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ACEI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2020-01-29 | 阅:  转:  |  分享 
  
高血压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应该作病因检查,由临床医师确诊井针对病因抬疗。而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交感神经紊乱,血浆肾索水平高及体内一些活性因子的变化有美。在治疗上往往选用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单独或联合控制血压的升高,以维持患者的正常正活。本文就血管紧张索转按酶抑制剂(以下简称为ACEI)类药材作一简要介绍。



一、作用机理:



1、一般认为,血压的升高是由于血管紧张紊原在肾素作用下产生血管紧张紊I,血管紧张紊I在转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紊Ⅱ,由血管紧张紊Ⅱ导致血管收缩(紧张)引起血压升高。ACEI类药物正是抑制了血管紧张紊I转化为血管紧张紊Ⅱ的转化,减少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切断了上述血压升高的作用链,减弱了血管收缩作用,使血压下降。同时ACEI类药物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和髓质释放肾上臁素,从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2、缓激肽珠解受血管紧张索转让酶的催让,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缓澈肽水解减少,缓激肽舒张血管作用加强,促进血压下降。



二、ACEI类药物应用剂量与方法:



ACEI这组药物尽管作用机理相同,但与酶结合的方式、强度、前体状态、作用时间及清除排泄方式各异。其中卡托普利作用时阃最短常需每日2-3次,其他ACEI类药材可每日一次。各种ACEI类药物等效剂量如下:



(1)卡托普利:每日2-3次,25mg/次;



(2)依那普利:l0mg/日,西拉普利2.5mg/日,奎那普利15mg/日,雷米普利2.5mg/日,苯那普利7.5mg/日。



三、作用特点:



1、ACEI单药治疗,大约60%-70%的高血压病人都有效。



2、服用后约1小时内出现降压效应,但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大约需要几周。



3、ACEI也可用于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无体位性低血压,不损害植物神经系统,尽管血压下降,但由于重新恢复脑血流自动调节,而能保持脑血流量。



4、限制盐的摄人有利于ACEI类药物的作用的发挥,因此,高血压患者仍须注意限制食盐的摄人。



四、联合用药:



(1)与利屎剂合用可增加效果。



(2)与钙拮抗荆合用增加效果,常用于中度及严重的高血压病人。



(3)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效果增加。



(4)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时增效作用不强。



五、ACEI应用的优点:



(1)已知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系统功能没有影响,也不影响变感神经的功能,所以对运动、出血及麻醉不影响,亦不影响性功能。



(2)它与血管扩张药不同,当ACEI产生降压作用时,并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加服利屎剂也能保血钾。ACEI能防止由于利尿剂产生的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



(3)ACEI对代谢无影响。血钾稳定。血浆尿酸可怕下降。血胆固醇及血脂无明显改变。因此,对冠心因此。对冠心病及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是中性的或者有利。有些研究显示,ACEI可减少胰岛紊抵抗并对糖代谢有益。



培哚普利片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化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审核认证

培哚普利片,西药名。为抗高血压药。用于高血压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通用名称:??培哚普利片

商品名称:??雅施达

英文名称:??PerindoprilTablets

汉语拼音:??PeiduoPulipian

药品类型:??抗高血压药

处方类型:??处方药

医保类型:??医保乙类

参考价格:??35.00元-100.00元

目录

成分

性状

适应症

规格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

贮藏方法

有效期

执行标准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附注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培哚普利叔丁胺盐。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规格

(1)4mg;(2)8mg。

用法用量

建议每天清晨、餐前服用一次。剂量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血压反应而具体化。

原发性高血压:

1、无水钠丢失或肾衰(即正常情况下):有效剂量为4mg/天,早晨一次服用。根据疗效,剂量可于三至四周内逐渐增至最大剂量8mg/天。如果必要,可合并使用排钾利尿剂以进一步降低血压。

2、已使用利尿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1)开始治疗之前三天,停止服用利尿剂。如果必要,以后可以再次加服利尿剂。

