以后没能赢得政权的原因,共产党在十年内战中的政治经验以及共产党对未来局势的看法。斯诺认为尽管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终会获得胜利。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