(2)或由2mg开始治疗,并根据降压效果调整剂量。在治疗之前和治疗开始的最初15天内,建议监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

3、老年人(参阅:注意事项)由小剂量(2mg/天,早晨服药)开始治疗,如果必要,一个月之后,增加至4mg/天。假如以前的检查显示肾功能异常并非是由于年龄而造成,必要时可以根据病人的肾功能状况调整剂量(参阅:下表)。肌酐清除率能精确显示老年人的肾脏功能,肌酐清除率是根据血肌酐并用年龄,体重和性别修正,用Cockroft’公式计算:clcr=(140-年龄)×体重(kg)/0.814×血肌酐(mol/L)。该公式适用于成年男性,女性则乘以0.85予以修正。

4、肾血管性高血压建议起始剂量为2mg/天,此后按照患者血压反应调整剂量。应检查血肌酐和血钾,以便发现功能性肾功能不全的出现。(参阅:注意事项)。

5、肾功能不全时,培哚普利的剂量应按照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调整:如果肌酐清除率≥60ml/min,不需要调整剂量。如果肌酐清除率<60ml/min,参阅下列表格:

(1)肌酐清除率30clcr60(ml/min),每天2mg。

(2)肌酐清除率15clcr30(ml/min),隔天2mg。对这类患者通常的医疗处理包括定期检测血钾和血肌酐,如在治疗稳定阶段每两个月检测一次。这种病例,可以合用的利尿剂是袢利尿剂。

6、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Clcr<15ml/min)培哚普利是可以经透析被清除的(参阅警告:血液透析)。透析清除率是70ml/min。在透析当天给予2mg培哚普利。充血性心力衰竭小剂量开始治疗,尤其以下病例:

(1)起始血压低或正常。

(2)肾衰。

(3)低钠血症,无论是否药物(利尿剂)引起。ACE抑制剂可与利尿剂合用,必要时还可以加用洋地黄苷。建议由每天早晨2mg开始治疗,同时监测血压。必要时增加至常规治疗剂量,即每天2-4mg,一次服用。选择的每天治疗剂量应当使立位收缩压不低于90mmHg。高危心衰患者(严重心衰,患者接受高剂量利尿剂治疗)用药后可能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这类病人的起始剂量应减半(即:1mg/天)。每次增加剂量时应检测血钾和血肌酐,并且按照心功能min级,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以便评估治疗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

临床副作用:

1、头痛,疲倦,眩晕,情绪或睡眠紊乱,痛性痉挛。

2、体位性或非体位性低血压(参阅:注意事项)。

3、少数病例皮疹4.胃痛,厌食,恶心,腹痛,味觉障碍。

4、已报道干咳与服用ACE抑制剂有关,其特点为持续性,但停药后干咳消失。如有上述情况,应考虑这种症状可能是由药物引起的。

5、极少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奎根水肿参阅:警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1)血尿素和血肌酐中度升高,停止治疗后可恢复。这种升高多见于合并肾动脉狭窄、利尿剂治疗的高血压和肾衰患者。

(2)在肾小球肾病患者,ACE抑制剂可引起蛋白尿。

(3)高血钾,通常为一过性。

(4)已报道贫血(参阅:注意事项)发生于服用ACE抑制剂治疗的特殊病人(肾移植,血液透析)。??

禁忌

在下列情况下禁用培哚普利:?

1、对培哚普利过敏。?

2、与使用ACE抑制剂有关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奎根水肿)病史。

3、妊娠的4至9个月。?

4、哺乳。?

5、在下列情况下不推荐使用培哚普利:

(1)与保钾利尿剂、钾盐、锂盐、雌奠司汀合用(参阅:药物相互作用)。

(2)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肾肾动脉狭窄。

(3)高血钾。

(4)在妊娠的最初三个月和哺乳期。

注意事项

1、咳嗽已经报道服用ACE抑制剂的患者发生干咳。其特点是持续性和停药后消失。如果发生,应考虑该症状是由药物引起的。如果使用ACE抑制剂治疗是必须的,则治疗可以继续。

2、肝衰竭极少数情况下,ACEI与胆汁淤积性黄疸有关,并可进展为突发性肝坏死和死亡,这一症状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接受ACEI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黄疸或明显的肝脏酶升高,应停用ACEI并接受适当的医疗随访。

3、引起低血压和/或肾衰的危险性(在心衰,水钠丢失等病例)显著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特别是在严重水钠丢失(严格无盐饮食或长期利尿剂治疗)、治疗前低血压、肾动脉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肝硬化合并水肿和腹水的患者。由于ACE抑制剂阻断该系统,在首次给药后、以及在治疗开始后的最初两周,可引起血压突然下降和/或血肌酐升高(反映功能性肾衰,在某些病例表现为急性肾衰)。这种情况很罕见且出现的时间不定。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应逐渐增加剂量(参阅:用法用量)。

4、老年人开始治疗之前,应检查肾功能和血钾(参阅:用法用量)。起始剂量应根据血压变化进行调整,在有水钠丢失的病例则更应谨慎,以免引起血压突然下降。

5、肾衰在肾衰病人应降低给药剂量(肌酐清除率<60ml/min)(参阅:用法用量)。在这类病人和患有肾小球肾病的病人,常规的处理是定期检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参阅:用法用量)。

6、确诊动脉硬化的患者由于所有这些患者均存在有低血压的危险,对服用此药的缺血性心脏病或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要小心监护,且由小剂量开始。

7、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是血管重建。然而,对于等待手术治疗或不能实行手术的患者,ACE抑制剂可能有效。由于在某些患者ACE抑制剂治疗会引起功能性肾衰(停药后是可逆的),故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并且检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8、其他高危人群对严重心衰(心功能IV级)或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存在自发高钾血症的倾向)的患者,治疗应在严密医疗监护下,从小剂量开始。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人,不要停止β-受体阻断剂的治疗。ACE抑制剂应当与β-受体阻断剂联合用药。

9、贫血在肾脏移植和血液透析的病人,应用ACE抑制剂后出现贫血合并血红蛋白下降,而且血红蛋白起始值越高,下降幅度则越大。这种作用没有显示剂量依赖性,但显示与ACE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关。这种血红蛋白下降是中度的,发生于1-6个月,随后保持稳定。停止治疗后可以恢复。如果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值,这类病人可以继续治疗。

10、手术麻醉的病例特别是当要使用具有降血压倾向的药物时,ACE抑制剂能引起低血压。如果可能,在手术前二天应停止服用长效ACE抑制剂,如培哚普利。

11、脱敏过程中的类过敏性反应正在进行膜翅目昆虫(蜜蜂、胡蜂)毒液脱敏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有发生迟发性危及生命的过敏性样反应的罕见病例报道。过敏症患者脱敏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初始阶段就应谨慎,毒液免疫治疗后的患者必须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需要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脱敏治疗的患者,暂时中止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至少24小时,可避免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12、对驾驶机动车和操纵机器能力的影响由于药物可引起眩晕,机动车驾驶员和机器操作人员应特别谨慎。引起低血压和/或肾衰的危险性(在心衰,水钠丢失等病例)显著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特圳是在严重水钠丢失(严格无盐饮食或长期利尿剂治疗)、治疗的皮质激素除减弱抗高血压作用(皮质激素导致水钠潴留)。

13、泌尿道使用的α-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坦洛新会增强降压效果,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性。

1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试验无致畸报道,但是,在几种物种发现有胚胎毒性。由于缺乏药物进入母乳的资料,母乳喂养的母亲禁止服用培哚普利。

15、儿童用药:儿童使用培哚普利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确定。

16、老年用药:开始治疗之前,应检查肾功能和血钾(参阅:用法用量)。起始剂量应根据血压变化进行调整,在有水钠丢失的病例则更应谨慎,以免引起血压突然下降。

17、药物过量:过量时最可能发生的事件是低血压。一旦发生低血压,可以将病人放平至仰卧位且头部较低,必要时静脉注射等渗生理盐水或采取其它扩容的方法。培哚普利的活性形式培哚普利拉可以通过透析排出体外。

药物相互作用

1、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坎利酸钾,螺内酯,氨苯蝶啶,单独或联合),治疗心力衰竭时除外(小剂量ACE抑制剂+低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钾盐。高钾血症(可以致命,尤其在肾衰的病例,药物对血钾的升高具有协同作用)。除低血钾的患者,不要将补钾制剂或保钾利尿剂与ACE抑制剂合用。

2、锂ACE抑制剂升高血锂浓度甚至达到毒性水平(减少锂的肾排泄)。如果必须使用ACE抑制剂,必须严密监测血锂水平并调整剂量。

3、雌莫司汀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危险性增加。谨慎配伍。

(1)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3克/天在高危患者(老年和/或脱水患者),ACE抑制剂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通过降低肾小球滤过、抑制扩血管前列腺素合成,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而降血压作用减弱。故治疗开始时应适当补液,并监测肾功能。

(2)抗糖尿病制剂(胰岛素,磺脲类)有关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的描述,接受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ACE抑制剂可以增强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极少出现低血糖症状(改善葡萄糖耐量而使胰岛素的需要量下降)。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

(3)巴氯芬增加抗高血压作用。必要时监测血压和调整抗高血压药物剂量。

(4)噻嗪类利尿剂在已有水钠丢失的病例,开始ACE抑制剂治疗时有引起突发性低血压和/或急性肾衰的危险。在高血压患者,如果以前接受的利尿剂治疗已经引起水钠丢失(特别是近期接受利尿剂治疗、低盐饮食、血液透析的患者)。

4、建议:

(1)开始ACE抑制剂治疗以前,停止使用利尿剂,以后必要的话,重新使用非保钾利尿剂。

(2)或由小剂量开始ACE抑制剂治疗并逐步增加剂量。对服用利尿剂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必要,在减少非保钾利尿剂剂量后,从小剂量开始ACE抑制剂治疗。所有的病例,ACE抑制剂治疗的最初几个星期内,应监测肾脏功能(血肌酐)。

(3)保钾利尿剂:可单独使用(阿米洛利、坎利酸钾、螺内酯、氨苯蝶啶),也可用于已使用ACEI和袢利尿剂,射血分数<35%的纽约心功能III级或IV级患者的联合治疗。如果不遵从联合用药的处方原则,ACE抑制剂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存在引起高钾血症,甚至致命的危险。因此,用药前应排除高钾血症和肾功能不全,并密切监测血钾和血肌酐(在治疗后的第一个月内每周测定一次,此后每月测定一次)。

5、可以考虑的配伍:

(1)氨磷汀:增强降血压作用。

(2)三环类抗抑郁药,精神安定药,抗高血压作用和直立低血压的危险增加(协同作用)。

(3)可的松,替可克肽(口服)(作为Addison氏病替代治疗的皮质激素除外)。减弱抗高血压作用(皮质激素导致水钠潴留)。

(4)泌尿道使用的α-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坦洛新会增强降压效果,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性。

药理作用

培哚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将血管紧张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具有明显的缩血管作用,并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培哚普利可导致:

1、醛固酮分泌减少。

2、由于缺少醛固酮的副反馈,肾素活性增高。

3、长期服用,总外周动脉阻力降低,且优先作用于肌肉和肾脏血流,不伴有钠和液体潴留或反射性心动过速。与所有的转换酶抑制剂相同,培哚普利抑制强烈肽类血管扩张物质-缓激肽降解为无活性的肽类。对于低肾素水平或正常肾素水平的患者,培哚普利均能降低血压。培哚普利以其活性成分培哚普利拉发生作用,其他代谢产物无活性。抗高血压作用的特点。

4、治疗高血压:培哚普利可用于治疗各种程度的高血压:轻度,中度,或重度。降低卧位和立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服用单一剂量后,4-6小时出现最大降压作用,而且持续24小时以上。24小时后残留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作用仍然很高(接近80%)。对于有效的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化,而且不产生耐药性。停止治疗后,不引起血压反跳。培哚普利有血管扩张作用,恢复大动脉弹性并降低左室肥厚。必要时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转换酶抑制剂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以减少单独服用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的危险性。

5、治疗心力衰竭:三项对慢性心衰的研究显示,和其他同类药物比较,培哚普利降低血压更为缓和,极少发生突然性血压下降。心衰的血流动力学作用机制培哚普利降低心脏负荷:

(1)可能通过改变前列腺素的代谢,扩张静脉:降低前负荷。

(2)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后负荷。

(3)对心衰病人的研究显示:降低左室和右室的充盈压,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和提高心脏指数,增加局部肌肉血流提高运动耐力。

贮藏方法

30以下密封保存。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1)4mg: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012)-2007Z;(2)8mg: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YBH03832010。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培哚普利叔丁胺盐20mg),加甲醇4ml,振摇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醇-甲苯冰醋酸(70:30: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应无斑点可见,再先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再喷以5%亚硝酸钠的稀乙醇溶液,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对照品零液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相同。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致。

检查

1、含量均匀度:取本品1片,置10ml量瓶中,加含量测定项下的流动相适量,超声处理10分钟,使培哚普利叔丁胺盐溶解,放冷,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量,应符合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E)。

2、有关物质:取本品含量测定项下的片粉适量(约相当于培哚普利叔丁胺盐20mg),置10ml量瓶中,加含量测定项下的流动相适量,振摇使充分溶解,放冷,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20%-3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5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其中单个杂质峰的峰面积不得过对照溶液主成分峰面积的1/2,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过对照溶液主成分峰的峰面积。

3、溶出度: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三法),以0.01mol/L,盐酸溶液2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ml,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对照品适量,加0.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依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

4、水分:取本品细粉,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IM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6.0%。

5、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IA)。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谐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D)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用高氯酸(72%)调节pH值至2.0士0.1(34:66)为流动相,柱温为70,检测波长为215nm,理论板数按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峰计算不低于2000。分别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对照品及杂质对照品S9780和BMD5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分别含0.2mg的混合溶液,取2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培哚普利权丁胺盐峰与以上二者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

2、测定法:取本品4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培哚普利叔丁胺盐40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振摇使充分溶解,放冷,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4m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3、本品含培哚普利叔丁胺盐(C19H32N2O5·C4H11N)应为标示量的90.0%-105.0%。

附注

药代动力学:

1、口服给药后,培哚普利被迅速吸收并在1小时内达到峰浓度。培哚普利的血浆半衰期为1小时。

2、培哚普利是一种前体药物。27%口服的培哚普利以活性代谢物培哚普利拉的形式进入血流中。除了活性代谢产物培哚普利拉,培哚普利还产生了五种代谢物,都是无活性的。培哚普利拉在血浆中3-4小时达到峰浓度。

3、摄取食物降低了培哚普利拉的转化,即生物利用度,培哚普利应在每日晨起餐前一次服用。已经证明培哚普利的剂量与其血浆暴露量间存在线性关系。

4、未结合的培哚普利拉的分布体积大约是0.2L/Kg,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非常轻微为20%(主要是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结合),但是为浓度依赖性的。

5、培哚普利拉通过尿液清除,其游离部分的消除半衰期大约是17小时,4天内可以达到稳态。

6、培哚普利拉的消除在老年人、心力衰竭或肾衰竭患者中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需要根据肾脏损害程度(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

7、培哚普利拉的透析清除率是70ml/min。

8、肝硬化患者的培哚普利动力学有所改变:母体分子的肝脏清除率减少一半。然而,形成的培哚普利拉的量不会减少,因此不需要调整剂量。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